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争霸 >

第347章

帝国争霸-第347章

小说: 帝国争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此之前,2艘航母都只能使用位于起飞区内的2部弹射器,一次最多只能弹射2架战斗机,而且只能出动部署在舰岛前方的8架战斗机,没法动用停放在舰岛后方与飞行甲板左侧待命区的6架战斗机。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立即停止舰载机回收作业,以最快速度出动在飞行机板上处于待命状态的战斗机。要知道,每一架舰载机都有至少15分钟的余油,也就是用来应付紧急情况。
    实在不行,可以考虑放弃舰载机。
    不管怎样,航母更宝贵。
    在上次大战中,帝国海军为了保护航母而放弃的舰载机超过1000架,其中近三分之一是在返航阶段迫降。
    其实,李深智也只犹豫了几分钟。
    不是他很快做出了决定,而是局面发生了变化。
    约9点58分,部署在舰队西北,面向爱琴海的那架“指…6c”发出了警报,探测到一大批敌机正在朝舰队方向飞来。
    按照作战部署,前出到舰队西部的4架防空战斗机立即转向迎战。
    不过,这只是开始。
    10点正,部署在西南方向,也就是在特里克岛东南边活动的那架“指…6c”也发出敌袭警报。
    在该方向也出现了敌机,还是轰炸机。
    随即,2艘航母转入到战斗状态。
    在此之前,2艘航母就已经进入战斗状态,而且在收到消息之后,各自将2架位于起飞点的战斗机弹射了出去。
    这4架战斗机,全都被派往克里特岛东南海域。
    此时,2艘航母上都忙碌了起来。
    按照李深智下达的命令,2艘航母都暂时停止回收作业,开始以最快速度出动那些处于待命状态的战斗机。
    敌人同时从2个方向发起了突击,肯定是全力以赴,绝对不会放过第51特混舰队。
    如果西陆集团早有准备,那么到来的就不止轰炸机。
    肯定有战斗机掩护,就需要出动更多的防空战斗机。
    当然,也有可能在更多的方向上发起突击。
    不要忘了,北玄地区也在西陆集团的控制之下,因此西陆集团的轰炸机完全有可能绕道北玄地区。
    正是如此,李深智专门叮嘱了负责航空作战的参谋,加强那边的防御力度。
    其实,这些事情根本就不需要李深智操心。
    他是第51特混舰队指挥官,不过更是陆心海分舰队临代司令官,舰队作战的事情,主要是由舰队参谋长负责。
    此外就是,所有的作战行动其实都有预案。
    在收到第二分敌袭警报,也就是发现了第二批敌机之后,特混舰队司令部就启动了作战预案,从紧急出动的战斗机当中抽调一个小队飞往西南方向,派过去盯防北玄地区,做好拦截敌机的准备。
    关键还有,“白止战”号还紧急出动一架“指…6c”。
    因为不用挂载弹药,加满燃油就能够起飞,所以舰载预警机在出动前的准备工作相对来说要简单得多。
    战斗机起飞的时候,这架“指…6c”就被送上飞行甲板,还被拖到了位于舰岛后面的待命区。
    按照部署,这架预警机也将飞往西南方向,指挥那边的防空作战。
    因为增加了1架预警机,所以对防空部署做了调整,让之前在西北150千米外的那架预警机后撤50千米,而且转移到舰队北面。不是说派去监视那边,而是协助防空巡洋舰指挥防空作战。
    进入内层防空作战阶段,就由防空巡洋舰指挥战斗,舰载预警机负责协助,主要是传达作战指令。
    这也是双航母战斗群的最大好处。
    在极端情况下,2艘航母能够部署4架舰载预警机,而1艘航母,最多只能出动2架舰载预警机。
    不是舰载预警机的数量不够,而是可用的就这么多。
    1艘超级航母,只搭载了4架舰载预警机,而且肯定有2架存放在机库里,其中的1架或许正在进行检修。
    在接下来的10多分钟里面,2艘航母各出动了12架战斗机。
    等最后一批战斗机升空,已经是10点15分了。
    前出的预警机已经确认,在来袭的敌机中,确实有不少的战斗机,而且飞在最前面。
    帝国争霸

第92章 防空截击
    10点20分左右,舰队防空作战打响了。
    首先到达的就是最先发现的,从西北方向上杀来的那批敌机。
    “指6c”确实探测到了轰炸机,不过飞在前面的其实是护航战斗机,只是前出的距离不是很远,还不到100千米。因为反射的雷达信号不够明显,所以“指6c”没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那些战斗机。
    所幸,在探测到轰炸机之后,“指6c”主动向东南,航母所在的方向撤退。
    其实,这是典型的防御战术。
    虽然没有探测到护航战斗机,但是预警机的机长肯定能想到,在西北某个地方,肯定有敌人的护航战斗机。
    关键还有,这架“指6c”已经飞到巡逻区域的最远端。
    正是如此,舰队派来的4架“战9b”在飞行了15分钟之后,也就是大约10点15分的时候赶到。
    这架呼叫代号为“塔台01”的“指6c”在4点之前就已经转向撤离。
    可见,正是这个看似普通的战术机动拯救了“塔台01”。
