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处处开外挂-第2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胖子怎么没死呀!
这个祸害还活着,是谁救了他,是哪个混蛋。
不过只有那些世家则表现很平静。
董卓装晕,装中毒之事他们早以知晓,只是一直没有凭证而以。
现在见董卓出府了,心里一个个更加警惕。
不过董卓刚刚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一件事坏了他的兴致。
长安地震了,地龙翻滚,关中地震。
震源就在京兆尹。
好在这次地震强度不是很高,长安城只有西城的房屋大部分倒塌,地陷了一里长。
其它城区倒塌的民房不是很多,也没有引起什么火灾之类的。
“该死!”
董卓那叫一个晦气,本来挺高兴的事,结果突然来了一场地震,让他郁闷不已。
因为这场地震,长安城里迅速流传出了一些风闻。
都说是董卓这个祸害引起的,是老天爷见他不死,所以发怒了,想利用地龙带走董卓。
“来人,给我去捉,谁敢传谣,全部捉起来,灭他三族!”董卓无比愤怒的说道:
“肯定是那帮世家暗中做的手脚,给我查,一定要将这些暗中捣鬼的世家全杀了!”
“丞相不可!”李儒劝道:
“丞相,此事堵不如疏,世家之人暗中做手脚我们很难查到,相反如此大肆捉人反而给他们生事的口实,并且坐实了人们的污蔑之语,我们应该另想办法处理!”
董卓道:“想什么办法,谁敢乱传我就杀,有一个就杀一个,有一千就杀一千,有十万就杀十万,杀到没有人敢传为止。”
“丞相!其实我们可以引导一下百姓,厉来发生天灾无不与天子有关。”李儒阴森森道:
“丞相我们何不对外宣称这是天子的过错,因为大汉天子不休德行,乃至天旱不止,天子不止乱天下,才至使上天发怒降下天灾地龙袭击关中。
天子应该对天下发出罪已召。”
董卓闻言脸色斗然变转,露出一丝玩味之然。
“嗯,这到是不错,天下有灾都应该是天子的。”
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只要天下发生大灾难,士族百官都会指责说是天子的错,总要有人来背锅。
而天子作为天下共主,自然成了理想的背锅人。
现在李儒这么一提,董卓到是觉得可行。
接着李儒又道:“而且丞相,许定此人不是一直在报纸上说,天旱久了易起蝗灾吗?如果天子下了罪已诏之后闹了蝗灾,这是不是意味着上天对刘氏不满,并不认可他这个皇帝,我们便可以从中做文章了。”
董卓想做皇帝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就不满意当国相当丞相了。
董卓的车驾早就逾制了,所以李儒也没有相劝,相反在为他扫清障碍。
因为他也希望董卓真的能登基称帝,那样他作为董卓的女婿,自然就成了新朝驸马,封侯拜相不成问题。
翌日上朝,董卓走在中央大道上,身后跟着一众文武大臣。
皇帝刘协端坐于龙椅之上,待众人行礼完毕,殿朝太监高唱一声:“有事奏来,无事退朝!”
殿朝太监刚说完,便有人站了出来,朝刘协供手一礼然后道:“陛下,臣有本奏!”
