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游永立下了大功。
由他率领的那个中队的三架舰攻成功投下鱼雷,至少有一条中的,命中点在“横江”号舰尾。
在被鱼雷击中之后,“横江”号的速度立即就慢了下来,而且尾部燃起了大火。
“横江”号或许不至于因此沉没,但是肯定会丧失战斗能力。如果舰体主结构受损,恐怕需要几个月才能修好。这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这艘强大的舰队航母等于被击沉了。
关键,游永的攻击,成功吸引了附近的所有防空战斗机!
旗舰遭到攻击,而且有一架零战冒死逼近,用机枪扫射“横江”号的舰岛,瞄准的是司令舰桥所在的前部,附近的“台风”战斗机像是受到刺激的马蜂,一窝蜂的赶过去,全力对付攻击旗舰的敌机。
这个时候,源田率领的机群杀到。
不止一个中队,是足足三个中队!
两个舰攻中队,另外一个是舰爆中队。
除了由源田直接指挥的舰攻中队之外,另外两个中队是在飞行途中遇到的,其中的舰爆中队来自游永所在的“苍隆”号。
因为“横江”号已经遭到了重创,大火产生的浓烟遮天蔽日,影响了攻击,所以源田放过了这艘航母。关键是,舰爆中队在向高空爬升的时候,发现了西北方向上的另外一艘舰队航母。
没错,就是“岭河”号。
源田根本没有多想,立即下达了攻击“岭河”号的命令。
其实,在出发之前,田实少佐就反复强调,以重创、瘫痪航母为第一目的,然后才考虑击沉。
这里面的道理,那是再明显不过。
三个中队,有十九架舰攻与八架舰爆。
舰爆中队一马当先,从高空发起冲击。
虽然在投弹前,就有五架99舰爆被击落,但是成功吸引了附近战舰的注意力,为从低空突击的97舰攻创造了绝佳的机会。一时间,分列航母左右的快速战列舰与重巡洋舰,全都在朝高空的舰爆机群开火。
由源田率领的十一架舰攻从“岭河”号左后方逼近,另外八架则从右后方突击。
左右夹击,“岭河”号必死无疑!
关键还有,在“岭河”号的后面,只有一艘防空火力羸弱的轻巡洋舰!在这艘轻巡洋舰的后甲板上面,总共六座高射炮,只有两座是四联装四十毫米“啪啪”炮,最多能同时对付两架敌机。
如此短的时间之内,根本挡不住已经加速的十几架97舰攻。
除了被击落的四架之外,另外十五架舰攻均顺利投下了鱼雷,其中十三架在投雷后顺利改出。
源田亲眼看到,至少有三条鱼雷击中了“岭河”号。
在此之前,“岭河”号还挨了一枚99舰爆投下的二百五十千克级航空炸弹。接连发生的几次猛烈爆炸,在空中看得格外清楚。鱼雷爆炸抛起的水花,几乎吞没了航母,给人一种已经炸沉航母的错觉。
那艘航母,就算没有被炸沉,也肯定会丧失战斗力。
只是,源田在完成攻击任务之后,并没有转向返航。
按田实的安排,如果没发现全部四艘航母,源田在完成攻击任务之后,还得继续向西南方向搜索。
为此,还在机舱里面塞了两只一百升的软油箱。
多带的两百升汽油,能够让源田的座机多飞行大概半个小时。
可惜,半个小时远远不够用。
第89章 返航
源田并不知道,在他驾机转向的时候,第一航空特混舰队的“龙江”号就在其前方大概三十千米之外,“墨河”号离得要远一点,不过也只有五十千米左右,有两架“台风”战斗机正朝这边飞过来。
如果晚几分钟,哪怕只是两分钟,源田就会遭遇防空战斗机,然后就会知道第一航空特混舰队在前方。只要不考虑返回机动舰队,而且成功摆脱战斗机,源田肯定能找到第一航空特混舰队。
只是,没有如果的说法。
此外,源田同样不知道,他创造了好几个历史第一。
在源田的组织与指挥下,机动舰队的舰载航空兵用两枚二百五十千克炸弹,以及四条航空鱼雷开创了海战史上,首个击沉航空母舰的纪录,至少从攻击时间来看,这是首个得到确认的战果。
按帝国海军的战报,“岭河”号在一点四十三分挨了第一枚炸弹,然后在接下来的五分钟内又挨了一枚炸弹与四条鱼雷。虽然两枚航空炸弹给予了航母重创,不但炸死炸伤数百名官兵,还破坏了整个飞行甲板与机库,摧毁了半数的高射炮,但是真正致命的,其实是四条航空鱼雷。
准确的说,是左后方射来的鱼雷。
因为首先发现从右后方逼近的鱼雷机,所以“岭河”号进行了右转向,试图将舰首对准敌机。进行转向的时候,把右舷暴露在从左后方飞来的97舰爆机群面前,遭到了九条航空鱼雷攻击。
结果,被该方向射来的三条鱼雷命中!
