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继承一座植物园后 >

第55章

继承一座植物园后-第55章

小说: 继承一座植物园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展览温室建造得大气恢弘,气候温暖如春、空气清新、光线舒适,在气温下降的初冬,让人一进去就不想出来。
  那些植物的居住条件好到让人歆羡,住着斥巨资打造的展馆,有各种先进调控系统辅助,模拟原生态的环境,真的好奢侈……
  柳艺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竟然会羡慕一棵植物。
  有良好的居住环境还不够,园长希望它们以其他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让游客们更加了解植物的特性,于是着手打造科普研究馆。
  柳艺:!
  嫉妒到面目全非。jpg
  如果可以,其实她也能当一棵人形植物的——
  可惜园长不要,大哭。jpg
  老员工们一个个习以为常,但饮品店店长…严斌和新来的员工们却十分惊讶。
  印象中科普馆自成一个展厅,占地面积广阔,装修也颇具设计感,走进其中就像进入了富丽堂皇的艺术大厅。
  建造这样一个恢弘的建筑,肯定要花费很多资金。
  可能要好几百万,甚至更多?
  总之不是个小数目。
  花间集才刚开了饮品店、进行装修、招聘,紧接着扩建宿舍…又要同步打造科普馆?
  我的老天,这进度也太快了吧?
  严斌做了个深呼吸:是他的格局小了。
  他只想着要把亏掉的钱尽快补上,并为饮品店高达百万的营业额而激动,但园长想的却是整个植物园的发展。
  年纪轻轻却如此的果决、有魄力,不被眼前的利益沾沾自喜,而是着眼于更远的将来——
  他要向园长学习。
  ……
  叶晗并不知道他们脑补了什么,就是觉得严斌几人看她的眼神…似乎多了几分崇拜?
  也许是错觉。
  从宣布建设到如今已经过了两个多月,新宿舍已建造完毕、正在紧急装修,科普馆的建成也在情理之中。
  但具体该如何设计,她需要仔细考虑。
  按照花间集目前的发展,确实需要一个这样的科普研究馆。
  植物的展览和普及科学知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园内植物种子的保存、枝条的扦插、授粉、繁殖、基因延续等鞥均需专业的科研人员负责,进行长期的研究和发展,培养新品种和分株栽培;实验室和各种设备的也要购置齐全,方便以后进行培育和资源交换。
  如果说花间集与其他4A级植物园最大的区别在哪儿,那就是花间集没有自己的科研中心和培育基地。
  当初引进新品种的时候,侯博士等人就是担心因为这个原因而影响审批流程。
  但马上就有了。
  等到科普研究馆建成,花间集就能拥有自己的科研中心,对植物的研究会进入新的层次。
  不再仅仅是种植、培养,而是从基因序列、繁育、遗传特性等方面更好的了解植物,甚至进行濒危植物的救助和培育,为它们的生存贡献一份力量。
  同时,在与其他植物园、研究院的沟通交流中,花间集也能拥有一席之地,为今后的合作打下基础。
  科普研究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叶晗开始搜寻大量资料,这对她来说是个新的领域。
  科普研究馆的作用:一为展出和认识植物,二为研究。
  叶晗准备将科普馆分成三层。
  一楼为展厅,大致分为四个区域:花间集摄影作品展示,花间集特色植物介绍,临展区(周边)、3D投影区和休息室。
  投影区相当于小型电影院,游客可以在此处观看古老植物如银杏、水杉、银杉、珙桐等的历史变迁过程。
  当然播放的画面并不固定,花间集的发展史、濒危植物的介绍等都可放映,电影效果比单纯的图片更具体验感,寓教于乐。
  二楼为标本室和体验区。
  标本是植物得以永久保存的形式,是非常珍贵的资料,若是一种植物在历史长河中灭绝,除了图文记载,另一种能证明它存在的形式便是标本。
  标本室是任何一个科普馆必要的存在,意义重大。
  三楼为植物培养实验室、种子基因库。
  这是整个展馆最核心的部分,关于植物的各项研究和基因保存都在此处进行。
  ……
  叶晗大致规划了这三层,囊括了科普研究馆应有的作用:集图文、投影展示,标本收集,实验研究为一体,既有科普性又有趣味性。
  于是就此确定下来。
  一楼的展厅相对容易打造。
  各种摄影素材都在柳艺那里,从中挑出最好的一批打印出来,装裱后挂在展示墙上供游客欣赏。
  同时在官网发布通知,设立花间集植物摄影奖项,在粉丝中征集较好的摄影作品,如此一来,摄影作品方面基本有了把握。
  至于其他资料可以慢慢收集,总之只是时间问题,大约一两个月的时间便能完成。
  二楼的标本收集恐怕要花费很长时间,前期可以先暂停展示,仅开放一楼展厅。
  三楼是最棘手的。
  凭叶晗的想象力实在无法将实验室和种子基因库搭建完毕,毕竟这样专业的实验室和设备她了解得太少。
  像是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根系扫描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实体显微镜等等,她在大学中几乎接触不到。
  毕竟大学不会进行那么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而且打造这样一个实验室非常昂贵,精度高、品质好的设备动辄都要百万,以她目前的资金恐怕比较勉强。
  果然,这种专业实验室必须靠国家科研资金扶持才能建造完毕。
  叶晗问系统:“高端仪器设备W04能够打印吗?”