“爱卿有何事?”刘协看了眼这个官员,微微皱眉的问道。
这人回道:“陛下昨日关中有地龙出没,毁地折民无数,乃是荧荧火光,离离乱惑,是上天对我大汉的启示,臣肯请陛下为大汉解难,为百姓谋福,下一道罪已诏,让天神的怒火消散,让地狱的咆哮静宁。”
说此话的人乃是董卓提拔的钦天监官员,上来便直奔主题,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
果然,上面的刘协与大厅内忠于大汉的官员们无不变色,露出一丝温怒情。
如果眸光可以杀了,此时这个官员以经被杀了数遍。
好大的胆子,竟然指责天子。
如是换个时代,三公九卿自然乐得让天子背锅,但是现在非常时刻,自然没有愿意在让天子的威名扫地,让汉室更加的飘摇。
所以王允、杨彪等人均没有出声。
那怕是董卓提拔或是董派官员们也没有出声,而是将目光放在了董卓身上。
董卓说干他们才会出来声讨天子,一切以董卓马首是瞻。
董卓扫了一眼众宫员,见无人出来应援刘协这个傀儡皇帝,遂露出得意的笑道:
“陛下臣觉得此议甚为妥当,如果陛下能站出来向天神请愿请罪求得宽恕,能为百姓减轻苦楚,那便是我大汉四百年来最英明的君主,是百姓之福,是社稷之福分。”
刘协坐在龙椅双手死死的缩在衣袖之内,指甲掐在肉里,都快掐出血了,闭着双眸,心如刀绞,悲愤不已。
不过最后还是睁开眼,神色忧忧的说道:“众卿以为如何?”
刘协想要寻到一些不一样的声音,看看我大汉的忠城何在。
这个时候大汉的忠臣还不出来维护我这个天子吗?
不过他失望了,这个时候出来跟董卓唱反调那是白痴行为。
所以真有忠于汉室的也不会出声。
到是董派纷纷附合道:“请陛下下罪已诏,为天下黎民百姓求福。”
第618章 节 罪已诏
“请陛下下罪已诏,为天下黎民百姓求福。”
中间派看到董卓一手握在剑柄上,双眸扫视过来,也跟着附合。
王允等人也互相对视一眼,与杨彪、钟繇等人跟着喊出一样的话。
整个朝堂早就被董卓的淫威所震慑,敢顶撞的不是被董卓收拾了一顿,就是被杀被灭了族。
所以没有帮着天子刘协说话。
刘协深吸了口气,继续让自己冷静,克制着怒火。
别的本事刘协没有,但是这么多年来他到是学会了隐忍的本事。
所以他只好道:“就依众卿之意吧!”
“陛下英明!”董卓露出大门牙,咧嘴直笑。
小家伙还想翻身,老老实实的当吉祥物便好。
罪已诏早以由李儒拟定好,只需要刘协签字,盖印便好。
拿到罪已诏,董卓当即让人下去抄写副本,传逾关中乃至关东各州郡。
弄完了这件事,接下来董卓又领头提及救灾之事,以及庆贺击败匈奴人,并给跟匈奴人作战有功的西凉将请功封赏事宜。
搞完这一切,这才满意下朝。
憋了这么久,终于又能凌驾朝堂,威服天子,左右天下,董卓志得意满。
众百官敢怒不敢言,还得恭送董卓离去。
董卓下朝了,朝殿太监这才收了收声,喊了句退朝。
天子刘协这才下朝被送回后宫。
众臣散去,王允与士孙瑞、杨瓒等人相聚于王允家一起叹息。
士孙瑞忧心忡忡道:“子师,本以为弄走了董卓鹰犬吕布,董卓这斯能安份一些,不想他现在变本加厉了,他这是想逐步废除天子,让天子威名扫地,好为他篡权夺位做好准备。”
“呀啊,这肯定是李儒这斯出的主意,趁大败匈奴之机,趁关东诸侯齐攻许定无暇关中之机,他想自立登基,我们必须阻止他,不然大汉真的亡了。”杨瓒深以为然的说道。
王允长叹一声道:“这些我都知道,可是我们现在没有力量对付董卓,既无外援也无内应,如何除贼。
杨家到是有后手,但是他们不会随便动用那支力量,其它人我们也不指望了。”
“子师还记得救走吕布妻女的那个神秘势力吗?我们可以跟它们合作!”士孙瑞想了想道。
王允微微皱眉道:“你找到它们了?谁的人?”
士孙瑞摇摇头道:“没有找到,不过他们主动联系了我,说是如果我们真心想除董,愿意为我们联系两个人,借两个人给我们。”
王允眉心的川子更紧了,又问道:“就两个人,太少了点。”
士孙瑞道:“子师还记得河边遇刺之事吗?”
