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梁夏海军出动巡逻机,是为了找到第二主力战队!?
真有这种可能!
战争已经爆发,对梁夏海军来说,两处至关重要的海峡,即守望者海峡与咽喉海峡必须在第一时间夺取与控制。因为布兰王国还没有参战,没进行战略封锁,而且狮泉城也没多少驻军,梁夏海军不会急着去夺回进出梵炎洋的咽喉海峡,所以在这个紧要关头,会把兵力全部放在守望者海峡这边。
现在,能阻止梁夏海军夺取守望者海峡的,就只有两支战队。
没错,第二主力战队与第三航空战队。
本土舰队有四艘战列舰,还有两艘没入列的快速战列舰,要说战斗力,跟第二主力战队算是势均力敌。
关键,其实是航母!
在本土舰队的屁股后面,最多只有“海龙”号,而这艘航母能运作二十架战斗机就很不错了。
那么,梁夏海军会不会把第三航空特混舰队调回去?
如果该舰队在昨晚转向,现在已经进入了旭海,肯定能赶在明天下午,在守望者海峡西面跟本土舰队汇合。到时候,哪怕第二主力战队与第三航空战队杀到,本土舰队也能在第三航空特混舰队的掩护下发起突击。
此外,如果第二主力战队没有到达守望者海峡,第三航空战队肯定不敢上去堵枪眼。
不要忘了,本土舰队进入守望者海峡的时间是傍晚。
别说第三航空战队只有两艘小型航母,哪怕是两艘舰队航母,也绝不敢在夜间跟战列舰针锋相对。
等本土舰队冲入东望洋,登陆守岛与望岛的行动肯定得终止,然后就只能放弃至关重要的守望者海峡。
到这一步,狭夷皇国离战败就不远了。
关键还有,战前制订的所有战略计划,无一例外的强调了守望者海峡的重要性,还制订了好几套备用计划。在最糟糕的时候,甚至得考虑用上次大战的方法,通过布设水雷来封锁整条海峡。
当然,这是万不得已的选择。
海峡是双向的,用水雷封锁海峡,也等于放弃了彻底打败梁夏帝国的机会,毕竟梁夏海军可以在旭海以逸待劳。别说是狭夷海军,哪怕把其他列强算上,也未必能在梁夏帝国的家门口击败梁夏海军。
上次大战打到最后,不就是这样的结果吗?
想明白这些道理后,泽三也有了决定。
肯定得保护好第二主力战队,而且在第二主力战队遭到攻击之后,还能够推测第三航空特混舰队到底在哪。
非常简单:如果攻击第二主力战队的是岸基航空兵,第三航空特混舰队就肯定在昨晚由足岛海峡去了旭海。
如果不是,派战斗机去搜寻足岛东南海域,肯定能找到第三航空特混舰队。
抓紧时间的话,或许能够在傍晚发起攻击。
哪怕没有抓紧时间,等天黑之后,也可以加速追上第二主力战队,再跟随第二主力战队去守望者海峡。
当然,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派战斗机去掩护第二主力战队。
:。:
第131章 敢想敢说
此时,“帝都”号上同样乱了套。
前后五分钟内,由足东港发来的两份侦查报告,把“帝都”号上的参谋军官全都给搞糊涂了。
其实,就连白止战都有点吃不准。
两份侦查报告,有一份能够肯定。足岛东偏南十五度方向上,大概四百千米之外的海域发现了狭夷海军的一支主力战队,巡逻机飞行员目视辨认出了四艘前条约型战列舰,不存在误判可能。
另外一份报告,就没那么可信了。
这是一份间接侦查报告,一架巡逻机宣称发现第五航空战队,在试图逼近侦查的时候遭到战斗机拦截。问题是,巡逻机的飞行员没有看到航母,只是通过战斗机与一艘“利艮”级重巡洋舰做出推断。更重要的是,该巡逻机并没有直接发报,而是通过语音电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附近另外一架巡逻机。
该相信哪一份侦查报告?
或者说要不要相信那份间接报告?
第二主力战队?
高野的第一主力战队都没被白止战当回事,他会看得起第二主力战队,就那四艘前条约型战列舰?
那么,白止战在犹豫什么呢?
还用说吗?
兵力不够!
两艘航母,一百六十余架舰载机,哪怕不考虑防空,也就能对付一支战队,没办法同时对付两支战队。
此外,还有时间的问题。
现在,已经是下午两点三十分了,因为是冬天,所以离天黑最多四个小时。如果把出击时间,也就是飞到敌舰队上空需要的一个多小时算进去,即便不考虑攻击时间,攻击机群也必须在五点前出动。把准备时间算上,就得在四点之前开始。很明显,哪怕航空勤务人员有三头六臂,也只能发起两轮攻击。关键是,第一轮攻击的准备工作得在三点前开始,不然无法及时发起第二轮攻击。
是抢时间,还是再等等?
