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争霸 >

第452章

帝国争霸-第452章

小说: 帝国争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府军的敌人,获得了梵罗国秘密支持的叛军,使用的都是ak与系列突击步枪,火力远超政府军。
    正是如此,在内战初期,政府军才被叛军打得无法还手。
    重新组建的国防军,才是真正的军事力量。
    不说别的,帝国向斯兰国防军赠送了20万支bq40型自动步枪,其中4万支还是刚出场的新货。
    当然,主要是重型装备。
    到内战结束的时候,帝国提供给斯兰国防军的武器装备包括:300辆主战坦克、500辆步兵战车、1200辆履带式装甲运兵车与1000辆轮式装甲车,1200余门火炮与火箭炮,数千门小口径迫击炮。
    因为是以无偿援助为主,所以大部分是二手货,其中不少还是已经过气的退役装备。
    至于枪械,更加是不计其数。
    此外,还以有尝援助的方式,提供了上百架战斗机与数十艘快艇,帮助斯兰国防军组建了空军与海军。
    关键还有,帝国全程参与了斯兰国防军的组建工作。
    其实,即便是在后来的作战行动当中,帝国派遣的军事顾问也起到了至关重要,完全不可替代的作用。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帝国的军事教官在指挥斯兰国防军作战。
    也就是通过内战的磨练,斯兰才拥有了真正意义的现代军队。
    用周涌涛的话来说,这是在补课。
    毕竟在此之前,斯兰的国防建设简直就是一塌糊涂,不但欠缺必要的防卫能力,也没有尽到做为东方集团成员国的义务。
    当然,伴随着斯兰内战,帝国加强了在斯兰的军事存在。
    虽然帝国海军已经把迪戈打造成梵炎洋上规模最大,设施最为完善的海空综合基地,但是迪戈其实是一座面积狭小的珊瑚岛,哪怕把附近岛屿全都利用起来,也没办法在此部署太多的作战部队。
    再说,迪戈基地远离南方次大陆,并非理想的前进基地。
    从打全球大战的角度看,斯兰才是理想的前沿阵地,具有不可替代性。
    不说别的,如果在南方次大陆的南端登陆,登陆舰艇从斯兰出发,能在几十个小时之内部署到位,后勤保障效率比迪戈基地高出数倍,而且在投送距离缩短之后,对投送工具的要求也会大幅度降低,比如可以使用小型登陆艇,还可以直接在斯兰的军港部署气垫船等快速投送工具。
    换种方式来说,动用规模相当的投送力量,也就是登陆舰艇,从斯兰出发,能够投送更多的作战部队。
    显然,这就意味着有更大的胜算!
    正是如此,在重返斯兰之后,帝国一直在加强军事部署。
    其实,这也是内战一直持续到新历149年才宣告结束的关键原因。
    帝国大举介入,斯兰内战完全能够在一年之内结束,而足足拖了5年,就与帝国的军事部署有关。
    在这5年里面,帝国利用为斯兰提供军事援助,将大批在和平时期难以进行大范围转移的主战装备送到了斯兰,其中至少有2000辆zt80dg主战坦克,并且分散存放在几处军事基地里面。
    当然,不是说帝国的领导人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提前6年就对第三次全球大战的爆发时间与爆发方式做出准确判断。
    以当时的情况,真正需要提防的,其实是第三次南方次大陆战争。
    关键还有,因为没有击败巴铁的把握,所以梵罗当局很可能会把矛头对准斯兰,趁帝国立足未稳,出兵攻打与占领斯兰,至少控制北部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正是如此,在决定出兵斯兰之前,帝国当局就已经做好了跟梵罗国交战的准备。说不定就是帝国有所准备,梵罗当局才放弃了出兵斯兰的念头。
    直到斯兰内战结束,帝国当局才着手为全球大战做准备。
    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在周涌涛亲自出面后,帝国陆军才把储存在斯兰的主战装备移交给了陆战队。
    当然,陆战队也做出了让步,比如把卡拉港与瓜港的守卫任务移交给陆军。
    关键还有,在波沙湾战争爆发前,帝国一直以帮助斯兰进行战后重建为由,向斯兰运送作战物资。
    到新历149年,国际局势已经是风雨满楼。
    全球大战已经迫在眉睫,别说周涌涛,哪怕是换成职首辅,也不敢大意,肯定会着手加强战备。
    至于斯兰在帝国战略体系当中的价值,自然是不用多说。
    要说的话,战前战备的时间还是太过短促。
    到大战爆发的时候,储存在斯兰的军事物资总共还不到20万吨,主要还是陆军装甲部队的弹药。
    此外,储存的燃料不到10万吨!
