帝国争霸-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祝世建没有强调速胜。
以海军的方案,哪怕在战争初期取得大胜,一举夺得战略主动权,也需要稳打稳扎,用足够多的时间,付出足够巨大的代价,甚至要经过反复鏖战,才能够战胜所有列强,取得最后的胜利。
此外,海军方案并没有过多的指望与依靠盟友。
还有一点,祝世建根本没说。
如果完全按照海军的套路走,战略规划的期限就不是二十年,最好三十年,至少也需要二十五年。
就决策者而言,能不能面对与接受这个残酷的未来,显然是个大问题。
争吵了一整天,大家都累了。
唐祖德放下碗筷后,会议室里安静了下来。
“大家都吃饱了吗?吃饱了的话,我们继续吧。”
没人接话,大家都听了出来,首辅的语气明显有点不耐烦了,以唐祖德的性格,保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爆发。
“吵吵闹闹的争了一天,也没有弄出个所以然。要我说,继续吵下去,也未必能吵出个结果。”唐祖德的目光从十几名战时阁员脸上逐一扫过。“我觉得,大家都各让一步,就这么定了。”
各让一步!?
这下,十几名阁员全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关系到国祚的大事,怎么能如此儿戏!?
只是,唐祖德没给其他人开口的机会。
“十五年为期,陆军与海军都重新拟定战略发展计划书,最迟月底之前交上来,其他的另议。”
“首辅……”
“马钟毅元帅,你有异议吗?”
唐祖德突然拉下脸,语气也变得更加低沉,马钟毅心里咯噔一下,闭上了嘴巴,还朝对面的海军总司令看了眼。
马钟毅并不笨,已经嗅到了危险气息。
不要忘了,周宽德还躺在海军总医院的病床上。
周宽德那一枪,不但让自己解脱,还把海军给捞了起来。
什么意思?
他都进医院躺着了,海军那些主战派的将领还敢嘚瑟吗?下面的老实下来,祝世建就好做得多了。
可陆军呢?
如果真的需要有人来为战败背书,那肯定是马钟毅。
“祝校长,你有意见吗?”唐祖德也朝祝世建看了过来。
在从政前,唐祖德也是一名海军军官,准确说是在从海军退役之后才进入政界,是海军学院的毕业生。
当然,他不是祝世建的学生,因为他比祝世建还要大几岁呢。
“海军会尽快呈交。”
“那就好!”唐祖德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此事就这么定了,要是没别的事情,今天就到此为止。”
祝世建偷偷的叹了口气,唐祖德看来要大动干戈了。
“在最后,我再次强调。”唐祖德敲了敲桌子,引起所有人注意。“虽然这场大战的战火即将熄灭,但是我们都知道,战争绝不会就此结束。还是那句话,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不管是十年之后,还是二十年之后,当战火重新燃起,帝国将面临生死考验。能否在下一场大战中取得胜利,能否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能否到九泉去面见先祖的时候问心无愧,就得看我们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面,能不能恪尽职守,尽到帝国臣民的义务。各位同僚与诸位大臣,我一直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必定能够共克时艰,必定能重铸辉煌!”
“重铸辉煌!”
别看阁员都是六十岁左右的老头子,大声喊叫的时候,一个个都是中气十足。
帝国,必定能重铸辉煌!
第49章 重启的舰队演习
帝国新历99年12月14日下午,炎海东北部,第一航空特混舰队旗舰“龙江”号。
盯着飞行甲板上整齐摆放的几十架舰载机看了一阵,白止战才看了眼手表。
离下午两点还有五分钟。
这已经是一年一度的舰队演习的第十三天,如果今天依然是一无所获,恐怕还要拖上半个月。
想到在之前十多天里发生的事情,白止战不免有些心烦意乱。
十七年前,帝国新历82年,在获得内阁批准之后,海军恢复了因大战中断八年的舰队演习。
全称是“探索发现舰队战术与既有问题实兵对抗演习”,只是一般没人用这个称呼。
在此之前的新历81年年底,“海龙”号母舰正式服役。
这是帝国海军的第一艘母舰,跟纽兰联邦的“兰利”号一样,用一艘万吨快速货轮改造而来。因为以训练为主,不要求具备实战能力,所以只用了四个月就改造完毕,然后花了几个月进行验收测试。在新历80年的年底就交付给帝国海军,只是直到第二年才完成人员的培训工作。
主要就是培训舰载机飞行员需要大量时间,急也急不来。
