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争霸 >

第342章

帝国争霸-第342章

小说: 帝国争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战11b”的前出距离不够,后面的“指8c”就有可能被发现,并且遭到g31攻击。
    以“战11b”的性能,未必追得上g31。
    不过,这恰好反映出西骆沙,或者说西陆集团在电子战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指8c”在护航战斗机的后面,还一直在用雷达搜寻四周,哪怕全程得到了电子侦察机的掩护,发出的电磁辐射也很明显,肯定能够在数百千米之外截获,不存没办法探测到的问题。
    可惜的是,西骆沙空军没有安排g31前去拦截。
    显然,绝不是西骆沙空军不知道大型预警指挥机的军事价值,毕竟西罗集团也有功能类似的空中指挥平台。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很有可能是没法确定“指8c”的具体位置。
    西骆沙空军截获了“指8c”发出的电磁信号,也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只是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没法确定信号源,也就是“指8c”的具体方位,甚至测不准距离,才没有安排截击机去拦截。
    不要忘了,在预警机的旁边,有一架专门执行干扰任务的电子侦察机。
    当然,出动6个小队的24架截击机,或许也与此有关。
    简单的说,就是因为搞不清楚“指8c”到底在哪,所以才出动这么多截击机,用碰运气的方式发起攻击。
    其实,这也是西骆沙军队解决问题的一惯做法,简单且粗暴。
    因为g31在100多千米外发射r37导弹之后就转向撤退,而“战11b”机群要在第一时间规避射来的导弹,等到“战11b”避开导弹之后,g31已经撤走,所以双方并没有交火,或者说“战11b”没有在这些威胁不大的截击机的身上浪费宝贵的空空导弹,保存了足够的战斗力。
    紧接着杀到的,就是西骆沙空军前线航空兵的g29。
    也是6个编队,不过只有20架,其中2个编队为2架。
    双方打响了第一轮空战。
    虽然没有得到“指8c”的直接支持,准确说是在跟g29遭遇之后,才收到预警机发来的消息,但是凭借先进的火控雷达,“战11b”依然在空战当中掌握了优势,比如率先向敌机开火。
    这个时候,预警机靠后部署的问题显现了出来。
    距离太远,等“指8c”探测到g29的时候,“战11b”的火控雷达已经发现了迎面飞来的敌机。
    第一轮战斗就是用中程空空导弹对射。
    至于结果,没什么悬念。
    kk12a是第四代中程空空导弹,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而且在弹道中段,除了通常采用的惯性制导之外,还能由战斗机通过数据链控制,因此在朝视距外目标开火时有很高的命中率。
    g29使用的r27,是第三代半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空导弹。
    结果就是,在第一轮交手中,有10多架g29被kk12a击落,而且剩下的也全都散开了。
    至于“战11b”,没一架被r27击落,因为这些导弹没有能够在战斗机的引导下进入到自导阶段。
    其实,即便在格斗阶段,g29也没有占到便宜。
    不是说g29的机动性不够好,而是在远程交战的时候就已经被打散了,也由此丧失了主动权。
    打到这个时候,“战11b”才遭受了损失。
    按空军的战报,有5架“战11b”在格斗空战中被击落,还都是g29发射的r73格斗导弹取得的战果。
    必须得说,这种导弹确实很先进。
    r73是全球第一种具备离轴发射能力的格斗导弹,西骆沙空军一直宣称,它是全球最好的格斗导弹。
    g29加r73是当今最强大的格斗组合。
    要说的话,也就是靠r73,以及产生的宣传效果,西骆沙才把电子设备根本算不上先进的g29卖给了十几个国家。
    只是,这种先进的格斗导弹并没有改变空战的结果。
    g29机群被击溃的时候,制空权依然牢牢的掌握在“战11b”的手里。
    虽然有5架“战11b”被击落,而且剩下10来架的弹药也所剩无几,但是护航战斗机已经完成任务。
    在“战11b”与g29进行格斗的时候,“轰9d”机群到达投弹空域,20余架轰炸机以此投下巡航导弹。
    关键就是,这些轰炸机都是在克里米亚北面投射的巡航导弹。
    当时,在护航战斗机在北面大约500千米之外,连“指8c”都在北面200千米外,而且伴随行动的电子侦察机对附近的防空雷达进行了压制干扰,轰炸机在投射导弹的时候,没有进入防空系统的拦截区域。
    以当时的情况,西陆集团的防空雷达未必发现了这些轰炸机。
    因为离得较远,所以有可能把轰炸机当成干扰信号,或者判定是跟随预警机与电子侦察机一起活动的支援飞机。
    可见,敌人很可能并不知道,有数百枚巡航导弹正飞往莫萨。
    战斗最后阶段还发生了一件事情。
    在“战11b”转向撤退之前,迢曼帝国的“狂风”adv姗姗赶到,还追击了撤退护航战斗机。
    因为导弹已经所剩无几,而且完成了护航任务,没必要跟敌人拼消耗,所以在遭到攻击之后,“战11b”全都加速摆脱了后方的敌机,也就是飞出了导弹的射程,没有与这些敌机交战。
    要说的话,这算是一大遗憾。