    在大约4点过10分的时候,“塔台001”探测到了开始加速的战斗机,而当时双方的距离已经缩短到250千米。如果“塔台01”没有在10分钟前转向规避,那么距离就会缩短到150千米。
    因为“战9b”要在5分钟之后赶到,所以“塔台01”在没转向的情况下,肯定会在此之前遭到攻击。
    以当时的情况,赶来的4架“战9b”没办法及时拦截那些冲向预警机的敌机。
    4点15分,“战9b”机群杀到。
    此时,“塔台01”已经准确的探测到,来袭敌机至少有8架,而且按照高度分成了两个机群。突前4架在大约8000米的中高空飞行,滞后的4架在13000米的高空,保持5000米高度差。
    显然,这是非常典型的前出护航战术。
    关键,全都是迢曼帝国的“狂风”av战斗机。
    虽然按照迢曼帝国宣称,“狂风”av是第四代战斗机,而且是性能先进的重型制空战斗机,但是严格说,最多算得上是二代半,而且性能到底怎么样,一直是众说纷纭,或者说值得商榷。
    关键就是气动布局。
    在所有的第四代喷气式战斗机中,只有3种采用可变后掠翼,而且除“狂风”之外的两种都是舰载战斗机,帝国海军的“战9”与纽兰海军的f14。舰载战斗机采用可变后掠翼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在保证高空高速性能的前提下,获得优秀的低空低速性能,特别是着舰阶段的操控性。
    可见,“战9”与f14在选择翼型的时候,是不得不向现实妥协。
    要说的话,“狂风”选择可变后掠翼,同样是在向现实妥协,而且根源也一样,发动机的推力不够大。
    只要推重比上去了,那么采用其他的翼型,比如梯形翼,同样能够达到不算太差的高空高速性能。比如帝国海军的“战12”,就依靠超过11的空战推重比,采用梯形翼,依然具备最快20马赫的高空飞行速度,而且加速行能也不算太差,低空低速的操控性也达到了海军的要求。
    当然,在舰载战斗机上做出妥协,这还能理解。
    因为着舰时的下降速度相对较快,还长期暴露在高湿与高盐的恶劣环境下,所以舰载机的结构强度肯定超过同类型的空军战斗机,结构质量也必然更大,导致舰载战斗机的推重比往往不如空军的战斗机。
    如此一来,舰载战斗机就需要在气动外形上下功夫。
    可问题是,“狂风”并不是海军的舰载战斗机,从一开始就是由空军投资研制的重型制空战斗机。
    由此可见,迢曼帝国的航空发动机还不是一般的差。
    因为发动机的推力不够,所以在设计阶段,西陆集团的工程师才不得不选择在第三代战斗机当中得到广泛采用,而第四代战斗机上已经被抛弃了的,优点与缺陷都很突出的可变后掠翼。
    第三代战斗机广泛的采用可变后掠翼,归根结底依然是发动机不够好。
    不管是梁夏帝国的“攻8”,还是纽兰共和国的f111,迢曼帝国的“闪电”、西骆沙的g23与g27,都是因为发动机推力不够,又要达到“双2”性能指标,才不约而同的采用可变后掠翼。
    要说的话,梁夏帝国与纽兰共和国放弃可变后掠翼,除了结构死重大,还跟维护保养麻烦有很大关系。
    对于追求极限性能的战斗机来说,这是两个很难接受的缺陷。
    其实,“狂风”在完成设计之后,迢曼空军不是很满意,因此没有将其当成制空战斗机使用。
    在迢曼空军中,“狂风”av更像截击机。
    当然,西陆集团也确实需要高性能截击机。
    道理非常简单,梁夏帝国有上千架战略轰炸机,而且能够在大战期间以每年上万架的速度制造轰炸机。
    长期以来,迢曼空军的首要任务,一直都是拦截战略轰炸机。
    为此,迢曼帝国在战后专门组建了国土防空军,只是因为编制太复杂,在20多年前并入了空军。
    在迢曼空军里,截击航空兵是一个单独的兵种。
    不过,“狂风”不止有av型。
    可变后掠翼的一个巨大好处,其实就是能够提供相当于平直翼的高升阻比,而且通过增大翼载获得更突出的低空稳定性。
    这个特点,特别适合以低空突防为主的重型攻击机。
    此外就是,“轰10a”、b1b这类需要在低空超音速突防,对航程要求很高的轰炸机,也采用了可变后掠翼。
    帝国空军的“攻8”就是典型的,低空突防为主要攻击手段的重型攻击机。
    纽兰空军的f111,虽然名为重型战斗机,也确实是按照战斗机设计,但是在正式服役之后,同样是凭借可变后掠翼带来的非常出色的低空飞行稳定性,成为了货真价实的战斗轰炸机。
    正是如此,“狂风”也有其专门的攻击机型号,即is。
    “狂风”is与av采用相同的机体,只是大幅度的简化了电子设备,包括取消攻击机用不到的火控雷达,并且换上推力稍微小一点,不过可靠性更高,而且油耗也要低一些的发动机。
    要说的话,“狂风”is是一种非常出色的重型攻击机。
    因为研制时间更晚,采用了大量更先进的电子设备,所以跟“攻8”与f111相比,“狂风”is还要先进一些,在某些方面的性能更突出,算得上当今最先进重型攻击机,或者说多用途战斗机。
    只是,迢曼空军显然对“狂风”av的性能不够满意。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早在几年前,迢曼空军就已责成生产“狂风”的公司,利用还在开发中的先进发动机来提高“狂风”的性能,而且在达到战术指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进口发动机。
