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穿成谦妃后我在清宫修文物 >

第149章

穿成谦妃后我在清宫修文物-第149章

小说: 穿成谦妃后我在清宫修文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下之意,便是将婉襄对苏存芳的好意全部揽到自己身上,以免高禾晏吃心。
  富察氏为了平衡妻妾之间的关系这样费心,婉襄觉得自己似乎是给她造成了麻烦。
  可是她就是不大喜欢高禾晏,不知为何。
  正犹豫着要不要说句话安抚高禾晏,另一边的头面首饰也都被宫人们整理好了。
  于是富察氏便将这件事揭过,笑着引几人去看那些内务府打造的头面。
  有些必备的东西是不必挑选的,富察氏说要婉襄给意见,其实婉襄能给意见的范围也很小。
  她对一只金累丝五凤钿口很感兴趣,将它拿起来把玩了片刻。
  钿口是清代后妃女眷所用钿子口沿之上的装饰品,侧福晋用五凤,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等则用九凤。
  这只钿口大约是新婚时所用的,每一只凤凰都由红色的碧玺雕琢而成,凤凰坠下,其上则以珍珠装饰。
  这珍珠虽不是此时最为人推崇的东珠,但也光彩照人,圆润美丽。
  永琏和永璜忙碌,嘉祥便无趣,跟在婉襄身旁,垫着脚尖拿起了桌上的一只金嵌宝石圆花。
  这也是装饰,可以安置在钿子上,也可以直接插进头发里,上面的花纹精致繁复,红宝石与绿翡翠交错镶嵌。
  正中间是一颗巨大的祖母绿宝石,晶莹剔透,碧如新柳。
  这也不算难得,难得的是这圆花本是一对,两块宝石并列,便觉得是稀世奇珍了。
  “这还是当年儿臣的额娘给儿臣的陪嫁,一对红宝石,一对祖母绿。红宝石给禾晏做了首饰,祖母绿这一对便给那拉氏。”
  “若是她不喜欢这圆花,让匠人将这对宝石拆下来,重新打造首饰,也是可以的。”
  婉襄在心中叹气,富察氏待人当真是好,也不知这两人究竟能不能对得起她这般好。
  这东西贵重,婉襄哄着嘉祥把它放回到锦匣中去,而后又挑了一些东西,储存了一些信息,便觉得眼花缭乱,实在再不能分辨,便到一旁坐着休息喝茶。
  高禾晏借口有事离开,苏存芳便也趁此机会告退,在莲花馆中折腾了大半日,总算等到她们可以独处的时候。
  婉襄揉了揉酸痛的脖颈,抱怨道:“在她们面前装娘娘装得累死了。”
  她与富察氏相熟,平素都不以宫中称谓相称,到高禾晏和苏存芳面前既是长辈又是妃嫔,不得不端出一宫之主的模样,实在是累人的很。
  莲花馆中宫人们准备的点心是藕粉,中间撒上莲子、葡萄干、榛仁、核桃等一些蜜饯坚果。
  七月已经要开始准备养生,不能随便吃冰了。
  兰牙迭似乎很喜欢吃藕粉,但仍然轻嚼慢咽,吃得很斯文,一看就是很有教养的好孩子。
  再看一看嘉祥,她吃东西要比兰牙迭快得多,同“淑女”两个字根本就不沾边。
  嘉祥与兰牙迭一般大,看起来年岁也略微有所差距,嘉祥要更高一些。
  就算是嘉祥的吃相以宫中人的眼光来看并不算美观,但宫中本来就有很多臭规矩。
  婉襄觉得自己的孩子很好,比起“淑女”,她更希望她是“生猛”的。
  身体健康,性情平和,不会过分软弱。
  即便没有父母为她遮风挡雨,她也能在逆境之中迎风而上。
  永璜和永琏还在读书习字,并没有到他们能休息的时候。
  中间隔了屏风,她们说话的声音并不能被他们听到,“自从见到高侧福晋,永璜似乎就沉默下去,全然没有玩乐的心思了,这是怎么了?”
