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谦妃后我在清宫修文物-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琏就站在一旁等候; 闻言笑起来,拱手向婉襄行了礼,“多谢谦嫔娘娘,我们和小姑奶奶去放风筝了。”
而后伸出手; 牵起了嘉祥的,朝着桃花林外的空旷地带走去。
嘉祥只比他小一岁; 蹦蹦跳跳地朝外面跑,永琏却脚步沉稳; 十足小大人模样。
弘曕坐在摇篮里; 望着姐姐离去的背影咿咿呀呀; 可惜他还太小了。
婉襄望着他们的背影,直到消失不见了,方偏向富察氏的方向想要调侃她一句; 然而先迎上来的是挺着大肚子的吴扎库氏。
“哎呀,小公主真是聪明。只可惜这样聪明,学的却是些不入流的女子写的浓词艳赋; 做额娘也当真是不怕教坏孩子了。”
这是宋代名妓严蕊写的《如梦令》; 是心志高洁,凌越世俗的上佳之作; 根本就不是什么浓词艳赋。
婉襄只是轻蔑地笑了笑; “没想到吴扎库福晋也读过书。”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 杀伤力却十足。
吴扎库氏本来在宫女的搀扶之下准备坐下来,此时不由得怒目圆睁,也不急着入座,“难道就只有管领家中的女儿读书么?”
这句话直指婉襄出身,富察氏当然要维护婉襄,“这话,也不知白巴月你敢不敢到裕妃娘娘面前去说呢。”
宝亲王与和亲王两兄弟的关系不错,婉襄倒是觉得没必要为了这样的小事弄坏富察氏和吴扎库氏之间的关系。
“今日大家都是来赏花的,若是觉得风景不错,便多呆一会儿。”
“若是觉得景色不佳,并不如你的意,便早些回去,也免得受了春寒,再次见了红。”
吴扎库氏在五楹敞轩壶中日月长中坐下来,屁股都还没有坐热,又像是被针扎了一般站起来,向婉襄道:“谦嫔娘娘也是当长辈的,怎能如此诅咒小辈?”
婉襄根本就不理会她的诘难,只是惊讶于她这样的不长记性。
“本宫只是好心提醒你罢了,女子有孕不易,自己也当知尊重,不要胡搅蛮缠,以至于折损了自己的福气。”
婉襄的话说完,不远处传来一阵男子的笑声。
循声望去,雍正表情沉肃地走在最前,而后是正在同彼此说笑的宝亲王以及和亲王。
“白巴月,你方才怎么一个人站在这里?”
互相见过礼,最先开口的也是性情最为活泼洒落的和亲王。
在宫中这么多年,婉襄当然不是第一次见到这两位皇子,他们的样貌其实同雍正都不太相似,更像自己的母亲。
和亲王的五官都很柔和,看起来一团和气,没有半点攻击性,让人愿意亲近。
而如今的宝亲王则和他的母亲一样,有一对相对平缓的眉骨,略长的鼻梁,和一双还算是锐利的凤眼。
尽管宝亲王比和亲王有更明显的满人特征,但单论相貌,在婉襄的审美里,还是宝亲王更胜一筹。
吴扎库氏在雍正,在自己的丈夫面前并不敢那样蛮横,也知婉襄为雍正偏爱,不敢提起方才的那场冲突。
“只是觉得这椅子有些不舒服,所以想着站一会儿。平时总在房中枯坐,今日也不舍得辜负这好春光。”
端得是温柔娴静。
和亲王便上前一步,亲自重新整理了那玫瑰椅上摆放着的靠垫与坐垫。
“现下应该舒服了,你这一胎怀得并不容易,虽然春光好,还是多休息吧。”
富察氏掩唇一笑,也好像刚才根本就没有和吴扎库氏发生冲突一般打趣道:“五弟和白巴月当真是夫妻情深,羡煞旁人。”
和亲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四嫂惯会开玩笑的。其实白巴月常常埋怨我不懂体贴,哪里像四哥那样对四嫂关怀备至,我也只是慢慢地在学而已。”
“夫妻情深倒是也没什么值得不好意思的,既有缘结发,便应当彼此尊重、爱护。”
雍正朝着婉襄走过来,一把将弘曕从童椅中抱了出来,而后坐在婉襄身旁,“在这里都做了些什么,可觉得有趣?”