  系统:“当然可以。”
  叶晗再次确认:“但是这方面我了解不多,想象力不足。”
  系统:“宿主不用担心,W04已针对地球科技进行数据库的更新,您只需传输想法即可,它会自动构建你想要的效果。”
  系统又补充了一句:“设备精度不会超出现有的科技范围。”
  叶晗彻底打消了疑虑。
  她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无论多少次,叶晗都会感叹银河科技的智能。
  既然如此,科普研究馆的建造就放在三天后,她需要继续构想一些细节。
  叶晗在群里发布了‘科普研究馆即将建成’的通知,大家对此十分期待。
  科普馆,其实很多游客接触得不多,有些因为好奇进去,大多也是走马观花的看看。
  毕竟只看图片和介绍的话会有些枯燥,还没有植物园中的景色好看。
  除非摄影作品能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不然很快就会忘记。
  科普效果是有,但不多。
  员工们对科普馆的印象也很模糊,很想看看建成之后会是什么样子。
  柳艺兴致勃勃地在群里问道:“园长,咱们的科普馆有多大啊?我看施工队围起来的范围挺大的。”
  叶晗想了想自己的规划:“单层面积1200平,共三层,上面两层暂不对外开放。”
  群里静了一瞬。
  柳艺瞳孔地震。
  1200平,3层,那不是3600平吗——
  卧槽。
  这面积比展览温室还要大很多。
  想想展览温室的面积,里面能容纳那么多的植物,五个景观区外加各种造景和假山瀑布!
  柳艺:“……”
  园长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刷新她的认知。
  而她本人却毫无所觉。
  群里就此事谈论了一番,很快,叶晗将任务逐一分配下去。
  她先找到柳艺,安排展示墙的事:“展厅需要一些植物的照片,每种植物大概挑选2…3张,到时候,大家再统一投票选择哪张挂在展示墙上。”
  上千张照片挑选起来绝对是个大工程,估计光筛选就要花费不少时间。
  一向干脆的柳艺这次却一反常态的有些犹豫。
  她低头翻看着手机上自己保存的照片,感觉每一张都特别好看,到底要怎么挑选?
  她虽然爱好摄影,但水平远远比不上专业的摄影师。
  但自从来到花间集,她的摄影技术突飞猛进,构图精美,画面捕捉恰到好处,这并不代表着她的摄影技术变好了,而是花间集的植物太漂亮了。
  比如前几天刚拍的‘天使兜兰’,宽厚的叶子翠绿欲滴,从棕灰色的树桩表面冒出,细长的花梗向侧前方伸展,苔藓的湿润和青色更衬托得它好似空谷幽兰,带着兰草特有的柔韧与淡雅。
  乳白的花瓣似玉片般富有质感,带着一点浅黄,被散落的阳光照射时,弯曲的边缘仿若镀了一层金边,脉络清晰可见,花瓣清透细腻,下方的‘兜’鼓鼓的,将仙气与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把这个画面拍下来之后,柳艺才发现光影效果简直绝了。
  木桩和青苔的衬托使得兜兰越发突出,将兰草的柔韧、清新、淡雅完美的展现出来,不愧于‘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
  而兜兰奇特的外形为它增加了两分可爱,两种不同的风格混合在一起,却唯美自然,连她都看了好久。
  真不敢相信是自己拍出来的。
  柳艺翻了一张又一张:“园长,照片我选不出来,要不让大家一起来选吧。”
  叶晗想了想:“也可以,那就让大家投票,票数多当选。”
  柳艺嘿嘿一笑:“还是园长有办法。”
  终于不用难为她了,大家一起为难。
  与此同时,招聘也该提上日程。
  等到科普研究馆建成之后,需要博士、硕士研究员一类的专业人士进行植物相关研究,但叶晗不确定能否招到匹配的人才。
  毕竟这样的高材生大部分进入了国家事业单位,正在专业领域发光发热,不太可能来私人植物园。
  叶晗在招聘网站挂了职位。
  她打算招聘4…5人,1…2名博士+3名研究生,分别负责不同科属的植物培育等。
  其中的领头人最好参与过国家科研项目,在植物研究所待过,这样才能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素养。
  只是这样的人才应该不好找。
  叶晗无声叹了口气,给研究所的侯博士联系一番,希望能帮忙推荐一下。
  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只能让猎头从别处挖人了。
  处理好这些事情,闭馆后,叶晗拢了拢身上的风衣,来到建造科普研究馆的地方。
  这里是在1号入口处,饮品店与水池的另一侧,相隔50米左右有一大块空地,不止1200平的面积,除了科普馆,还能规划一块5亩左右的试验田。
  到时候,若是有新品种研发或者珍贵品种的繁育,都可以在周围进行。
  叶晗闭上眼睛,开始想象她预备打造的科普研究馆。
  W04连通脑电波,一楼的序厅、主厅、回廊、墙壁、照片墙、投影厅在她的脑海中一一闪过,在叶晗周围漂浮的立体模型随着她的想法一点一点的生成。
  接着是第二层,摆放这各种标本的区域,它们有大有小、有的打造成原生态的环境,有的悬挂于墙壁,有的被放在一个个玻璃展台上……
  叶晗纤长浓密的睫毛颤了颤,这部分的标本目前是空白,她的想象完全是一种模拟,区域的划分毫无参考性。
  但模型却并未停下构建的速度。
  第三层,叶晗只能想象出无菌的操作室、摆放于实验台上的各种高端设备、专门的冷藏区……脑海中的想法断断续续,非常模糊。
  无法再细化了。
  叶晗眉头微蹙,缓缓睁开了眼睛。
  但漂浮在她面前的是完美的模型,每一处细节都被补足和完善,放大了看,连设备的类型都进行了标注,俨然国家实验室的标准。
  叶晗怔忪片刻,杏眸忍不住弯了弯。
  幸好有W04在。
  系统:“宿主是否确认当前设计?”