    g29只是前线战斗机,“狂风”adv才是跟“战11b”处在同一个级别的重型制空战斗机。
    此外,迢曼帝国还一直宣称“狂风”adv是货真价实的第四代重型战斗机。
    空口无凭,“狂风”adv是否算第四代重型制空战斗机,跟同级别战斗机的交战结果最有说服力。
    只是,这迫使护航战斗机在返航途中进行了第三次空中加油。
    回到阔海东岸的空军基地时,返航的11架“战11b”飞行距离超过6500千米,创造了一项新的纪录。
    别说是战斗机,即便是轰炸机也很少飞这么远。
    当然,这也充分证明了加油机的价值。
    如果没有数量众多的大型加油机,帝国空军无论如何也无法让战斗机飞这么远,并顺利完成任务。
    按帝国空军公布的消息,这次长途奔袭炸掉十几个战略目标,完全达成之前确定的战役目的。
    关键还有,20架轰炸机全都安全返航。
    至于损失的5架护航战斗机,跟空战战果相比,根本就不算什么。
    只是,李深智知道,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第86章 关键课题
    凌晨,李深智就收到了海军司令部发来的消息,其实是一份电令,让他做好率领特混舰队北上的准备。
    至于任务,就是护送运输船队去墨海的新罗西斯克。
    在波伊战争结束前,准确说是从波伊地区撤军,把这个烂摊子丢给梁夏帝国后,忒尔共和国宣布永久中立。等波伊战争结束,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签署了承认与保证忒尔共和国永久中立的国际公约。
    这就是著名的《伊斯坦布尔国际公约》。
    该公约的核心条款,就是承认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与达达尼尔海峡为无条件开放的国际航道。
    其实,这也是确保忒尔共和国保持中立的基础条件。
    按照公约规定,在和平时期,任何国家的舰船都可以无条件的通过该海峡,只需要提前向海峡的管理机构报备。在战争时期,忒尔共和国则无条件开放海峡,准许任何国家的舰船无害通过。
    当然,忒尔共和国不会为任何国家的军用舰船提供服务。
    该公约的缔约国都得承认与接受,哪怕在战争时期,也不得在海峡内采取军事行动,包括攻击在海峡里航行的舰船。
    此后,这个“免战”范围扩大到忒尔共和国的所有领海。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的舰船可以由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与达达尼尔海峡进入或离开墨海。
    只是,就算能够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也不等于能够安全到达新罗西斯克,更别说控制整个墨海。
    要说的话,海军司令部让李深智到陆心海分舰队担任临代司令官,还把第51特混舰队交给他来指挥,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打通前往新罗西斯克的航线,让运输船队把物资装备送过去。
    这条航线,可以说是能否守住枷锁陆桥的关键。
    为此,海军司令部还让之前在窄海活动的“李铭博”号航母战斗群返回陆心海,并且编入第51特混舰队,跟姊妹舰“白止战”号组成了双航母战斗群,确保能控制东陆心海的制海权。
    可问题是,海军司令部把之前在陆心海活动的“唐祖德”号与“刘长勋”号调走了。
    虽然只是2艘“陈炳勋”级大型航母,战斗力肯定不如“薛远征”级超级航母,但是这两艘航母搭载了近180架舰载机,放在哪里都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甚至具有左右战局的价值。
    几天之前,李深智还为此事给海军总司令打了电话,提出把2艘,至少是其中的1艘留下来,跟2艘超级航母组成三航母战斗群。
    让他倍感郁闷的是,海军司令部以那2艘大型航母必须回国进行大修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
    至于双航母战斗群是否够用,海军司令部并不关心。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李深智认为没办法完成北上墨海的作战任务,大可把分舰队司令官的位置让出来。
    所幸的是,凌晨发来的电报,让李深智看到了希望。
    在反击行动结束前,将摧毁西骆沙的战略指挥系统,确保第51特混舰队与运输船队能顺利进入墨海。
    为了让李深智放心,海军司令部在电报中提到,空军为完成任务下了血本。
    在昨晚的战斗当中,出动了一种新式作战飞机。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李深智立即想到已经进入原型机试飞阶段的“轰…X”。
    按照第三轮军事改革的指导思想,研制的几种新式作战飞机当中,最接近实用的就是被空军当成命根子的“轰…X”项目。
    关键还有,“轰…X”是第三轮军事改革的核心装备。
    就李深智所知,由帝国提出来的,建立在技术装备上的空地联合作战理论,能不能取代已经存在了数十年的大纵深理论,以及能否由机械化时代进入到电子时代,关键就看这种轰炸机。
    不然的话,也不会在烧掉了近百亿金元的研制经费之后,帝国空军依然是坚定不移的推进该项目。
