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争霸 >

第490章

帝国争霸-第490章

小说: 帝国争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还没包括第三十三步兵师。
    关键就是,第三十三步兵师不在丁镇南的调配范围之内。
    直到搭乘运输机离开卡拉港,丁镇南都没收到指示,因此第三十三步兵师依然隶属西北战区的卫戍司令部。
    要想调动本土卫戍部队,必须获得首辅的授权。
    也就是说,帝国高层还没有就是否动用第三十三步兵师,从本土直接对梵罗国发动进攻做出决定。
    其实,这并没让丁镇南感到意外。
    在他拟定的作战计划中,就没有提到过第三十三步兵师。
    别说是丁镇南,连刘尊山都知道,第三十三步兵师才是真正的战略预备队,或者说是夺取战略胜利的王牌。
    按照丁镇南的估计,要在取胜有望的时候,周涌涛才会让第三十三步兵师参战。
    至于战术安排,其实非常的简单。
    只要联军在西北战场的西线,也就是巴铁这边牵制住了梵军主力部队,打垮梵军的战斗意志,第三十三步兵师就会冲下无极高原,如同下山猛虎一般冲向梵罗国首都,一举占领这座意义重大的城市。
    不过,重要的不是城市本身,而是其象征意义,尤其是政治上的象征意义。
    说得形象一点,梵罗国既是战争泥潭,也是无价的宝藏,其潜在价值不但让觊觎者垂涎欲滴,还会引发更大的麻烦。等到梵罗国轰然倒下,跟随梁夏帝国参与围猎的猛犬,必然会一拥而上,抢食最为肥美的部位。如果没能控制住这些猛犬,等到梁夏帝国上场时,恐怕骨头都不会剩下几根。
    为此,就必须先入为主,掌握政治主动权。
    其中关键,也就是单独占领德城。
    要说的话,过去的教训依然历历在目。
    在第二次全球大战后期,也就是骆沙联邦战败之前,帝国当局本着大局为重的原则,没有让地面部队突击莫萨,把占领莫萨的机会留给了迢曼军队。只是在最后关头,才猛然醒悟过来,派遣空降兵,通过空运与空投发起突击,夺取了莫萨城郊外的机场,而且在最终占领了半个莫萨城。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骆沙就被割裂成东西两个部分。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如果帝国当局没让地面部队停下来,抢先攻入莫萨城,哪怕迢曼帝国出兵占领了骆沙西部边境地区,也会因为缺乏政治合法性,承认与接受梁夏帝国在骆沙的主导地位。
    或许,骆沙就不会分裂。
    没有了西骆沙,迢曼帝国未必能够在战后组建西陆集团,而且就算组建了,也不会有现在的规模。
    不要忘了,在西陆集团,西骆沙的军事实力仅次于迢曼帝国,陆军更加是集团第一!
    可见,有了骆沙联邦的教训,帝国当局肯定会避免梵罗国的局势失控,也就得确保单独占领德城。
    正是如此,丁镇南压根就没有打第三十三步兵师的主意。
    按照他的判断,25万大军已经足够。
    其实,就算勉强了一点,斯兰还有三个陆战师,而且至少有一个陆战师充当东海岸登陆作战行动的预备队。
    也就是说,如果有必要,可以把这个陆战师派过去救急。
    关键还有,西北战区需要救急的时候,恐怕已经是新历151年1月份,而到时候可以调动的作战部队肯定不止现在这些。
    不说别的,陆军至少有十个预备师在年内完成整训。
    就算需要重点照顾西北战区,向大陆战场增兵,确保春季攻势能如期展开,也肯定能调动2到3个师过来。
    总而言之,在经过这番部署之后,西北战场的兵力问题已经得到缓解。
    至于能够取得多大成果,丁镇南反到没有放在心上。
    关键就是,按照陆军司令部命令,西北战场的作战行动由巴铁三军参谋部全权负责。
    这是首辅亲自下的命令!