婉襄便自然而然地答:“从前在桃花坞中住过的,倒也没什么福分赏这里的桃花。”
是雍正八年的时候,她住进来的时候,桃花早就谢尽了。
“春花浪漫,总归叫人心情愉悦,嘉祥跟着永琏他们去放风筝了,想来她也得趣。”
雍正便哄着怀中咿咿呀呀的弘曕,“姐姐和侄儿们都去放风筝了,只你一个孩子不得去,觉得委屈了,是不是?”
神色立刻缓和下来,刚才的那种沉肃,大约全是在成年的儿子们面前装的。
宝亲王也来凑去,“瞧着六弟又胖了些了,谦嫔娘娘瘦弱,想必都抱不动六弟,难怪带他出门要用这童车呢。”
他这样说着,吸引了弘曕的注意力,弘曕朝着宝亲王发出了“嗷呜”、“嗷呜”的声音,浑像是要咬人。
富察氏笑起来,“王爷说六弟沉手,他不高兴了呢。”
壶中日月长中此刻的气氛好似其乐融融,婉襄却只觉得怪异,她并不太习惯和宝亲王、和亲王他们在一起说话。
一时之间无人说话,婉襄只好想了个话题:“万岁爷和两位王爷方才是从哪里过来?”
雍正便道:“从品诗堂过来,让他们各自做了一首诗。都做得不好,只知道在《桃花源记》武陵人这典故上打转。”
一面说,一面也没给两个王爷好脸色。
婉襄便觉得自己这问题问得有些不大好,幸而永琏他们很快从天然佳妙这样的空阔之地追逐着跑回来。
嘉祥还不懂得什么叫规矩,见到雍正只觉得高兴,往雍正怀里扑,又拉着弘曕的手摇晃着傻笑。
“阿玛。”
抱一个弘曕,对雍正来说轻轻松松,他大手一抬,又将嘉祥也捞起来,让她坐在他另一边的大腿上。
弘曕和嘉祥面对面,嘉祥便故意做了鬼脸去逗他,姐弟俩嘻嘻哈哈的。
永璜和永琏看得好玩,这才想起来要给大人们行礼,他们都是有规矩的孩子,做事一板一眼,也投雍正的意。
夸了富察氏一句,“你教的孩子很好。”
宝亲王与富察氏相视一笑,只吴扎库氏见了又不称心。
雍正又问永璜和永琏,“方才做了什么去,小姑奶奶可听你们的话么?”
永璜便回答:“方才和永琏,还有小姑奶奶一起放了纸鸢。只是今日的风似乎不够大,我们也不太会放,所以风筝并没有能够飞起来。”
“小姑姑奶奶觉得没意思,说还想要去坐船,所以我们就回来了。”
桃花坞东南山中有一条小溪,名为“桃花溪”,溪上有青石架成的桃源洞,小舟可通过。
来时已经坐过一回船,嘉祥看来是觉得有趣。
雍正便用手挠了挠嘉祥的痒,“也不知去岁七月朕带了谁去坐船,那人被吓得直哭,今日倒是不害怕了。”
桃源洞下,也有一小段路程是昏暗的。
嘉祥已经跑得浑身是汗,婉襄掏出手帕把她的汗水都擦去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万岁爷怎么能用去岁的眼光来看我们今年的嘉祥呢?”
“坐船!坐船!”
有婉襄撑腰,嘉祥又嚷起来。
弘曕还不会说话,只觉得嘉祥的样子好玩,“咯咯咯”地笑起来。
雍正便抱着他们两个站起来,又问永琏和永璜,“你们想做什么,也去乘船么?”
永琏好像是永璜的代言人,“大哥还想放纸鸢。伺候大哥的嬷嬷说,纸鸢飞得高了,再将线剪断,就能许愿,把他额娘的病痛都带走,这样他的额娘就不用天天躺在床上,能陪着他了。”
雍正当然不知道宝亲王府中后院里的事,“永璜的额娘,朕记得也是富察氏。早些年偶然听过她生病,怎么如今还没有好起来么?”