白止战明显倾向于后者,因为他的目标始终都是泽三的第五航空战队。
十多天前,还在帝都的时候,白止战就跟刘向真说好了,不管是谁去刺州,都得盯死在东望洋活动的狭夷舰队,特别是航空战队,务必尽最大努力,确保在开战后一举消灭狭夷海军的航空作战能力。
当然,另外一个也要全力对付进入炎海的狭夷舰队。
刘向真已经完成了任务,接下来就得看白止战的了。
在时间上,也就是这个下午。
要是错过这个下午,过一个晚上,第五航空战队肯定会插翅高飞。
东望洋可不是炎海。
像炎海这种半封闭海域,本来就不多,因此要复制特混群追击机动舰队的战例,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
还有一点,就是距离稍微有点远。
那份间接报告中提到的海域,准确说是坐标点,距离“帝都”号就有四百千米,实际的距离肯定要远一些。
“飞鱼”与“黄蜂”在满载时的作战半径只有四百千米!
多出来的几十千米,意味着攻击机群或许无法返回。
当然,这个问题不是没办法解决,比如在攻击机群出动之后,让舰队继续前行,缩短机群返航的飞行距离。
“白司令。”
听到招呼,白止战才抬起头。
是周涌涛,他站在海图桌的对面。
“我有个猜测,不知道该不该说。”
“说一说,又不会死人,有什么不该说的?”白止战笑了起来。
别看周涌涛在开始的时候表现得那么勇敢,竟然当着众人面提出质疑,可是在内心仍然严重缺乏自信。
当然,没什么好奇怪的。
现在的周涌涛,跟二十年前的白止战一样,刚从海军学院毕业的新人。
要说的话,周涌涛还要出色一些,他不但学的航空参谋专业,还是一名货真价实的舰载机飞行员。
只是在本质上,他跟白止战没多大的区别,同样是来自平民阶层,也希望通过参军服役来实现抱负与理想。说得自私点,其实是改变命运,像历史上的传奇人物,通过效命沙场来成就功业。
“我觉得,我们或许高估了对手。”
“具体点。”白止战说着,朝李铭博招了招手,然后指了下放在司令官座位旁边台面上的咖啡杯。
李铭博很无语,不过也不敢多说。
这时,周涌涛已经绕了过来,开始借海图进行讲解。
关键,其实就只有一点,第五航空战队是否在那架巡逻机报告的海域。
按照周涌涛的推测,在的可能性更大。
那么,该怎么应对?
周涌涛给出了一个办法。
向东航行,准确说是朝着发现第二主力战队的海域航行。
对此,周涌涛给出的理由是:第二主力战队会继续北上,也就是去守望者海峡,不会留下来不走,因此不用担心会与之遭遇;如果第五航空战队在后面,也就是那架巡逻机报告的海域,向东航行能够迎接返航的攻击机群;哪怕是巡逻机的报告有误,比如距离超过了四百千米,也能在明天一早发起攻击。
这个建议极为大胆,甚至可以说非常疯狂。
说得直接一点,这是把航母特混舰队当成主力舰队使用,让航母径直冲向敌人战列舰的炮口。
关键就是,如果第二主力战队没有北上呢?
如果在夜间跟第二主力战队遭遇,第三航空特混舰队很可能在几分钟之内,就被四艘战列舰的主炮揍趴下。
只是,周涌涛认为,如果连白止战都觉得太过疯狂,而不敢采纳,那么原本指挥第三航空特混舰队的刘向斌就更不敢了,而且泽三与高野等狭夷海军的将领,同样不会想到第三航空特混舰队会主动逼近。
此举,还有一个非常非常突出的好处。
不管接下来的战斗结果如何,在到了明天,最迟在明天下午,就能把第三航空战队纳入打击范围。
关键就是,第三航空战队的指挥官绝对不会猜到袭击到来的方向!
如果运气足够的好,甚至有希望在明天下午逮住从炎海逃出来的第一主力战队,一举取得决定性胜利。
这个家伙,还真是敢想。
当然,年轻人都有一股冲劲。在二十年前,白止战又何尝不是呢?