    此外就是,将由李天凌担任联军的参谋长,虽然是临代,但是接下来的几个月,由他说了算。
    这么一来,就算出了问题那也是李天凌的责任。
    当然,上面做这个安排,其实也是在利用李天凌的身份去跟巴铁当局周旋,毕竟在巴铁军人眼里,廉旭升不但是帝国陆军的战神,还是巴铁的救星,因为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期间,在帝国主政的就是廉旭升。也是在他的坚持之下,帝国才会跟巴铁结盟,让巴铁搭上梁夏帝国这座靠山。
    显然,丁镇南可没有李天凌那样的影响力。
    有李天凌坐镇,自然轮不到丁镇南来操心。

第268章 及时脱身
    侯晨晟也就在斯兰呆了两天,在12月5日夜间就搭乘运输机返回古吉邦。
    说是考察,其实是跟第十三陆战师的军官碰头,确定随后的交接工作。
    别看都是师级部队,第五陆战师是在编的主力部队,而第十三陆战师是预备役,两者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如果要扩大编制,组建陆战军,也是以第五陆战师为基础,通过增编第十三陆战师这样的预备师来实现。事实上,第五陆战师的师部早就完成了扩编,随时能升级为军级指挥部。
    侯晨晟急着赶回去,主要是北上的陆战队提了10多个小时发起进攻,代奥格尔南边的梵军南方集群也是一触即溃。
    局势变化太快,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侯晨晟回去处理。
    比如,如何安顿越来越多的战俘。
    在第五陆战师发起进攻之前,就已经接纳了上万名战俘,而这些战俘全都是由保障部队送往后方,也就是巴伦布尔的临时战俘营。在进行必要的检查与整顿之后,再送往后方,移交给专门收容与管理战俘的联军。就一般情况而言,梵军战俘全都会被送往位于巴铁西部荒漠里的战俘营,由巴军统一看管。没发生意外的话,要等到大战结束之后,这些梵军战俘才会被遣返回国。
    现在的问题是,战俘实在太多了。
    仅仅在12月5日夜间,准确说是到6日天亮之前,突击的作战部队就收容了3万多名战俘。
    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小时超过2000人的速度增加!
    因为有太多的战俘需要安顿,而且受道路交通条件限制,后面的保障部队根本没办法跟上去,所以突击部队在天亮之前就已放慢推进速度,在天亮之后更是停了下来,等待保障部队来接管战俘。
    即便如此,仍然有梵军官兵成群结队的从战线对面涌来,向突击部队缴械投降。
    几乎全是伤员,有不少已经奄奄一息,是被同僚抬着来到突击部队的战线前面,根本没有战斗力可言。
    显然,这些命悬一线的梵军官兵把投降当成保命的办法,认为只要放下了武器,向东方联军缴械投降,就一定能够获得人道主义救助。至少在过去,东方联军确实是在无私救助投降的梵军伤员。
    可问题是,突击部队总共也就只有几千名官兵,而且随行的只有战地军医。
    至于野战医院,在巴伦布尔郊外。
    如果是陆战队官兵受伤,尤其是受了重伤,前线指挥官肯定会呼叫医疗直升机,把伤员直接送往野战医院。
    显然,战俘肯定享受不到如此特殊的待遇。
    再说,整个第五陆战师也就只有十几架能用来运送伤员的医疗直升机,怎么都轮不到去帮助战俘。
    结果就是,前线指挥官不得不在12月6日的上午,下令禁止收容梵军重伤员。
    侯晨晟回到古吉邦之后,下的第一道命令,也是让突击部队停止前进,就地建立临时战俘营。
    随后,他还安排直升机,把几十名医护人员与大批医疗设备送往前线。
    不收治梵军重伤员,虽然是情有可原,但是真要这么做,等于把战线对面的十几万梵军官兵逼入绝境。就算收容战俘与救治伤员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也总比跟十几万梵军血战到底要好得多。
    再说,真正能救活的重伤员,其实并不多。
    很多重伤员在被送到战地医院的时候,已经快要断气了,军医能做的,也就是为其注射一支吗啡,让其平静的离开人世。
    其实,大部分战俘是轻伤员,不需要抢救,在简单包扎之后就被送往了战俘营。
    当然,关键还是需要体现出人道主义关怀,给绝望的梵军官兵一点点希望,从而在希望的引导下做出正确选择。
    折腾到12月8日,突击部队才再次出发。
    此时,收容的战俘已经超过6万!