    只是,这种所谓的“先进狂风”至今都没有影。
    问题,仍然出在了发动机上。
    因为由迢曼帝国投资研制的新式发动机一直没达到量产标准,所以在几年之前,迢曼空军就在考虑引进发动机。
    能引进的,只有纽兰共和国的两种第三代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即用在f15与f16上的f100与f110。
    可惜的是,这两种先进发动机连纽兰空军与海军航空兵都不够用,又怎么可能提供给西陆集团呢。
    正是如此,“先进狂风”项目才始终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不过,迢曼空军并没有就此放弃,或者说早就料到引进先进发动机有很大难度,所以提前准备了替代方案。
    在4年前,由洛克国的达索公司,在“幻影2000”型战斗机的基础之上,通过简单的放大处理研制的双发重型战斗机,即“幻影4000”实现了首飞,而且主要的性能指标都超过了“狂风”av。
    要说的话,这种三角翼飞机,才是战斗机。
    虽然某些方面,“幻影4000”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比如空战推重比仅仅10,在完全依靠内油的情况下,作战半径更是只有可怜的600千米,就算挂上3个大型副油箱,也就只有1200千米,但是跟“狂风”av相比,却有非常突出的,算不上是大问题。
    道理也很简单,西陆集团不存在需要安排战斗机为轰炸机护航的情况,重型战斗机的主要使命只是夺取与控制战场的制空权,属于典型的战术任务,对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并没有太高的要求。
    在大部分时候,像g29这类短腿战斗机都够用了,更何况是“幻影4000”。
    结果就是,在经过两年多的选择,准确说是对“先进狂风”彻底死心之后,迢曼空军在去年年初,才做出了最后的决定,以联合生产方式,用“幻影4000”补充“狂风”av存在的缺口。
    准确的说,其实是装备40个战斗机中队。
    因为“狂风”av的性能没有达到迢曼空军提出的战术指标,采购量没有上去,所以还有40个中队没有换装。采购“幻影4000”,就是为了给这40个中队换装,让主力中队都用上新式战斗机。
    当然,在迢曼帝国开头之后,其他西陆集团成员国也会跟进。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罗利王国与斯班王国都表示会采购“幻影4000”,用来提高空军的作战能力。因为布兰王国更倾向于使用获得生产许可的“狂风”,或者直接从纽兰共和国购买先进战斗机,而西骆沙更喜欢自己生产的g系列战斗机,所以能够得到另外两个主要成员国接纳,“幻影4000”很有可能成为西陆集团主力战斗机,并且一直使用到第五代战斗机服役。
    有趣的是,洛克空军反到没有采购“幻影4000”。
    虽然洛克空军给出的理由是,已经采购了数百架“幻影2000”,而且“幻影2000”的性能不差,暂时没有必要采购重型战斗机扩大机群规模,但是本质上,是洛克空军不想为这种战斗机买单。
    说得直接一点,“幻影4000”已经成为了迢曼帝国的战斗机。
    迢曼帝国不但拥有“幻影4000”的全部知识产权,还会建立一套生产线,甚至向其他国家出口。
    为了跟洛克国脱钩,在正式装备之后,将命名为“旋风”战斗机。
    此外就是,“幻影4000”的价格比“幻影2000”贵了差不多60,而战斗力的提升幅度不到20。
    因为存在一些缺陷,更因为采用了三角翼,所以“幻影4000”仍然算不上是一种出色的战斗机。
    问题,仍然是发动机不够好。
    洛克达索公司设计的战斗机,几乎全是三角翼,关键就是三角翼在超音速阶段的升阻比最好,从而用更小的推力达到更快的速度。“幻影”系列战斗机一直以敏捷性出名,垂直机动性能却非常糟糕。
    显然,简单的放大处理,多装一台发动机,肯定不能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
    不然的话,洛克空军不会坚持使用轻型战斗机,几十年来都没有考虑采购与装备重型战斗机。
    关键还有,迢曼空军订购的第一批“幻影4000”还在生产,并没有交付,更别说服役与形成战斗力。
    这次杀来的依然是“狂风”av。
    要说的话,这也是两种可变后掠翼重型战斗机的第一次交手。
    不过,也是一场完全没有公平可言的战斗。
    首先交战的是双方在中高空,也就是8000米高度的战斗机,2架“战9b”与4架“狂风”av。
    严格说来,其实是突袭,算不上交战。
    在相聚150千米的时候,2架“战9b”用火控雷达锁定了目标,随后就发射导弹。
    这个时候,对面的4架“狂风”av还没有探测到“战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