有了“海龙”号才有了新时代的舰队演习。
这正是舰队演习重启之后的重点所在,通过演习摸索航空作战的方式方法,建立起新的战术体系。
前面五年,也就是从82年到86年的五次舰队演习,“海龙”号与舰载航空兵基本上都在打酱油。
没啥好奇怪的,因为这五次,只有“海龙”号一艘母舰。
为了让演习更加的逼真,或者说为了模仿有数艘母舰的舰队,帝国海军还动用几艘水上飞机母舰,用水上飞机来顶替舰载机,执行一些低难度任务。也就是在此期间,帝国海军将搭载常规起降飞机的战舰正式命名为“航空母舰”,以此跟水上飞机母舰,以及其他类别的母舰加以区分。
五次舰队演习,舰载航空兵都以侦查任务为主。在后两次演习中,才获得了几次防空战斗的机会。
在这五次演习当中,海战的主角依然是战列舰。
不说别的,五次演习最终都是通过主力舰“炮战”分出胜负。
直到在新历87年举行的第七次舰队演习,航母与舰载航空兵才真正成为主角,因为这一年,两艘货真价实的航母加入了帝国海军的战斗序列,即浦州建造的“龙江”与刺州建造的“横江”号。
这两艘航母在同一个月下水,完工时间只差了几天。
原因无二,前者由本土舰队督造,后者由南方舰队监工。海军司令部早就明确,建成之后分别归属于两支舰队。因此在建造阶段,两支舰队就暗中较劲,都想抢在对方的前面获得舰队航母。
因为战斗力实在太强了,远远超过“海龙”号,所以帝国海军提出了“舰队航母”这个概念,并且通过对速度、吨位与载机数量进行限定,设定了一道门槛,对这种战舰进行推广宣传。
只是,“龙江”号与“横江”号并不是当时最大的航母。
早在两年之前,纽兰联邦的“列克”号与“萨拉”号就已经下水,均在帝国新历87年建成服役。
在吨位上,“列克”号与“萨拉”号大了四成。
此外,狭夷皇国的“赤诚”号也在帝国新历87年交付服役,“加禾”号则在新历88年服役。两艘战舰的吨位,同样超过“龙江”号与“横江”号,跟纽兰联邦的那两艘巨舰有得一拼。
当年的舰队演习也最为复杂,前后持续了近三个月,根据不同的假想情况,总共进行了三次对抗。
至于对抗的方式与结果,那是帝国海军的头号机密。
当然,对全程参与演习的白止战来说,根本就不是秘密。
正是这次舰队演习,奠定了航空母舰,以及舰载航空兵在海军的地位,确立了以航空兵为核心的发展方向。
当年,白止战累功晋升海军少校,跨入了高级军官行列。
接下来的三年,三次舰队演习全都围绕着两艘母舰展开。
到帝国新历91年,也就是重启之后的第十次舰队演习,因为两艘全新战舰的加入,被推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峰。
这就是“墨河”号与“岭河”号。
与前面两艘姊妹舰一样,“墨河”号与“岭河”号同样分别归属两大舰队,而且两大舰队均在此基础之上,组建了单独的航空分舰队,以此强化航母的地位,提高航母在战术上灵活性。
当年的舰队演习再次刷新了持续时间纪录,而且是精彩纷呈。
也是在这一年,舰队演习结束后,白止战升任本土舰队航空分舰队参谋长,破格晋升为海军中校。
同样是这一年,帝国海军开始了全面改革。
虽然遇到巨大阻力,没办法撤销两大舰队,但是祝世建顶住压力,把所有的航母收归海军司令部,成立单独的航空特混舰队。因为此举动了两大舰队的蛋糕,甚至可以说是从两大舰队身上割肉,所以祝世建当仁不让,兼任了航空特混舰队的司令官,只不过保留了原先的编制体系。
简单的说,航空舰队分为第一航空特混舰队与第二航空特混舰队,分别是本土舰队航空分舰队与南方舰队航空分舰队的原班人马,连指挥官都没换,只是在名义上归属海军司令部直接指挥。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在发起改革之前,祝世建就知道会遭到反对,也因此采用了高开低走的打法。
这下,从原先的分舰队司令官到基层士兵,全成了海军司令部的嫡系人马。
只是,这个嫡系的分量到底如何,就不好说了。
白止战是改革的坚定支持者。
不止因为他是主要的获益者,还因为改革能够更有效的发挥航母与航空兵的战斗力,是大势所趋。
不说别的,狭夷海军与纽兰海军先后进行了类似的改革,围绕着航母组建舰队。
可见,时间相当的紧迫,可以说时不待我。
拖上几年,那就不用改革了。
此后几年的舰队演习以磨合训练为主,让原先分属两支舰队的官兵能相互了解,在演习中表现得更加默契。
为此,祝世建甚至下令取消了对抗的部分。
直到去年,在白止战累功晋升为海军上校,出任第一航空特混舰队参谋长,同样晋升为上校的刘向真坐上了第二航空特混舰队参谋长的位置后,祝世建才解除了禁令,在演习中加入了对抗内容。
其实,今年才是重头戏。
第50章 速归
“刚泡的,喝两口,醒醒神?”