王允与杨瓒皆变色,露出一丝惊喜道:“你的意思是……”
士孙瑞点头。
王允闭目沉思了一会,然后睁开道:“可以一拭,如果两位英雄真能除了董卓,搭上我们这些老头子的性命又何妨。
西凉将击匈奴而回,董卓的戒备之心必然会最低,到时我们在建议让天子求雨,董卓必然不会放过这个削弱陛下威望的机会,那时将二人藏在百宫之中,我们如此如此……”
很快一条以身拭险的除董计划在司徒府里酝酿了起来。
为了收拢民意,民心,董卓每日都会出现一会在救灾现场。
同时也每日都盼着还有刺客出现,有人造反。
结果一切都平静出常,不由让他小小的惋惜了一下。
因为几天后,西凉各将陆续返回,想杀他的人在没有机会了。
尤其是董谨的回归,他的护卫之事全交给了他。
“文优,看来大汉没有忠臣了,如此这般他们都没有人敢跳了,真是为刘家感到悲哀呀。”董卓幸灾乐祸道。
李儒也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丞相,世家都是昔身的,和平时期他们就在不停的压制限制天子,挖刘氏江山的墙脚。
乱时更会为了自保而出卖天子,又怎么会跟着刘家一起送葬呢?”
“说得好呀,世家都该杀,他们最喜欢玩什么平横了,谁在权力的顶峰,谁想爬上去,他们就拼命的镇压打压。
打压不了了,表面臣服,暗地里又不断的使绊子,天下能有今天的动荡全是他们引发的。”董卓恬不知耻的振振有词说道:
“所以他们都该杀!都要被消灭。”
二人正说着,便有人来报:“丞相,王司徒有事求见!”
“快快有请!”董卓一听是王允来了,脸色立即变得愉悦欢快起来,跟刚才的表情截然相反。
说起来王允也是世家呀。
太原王氏,也是名门望族,并州少有的大世家。
不也是在董卓讨厌的一列之中吗?
但是王允投效得早,所以被董卓委任为司徒外加尚书。
很是得董卓的信任。
“拜见丞相!”王允进来,规规矩矩的朝董卓见礼,董卓挺着他不倒翁一般的身躯,伸出双手扶托住王允的双手道:“子师不必多礼,我们坐下说!”
董卓的身体太胖了,久站不舒服,所以喜欢斜躺。
待二人坐好,一旁的李儒道:“不知司徒大人今日过来有何要事?”
一般情况很快有朝臣主动来董卓的府邸的,哪怕是董派,也很少有文宫进府邸。
今天破天荒的王允过来了,莫非发生了什么大事。
王允道:“丞相,从去岁到今朝,大旱以及经连续如此长的时日了,在这么下去,春耕无法开始,粮食没有收获,恐会大乱,百姓们会更加生存不下去。
百官都来请示可否开坛设祭,让天子渭河求雨,以应时节,以恤万民。”
“哦,让天子求雨!”董卓微微沉吟起来。
李儒半真半假道:“天子不是刚下了罪已诏吗?相信大旱很快过去,要不了多久就有甘露降临。”
王允摇摇头道:“就怕天神之怒得不到宽恕,地地狱鬼魂看不到我们的诚意,最终得不到谅解,还是开坛设祭直接与神明沟通,方是最有效且直接的方法。
如果这样都没有甘露降临,那也只能说是天数以尽,大汉……!”
说到这里王允垂面而泣,袖掩面目。
董卓的眸子里突然闪过一丝异光,老王这是什么意思?
第620章 董卓之死
难道老王也想我登基称帝。
世家有废刘氏之心。
谋划关东诸侯击许成功,击败南匈奴的功绩,让董卓的内心愈加的膨胀了。
此时坐上那个至尊宝座的念头更加强烈了。
所以王允的到来,以及这翻带些隐晦暗示的话,让他浮想联翩起来。
直到王允唤了几次丞相,董卓这才回神过来道:“子师这不太好吧,天子虽然昏庸了一些,不过到底还是一个孩子,多调教几年还是能当大任的,你看他这不就是下了罪已诏吗?
