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争霸 >

第273章

帝国争霸-第273章

小说: 帝国争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那几个月里,如果没有规模庞大的运输机群,帝国军队肯定会因为保障不济,不得不放弃东莫萨城。
    只是,与“战11”一样,战略运输机实在是太贵了。
    迄今为止,“运10a”的装备量不到100架。在帝国空军当中,50吨级的“运11”系列却多达600架。
    此外,战略运输机对机场的要求也非常高。
    “运10a”在满载的情况下,需要长达2500米的硬质跑道,而在全球范围内,只有不到10的机场拥有如此长的跑道。相对的,“运9”这样的战术运输机,能在不到1000米长的软质跑道上起降。
    正是如此,早在10多年前,帝国空军就提出,要研制一种能够适应各种场合的大型运输机。
    简单的说,就是能运载最重与最大的陆战装备,具备战术运输机的适应性,能在包括野战机场在内的,任何一条长度不低于1000米,只做了简单清理的跑道上满载降落,并且在空载的情况下重新起飞。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有战略运输机的运载能力与战术运输机的战术灵活性。
    这些要求,不是一般高。
    结果就是,努力了10多年,第一架全尺寸的样机至今都还没有制造出来,预计最快能够在明年下线。
    不可否认的是,规模庞大的运输机才是帝国空军的脊梁。
    在“运10a”机群后方,还有2架“油29a”大型加油机,1架“指6c”空中预警指挥机与1架“侦29c”电子侦察机。
    这三种支援飞机都采用“c29”民航客机的机体。
    因为不需要到前线执行任务,在战线后方数百千米之外活动,所以帝国空军没有专门设计与制造支援飞机平台。
    采用民航客机,能够大幅度降低日常使用维护费用。
    如果说运输机撑起了帝国空军的脊梁,那么加油机、预警指挥机与电子侦察机,就是战斗力的催化剂。
    正是有了这些支援飞机,帝国空军才成了一个整体,战斗效率成倍的提高。
    在最后压轴登场的,才是帝国空军的绝对主力。
    没错,就是战略轰炸机!
    首先是4架“轰9d”重型轰炸机。
    这是帝国空军主力轰炸机中,机龄最老的一种,已经在帝国空军服役30多年,在波伊战争期间就是绝对主力。
    在那场让帝国军队铩羽而归的战争中,总共损失211架“轰9”,其中143架是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被击落。
    “轰9”也由此成为大战后,在战斗损失最多的战略轰炸机。
    只是,帝国空军没有放弃这种已经服役了30多年的轰炸机,还继续进行改进,提高其作战效率。
    关键就是,“轰9”的可靠性极高,而且拥有高达35吨的载弹量。
    虽然在以防空导弹为主的现代化防空系统面前,“轰9”再也无法像波伊战争那样,几十架组成一支编队,飞到目标上空投下数百吨,甚至上千吨炸弹,采用乱炸一气的方式彻底摧毁目标,但是凭借强大的载弹能力,超过1万千米的航程,再使用射程达到1500千米的巡航导弹,“轰9”依然有巨大价值。
    以巡航导弹为主要武器,“轰9”的作战效费比远远超过了后来研制的各种轰炸机。
    接着是4架外形优美的“轰10a”型可变后掠翼战略轰炸机。
    虽然是全世界第一采用可变后掠翼布局的战略轰炸机,但是严格说起来,“轰10a”算不上优秀的轰炸机。
    这种轰炸机是超低空突防战术的产物。
    最初,帝国空军对这种能够在500米以下的超低空,以11马赫持续飞行,从而突破敌方防空网的战略轰炸机抱以厚望,准备采购数百架,以取代包括“轰9”在内的所有战略轰炸机。
    可惜的是,获得预警指挥机加强的现代化防空体系,以及以巡航导弹为代表的远程精确弹药,把超低空突防战术送进了坟墓。
    结果就是,帝国空军只订购了150架“轰10a”,而且到现在只接收了70多架。
    “轰10a”的头号问题,就是为了同时实现低空超音速突防,以及洲际航程所必须采用的可变后掠翼。
    这种通过改变后掠角度,从而调整升阻比,兼顾大航程与高速度的气动布局存在一个十分致命的缺陷。
    结构复杂。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不但死重大,而且可靠性很差,日常维护保养更加是灾难,装备与维持费用高得吓人。
    此外,战备率也非常低。
    其实,这也是帝国空军不得不保留大批“轰9”的主要原因。
    至于下一代战略轰炸机,依然在研制当中,而且保密度极高。
    目前,外界唯一能够肯定的就是,这种轰炸机将颠覆所有的轰炸战术,甚至能够彻底改变未来战争的面貌。
    按照外界猜测,那将是一种雷达探测不到的轰炸机。
    果真如此,那么以雷达为核心的防空系统都将成为摆设!