  嘉祥和兰牙迭一边吃,一边都抬头好奇地看着自己的额娘。
  婉襄一手把嘉祥的头按下去,让她继续吃藕粉,不要听这些话。
  富察氏微笑着看了兰牙迭一眼,她很快也和嘉祥一样乖乖地低下头去,继续细嚼慢咽了。
  “兰哈玳身体一直不好,因为从前禾晏照顾过永璜,如今永璜起居之事,许多便仍是禾晏过问。”
  “禾晏的阿玛饱读诗书,永璜开始读书,难免她对永璜的要求也高了些,时常拿些她父亲作的文章给永璜看。”
  这是什么拔苗助长的教法?永璜还是个孩子,连书都没有念几本,如何能看懂那些?
  从另一方面来说,永璜上有阿玛与嫡母,生母亦还在世,如何就轮到她来教养永璜了?
  婉襄不觉皱了眉,富察氏又惋惜道:“兰哈玳大约是不成了。王爷的意思,也是要将永璜交给禾晏的,所以也算不得太过……”
  “总要问一问孩子自己的意思,还有兰哈玳的意思。”
  永璜也算是她看着长大的,她不希望永璜那么不幸,未来要用一生来治愈这些年的伤痛,可是她又能为此做些什么呢?
  作者有话说:
  正月初一开心~


第249章 不易
  “……今日巳时往侧福晋家送妆奁; 行初定礼,赏侧福晋阿玛讷尔布染貂冬冠一顶等物,赏侧福晋额娘镶有两个珍珠的金耳坠三对; 赏四成色淡金十两; 银七百两等物。”
  白日里与富察氏一起闲话,夜晚时婉襄陪伴雍正; 便在修补一只嘉祥与弘曕玩闹时打碎的官窑粉青釉弦纹瓶。
  这只瓶子是仿照春秋战国时期铜壶样式烧造而成的,因此造型古朴庄重,有时代遗风。
  冰裂纹粼粼如波,自然天成; 使得原本略显单调素净的釉面产生韵律之美。
  真正的官窑粉青釉弦纹瓶是南宋时期的,幸而打碎的这只只是清代仿照南宋那只弦纹瓶烧制的; 否则嘉祥和弘曕这一摔,可就摔出大罪过来了。
  这只瓶子上原本就有冰裂纹; 用锔钉来修补未免不雅观; 因此婉襄采用的是金缮之法。
  她需要常常复习这些记忆; 以免在柳婉襄的记忆消散之后,便完全忘却了。
  这些技艺于她而言早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是她的爱好; 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她不想失去。
  “你好像对宝亲王府的事情很感兴趣。”
  若不是知道那拉氏未来的结局,她待她; 大约也就想和亲王府的崔佳氏一样不闻不问。
  似那拉氏这样的传奇女子; 古往今来又有几位?
  “我和富察福晋往来甚多,甚至于连下定的一些头面首饰都是我帮着富察福晋挑选的。今日下定顺利; 我当然会高兴了。”
  像婉襄这样经由内务府选秀进宫; 而后从宫女册为妃子的; 当然是没有这些礼仪的。
  雍正轻笑了一下,“原来喜欢凑这些热闹。”
  人生的意义在于体验,自己注定不能拥有的,看一看旁人也很好。
  婉襄不在乎雍正的揶揄,“举案齐眉,子孙满堂,那些东西全是这样好的寓意。我虽然不缺什么,但见了那些,也觉得心中暖乎乎的。”
  这世上当真能如此的,实在少之又少。
  雍正默了一瞬,婉襄本以为他会继续就着这个话题说下去,但他并没有。
  “黑龙江兵丁,若有差事委托,则都自备钱财与工具。若遇见库房修理与物料运送等事务,皆都交付兵丁处理。”
  “甚至于呼伦贝尔等处口粮,亦交予此处兵丁辗转办理。如此这般,实在使人怜悯。往后若再有这般事,当计算工期赏给钱粮。”
  “及修理仓房之一切费用,自本地牛马杂税与官方租银之中支出,永着为例。”
  婉襄虽然有微微失落,仍然仔细地描画着这只弦纹瓶上的裂痕,而后均匀地在上面撒上金粉。
  似这般简单的事雍正并不需要她发表什么评论,他连头也没抬,便又开始处理下一件事。
  “宣化之地……今年直隶通省地方收成颇丰,唯独宣化府之所属宣化、怀来、保安三地交界之处,广约四十里,长约百里,无有雨泽,甚觉亢旱。”
  “而是年冬月之中,他处皆有瑞雪,而此地独少。七月时,又有被冰雹处,其中大者,甚至有如鸡子,庄稼田禾多有损伤。”
  鸡蛋那么大的冰雹……怕是连普通人家的瓦房都能击穿了。