    显然,南方集群覆灭只是时间的问题,也许再过两三天,代奥格尔南边的战斗就将宣告结束。
    只是,第五陆战师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侯晨晟在6日下午去了艾哈迈达巴德,处理一件跟第二十四机步师有关的事情。
    按丁镇南之前做的安排,在拿下艾哈迈达巴德之后,第二十四机步师的2个旅将南下攻打巴罗达,由第五陆战师安排1个加强团占领艾哈迈达巴德。如果有需要,第五陆战师还得派遣部队北上攻打乌代布尔。
    现在的问题是,第二十四机步师没有按照计划打下艾哈迈达巴德。
    当然,原因很复杂。
    比如,第二十四机步师的2个增编旅,官兵的素质都很一般,而且借用的主战装备也不是很顺手。
    就拿主战坦克来说,全是zt80,其中一些还是退役20多年的老旧型号。
    艾哈迈达巴德不但是的古吉邦的军事重镇,还是作战物资的转运中心。在第二十四机步师杀到前,囤积在该地的各类物资超过了50万吨,只是弹药就有20万吨,粮食等生活物资足够守军与居民消耗数个月。
    正是如此,守卫艾哈迈达巴德的梵军打得异常顽强。
    第二十四装甲师强攻了数次,全都在攻入城区后被梵军挫败。
    虽然第五陆战师的增援部队已经到位,但是只有1个加强团,兵力规模跟陆军的旅级部队差不多。
    结果就是,只能把艾哈迈达巴德包围起来。
    严格说来,也只是占领了城外的交通要道,让城内的梵军没办法大举突围,无法阻止小规模渗透。
    至于强攻,暂时办不到,也没有必要。
    按作战部队反馈的消息,梵军十分的顽强,只不过严重缺乏重型装备,比如威胁巨大的重炮,也就只能龟缩在城区里面,依托城区里密集的建筑物进行防御作战,不具备发起大规模反击的能力。
    为此,长期的包围就足够了。
    关键还有,在司令部下达的命令当中,没有要求一定得攻占这座城市。
    正是如此,第二十四装甲师的前线指挥官提出,陆战队继续包围艾哈迈达巴德,他们则按照计划南下。
    此外,第五陆战师的前线指挥官也是这么认为。
    别说兵力不够充足,哪怕有足够多的兵力,也没有必要去城区里面跟梵军拼命。
    留在郊外的营地里面晒太阳,时不时的朝城区开上几炮,最多也就是出动侦察兵为空军的攻击机指引目标。
    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几个月后,等弹尽粮绝,梵军自然会出城投降。
    侯晨晟在到达前线,掌握了情况之后,批准了前线指挥官的作战方案,只是对作战计划做了调整。
    南下攻打巴罗达的,只有1个旅,而不是计划的2个旅。
    侯晨晟明确告诉第二十四机步师的前线指挥官,巴罗达最多就只有1个步兵师,而且有很大可能是预备役部队,总兵力不会超过8000人,作战人员或许还不到5000,连帝国陆军的1个旅都比不上。
    敌人就这么点兵力,出动1个旅就足够了。
    关键还有,登陆舰队已经到达砍贝湾。
    也就是说,在第五陆战师撤离前,登陆舰队可以为南下的第二十四机步师支援,包括炮击与轰炸巴罗达的梵军。
    真要如此,恐怕1个旅都用不着。
    当然,侯晨晟还提到了一件事情。
    在占领巴罗达之后,还要南下占领讷尔默达河的河口三角洲,在南岸建立据点,并且往上游推进。
    到时,陆战队将安排一支工程部队来疏通河道,并且在河口地区修建临时码头。
    简单的说,就是摆出沿讷尔默达河而上的架势。