    依靠隐身能力,这种轰炸机能够深入敌后,并且用精确制导弹药,摧毁敌方严密保护的战略目标。
    到时,战略轰炸将成为一门艺术!
    谁都无法否认,轰炸机才是帝国空军的核心与灵魂。
    帝国空军脱胎自陆军战略航空兵,依靠轰炸机起家,并且通过大规模战略轰炸获得了当今的地位。
    帝国空军的座右铭就是将敌人摧毁在地面上。
    数十年来,帝国空军一直以进攻为纲,装备建设全都围绕着战略轰炸进行。
    在靠近基地的时候,前面2架“战10b”突然俯冲加速,在从基地上空飞过的时候还突破了音速。
    炸雷一般的音爆席卷了整座基地。
    绕了一圈之后,那2架“战10b”又飞了回来。
    等降落到跑道上的时候,中队里的另外6架“战10b”与8架“战11b”均已降落。
    运输机在远处徘徊,把降落航道让给了2架战斗机。
    为了缩短降落滑行距离,更为了拉风,2架“战10b”还在降落的时候放出减速伞。
    等到2名飞行员从座舱里面爬出来的时候,领队的空军上校,该战术航空兵大队的大队长李天凌,已经把军车开了过来。
    这时,首架“运10a”即将着陆。
    “你们俩,什么时候能让我省点心?”李天凌大声吼了出来,不止是气愤,还跟运输机发出的轰鸣声有关。
    开始的事情让他很后悔,因为在出发之前,他把两个愣头青编在替补人员当中。
    “李大队,这不是你教我们的吗?”
    “没错啊,你一直教导我们,帝国空军做什么都得轰轰烈烈,不管在哪里,那都是响当当的头号主角。”
    2名部下这些一说,李天凌给气笑了。
    先说话的是杜大双,跟着符合的是杜小双。
    没错,他俩是孪生兄弟,不过相貌有明显区别。
    不止是在大队里面,哪怕是在全联队,乃至全军区,这大小二双都是名声在外,不过主要是恶名。
    之前3年,他俩连续3次夺得帝国空军“金鹰对抗赛”的双机联合空战第一名。
    用别人的话说,他俩兄弟有心灵感应,战术配合简直是天衣无缝。
    可结果是,俩人连续3年因为日常考核没达标,没能获得象征着对抗赛冠军身份的“金鹰”奖章。
    用一句话来说,也就是恃才放旷。
    对这两个家伙,李天凌简直是恨铁不成钢。
    如果不是看在三代之交的私人关系上,李天凌恐怕早就让他俩滚蛋了。
    没错,杜大双与杜小双是杜康元帅的孙子。
    至于李天凌嘛,那就更有来头了。他爷爷是帝国空军首任总司令,也是帝国空军第一位大元帅李云翔,而他的外祖父是帝国陆军元帅,被称为“帝国中兴头号元勋”的前任首辅廉旭升。
    他还有一个同样厉害的岳父,前任海军总司令,海军大元帅,被称之为“帝国海军最杰出统帅”的白止战。
    要说的话,也就只有李天凌能镇得住大小二双。
    很快,运输机、加油机、预警指挥机、电子侦察机与轰炸机都降落到了机场上。

第2章 海陆双强
    同一时间,巴尔卡什湖东岸,阿特劳沙漠腹地,某空军基地。
    说是空军基地,停在跑道旁边的全都是海军航空兵的舰载机,最为抢眼的是绰号“大熊猫”的“战9b”重型舰载战斗机。
    严格说来,“战9”才是第三代战斗机的开山之作。
    帝国空军在为“战11”的发动机发愁的时候,帝国海军抢先吃螃蟹,采购与列装了配备成熟发动机的“战9a”。
    不是说帝国海军不在乎发动机的好坏,而是受形势所迫。
    跟空军比,海军更需要一种性能先进的战斗机,应付日益突出的空中威胁,特别是那些能够携带数枚,甚至十几枚重型反舰导弹,用现代化的通信系统组织起来,能够以2马赫速度发起突击的轰炸机群。
