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第3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航母需要的是自卫火力,区域与远程防空由巡洋舰承担,因此航母的防空系统以点防御为主。
简单的说,凭借1130a与dk16,“贺永兴”级拥有6艘“陈炳勋”级中,最为强悍的自卫火力。
因为具备发射后不管的能力,不再受火控通道限制,还能够拦截帖海飞行的超音速反舰导弹,所以只是dk16系统,就把航母的防空反导能力提高了数十倍,让航母首次拥有了可靠的自卫火力。
如果“贺永兴”号早几个月过来,肯定会取代“刘长勋”号,成为特混舰队的旗舰。
关键就是,第二批次的3艘“陈炳勋”级都按照旗舰的标准建造,都配备了完善的舰队指挥系统。
原因就是,在建造第二批“陈炳勋”级的时候,帝国海军放弃了专职旗舰。
虽然把2艘在大战后建造的专职旗舰,即“天岭”号与“安岭”号保存了下来,分别担任东望洋舰队与南方舰队的旗舰,但是在帝国海军的造舰规划中,早就确定不再建造形同鸡肋的专职旗舰。
其实,专职旗舰本身就是特殊时代的产物。
随着电子设备做得越来越小,性能却越来越好,根本就不再需要用一艘几万吨的战舰来搭载通信设备。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帝国海军要求所有航母都得具备充当旗舰的能力。
正是如此,“贺永兴”号成为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副旗舰”,而且单独编为1支航母战斗群。
这么安排,跟“贺永兴”号来自南方舰队有关。
除了航母,编在同一支航母战斗群里的2艘防空巡洋舰,3艘通用驱逐舰与3艘反潜护卫舰全都来自南方舰队。
要说的话,就只有在海面下活动的大型攻击潜艇属于东望洋舰队。
这一套南方舰队的体系,在东望洋这边总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其实,这也算是帝国海军的“光荣”传统。
发展至今,南方舰队与东望洋舰队依然是水火不容。
用周涌涛的话来说,哪一天,南方舰队与东望洋舰队的官兵不再争斗,那才真的要感到担忧。
时至今日,南方舰队与东望洋舰队的关系,更像在相互竞争。
显然,在和平时期,这种来自内部的竞争是推动海军发展的主要力量。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已经持续了数十年的舰队对抗演习。
大战结束之后,舰队对抗演习改为在南方舰队与东望洋舰队之间举行,交替在双方主场进行,而且轮流扮演假想敌。
今年的舰队对抗演习在南方舰队的主场梵炎洋进行,东望洋舰队派“周宽德”号航母战斗群参演,并且充当假想敌,偷袭处于非战备状态下的南方舰队,以检验南方舰队的防御体系与战术思想。
其实,这也是“贺永兴”号战斗群的价值所在。
按照白华伟的安排,在出海之后,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将举行内部对抗演习,而且由“贺永兴”号战斗群扮演假想敌,也就是纽兰海军的东望洋舰队,对扮演第四舰队的2支战斗群发起攻击。
显然,南方舰队的那些官兵,特别是战斗群指挥官,具有跟东望洋舰队官兵截然不同的战术思想。
这样一来,在演习中就更有机会找出东望洋舰队存在的漏洞。
哪怕很丢面子,也总比在战场上被敌人击溃好得多。
数十年来,帝国海军能纵横天下,始终保持着全球最强的强大战斗力,掌握着最先进的战术思想,以及全球最好的武器装备,跟这种建立在内部竞争体系之上的自我提升有巨大的关系。
出海的第二天,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就进入到了对抗状态。
虽然随时可以结束对抗训练,但是白华伟没有打破沉没,联系保持无线电静默的“贺永兴”号战斗群。
保持隐蔽状态,对潜在敌人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至于遭到纽兰舰队突袭,白华伟反到不太担心。
演习海域在霍瓦依群岛西南,离纽兰西海岸至少都有6000千米,中间隔着整个霍瓦依群岛。
除非纽兰战舰能够潜航,不然不可能出现在能够袭击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地方。
至于能潜航的潜艇,哪怕是运气好到爆棚,也未必能突破由大型攻击潜艇、舰载反潜巡逻机、反潜直升机与反潜战舰构成的,覆盖范围超过了500千米的4道反潜网,别说还有岸基反潜巡逻机的第五道反潜屏障。霍瓦依群岛附近2000千米的海域,一直都是纽兰潜艇的禁区。
当然,白华伟并没掉以轻心。
在出海前,他就反复叮嘱驻军司令魏兴武少将,不管是什么消息,只要是跟纽兰共和国有关,都得在第一时间告知。
要说关系,魏兴武也是名门之后,他是海军航空兵上将魏成文的孙子。
此外,他还是一个非常可靠的人,为人处事都特别稳重。
受时区的影响,白华伟是在3日深夜收到梵罗国参战的消息。
当时,他就下达了最高战备命令。
因为暂时没有纽兰共和国参战的消息,所以在跟参谋商量后,他没有打破静默,也没有跟“贺永兴”号战斗群联系。
到了4日凌晨,他收到了由海军司令部转发的消息,一份来自陆军的警告。
其实,就是由丁镇南发出的警告,让他高度重视纽兰海军的威胁,做好遭到纽兰舰队突袭的准备。
在转发的时候,海军司令部的通信参谋省去了落款人的签名。
结果,变成了来自陆军司令部的警告。
对这份来自陆军的警告,白华伟并没抛到脑后,不过也没产生足够的警惕,最多只是放在了心上。
直到这个时候,他都没有打破无线电静默。
以当时的情况,白华伟或许觉得,凭借严密的侦查体系,肯定能够及时发现逼近的纽兰舰队。
可惜的是,他忽视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以侦查卫星为基础的全球海洋监视与侦查系统,已经在大战爆发之后遭到重创,无法保证及时发现潜在的威胁。
这套系统,就是监视纽兰海军的主要手段!