  叶晗颔首:“确认。”
  W04开始以看不清的速度进行打印,这次不需要流水、山石等造景,只用了一晚上便打印成功。
  等到第二天早上,一座占地1200平的三层科普展览馆正式建成。
  不过因为里面还未进行装饰,空空如也,暂时不能拆除外围的密封布,以免游客误入。
  郁思明接到侯博士的电话,感到十分不可思议:“你让我去私人植物园应聘?”
  开什么玩笑?
  他是中科院博士出身,科研成果无数,因发表的学术论文得到认可,被高薪聘请去M国研究所工作。
  原本打算在那边定居,但父母身体突然出了问题,他着急忙慌地赶回来,在医院陪护了好几个月,直到对方身体完全康复才放下了心。
  那边的工作已经辞了,父母年纪大了也离不开人,郁思明不打算再去国外,于是准备在W市本地找一份工作。
  最好的去处当然是W市的植物研究院。
  然而哪怕他做好了降薪准备,在侯博士偷偷透露年薪只有30万时,依然忍不住皱紧眉头。
  他在M国年薪百万,一下子砍掉70%,实在有些难以接受。
  侯博士:“…那个,思明,还有个事儿得告诉你,研究院暂时没有相应的岗位空缺,你即使来了也带不了项目。”
  没办法,国内人才济济,资历经验丰富的多的是,郁思明纵然学术能力强,也不可能为了他单独增加岗位。
  他又不能接受调配。
  郁思明猛地锤了一下桌子,正当他气愤焦躁之时,就听到了侯博士推荐私人植物园的话。
  侯博士:“你先别气。听我说,你知道王莲叶片的吉尼斯纪录被我国打破了吗?”
  郁思明这几个月一直在关注父母的病情,自然没注意这些,闻言不由得一怔。
  他的主研究方向为兰科植物及睡莲科植物,王莲属于睡莲科多年生或一年生大型浮叶草本植物,在他的研究范围之一。
  郁思明清楚地记得,吉尼斯纪录的打破者是玻利维亚王莲,为王莲新品种,发现时曾轰动了整个植物界。
  侯博士笑着道:“你去查查就知道了,我负责任的告诉你,打破记录的就是花间集!”
  郁思明语气依然充满怀疑:“你的意思是,一个私人植物园打破了王莲的世界吉尼斯记录?”
  侯博士没有多说:“你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
  郁思明吐出一口浊气:“行,就按你说的,去看看。”
  他打开某APP搜索花间集的名字订票,没想到居然订不到明天的票。
  后天、大后天的也约满了。
  郁思明:?
  没办法,他只好订了三天后的票,那刚好是花间集门票涨价的第一天。


第53章 人才上门与实验室
  去花间集的前一天晚上; 郁思明没睡好,早上不到6点就醒了。
  他去洗手间用冷水洗了把脸,重重吐出一口浊气。
  从国外回来之后,调时差、外加父母的身体问题; 每天休息不好是常态; 现在父母的病情好不容易恢复; 事业又遭遇危机; 精神压力怎么可能不大。
  不光精神压力,经济方面的压力也逐渐凸显。
  郁思明回国后买了一套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物业服务好的小区; 原来的老房子已不适合父母居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再加上两老口生病住院、请护工的费用,这些年来的存款已捉襟见肘。
  郁思明看着镜子里漠然中带着两分颓丧的脸,拿起刮胡刀开始刮胡子。
  他对国内的社交软件用不习惯,但前两天专门登录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官网; 查询到相关信息。
  的确如侯博士所说,关于王莲最大直径的吉尼斯记录被花间集打破,就在不久前的10月份。
  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他一定不会相信。
  自那之后,这个消息一直在他脑海中反复呈现。
  郁思明深吸一口气; 正如侯博士所言,他该去看看。
  看看这个私人植物园究竟有什么能力打败了全世界培育王莲的植物园,打败了震惊世界的新品种,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