    换句话说,帝国海军急切的需要一种性能先进的截击机。
    这个要求,在“战9”的气动布局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帝国的4种第三代战斗机当中,仅“战9”采用在第二代战斗机上普遍使用,而现在看是利大于弊的可变后掠翼布局。
    即便放眼全球,也就只有2种第三代战斗机采用可变后掠翼布局。
    有趣的是,两种都是舰载战斗机。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海军的战术需求与空军的存在巨大差距,因此适合空军的战斗机未必就适合海军。
    在具体性能上,“战9”更加像是远程截击机。
    虽然最大飞行速度只有23马赫,比空军的“战11”低,甚至不如“战10a”,但是在换上大推力发动机之后,“战9”具备有限的超音速巡航能力,能够以20马赫的速度冲刺飞行600千米。
    关键还有,“战9”的主战武器是射程达到了150千米的远程空空导弹。
    依靠平板缝隙火控雷达,“战9”最多能同时对6架敌机开火。
    此外,依靠可变后掠翼,“战9”拥有第三代重型战斗机中,最为突出的盘旋性能,也就是水平机动性能。
    如果说“战9a”受发动机的限制,性能还存在缺陷,换上新式发动机的“战9b”就肯定是当今最好的重型战斗机之一。
    在去年的联合对抗演习当中,首次参演的“战9b”就一雪前耻,在与“战11”进行的单机格斗对抗比赛当中,取得了19胜1平0负的傲人成绩,并狠狠的教训了帝国空军的飞行员。
    只是,“战9b”也不是尽善尽美。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可靠性与可维护性差,且运作费用高得离谱。
    就算帝国海军一直大力宣扬“战9”的战斗力,也没有否认,“战9”是一种贵得让帝国海军都感到承受不起的战斗机。
    此外,就是欠缺多用途性能。
    因为帝国海军拥有专用的舰载攻击机,数量还不少,所以不存在要让战斗机执行打击任务的需要。
    要说的话,“战9”才是货真价实的“纯种”战斗机。
    只是,复杂的结构,超标的重量,使“战9”没办法像“战10”与“战11”那样,通过增加专用设备来获得对地打击能力,从而在不对机体进行太大改动的情况下,发展成多用途战斗机。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才在“战9”服役之后,采购了“战12”多用途舰载战斗机。
    “战12”是帝国第四种,同样是最后一种第三代战斗机。在“战10a”已经大规模服役的那年,即新历134年才正式立项,6年之后才获得海军采购合同,第一批在新历142年交付。
    等“战12”形成战斗力,其他3种第三代战斗机都已挑起了大梁。
    迫使帝国海军退而求其次的,并不是“战9”太昂贵。
    要往根本上讲,催生“战12”的其实是新的攻击战术,以及新战术对作战飞机提出的要求。
    简单的说,“战12”不是用来填补“战9”数量不足产生的空缺,而是取代性能已经落后的“攻”系列舰载机。
    编入“战”系列是因为更容易获得拨款。
    在“战12”之前,帝国海军拥有大小两种舰载攻击机,即40吨级的“攻5”重型攻击机与15吨级的“攻6”轻型攻击机。