相反,纽兰共和国还没参战,其侦查卫星安然无恙,能够以最高效率运行。
第139章 前出掩护
当地时间4日清晨,霍努岛,珍宝港西北的华莱士空军基地。
说是空军基地,驻军却是帝国海军航空兵。该基地原本属于纽兰联邦,为纽兰陆军航空队在大战中建造的正规基地。在战后扩建,并且为了纪念前任总统华莱士,才有了现在这个名字。
大战结束之后不久,纽兰联邦以每年1金元的价格,把该基地租给刚刚独立成军的帝国空军,第一份租约为99年。不过一直到波伊战争结束,帝国进入到战略收缩阶段,空军才把该基地交给海军,此后一直由海军使用。
因为就在霍努岛上,离珍宝港也不远,所以该基地主要为舰载航空兵服务。
在第四舰队的航母返回珍宝港的时候,舰载航空兵就将转移到该基地,并在此进行日常训练。
此外,也会在此部署岸基航空兵。
虽然在帝国空军成立的时候,帝国海军就根据协议放弃了岸基航空兵,但是在10多年之后,帝国当局就顺应时代发展,重新让海军组建了岸基航空兵,并且对其任务范围做出了限定。
简单的说,海军岸基航空兵面向海洋作战,装备无法部署在航母上的大型飞机,比如反潜巡逻机。
现在,帝国海军岸基航空兵拥有1000多架反潜巡逻机与500多架海上巡逻机,还有一支装备了数百架直升机,专门执行搜救任务的警卫部队。按机群规模计算,超过了三个超级霸权之外的所有国家的空军。
关键,这是一支强大的进攻力量。
虽然按照与空军达成的协议,海军岸基航空兵不得装备轰炸机这样的攻击平台,但是并没限制反潜巡逻机与海上巡逻机携带攻击武器,而且这两种面向海洋的巡逻机,肯定得携带作战武器。
帝国海军就利用了这个漏洞。
发展至今,帝国海军的反潜巡逻机与海上巡逻机不但能携带反潜鱼雷,反舰导弹等对海武器,还能挂上空地导弹打击海面与地面目标,而帝国海军给出的理由是,在登陆作战当中需要打击岛屿上的敌人,而且在和平时期执行护航任务,对付海盗的快艇,使用轻型空对地导弹更加合适。
其实,反潜巡逻机与海上巡逻机只要稍加改进,就能挂载与使用空射巡航导弹。帝国海军的大型反潜巡逻机,创造过挂载12枚1500千克重型反舰导弹的纪录,挂载重12枚重量差不多的空射巡航导弹自然不在话下。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一直将岸基航空兵当“战略力量”打造。
之前几年,帝国海军投入巨资扩充了该基地的规模。
现在,华莱士基地除了能够容纳3个联队的舰载机之外,最多还能够部署200架反潜巡逻机与海上巡逻机。
此外,在霍努岛上还有3座机场可用,即霍努市的国际机场,以及2座平时只为小型观光飞机服务的民用机场。
在整个霍瓦依群岛,总共有8座军用机场与14座民用机场。
战争时期,总共能够部署数千架作战飞机。
只是,在霍努岛上,主要还是依托华莱士空军基地。
因为霍努岛是霍瓦依群岛中人口最密集的岛屿,面积还不是很大,所以在战后,帝国逐步减少在霍努岛的驻军,把重要军事基地转移到其他岛屿上。除了能节约开支,对保密工作也有很大帮助。
此外,呈梯次部署的军事基地有更强的防御力。
朱廷轩所在的部队,之前就部署在霍努岛西边的一座岛屿上,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出海之后才转移过来。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华莱士基地最多只能部署3个联队的舰载机。
不是说没地方部署更多的舰载机,而是后勤保障跟不上,即基地只能为200多架舰载机检修服务。
在来到华莱士基地之后,朱廷轩他们就进入了最高战备状态。
虽然纽兰共和国还没有参战,但是全球大战已经开始了,大陆战场那边的战斗早已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东望洋这边的平静也持续不了多久,说不定什么时候,纽兰轰炸机就会出现在霍努岛上空。
朱廷轩他们的任务,就是驾驶“战9b”到东边1000千米外巡逻,在发现敌机之后,用远程空空导弹拦截。
当然,主要针对轰炸机。
正是如此,部署到华莱士基地的,其实是3个舰载航空兵联队里的6个战斗机大队,其中的主力就是3个大队的60架“战9b”。至于另外3个大队的72架“战12ab”,只负责机场防空。
空出来的位置,用来部署空军的支援飞机,比如“指8c”与“油29a”。