    这点燃油,还不够“轰9d”飞2000个架次。
    虽然位于斯兰首都郊外的石油精炼厂已经投产,但是产能还没提上去,而且得等到波沙湾的局势稳定下来,才能获得稳定的原油供应。以当前局势,能够在年底达到设计产能,就很不错了。
    其实,也就是受此限制,丁镇南才一直没向斯兰部署战略航空兵。
    在此之前,对梵罗国进行的战略轰炸都是依托帝国本土,几百架轰炸机全都部署在本土机场。
    受此影响,轰炸效率一直都不是很高。
    正是如此,梵罗国在参战之后就开始进行战略转移,比如把兵工厂与重工业转移到南部地区。
    原因也很简单,离帝国本土更远。
    如果使用战术级别的短程空对地导弹,以及投掷距离更近的制导炸弹,部署在帝国本土的轰炸机,基本上只能对梵罗国北部地区构成威胁。轰炸梵罗国南部地区,要么得使用巡航导弹,要么让轰炸机飞越孟加湾。
    可惜的是,巡航导弹很“紧俏”,一直都处于“缺货”状态。
    那么,只能让轰炸机飞越孟加湾。就算能够安排重型战斗机护航,也无法保证轰炸机的作战效率。
    在大规模战争当中,作战半径是限制轰炸机作战效率的头号因素。
    关键就是,轰炸机的维护保养跟飞行时间直接挂钩,而每次任务的飞行时间又是由作战半径决定。
    作战半径越大,出动频率就越低。
    正是如此,帝国空军才宁愿使用昂贵的巡航导弹来增强轰炸机的打击范围,也不愿延长作战半径。
    当然,在开战初期,主要针对的也是梵罗国北部地区的军事目标。
    说得直接一点,真正的战略轰炸还没有开始呢。
    关键还有,在东望洋那边的战斗告一段落之后,帝国海军会把重点转向梵炎洋,比如投入更多的运输船队。
    其实,在丁镇南飞回卡拉港之前,一支由数十艘货轮组成的船队,就在十几艘护航战舰的陪同下,从帝国南方港口出发,踏上了前往梵炎洋的航程,而该船队当中有半数运输船的目的地是斯兰的科伦城。
    这些船只,将在10月下旬为斯兰送去数十万吨弹药与燃油!