宝亲王便自己站出来回话,“原是产后失调,又过度伤心之故。这些年虽都好生将养着,福晋也用心照顾,总没有起色。”
雍正一默,“她到底是为你生过两个孩子的人,不能怠慢了。让刘裕铎过去为她看看吧,不拘用什么药,年纪轻轻,保养好身体才是正经。”
宝亲王应了“是”,永璜已经跪下来磕头,“多谢皇玛法关怀,额娘的病一定会好起来的。”
永璜是个有孝心的好孩子,可富察格格的病是不会好起来了。
雍正不关怀还好,一关怀,又是将要选秀,给亲王指侧福晋的节骨眼上,怕是又有人要焦心了。
万般皆是命。
“好了,你带着你的福晋还有儿子们去放纸鸢吧。吴扎库氏还有身孕,弘昼,你好生陪着她在桃林里转一转,别让她太辛苦了。”
“朕要陪着嘉祥去乘船游览,若觉得累了,各自散去就是,不必再报与朕知了。”
众人连声称“是”,皆行了礼,而后目送着雍正和婉襄以及两个孩子朝着渡口走去。
第224章 桃源
渡口处并无停船; 河岸两旁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无数蝴蝶在花间自由穿梭; 吸引了嘉祥的目光。
她便挣扎着要从雍正怀中下地; 追逐着蝴蝶,在他们身边不停奔跑。
弘曕很喜欢姐姐; 在雍正怀中转来转去,目不转睛地盯着嘉祥,累得雍正也不得不小心谨慎,防止他从他怀里摔下去。
空手扑蝶; 又是这样的小人儿,最后当然是抓不到蝴蝶的。
幸而嘉祥并不是好胜心很强的孩子; 玩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累了,便扑到了婉襄怀里。
婉襄把她抱起来; 升到几乎和弘曕一样的高度; 她便开始向着弘曕做鬼脸; 逗得弘曕在雍正怀中不停地傻笑。
他们姐弟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即便获萤如今多在照顾弘曕,嘉祥也没有半点要跟弘曕争的意思; 也算是难得。
未过多久,已有太监撑船过来,嘉祥便让婉襄把她放下来; 在婉襄的牵引之下; 她第一个跑到了船上去。
有了弘曕之后,嘉祥便不必再期盼永琏和永璜他们; 时时刻刻都能有人一起玩。
在船上坐好了; 便向着弘曕招手; 引得他的小身体一直往前拱,便是雍正上船,也要很小心才行。
上船之后小太监很快将船只撑往桃源洞,嘉祥和弘曕坐得很近,两个人叽里咕噜地说着一些婉襄根本听不懂的话,自得其乐。
雍正忽而伸手,将婉襄微微有些滑落的银镀金点翠嵌宝石蝴蝶纹簪推回到了发髻里。
这是雍正十年时,他们在圆明园中逛街,雍正送她的那只簪子。
“今日朕陪你赏桃花,也算是履行正月猜灯谜时的那个承诺了。”
婉襄微微一笑,“正月时的承诺,分明是嫔妾陪着万岁爷您赏桃花,如今怎么本末倒置了?”
“说不过你。总之朕与你,与嘉祥,与弘曕在一起,便是这世上最好的事。”
这般好春光,婉襄拉着嘉祥,直接在小舟之上躺了下去,仰头看着碧蓝如洗的天空。
小舟在不断地向前行进着,两岸青山,便也时有闯入她眼帘。
春日时再称“青山”其实有些不适合,桃花坞中山野遍植桃树,山峦之上萦绕着粉色的雾气,清风徐来,卷起千堆粉雨,间或落入水中,映衬着桃花之影,小舟如浮在锦毯之上。
“落英缤纷,浮出水面。或潮曦夕阳,光炫绮树,酣雪烘霞,莫可名状。”
婉襄忍不住感慨,“想把自己沉进这天光里,便一点烦恼都没有了。”
雍正很快也在嘉祥身边躺下来,让弘曕趴在他的胸口上,“天晴时桃花神采焕发,含笑增媚,已能及你三分颜色了,婉襄。”
他甚至都没在看着她。
婉襄笑着偏过脸去,“万岁爷的夸奖难道事不要钱,也不动心的么?”