关键还有,周涌涛说的其实全都是白止战想的,每句话都说到了白止战心口上。
二十年前,白止战也是如此,才得到贺永兴的赏识。
只是,白止战同样清楚,周涌涛只是在提建议,并不对建议负责,承担责任的是做决策的指挥官。
显然,这绝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
就在这个时候,电讯军官急匆匆的跑过来,送来了刚收到的电报。
:。:
第132章 该出手时就出手
这封电报,来自海军司令部。
驻足岛的岸基航空兵将在三点前出动,攻击之前由巡逻机发现的第二主力战队,计划派出三十架轰炸机与二十架战斗机。
电文最后提到,第三航空特混舰队酌情决定要不要参与攻击行动。
海军司令部没有直接下命令,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根本就不知道第三航空特混舰队现在的位置。
再说,按照帝国海军的作战条令,哪怕是海军总司令也无权遥控指挥舰队。
上了战场,舰队司令官就是唯一的决策者,而且只有舰队司令官为做出的所有决策承担责任。
此时是两点四十分,离三点还有二十分钟。
白止战没耽搁,立即下达了命令,让李云翔去给飞行员安排任务,并且让地勤人员立即为舰载机加油装弹。
这就是白止战,该出手时就出手。
随后,“帝都”号率先转向。
至于攻击战术,李云翔早就策划好了。
首轮攻击出动三十架“台风”、十六架“黄蜂”与十六架“飞鱼”。护航战斗机分成前后两个编队,前进编队的十四架负责引开防空战斗机,伴随的十六架分别为轰炸机与鱼雷机提供近距离掩护。“黄蜂”与“飞鱼”都是混编,各出一个中队组成一个攻击群,分别由一名大队长与一名中队长率领与指挥。首轮攻击以瘫痪航母为主,因此两个攻击群各自对付一艘航母。
其实,从编队组成也能看出战术意图。
虽然第三航空特混舰队还没有跟狭夷海军交手,但是根据之前收到的战报,昨天几场战斗的巨大损失,让白止战与李云翔不得不承认,帝国海军的舰载战斗机太差了,远远比不上零战。
何况,第三舰载航空兵联队有一大半飞行员是新手!
即便是所谓的“老鸟”,同样是第一次上战场。
正是如此,李云翔才安排了足足三十架战斗机,差不多占了一半。
按照李云翔的设想,首轮突击就能够打跨第五航空战队,至少能重创两艘航母,取得决定性胜利。
接下来第二轮攻击,被李云翔分成了两批。
至少,他原本是这么安排的。
按照他原先的安排,在首轮攻击发起之后立即进行甲板轮换作业,让勤务人员以最快的速度为八架战斗机,八架轰炸机与八架鱼雷机做好起飞准备,编组成一个攻击编队,且立即升空出发。
总共,也就只有二十四架舰载机。
也就是说,一艘航母只需要准备十二架舰载机。
这个数量是在以最高强度放飞第一轮攻击机群之后,用最短时间,准确说是最高效率能出动的架次数。
简单的说,多于十二架与少于十二架,都会降低飞行甲板与补给点的利用效率。
按照这个安排,第二轮攻击的第一批机群,其实就晚了半个小时出发。
只是,接下来就麻烦了。
考虑到可能遭到的攻击,以及中午升空的防空战斗机肯定得返回航母加油,所以得优先加强舰队防空。
关键就在这里!
两艘“帝都”级航母总共搭载了五十架战斗机,其中两架是大队长备用机,不用的时候是半分解状态,需要花数个小时组装,因此实际可用的战斗机有四十八架,攻击已经出动了三十八架!
此外,在空中巡逻的有八架。
也就是说,在第二轮攻击的第一支机群出动后,留在航母上待命的就只有两架!
这样一来,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对返回的防空战斗机进行维护与检修,期间肯定无法做其他事情。
哪怕一却顺利,问题都还没有完。
剩下的十架战斗机,是派出去为攻击机群护航,还是留下来防空?
显然,这是个问题!
正是如此,李云翔最初做了两手准备,等到第一轮攻击结束,再根据攻击结果,决定选择哪一套战术。
显然,这根本就行不通。
第一轮攻击是在三点前开始,最快也要四点半之后,或许要五点才能拿到战报。哪怕在这个时候立即让第二轮攻击的第二批战机出动,期间没半点耽搁,飞到第五航空战队上空也是六点半过了。
此时,已经是夜晚。
何况,第五航空战队在东南方向,天黑的时间要稍微早一点。
结果就是,白止战亲自出手做了调整。
在第一轮攻击发起之后,立即就让八架防空战斗机返回,同时出动八架战斗机顶替,维持基本的防空强度。接下来,着手准备第二轮攻击行动,而且只派八架战斗机护航,多的两架留下来。
其实,也就是让之前执行防空任务的八架战斗机在维护之后,去执行护航任务。
这样,最多只需要一个小时,也就是在四点钟之前,就能够让执行第二轮攻击任务的十六架俯冲轰炸机与十二架鱼雷攻击机起飞,并且赶在四点半之前,让执行护航任务的八架战斗机升空。
当然,肯定需要护航战斗机加速追上提前出发的轰炸机与攻击机。
要说,也就四点半之前,准确说是四点前,舰队防空将非常脆弱。
不过,要是连这点风险都不敢冒,还打什么仗?
至于别的,现在可管不了那么多。
三点不到,第一批两架“飞鱼”依次从“帝都”号上弹射了出去,第一轮攻击行动正式开始。
准确的说,只是舰载机开始出动。
此外,“飞鱼”全都是超载起飞。
其实,这正是“帝都”级的一个优势,液压弹射器的弹射功率比“龙江”级的提高了百分之十五。
正是如此,“飞鱼”能超载起飞,也就是在挂上鱼雷后,仍然能装满内部油箱。
因为弹射器的功率不够,所以在“龙江”级上起飞,“飞鱼”在挂上鱼雷之后,得少带大概两百千克燃油。大队长与中队长因为需要指挥战斗,有时还需要前出侦查,为了获得更远的航程,也就是多带一些燃油,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