命中部位,全都在水线以下!
由此造成的严重进水成为了“岭河”号迅速沉没的第一诱因。
在两点二十分左右,“岭河”号就沉没了。
根据事后调查,导致“岭河”号沉没的不止是水线以下部位遭到鱼雷重创,而是众多因素的共同结果。比如为了控制排水量,几乎是形同虚设的防鱼雷隔舱。还有被航空炸弹命中之后,损管系统自动向航空弹药库注水增加的吨位。也包括因为严重伤亡,使得损管工作没办法正常进行。
虽然无法证明由源田投下的鱼雷击中了“岭河”号,但是攻击行动由他组织与发起,也是他率领的舰攻中队投下的航空鱼雷重创了“岭河”号,并且导致“岭河”号沉没,战果记到了他的名下。
源田也由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驾机击沉航母的飞行员。
只是,在当时,源田根本不知道“岭河”号会沉没,他也没有往这方面想。在完成攻击之后,他唯一想做的是抓紧时间休息,在返航途中养足精神,确保在回到机动舰队之后能够再次出动。
不要忘了,按照田实拟定的计划,还要在傍晚发动一次攻击。
飞出交战区域,在确认后面没有梁夏海军的战斗机之后,源田调整了航向,然后把控制权交给了后面的领航员。
这是领队长机所独有的功能,能由领航员遥控驾驶。
说是遥控,也就只是小范围控制油门与方向舵,对航向进行微调。如果需要进行剧烈的机动,仍然得由飞行员驾驶。设置这套遥控系统的初衷,其实是为了让指挥官集中精力指挥战斗。只不过,在实际使用当中,主要是在完成了作战行动,也就是返航途中让指挥官抓紧时间休息。
没过多久,源田就昏昏沉沉的睡着了。
其实,只是浅入睡。
要说的话,源田早就累坏了。其他飞行员,就只是执行任务。他是指挥官,还要负责部署作战行动与指挥战斗,需要跟机动舰队的司令官进行沟通,甚至得为维修战机之类的小事操心。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耳机里传来的嘈杂声,让源田醒了过来。
随后,源田看了眼手表。
快到三点半了,竟然睡了一个半小时!
“大佐,快看!”
在领航员大声喊出来的时候,源田已经看到了那架俯冲下来的战斗机,不过战斗机没有开火。
不是敌机,是一架零战。
此外,领航员大声喊叫,不是提醒源田注意战斗机,而是前方的浓烟。
黑色浓烟!
前方的海面上,一艘半沉的战舰,准确说是露在海面以上的部分正在熊熊燃烧,附近的海面上有很多官兵,其中一些连救生衣都没来得及穿上。不远处,有一艘轻巡洋舰,以及数艘救生艇。
那是……
那是机动舰队旗舰,“赤诚”号航母!