他仍旧不看她,弘曕趴在他身上开始流口水,将他龙袍上那威武的行龙都沾湿了,他却也不顾忌。
“朕何须再望你,自在己心。”
“说得好,便赏赐万岁爷把今日的场景画下来,也凑到万岁爷为我所做的《十二美人图》里。”
雍正终于忍不住笑着回头看了婉襄一眼,伸手捏了捏她的脸,“当真是越发刁钻了,嘉祥如今已有些苗头,再长大些,怕是你我都要头疼了。”
孩子身上不好的总是对方的,天下夫妻,大抵如此。
婉襄还没有说什么来反击,嘉祥先坐起来,学着雍正刚才的样子去捏雍正的脸。
敢这般主动触龙须的也就嘉祥一个,她只做这个动作,也不说什么,轮到婉襄嘲笑,“万岁爷方才才说嘉祥像我,但这个动作可不是跟我学的。”
又哄嘉祥,“额娘的嘉祥真乖,都知道护着额娘了。”
雍正便也向着嘉祥使坏,一把将她抓起来,同弘曕一样趴在他胸口,“小坏蛋,还想跑么?”
他们毕竟是在行船,这个动作让小船难以控制地微微摇晃了一下。
嘉祥自小便胆小,一瞬间用手挡了她的脸,一副鸵鸟姿态。
弘曕却不知道害怕,只觉得好玩,又看着嘉祥的样子傻笑起来,这笑声回荡在河流之上,令人心情舒畅。
听见弘曕笑,小舟也渐渐平稳,嘉祥才把自己的小手拿开了,向着雍正恶狠狠地道:“阿玛坏!”
雍正戳了戳她的脸,“是你先使坏的,小坏蛋。你瞧,弟弟都不害怕,你还害怕。”
嘉祥嘟着嘴,不满道:“弟弟是小牛,嘉祥又不是!”
这句话,婉襄反应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是什么意思。
“是说弘曕‘初生牛犊不怕虎’。元宵时放烟花,嘉祥被吵醒了害怕,弘曕却睡得很熟,一点动静都没闹出来。嫔妾就用这句话逗过她。”
雍正不觉大笑出声,仍旧调侃嘉祥,“你是小牛的时候胆子也小,这是天生的事。”
嘉祥就不理会他了,转而伸手去触碰婉襄发髻上的那只蝴蝶簪。
“小姨。”
婉成在圆明园时常常带嘉祥捉蝴蝶,也会观察蝴蝶的形态绘画。
转眼间过去半年多了,嘉祥还能记得婉成,可见当时她过得的确很是开心。
而有些事婉襄如今也更看得开了,“离开圆明园之后,婉成归家,柳记谦偶尔休息回到京城中,他们会见面。”
婉成时常会写信问候嘉祥与弘曕,偶尔提一提她和柳记谦之间的事。
“嫔妾想他们如今都到了年纪,又郎情妾意,家世相当,其实是一段很好的姻缘。”
雍正点了点头,小舟驶入了桃源洞,是黑暗之地,温度也骤然降下来,又让嘉祥缩进了他怀里。
“过几日朕便给他们赐婚,准备几个月,今年秋日里便可以完婚了。”
婉襄倒也并不是这个意思,“不必万岁爷赐婚了,这样太打眼,毕竟他们曾经被武氏算计,曾经有过不光彩的,解释不清楚的事,不想被人旧事重提。”
不想回想起那些晦气。
更何况皇帝赐婚这样的荣光,落在一个小工匠身上,那是要流传百世的。
婉襄从未听说过自家祖上有过这样的殊荣,那么这段历史也不能被改变。
五百年前的刘婉襄和五百年后的柳婉襄,终于是扯上了一点点生理上的关系,不再仅仅是为那一团物质所引导的,玄之又玄的东西了。
“额娘,嘉祥饿了。”
不是饿了,分明是馋了。
但嘉祥拉了拉婉襄的衣袖,她的心也就要化了,连忙坐起来打开点心盒,等着小船从桃源洞中行驶出去,豁然开朗的那一刻。
点心盒中盛放的是“月一盘”,将薯药切片,以莲粉拌匀,而后将五味加入。香气扑鼻,质地酥脆,其色洁白如玉,望之如月。
这不是清廷风俗,只是婉襄翻阅古籍,偶然间看到的一张方子。
她近来很喜欢这些,尝试着让小厨房做了做,嘉祥很喜欢吃。
雍正也尝了尝,而后道:“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