说明他是一个实诚的孩子,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相信在陛下的城心感召之下,大汉不会有事的。”
如果不是需要虚与委蛇,忍着图谋大事,王允真想站起来怒骂。
无耻老贼,要不要脸。
不过王允并没有太明显的表情变化,只道:“丞相说得及是,不过陛下年幼,全靠丞相鞠躬尽瘁,操劳着国事,大汉才会太平无事,才能长治久安。”
“哈哈哈,子师言重了,言重了,是在我们大家的一共同辅助之下,才会有大汉的兴盛,百姓的安乐。”董卓一点也没有不好意思的感觉,很是享受王允的推捧。
王允趁机说道:“那丞相,天子祭坛求雨之事要如何安排。”
董卓到是没直接回,而是看向李儒。
李儒道:“丞相,求雨之事需要选一个黄道吉日,还需要搭台弄好准备工作,马虎不得。”
董卓微微点头,然后转过来对王允道:“子师告诉大家要稍安勿躁,此事急不来,先让钦天监选个好日子,我在命人修土台,搭祭坛。”
“是丞相,一切丞相做主,我会跟百官沟通的。”王允道:
“不过旱情如火,要及早一些才好,不然影响夏秋收成,恐引起大军不稳,耽搁了丞相的大事。”
“子师有心了!放心咱家交待的事,没有敢耽误。”董卓很欣赏王允为他跟西凉军考虑的这份态度。
他董卓就需要这样的世家官员。
这才是他最好的手下。
王允离去,李儒道:“丞相,王司徒今日有点奇怪,求雨之事需要慎重,万一……”
董卓摆摆手道:“文优不必担心,子师是可以信赖的,不就是求雨吗?这个满足一下朝堂上的那一些人,他们不挣扎一下又怎么会知道绝望,又怎么会对大汉真正的死心。“
李儒还是有些担忧道:“只是丞相,万一下雨了怎么办,岂不是……”
“岂不是给小皇帝做了嫁衣是吧,放心,我让钦天监的人算过了,他们说最近一个月都不可能下雨,所以小皇帝不过是瞎折腾罢了。”董卓带着一丝看好戏的口吻道:
“如果到时雨也求不来,蝗虫也止不住,我想小皇帝跟他最后的忠臣们应该会更痛心很绝望吧。
真期待许定说的蝗灾呀……”
此时的董卓是劝不住了,李儒无奈只好不提,转而是与他商量一些细节,又亲自去问了钦天监的人,还找了一些关中的高寿老人,寻问了历来关中的天相情况。
二天后,董卓带着天子亲自出城门迎接了他的西凉军与西凉将,并让众将当着百官的面陈述了一下战斗经过,以及取得的胜利。
刘协这个提线木偶傀儡,当着众人的面直接口述封赏了董谨、樊稠、董越、段煨。
同时封赏的还有远在凉州刚刚从并州撤走的赵凌与张绣。
等众人谢嗯完毕,董卓这才对刘协道:“陛下,匈奴人虽然打跑了,但是关中的情形并不乐关,罪已诏一时也未获得天神的宽恕,百宫们提议,请陛下到渭河旁开设坛祭祀,祷告上苍求雨,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刘协心说我能如何?
我敢不去求雨吗?
所以他道:“既然众卿一至决定需要开设坛祭祀,祷告上苍,朕自然责无旁贷。”
“好!陛下英明,臣以让人选了日子,五天后是祭祀的吉日,陛下回去后当做好准备。”董卓笑道。
刘协微微点头,他当然明白董卓的意思,不就是回去背好祭文,到时别给董卓惹出叉错吗?
五天的时间仿佛流星划过夜空,一闪即逝。
这一天,长安城北门大开,威风凛凛的西凉铁骑开道,一万带甲之士出城护卫着天子车架,还有董卓,以及百姓朝着渭水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