在舰岛后方的桅杆顶部,挂着象征旗舰身份的将旗。
此外,桅杆顶部还有一个人。
看不清楚,不过穿的是平常根本不会穿的礼服。
那是“赤诚”号的舰长!?
从海面上的油迹看,“赤诚”号在遭到打击后,航行了十几千米,然后因为舰体严重进水而下沉。
舰尾已经沉到了海面下,肯定没救了。
前方几千米外,掩护“赤诚”号的“金钢”号正在转向。
战列舰的前后甲板都已着火,冒出了滚滚黑烟,不过看上去,像是点燃的橡胶,是故意弄出来的烟幕。
这时,一架零战飞过来,左右摇晃了几下,示意让源田跟上。
飞出十多千米,源田看到了也在燃烧的“加禾”号。
同样是故意的,跟“金钢”号的情况一样,“加禾”没遭到攻击,只是点燃了橡胶,装成受伤的样子。
只是,“加禾”之前就挨了一枚炸弹,丧失了航空作战能力。
现在,这艘航母只能够回收返航的舰载机,无法出动舰载机。
源田很是疑惑,因为降落到“加禾”号,那就肯定无法在傍晚再次出动。
还有,“苍隆”号与“飞隆”号呢?
要是那两艘航母在,哪怕隶属于第二航空战队,也应该过去降落,才能够在傍晚参与第三波攻击。
第二航空战队也遭到了攻击!?
突然冒出来的念头,把源田吓了一跳。
只是现在,没时间让他多想。
五分钟前,燃油指示灯就已点亮,意味着剩余的燃油最多还能飞行十分钟,得尽快降落到航母上。
等到源田驾驶舰攻进入降落航道,那架零战才转向飞走。
在飞行甲板上,已经拉起回收网,主要是甲板前端被毁,在降落失败之后,根本没办法复飞。
当然,通常也不会失败。
对准跑道,在着舰引导员举起绿色的旗帜,并且快速摇晃时,源田收回了油门,然后握紧操纵杆。
猛烈的撞击后,舰攻又弹了起来,不过随后就挂住了阻拦索。
冲出了几十米,舰攻稳稳的停了下来。
此时,源田已经看到了从舰岛里出来,正朝他这边看过来的田实少佐,以及站在司令舰桥里面的兰云中将。
第90章 天火
大约一个半小时前。
虽然执行攻击任务的机群指挥官发来消息,发现了梁夏海军特混舰队,攻击行动也大获成功,击了沉第二航空特混舰队的“横江”号与“岭河”号,但是从兰云往下,没有一个人感到高兴。
不是说还没有找到第一航空特混舰队的“龙江”号与“墨河”号。
当时,搜寻行动还没有结束,而且根据攻击机群发回的报告,第一航空特混舰队肯定在附近,要不然不会有那么多的防空战斗机,因此就连田实都认为,找到第一航空特混舰队只是时间的问题。
关键,其实是即将到达的第二波攻击!
田实的判断没有错,特混舰队确实并没有善罢甘休,还立即发动了第二轮攻击。至于为什么没有及时杀到,或许是组织的时候耽搁了一些时间,而且耽搁的这点时间,并没对攻击行动造成多大影响。
摆在机动舰队面前的问题很简单:防空战斗机严重不够!
对澄江港发动两波突袭,之前的防空作战,还有为攻击机群提供护航保护,使得剩下的战斗机不到四十架。更要命的是,这四十架战斗机当中,有一半停在航母上面,需要重新加油与装弹。即便在空中巡逻的那些战斗机,也有两个小队的八架零战得在一个小时之内返回航母补充燃油。
也就是说,当时在空中,有足够战斗力的零战,总共才十架!
靠这十架零战对抗上百架轰炸机与攻击机!?
只是,还能怎么样?