第220章 左右夹击
    在丁镇南拟定的作战计划里,支撑大规模地面进攻的其实是海运。
    关键就是,连接帝国与巴铁的公路与铁路,不但运输能力很有限,还要承担西北战场的保障重任,无法为西南战场提供支持。再说了,巴铁境内的交通很难保证畅通无阻,向南方运送物资并非容易之事。
    为此,他在10月17日,返回前线的第二天就带着几名参谋去了斯兰,找到了在此为进攻行动做准备的刘尊山。
    现在,他已经是陆战队上校,也是少数几个由丁镇南亲自点名留下的高级军官之一。
    在8月底,他就来到科伦城,而丁镇南给他的任务,就是掌握第一手情况,特别是存放在斯兰的主战装备,并且设法将这些装备送往几个主要港口,确保在开战之后,能立即用来武装轻装简行的陆战队。
    说得直接一点,丁镇南打算利用这些“窖藏”的重型武器来组建几支主力部队。
    至于人员,骨干为开战后紧急征召的退役官兵,其他来自预备役部队,个人素质不亚于正规部队。
    主力,就是陆战队。
    必须得说,在用兵方面,丁镇南没有门户之见。
    安排陆战队的预备役部队去斯兰,而不是陆军的预备役部队,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为了保密,即南方次大陆一直都是帝国陆军的主要作战方向,因此在开战之后,帝国陆军的动向肯定备受关注,就算预备役部队,一举一动都会引起敌人的警惕。相对的,陆战队就没有这么招摇了。哪怕南方战区以海军为主,陆战队主要配合海军作战,也主要面向以岛屿为主的东南地区与西南东望洋。在南方次大陆方这边,受装备体系影响,陆战队的作战效率肯定比不上陆军。
    二是便于协同作战,降低指挥协调方面的麻烦。虽然帝国一直在推进军事改革,并且建立了联合指挥体系,但是军兵种矛盾依然存在,而且很多改革措施还没有落实到位,协同作战依然是一大难题。比如在波沙湾战争中,就多次出现因为敌我标识不同,导致误伤友军的恶性事件。至于跨军种协同作战,在很多时候需要上升到战区司令部一级,才能够确保作战命令得到执行。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第三点。
    不管攻打哪里,只要从斯兰出发,就是以两栖登陆为主,主要在沿海平原地区作战,自然得以陆战队为主。
    别看陆军组建了几支具备两栖作战能力的轻装步兵部队,可是要进行两栖作战,依然得靠陆战队,或者说需要海军提供登陆舰队。很明显,海军没有任何理由丢下陆战队,去跟陆军的轻装步兵部队协同作战。
    在实战中,陆军的两栖部队,也主要在登陆之后负责向内陆推进,以减轻陆战队的作战负担。
    不过,丁镇南也没有把事情做绝。
    道理也很简单,存放在斯兰的主战装备实在太多了。
    就拿主战坦克来说,足足有3500辆!
    虽然只有200多辆是zt…99a,另外的全都是zt…80,而且大约三分之一是初期型号,没有达到zt…80dg的水准,比如没有配备125毫米坦克炮,但是这么多主战坦克,陆战队根本就用不完。
    在理论上,3500辆主战坦克能够武装10个机步师,或者8个装甲师。
    按照丁镇南的计划,也就组建3个陆战师。
    不是没有那么多预备队,之前就提到,帝国陆战队总共有5个预备师,而且都在开战之后进行了动员。
    关键,其实是缺少投送力量,以及支持作战的保障力量。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没那么多登陆舰与运输船。
    此外,后勤保障能力也是大问题,即以帝国当前的海运能力,决定了能在南方次大陆南部地区投入的兵力总量。
    其实,这对整体作战计划产生了影响。
    如果兵力充足,而且后勤保障足够的给力,丁镇南更愿意攻打孟卖这类大城市,通过一次或者几次大规模战斗就能击败对手,而不是分散使用已有兵力,更别说存在演变成为消耗战的风险。
    可惜的是,现在就只能通过规模有限的登陆作战行动来达到作战目的。
    为此,就必须避开孟卖这样的大城市。
    不是说攻打孟卖的难度更大,而是在占领之后,需要耗费更多资源来维持秩序,也就会增加后勤保障负担。