    即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轰…X”项目都会烧掉200亿金元。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原计划的200亿金元肯定不够,因为只是前期研发就已经用掉差不多200亿金元。
    虽然空军已经争取到了额外拨款,但是论议两院不可能无限制的提供资金。
    为了控制项目的总开支,空军甚至在考虑降低采购数量的可能性。
    按照空军在年初提出的采购方案,暂时只考虑用“轰…X”取代大批早期的“轰…9”,维持轰炸机群的规模。至于取代全部现役轰炸机,只有在战争期间,军费不再受限制,也才有可能。,
    其实,如果“轰…X”真有传闻的那么厉害,也不用采购太多。
    总而言之,如果帝国空军确实出动了“轰…X”,有很大可能瘫痪西骆沙的指挥系统。
    不过,真正的关键行动,其实在上半夜的反击行动当中。
    在收到消息的时候,空军已经摧毁了西陆集团的前线司令部,炸掉了停在伏尔加格勒车站里面的指挥列车。
    此外,空军战术航空兵还摧毁了另外几趟指挥列车。
    关键就在这里。
    虽然在这些指挥列车当中只有一趟是“李逵”,其他的全都是“李鬼”,但是这些指挥列车在硬件方面没有任何区别,区别仅仅是有没有搭载司令部。换句话来说,其他指挥列车同样是指挥列车。
    在任何一趟指挥列车上,都有一整套通信设备。
    这些通信设备,都需要使用加密芯片。
    因为没法保证不会用到这些指挥列车,而且通信设备早已经安装到位,所以用来进行硬件解密的芯片,就存放在这些指挥列车搭载的通信设备里面,而且未必会在遭到轰炸的时候损毁。
    只要能获得一块完整的芯片,就有把握掌握西陆集团的军事通信密码。
    这才是真正的关键。
    按照海军司令部发来的电报,上半夜的反击行动就是为此打掩护,而且主导行动的是军情局。
    在反击行动开始后,军情局就会派出特种部队。
    至于有多大的把握,没人敢保证。
    不过,这反到把李深智推到了危险的边缘。
    因为没办法预知军情局的行动能不能成功,所以包括第51特混舰队在内,参与行动的作战部队都得严格按照计划行动。只有在收到海军司令部下达的命令之后,李深智才能带舰队返回亚历山大港。
    虽然在此之前,为了掩护亚历山大港,第51特混舰队已经到了外海,准确说是一直在东陆心海活动,也没再出动舰载机轰炸伊拉克,但是不存在需要北上冒险,更不存在要去挑战敌人的可能。
    多数时候,第51特混舰队都是在己方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下活动。
    因为没有明确威胁,所以在东陆心海这边,第51特混舰队并不是很瞩目,遭受攻击的概率不是很大。
    按照李深智的安排,第51特混舰队随时可以转向撤往夕梵运河。
    如果威胁增大,还可以退入窄海。
    现在,这显然不可能了。
    在接到电令后,李深智就下令让第51特混舰队机动到塞浦路斯南面,而且进入到战备状态。
    只是在天亮前,就出动了几十架次舰载机。
    按照安排,舰载战斗机把巡逻范围扩大到忒尔共和国的领空附近,而且多次进入其西边的爱琴海。
    虽然执行的是防御任务,但是这是典型的攻势部署。
    这种部署方式,往往是在高危险海域活动,而且有明确威胁的时候才采用。
    攻势部署能扩大舰队的防御范围,增加拦截的次数,并提高拦截概率,不过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会迅速消耗航母战斗群的战斗力,准确说是舰载航空兵的战斗力。
    当然,攻势状态下的航母战斗群,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要说的话,这也是航母价值所在。
    在任何情况下,航母担任的都是威慑打击任务,即航母本身就是巨大威胁,也只有展示自身存在才能产生威胁效果。
    说得直接一点,只有显示自身存在的航母,才能够产生威慑效果。
    正是如此,数十年以来,帝国海军从来没有考虑过航母的隐蔽性,在战术层面上也不存在隐蔽的可能。
    航母称霸海洋,靠的也不是隐蔽。
    在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航母体现出的就是攻击性。
    以往,在应付地区冲突,乃至局部战争的时候,这一招非常管用,基本上能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航母也因此成为帝国手里的“灵丹妙药”,不管哪里有问题,派1艘航母过去,往往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要不行的话,那就派2艘或者3艘航母过去,肯定能够消除潜在的威胁。
    放眼全球,能顶住一支航母战斗群的国家不超过20个。
    一支3航母战斗群的打击力量超过全球95%的国家。
    可问题是,在全面战争当中,这一招未必管用。
    虽然西陆集团至今没有超级航母,而且仅有的几艘大型航母,其技术基础都是来自梁夏帝国,但是西陆集团非常重视反航母作战,特别是迢曼帝国,一直把对付帝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当成头号重任。
    为此,西陆集团不但拥有全球最多的反舰导弹,还专门拟定了反航母战术。
    没错,就是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战术。
    这也是帝国海军在战后遇到的最为严峻的挑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