情急之下,兰云只能按照田实的建议,让三艘航母顶风航行,把能够起飞的舰载机全派出去。
其中包括不少99舰爆。
主要就是,99舰爆有两挺航向机枪,虽然速度比战斗机慢得多,也不太敏捷,但是关键时刻能够充当战斗机使用。就算没有资格跟“台风”过招,也能够对付同样笨重的轰炸机与鱼雷机。
至于零战,只要能够升空的,都得飞起来。
做这个安排的时候,田实就已经放弃了第二波攻击,因为无论怎么样,都不可能赶在天黑之前让已经升空的舰载机重新降落,完成攻击的准备工作,并且赶在日落前飞到几百千米之外发起攻击。
当然,放弃是明智之举。
要是没有顶住特混舰队的第二波攻击,机动舰队遭到了重创,特别是航母,拿什么发起第二轮攻击呢?
只是,时间依然太短了。
第一批敌机杀到的时候,三艘航母仅仅出动了部分99舰爆,至关重要的零战还停在飞行甲板上。
要命的是,率先杀到的是战斗机!
总共只有九架,却相当致命。
这些战斗机的飞行员肯定没准备返回特混舰队,因为在遭到零战拦截之前,就在以最快速度冲刺!
关键还有,飞行高度都在七千米以上。
这是干嘛?
把自己当成俯冲轰炸机!?
显然不是!
九架“台风”战斗机分成了四个编队,分别朝四艘航母发起冲击,而且是以俯冲的方式发起攻击。
这些战斗机没有挂炸弹,却有几挺重机枪。
在俯冲下来的时候,就在用机枪扫射航母!
关键,瞄准的不是舰岛,也不是侧舷的高射炮,而是停着零战的飞行甲板!
意图也很清楚,击毁那些还没起飞的零战,至少让零战无法升空。
这种不要命的打法,实在是太奔放了,几艘航母上的高射炮手都没有反应过来,或者说感到难以置信。
那些在呼啸声当中,在曳光弹点缀下,从高空俯冲而下的战斗机,就像降下的天火。
零战再强,没有飞起来,那就是废铁一坨。
哪怕飞了起来,俯冲的时候,零战反到比不上笨重的“台风”战斗机。
不说别人,连田实都在感叹。
梁夏海军的飞行员,学习能力实在太强了,而且观察力非常敏锐,只是几场战斗就摸清了零战的性能缺陷。
零战是一种很灵巧,可以说成是非常敏捷的战斗机。
只是,获得灵活的机动性能,靠的是减重。
原因也很简单,发动机的功率太低了,又需要达到速度指标,只能在重量上下功夫,也就是想尽办法减重。
其实,狭夷皇国在发动机这一块,跟其他强国的差距是非常巨大。
如果不是纽兰联邦与布兰王国提供的帮助,解决了气冷发动机的几个关键问题,狭夷海军现在还在用96舰战。第三航空战队没有参与这次的作战行动,就是因为那两艘小型航母没有换装零战。
重量轻带来的影响就是,惯性低,垂直机动性能差,俯冲速度很难快起来!
不是说快不了,而是在快起来之后会变得难以控制,因此在进行俯冲的时候得严格限制速度。主要是,过低的结构强度,降低了零战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在试飞时甚至出现过在空中解体的恶性事故。
这个道理,其实跟石头与羽毛在空气之中的坠落速度不一样,以及羽毛更容易受风影响一样。
关键还有,受俯冲性能不佳影响,还要应付从低空突防的鱼雷机,所以零战在执行防空巡逻任务时的飞行高度,一般都在五千米以下。如果提前有准备,甚至会进一步把高度降低到三千米。
显然,那些“台风”飞行员发现了零战的这个缺陷。
与零战比,“台风”重得多,哪怕平飞速度不比零战快多少,也能够通过俯冲达到让零战望尘莫及的速度。
结果就是,负责外围防空的零战还没发挥作用,就进入到了内层防空作战阶段。
虽然在密集的高射炮火面前,仅三架“台风”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