  “夫天人感应之理,捷如影响,此地独为上天不容,则定然地方文武大员或无知愚民不知敬畏,有干和气。”
  “宣化之地的文物官员是该好好反省了,不过当务之急,还是要使得他们清查百姓庄稼房屋受损的情况,天灾已降,不要再有人祸了。”
  雍正没有回答,他只是叹了口气,亦没有再翻开下一本奏章。
  他身旁的烛火渐渐暗下去,婉襄从如意床上走下来,拿起一旁的小剪子,剪了剪银仙鹤式烛台上明烛的烛芯。
  雍正闭上眼睛休息,那块“为君难”的印章被他拿在手中把玩,婉襄将它从他手中拿了出来。
  寿山石,雕刻螭纽。这些年一直在雍正案几上,看来越来越光润了。
  “雍正六年六月时,朕下令,即便是微员印信,也需由钦天监选择吉日,而后铸造。这枚宝印雍正二年时就铸造好了,也是由钦天监仔细算好了吉日的。”
  “此三字朕写成匾额,镌刻宝印,时刻置放眼前,惕励自身,按照一个君王的准则去行事,做君王应该做、必须做的事情。”
  婉襄刚刚入侍君王之时,便听他说过这枚印章的渊源了。
  她走到他身后,弯下腰来,把下巴搁在他肩上,彼此依偎着。
  “《论语》中有言:‘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任何事都是相对的,为君难,为臣亦不易,不能仅仅只看见其中的一个方面。
  君臣既是对立的,也是一体的,只有彼此理解,彼此尊重,才能使政兴国强。
  也只有君主懂得了“为君难”的道理,谨慎行事,善于纳谏,知人善任,才能起到一言以兴邦的作用,时刻警惕一言丧国的危险。
  “‘为君难’,最难倒在于用人,似宣化府文武大员,似宗室之中用人,贝勒允祎,泰郡王弘春……朕从前总加恩于大员之子弟,盼其能成才,不负祖宗威名。”
  而后者,便如范时绎一样,祖上是开国时的元勋范文程,如今却屡次辜负雍正的恩典。
  “然则宗室之中便有许多不成器的子弟,秉性糊涂,不知感恩,使朕不得不将其削爵幽禁。”
  贝勒允祎是康熙帝的第三十子,生母为襄嫔高氏,雍正四年五月封贝子,雍正八年二月封贝勒。
  到雍正十一年,也不知是哪根筋搭错了,雍正命他前往祭陵,他行到通州之后便称病而回;今年再次派出,又托病不往,因此被雍正自贝勒革为了公爵。
  而泰郡王弘春,即是帮了婉襄忙的侧福晋乌苏氏的丈夫,从前小心谨慎,自封为郡王之后便行事轻佻,与过往举止甚为不同。
  且在雍正交办给他的旗务之中屡出差错,因此被雍正下令革去郡王爵位,仍为贝子。
  苏完瓜尔佳福晋与乌苏侧福晋这几日已经借故到圆明园中来寻了婉襄好几次了。
  这件事上她是无能为力的,即便见面也没有什么益处,因此只送了她们一些东西,借故推脱了。
  雍正今日兴致不高,幸而挤压的奏章也并不多,她在雍正耳边说话,“四哥快些把奏章看完吧,而后若是时辰还早,可以在殿外走一走。”
  “很快便是冬日了,到时候又太冷,衣裳厚重,便不能这样在夜晚散步了。”
  雍正很快睁开了眼睛,坐直了身体,开始聚精会神地批阅奏章。
  婉襄的弦纹瓶暂时处理好了,需要阴干,婉襄便在勤政亲贤殿中走动了一会儿,欣赏秋日里新换上来的装饰——自从住到西峰秀色,雍正大多数时候都在含韵斋批阅奏章。
  偏殿之中的画轴已经换去了,原本是一副槐荫消夏图。而此时雍正留下来的是一副明人秋景货郎图轴,是风俗画。
  两个仕女带着两个孩童在向货郎购买东西,画面生动,色泽艳丽。宋代以后古人的审美渐渐趋向于淡雅,这幅图倒更像是唐朝的那些仕女图。
  而后一旁的花架上摆着仿哥釉盆菊花玉石盆景,十分眼熟。
  菊花反而没什么可说的,同婉襄从前所见过的那些差不多,都是料石之地。不过这一盆仅有红白两色,与秋景货郎图轴的颜色十分协调。
  值得一提的是这花盆,仿哥釉是明清时期景德镇窑仿宋代哥窑制作出来的一种釉色。以开片为装饰,雍正、乾隆时期的最为精致。
  “这盆景是先拿到含韵斋去给你的,当时你倒是不选。”
  婉襄笑起来,朝着雍正走过去,自然而然地牵起了他的手,“你的儿女喜欢艳丽颜色,我没有挑,都是他们挑的,这也能怪我吗?”