其实,这也是让“战9b”执行防空截击任务的原因,即只有“战9b”配有数据链,能够跟空军的预警机合作。早期的“战9a”需要升级,而配备给二线联队的“战12ab”全都是廉价的攻击型。相对具有制空作战能力的完整型,最大的区别,就是少了执行截击任务必不可少的数据链。
至于联队里面的攻击机,全都留在大后方。
霍努岛与纽兰西海岸的距离超过了5000千米,别说舰载攻击机,就连轰炸机,在满载之后都需要加油机支持。
跟前几天一样,朱廷轩在天亮前就去吃了早饭,然后去航空作战中心参加晨会,了解当天的任务安排。
还是战备巡逻任务。
简单的说,就是挂上2具大型副油箱,携带6枚kk9e与2枚kk10,飞到霍努岛东边约1000千米之外,执行2个小时的巡逻任务。如果有需要,进行第二次空中加油,把巡逻时间延长4个小时。
关键,全程都有预警机协助。
其实,在朱廷轩他们参与晨会的时候,空军的“指8c”已经升空,“油29a”也在为出动做准备。
要获得2个小时的巡逻时间,“战9b”需要在到达巡逻空域之前进行一次空中加油。
至于返航,没什么好顾虑的。
因为是在机场着陆,可以适当的降低着陆时的下降速度,所以就算是满载弹药,也不存在超重的问题。
再说,就算要去航母上着陆,可以提前放掉一部分燃油。
需要朱廷轩等飞行员关心的,其实是交战原则。
在晨会上,轮值的联队长强调了一件事情,梵罗国已经参战,而且是不宣而战,纽兰共和国极有可能在这几天参战。
不出所料的话,率先杀到的就是纽兰空军的战略轰炸机。
为此,必须保持足够高的警惕性,确保在接到由预警机下达的作战指令后,能立即前出拦截来袭敌机。
此外,还要保护预警机。
正是如此,当天的巡逻部署有了变化。
3个大队依然轮番出动,只是在到达巡逻空域之后,得留下一个中队在预警机东面180度的扇形空域之内巡逻,并且前出150千米到200千米,确保在交战之后,能为预警机掩护。
说得直接一点,纽兰空军很有可能会派战斗机长途奔袭!
在理论上,纽兰空军的f15战斗机只需要携带3具副油箱,再进行3次空中加油,就能够伴随轰炸机飞行5000千米。如果纽兰空军出动了预警机与电子战机,就能支持战斗机袭击帝国空军的预警机。
显然,纽兰空军并不缺乏加油机,其kc10是跟“油20a”相当的250吨级加油机,最多能装载160余吨燃油,差不多是“油29a”这类150吨级加油机的2倍。在飞行4000千米后,还能够为作战飞机80吨燃油,在理论上1架kc10就能支持8架f15a这种级别的重型战斗机。
只是突袭帝国空军的预警机,4架f15a就足够了。
换个角度,如果是帝国空军发起长途奔袭,比如出动轰炸机袭击纽兰本土西海岸地区的军事基地,也肯定会安排战斗机执行奔袭任务,重点打击对象就是纽兰预警机,为轰炸机群扫清障碍。
要说的话,这也是帝国空军与纽兰空军都偏爱重型战斗机的关键原因。
虽然调动大量的轰炸机、战斗机、加油机与预警机执行突击任务,根本不可能做到绝对保密,只是在前期组织就会暴露意图,但是在做介绍的时候,轮值的联队长没有给出肯定的说法。
原因无二帝国的侦查卫星系统一直处于瘫痪状态。
虽然在9月份,隶属于空军的航天兵进行了数十次补网发射,往近地轨道运送了数十颗小型侦察卫星,但是这些卫星几乎全都针对巨大陆,只有少数几颗部署在监视北孤大陆的轨道上。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侦查卫星的侦查报告,最多有12小时的时间差。
此外,这些小型侦查卫星的情报还未必信得过。
掌握卫星轨迹,也就是运行规律,并不是什么难事,纽兰共和国本土有3部专门用来监视卫星的深空雷达。
如此一来,纽兰军队在做部署的时候,就会避开帝国的侦查卫星。
只要充分利用12小时的时间差,比如让轰炸机只是在西海岸的机场降落加油,就能够发动突然袭击。
以纽兰空军的组织能力,投入500百架轰炸机发起突击不会存在多大挑战。
这就是前出截击的关键所在。
如果全是b52,使用射程超过了1000千米的空射巡航导弹,理论上能在一波攻击当中投射6000枚巡航导弹。
拦截6000枚巡航导弹?
哪怕把帝国空军的防空系统全都部署在霍瓦依群岛,那也办不到!
霍努岛只有3个远程防空导弹营,3套满编“神箭手”防空系统,以及1个陆战队的野战防空营,12台dk7e近程防空系统与12台fp95自行高射炮。这个营,主要为空军的防空系统近距离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