听到招呼,白止战才转过身,接住了李铭博递过来的保温杯。里面确实是茶水,而且是浓茶。
李铭博现在是少校,第一航空特混舰队的航海参谋。
在新历87年,白止战晋升少校的那一年,他拿白止战的推荐信去了海军学院,接受为期三年的能力培训。因为是在海军中服役了八年的士官,所以在完成培训之后,李铭博获得的是中尉军衔,并且返回原部队报道。
此后,他就去了白止战所在的航空分舰队,并且一直追随白止战。
前年,在李杰回本土舰队当舰长之后,李铭博就以临代身份担任航海参谋,并且在去年转正。
大概是半路出家的原因,李铭博的能力比科班出身的李杰差一些,只不过,在航空特混舰队,航海参谋的工作压力不是很大,对时效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因此就算能力差一些也能胜任。
有趣的是,在当上军官之后,李铭博就变成了滴酒不沾的好男人。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是结了婚,当上了父亲,有一大家人要养活的中年男人才能体会的危机感。
“我去问过了,半个小时内,最后起飞的几架侦察机都将到达转向点。要继续保持打击状态,就得让其他战舰派出水上飞机。”李铭博稍微停顿了一下,才说道:“要调整的话,最好现在就安排下去。”
白止战没吭声,举起望远镜朝几千米外那艘巍峨的战舰看了过去。
那是经过了三次现代化改进,升格成为快速战列舰,不过隶属于本土舰队,临时配属给第一航空特混舰队的“北河”号。
她是“龙江”号的带刀护卫,最后的防空屏障。
之前十多年的舰队演习,特别是最近几年,早就反复的证明,在高强度战斗中,一艘火力凶猛的防空战舰,往往能够决定航母的生死存亡,甚至能够对一场海战的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
理想的防空战舰得有巨大的甲板,足够快的速度与很好的稳定性。
这说的就是战列巡洋舰与快速战列舰。
为此,在第三次现代化改进当中,“北河”号等四艘刚升格的快速战列舰,全都重点加强了防空火力。
此外,在航空特混舰队里面,快速战列舰还是编队旗舰,准确说是指挥舰。
按照不成文的规矩,舰队的指挥官坐镇指挥舰,而听命于海军司令部、即特混舰队的指挥官在航母上。
“天气预报呢?”在问出来之后,白止战才放下望远镜。
“气象侦察机还没回来,不过看天色,今晚肯定会下雨。现在是冬季,搞不好会连续下几天。”
白止战看了眼手表,接着揉了揉额头。
已经两点过了。
十多年来,从基层军官,一步一步的爬上特混舰队参谋长的位置,让白止战佩服的就一个人。
没错,就是他的死对手、老冤家,第二航空特混舰队的参谋长刘向真上校。
虽然两人都只是参谋长,不是司令官,但是这些年的舰队演习都是他俩唱主角,其他人全是配角。
去年,在经过了三轮鏖战后,白止战指挥的第一航空特混舰队以微弱优势获胜。
因为是由裁判组做出的裁决,存在不可忽视的偏差,所以按祝世建的意思,演习结果没有记入两人的档案。
今年,快半个月了,双方别说是交手,照面都没打!
白止战手里有两艘航母,刘向真也有两艘,而且双方都扮演两支航空特混舰队,航空兵力将扩大一倍。
这么设定,其实是在模仿假想敌。
只是,这也意味着,先暴露的那一方,必然遭到毁灭性打击,而且很有可能连还击的机会都没有。
非常残酷!
不过,这也正是以航母、航空兵为主要力量的,现代海战的一大特点。
正是如此,白止战才格外的小心谨慎。
毫无疑问,刘向真也是一样。
现在的问题是,北方的寒冷气流已经南下,预计在今晚到达,阴雨天气很有可能会持续数日。
在阴雨天交战?
不是不行,只是会大幅度的降低作战效率。
别的不说,因为能见度降低,在同样的范围内执行侦查搜索任务,阴雨天需要出动三倍的侦察机。
向南转移,避开滚滚而来的积雨云层?
可以,不过那肯定是对方梦寐以求的,因为这确实太好猜了。
白止战就在等。
为此,他才特意询问了天气预报。
只是现在看来,如果晚上才下雨,恐怕得重新考虑一番,也就是要不要在下午安排一次侦查行动。
还有,是动用水上飞机,还是出动舰载机?
要是依然没有发现,那还没什么,大不了在天黑后转向规避,借助积雨云层的掩护离开危险海域。
关键就是,如果找到了,该如何应对?
不要忘了,这是真刀实枪的演习,不是纸上谈兵的推演。
在第一舰载航空兵联队,也就是隶属第一航空特混舰队的航空兵部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飞行员掌握了在夜间降落的技巧,而且没有一个飞行员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综合着舰成功率最多三成。
在夜间回收舰载机,等于在拿飞行员的性命开玩笑。
此外,还有绝不能忽视的时间差。
简单的说,如果白止战出动的机群在傍晚发起攻击,刘向真就能以逸待劳,动用全部的力量进行防空作战。不管攻击的结果如何,白止战派出去的舰载机都要在天黑之后返回,然后有大部分舰载机在降落的时候坠毁。虽然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这些舰载机都将返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