    严格说来,“攻6”其实是用来补充“攻5”的缩水版。
    主要就是,“攻5”实在太大了,如果按5个中队编排,就会导致舰载机的搭载数量大幅度减少。
    关键就是,“战9”同样是40吨级的舰载机。
    正是如此,在帝国海军的超级航母上,一般搭载3个重攻中队加2个轻攻中队,大型航母则恰好相反。
    即便如此,都对舰载航空兵联队的编制体系提出了挑战。
    满编状态之下,超级航母都只能搭载3个中队,总共24架“战9b”,而大型航母还要减少几架。
    不管怎么编排,只要还是这些舰载机,就肯定存在战斗机不足或攻击机不够的问题。
    这2种攻击机,其实都是传统舰载机,主要使用非制导弹药,以超低空投弹的方式执行轰炸任务。
    显然,在现代化的防空体系面前,传统舰载攻击机基本没有活路。
    为此,就需要一种能够使用新式弹药的舰载攻击机。
    正是根据这些需求才有了“战12”多用途战斗机。
    挂上对空弹药,“战12”就是一种性能稍微差一些,但是能配合“战9”作战,填补舰队防空网漏洞的战斗机。
    使用精确制导弹药,“战12”是一种比“攻6”先进了许多的攻击机。
    其实,在各主要性能上,“战12”都全面超越“攻6”,就算遭到非议的航程,都能够通过空中加油弥补。
    此外,在作战灵活性上,“战12”也远超“攻5”。
    正是如此,“战12”服役之后取替的就是“攻6”。
    在通常配置下,一支舰载机航空兵联队拥有4个或者5个“战12”中队,且只有1个中队兼职防空。
    可惜的是,“战12”的产量严重不足。
    不是产能不够,是经费不足。
    迄今为止,帝国海军的15个舰载机航空联队当中,只有9个联队获得了“战12”,且换装率都不到50。
    也就是说,在所有的舰载机航空联队里面,都有“攻6”在发挥余热。
    至于“攻5”,暂时还无法替代。
    准确的说,用来替代“攻5”的“攻x”项目还在推进当中,连原型机都没有,量产更加是遥遥无期。
    “战12”没有取代“攻5”,不止是载弹量的问题,还跟作战半径有很大关系。
    站在帝国海军的立场上,肯定不会用作战半径不足1000千米的“战12”取代作战半径达到了2000千米的“攻5”。
    如果没有“攻5”,只剩下“战12”,帝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就得冒着遭到饱和打击的巨大风险靠近敌国本土,在近岸海域作战。数十年以来,帝国海军所做的努力,无一例外的都是为了远离敌国本土。
    其实,这也是帝国海军偏爱重型攻击机与重型战斗机的关键原因。
    “攻5”不但拥有2000千米的最大作战半径,还拥有高达13吨的最大载弹量,几乎就是一架小型轰炸机。
    关键还有,依靠伙伴式空中加油,“攻5”能在不依靠空军的情况下,执行超远程轰炸任务。
    这个能力,确保了海军航空兵的独立地位。
    在机场上,就有几个中队的“战12”、“攻5”与“攻6”。
    海军的其他舰载机,比如说“巡4b”反潜巡逻机,“指6c”舰载预警机、“运6b”舰载运输机、“直8f”反潜直升机,因为没有安排参与即将举行的联合演习,所以并没有转移过来。
    只是,部署在该基地的,不仅仅是海军的作战飞机。
    靠近机库那边,整齐的停放着十多架隶属于陆军航空兵的武装直升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