    其实,这也是作战计划的一部分。
    不同的是,需要采取必要的行动,比如在讷尔默达河南岸建立桥头堡,修建必要的基础设施。
    所幸的是,1个旅的兵力也基本够用。
    另外的那个旅,也不会留在艾哈迈达巴德。
    按照侯晨晟的意思,该旅顶替第五陆战师的加强团北上攻打乌代布尔,准确说是协助第五陆战师主力部队围攻乌代布尔,争取以最快速度拿下这座军事重镇,从而让第五陆战师从这边抽身。
    其实,这也是丁镇南的意思。
    第二十四机步师的2个旅肯定要北上作战,在第五陆战师离开后,担负协助第十七装甲师的任务。
    也就是说,就算侯晨晟没有回来,丁镇南也会做出类似安排。
    正是如此,第二十四机步师的前线指挥官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只是提到需要加强后勤保障的力度。
    毕竟,之前没有计划从艾哈迈达巴德北上攻打乌代布尔。
    对于这个问题,侯晨晟也给出了明确答复。
    陆战队的增援部队,或者说替换部队很快就会到达,到时候就能解决保障问题,而且也就几天的事情。
    显然,北上攻打乌代布尔的作战部队,怎么都得携带几天的给养。
    其实,关键就是第十三陆战师的2个加强团能不能按时抵达。
    正是如此,在给第二十四机步师安排任务之后,侯晨晟并没离开艾哈迈达巴德,而是去了南面的包纳加尔。
    这是位于砍贝湾西岸的港口城市,还是孟卖以北最大的港口。
    为此,在攻打艾哈迈达巴德之前,侯晨晟就安排之前在这边活动,占领拉杰果德的作战部队前去攻打包纳加尔。因为梵军主力部队全都在艾哈迈达巴德,守卫包纳加尔的只是地方民兵,所以在11月底,陆战队就占领了这座港口城市,还顺带清理了港湾与水道,做好了迎接运输船队与登陆舰队的准备。
    不过,只有排水量在2万吨以内,吹水深度不超过7米的舰船才能够进港。
    这没办法,落潮的时候,包纳加尔港的水深还不到8米,主航道也只有10米,无法让大型舰船进出。
    毕竟,包纳加尔就只是古吉邦的港口,根本没办法跟南面的孟卖相比。
    不然的话,侯晨晟也不会让陆战队在讷尔默达河的河口修建临时码头。
    安排第五陆战师离开古吉邦,转战东海岸地区,也就是侯晨晟回来的头号大事。
    他在包纳加尔呆了2天,在12月11日才去了前线。
    第二十四装甲师的前线,巴罗达那边。
    侯晨晟没乱说,巴罗达的梵军只有1个步兵师,总共才几千官兵,不要说重型武器,连轻武器都没有多少。
    结果就是,第二十四装甲师只发动了一次进攻,在12月10日就拿下这座城市。
    准确的说,是梵军主动投降。
    侯晨晟到达的时候,第五陆战师工程部队已经跟随第二十四机步师的先头部队,去了讷尔默达河南岸。
    在第二十四机步师构筑桥头堡的时候,第五陆战师的工程兵开始修建临时码头。
    相对而言,讷尔默达河这边的条件好得多,比如主航道的水深超过20米,而且平均宽度超过500米。
    按工程部队的估算,能够在3天内建好5条栈桥式码头。
    这样一来,能同时让10艘大型舰船停靠。
    即便把主战装备也算上,也就只需要5天时间,就能把第五陆战师的所有作战部队送上登陆舰船。
    这比预料的还快了两天。
    正是如此,在12月13日的夜间,也就是第一条栈桥试码头落成之后,侯晨晟给丁镇南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