    就拿孟卖来说,只是城区的人口就超过了2000万,为南方次大陆最大的城市,即便放眼全世界,也是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问题是,在这2000万居民中,至少都有1500万住在贫民窟里面,而且大部分属于日均生活开支还不到05金元的赤贫。很明显,出兵攻占孟买就要面对这1500万贫民,至少需要解决其生存问题,比如每个月都需要为其提供60万吨粮食。
    哪怕不算其他生存必须物资,比如发电需要的燃料,只是每月60万吨的粮食,就足够让帝国当局打退堂鼓了。就算帝国不缺粮,战略储备多达上亿吨,也不可能毫无缘由的增加这份消耗。更何况,从帝国本土运送这么多的粮食,意味着在不增加运输船只的情况下,运往前线的作战物资就得减少60万吨。
    正是如此,丁镇南选择的都是中小规模的沿海城市,而且附近要么有港口,要么有能够让舰船锚泊的深水海湾。
    最初选了5个目标,都在梵罗国的西海岸,由南到北分别是:纳盖科伊尔、乌迪比、达波尔、塔纳与达曼。除塔纳之外,另外4个都是小城镇,不过都在大城市附近,而且都比较适合登陆。
    其实,这也是刘尊山的另外一个任务。
    搞清楚梵军在这5处地点的防御部署情况,特别是后方预备队的状况,为制订作战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其实是地面侦查。
    虽然在梵罗国参战之后,帝国空军就不再束手束脚,出动了包括“暗夜凤凰”在内的战略侦察机,频繁进入梵罗国领空,获取第一手情报,但是侦察机并非无所不能,也不可能获得完整详尽的战场情报。
    比如,侦察机就很难辨别出经过精心伪装的假目标。
    落实到战役与战术层面,就得依靠其他的侦查手段,比如派遣侦察兵去前线搜集敌人的情报。
    正是如此,在侦察机与侦查卫星满天飞的时代,帝国军队依然保留了侦查部队,还发展成了特种部队。
    在帝国陆战队,就有专门的特种部队,即“海龙侦察分队”。
    该部队在波伊战争时期成立,最初的主要任务只是守卫军港。
    其实,也就是波伊战争期间,因为港口警卫部队的疏忽大意,停在军港里的舰船遭到反抗组织的蛙人袭击,导致上百名官兵丧生,3艘驱逐舰报废,帝国海军才下定决心,组建一支专业的特种部队。
    在此之前,特种部队一直都是帝国陆军的“专利”。
    有趣的是,该分队隶属于海军司令部,由海军司令部下的特勤处管理,在编制与人事上跟陆战队无关。
    严格的说,只比陆战队司令部低半级。
    只是,“海龙分队”一直是由陆战队代管,在陆战队的内部进行选拔,还由陆战队直接指挥。
    当然,其主要使命早已演变成两栖渗透与战术侦查。
    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海龙分队”的规模已经扩大数十倍,任务范围也得到了相应的拓展。
    在科伦城就有一支大队,以及专门的驻地。
    其实,在过去几十年里,科伦城一直是“海龙分队”在梵炎洋的总部,有很多官兵在此安家。
    为此,在科伦城的郊外的“军事城”里面,还有“海龙分队”的专属小区。
    原因也很简单,大城市有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生活也更加舒适。
    此外,科伦城拥有斯兰唯一的一条长度超过3000米的跑道,因此支援特种部队的大型运输机就部署在此。
    在整个9月份,驻科伦城的第3大队都在频繁出动。
    除了依靠空军的大型运输机,还借助潜艇执行渗透侦查任务。
    “就总体而言,乌迪比的条件最理想。”
    在刘尊山强调这一点的时候,丁镇南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发表意见。
    乌迪比在门戈洛尔北面,西高止山脉西边,往北三百多千米就是果阿。因为恰好在西部沿海平原最狭窄的地方,所以只要控制了此地,就能切断沿海交通线,让北面的梵军主力部队无法从沿海平原南下。由内陆南下的话,除了需要绕过西高止山脉,还必须得面对复杂的山区地形。
    此外,离得较劲的门戈洛尔,其实只是一座中等规模的城市,人口100万出头。
    也就是说,在乌迪比附近没有人口超过200万的大城市。
    正是如此,梵军才没有在这附近部署太多兵力。
    不过,问题也不可忽视。
    地处偏僻,也意味着在登陆成功之后,依然需要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