  不要这仿哥釉盆菊花玉石盆景,要了一尊看起来无比富贵的银累丝海阁双龙纹盆珠宝景观盆景。
  不要说盆景,仅仅是花盆,都能闪瞎婉襄的眼睛。
  嘉祥的审美隐隐有向乾隆发展的趋势,她和雍正分明都不是,婉襄必须要把她矫正过来。
  “小孩子都喜欢颜色艳丽的东西。”雍正轻笑,和她一起朝着殿外走去。
  秋声寥落,不再闻蝉鸣,“再过三日便是中秋,月亮已经很圆了。”
  雍正揽着她的肩膀,两个人紧紧地靠在一起,“月明人团圆,婉襄,你有什么心愿吗?”
  她还真的有,却不是为了自己。
  “若是可以的话,四哥请允许家在京中的宫妃家人入宫探望她们吧。未必是中秋,可以是之后的日子,按位次或是入宫年份轮流。”
  上一次从贤良寺回来,她其实就想提了。
  “为君难,为妃亦不易。再无父母天伦,仅有丈夫,甚至没有儿女,实在很可怜。”
  雍正很快回答她:“好。”
  没有任何附加的条件。
  只要不成为定例,便不算是坏了规矩。
  “大家都会感激四哥的。”她也是,又一年中秋,每年中秋他们都在一起。


第250章 霜降
  “霜降; 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婉襄笑着回过头去望嘉祥,手上不停,为富察氏分着线。“嘉祥; 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么?”
  嘉祥正在背诵小富察氏刚刚教给她的《月令十二候集解》; 闻言抬头,微微歪着; 望小富察氏,“嫂子可以告诉我吗?”
  “当然可以了。”小富察氏气质温和,在怡亲王府时嘉祥便和她玩得很好,即便过去好几个月了; 也没有忘记她。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这个时节; 豺狼等凶狠的野兽要开始捕获猎物多过冬,草木开始枯黄掉落; 那些需要冬眠的动物也开始不动不食; 准备进入睡眠的状态。”
  在到朗吟阁游玩之前; 婉襄便让桃实帮着嘉祥捡了许多的树叶,又准备了浆糊和素纸,让她在素纸之上贴树叶; 拼凑图形玩。
  现在永璜和永琏已经很少跟着她们一起玩了,永璜念书认真,永琏自己也要强; 便时常让永璜教他读书习字。
  只兰牙迭仍旧跟着额娘出来; 寡言少语,和嘉祥一起拼贴树叶画。
  嘉祥听完小富察氏的话; 便放下了手中一片栾树叶; 仰头问婉襄; “什么叫冬眠,在冬天睡觉就是冬眠吗?嘉祥要不要冬眠呢?”
  裕妃素来很喜欢嘉祥,见她今天穿着一件有绿色地四合如意纹天华锦做的衣裳,越加艳丽可爱,提的问题又这样天真无邪,不由得更加喜爱。
  便将她拉过来,递了一块撒了葡萄干的萨其马给她吃,而后道:“冬日里睡觉,与春、夏、秋有什么不同?嘉祥可听说过春眠、夏眠、秋眠?”
  嘉祥煞有介事地点了点头,“嘉祥听过春眠的。‘假归思晚沐,朝去恋春眠’。”
  裕妃读的诗词并不多,平素也只爱看些世情小说,一时之间只觉得她机灵可爱,轻轻拍了拍她的小胖脸。
  “我们嘉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