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穿成谦妃后我在清宫修文物 >

第155章

穿成谦妃后我在清宫修文物-第155章

小说: 穿成谦妃后我在清宫修文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代人早已经不用这样用木炭取暖的手炉了,但古代宫廷之中的手炉都做得十分精致,每一件都是艺术品。
  譬如婉襄所有的那只画珐琅花卉开光鸟兽图海棠式手炉。
  手炉外侧都是画珐琅工艺,颜色和蒂芙尼蓝相近,上面绘许多折枝海棠。中间白底,有一副大象驮珊瑚盆景之景,用色鲜明,惟妙惟肖。
  整只手炉铜质,形状也是海棠花形,从活动提梁到镂空的通风炉盖无一不精致。
  就是这样精致的手炉,外面还要套一层灰鼠皮毛做成的套子,多少有些暴殄天物。
  婉襄这样说,雍正便立刻吩咐宫人们去烧几只手炉给婉襄挑选。
  他们一家人谈天说地,很快也就有宫人将烧好的两只手炉送了进来,“这一只是画珐琅画过开光鸟兽图椭圆四瓣手炉。”
  这只手炉外观和婉襄的那一只差不多,都是画珐琅地,主要的图案是瑞兽在溪边嬉戏。
  清宫中所用的手炉都是两层的,内胆架于外壳口沿之间,通过两层之间的空气传导,而达到手炉“暖而不烫”的要求。
  内胆之中燃的木炭也有讲究,清宫中称其为“红箩炭”,这种炭是易州所产的一种硬木烧纸而成的,坚硬耐烧,灰白不爆,取用时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截取成段,十分方便。
  因为颜色鲜艳,嘉祥喜欢这只,引着弘曕去看上面的动物,两个人嘀嘀咕咕,指瑞兽为小鹿,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着,也不会有人拆穿。
  另外一只是黑漆描金花鸟图海棠氏手炉,主要是形状和婉襄那只相像,质地则是完全不同的。
  图案是一片莲池,上面有飞鸟穿梭,动静皆宜。黑漆描金有一种低调的奢华,婉襄还是更喜欢这一只,便拿了它取暖。
  转眼间也到了用晚膳的时候了,雍正传膳,他们便在各自的位置之上坐好,准备享受今日的彼此陪伴的快乐了。


第259章 奴才
  十一月已经是冬日; 又要开始少蔬菜,多肉类,补养身体。
  这一月太庙荐新的食材就很简单; 是银鱼与鹿肉。
  鹿是行猎时常见; 却也难得的猎物,满人自马背上的天下; 数百年来野鹿都是他们的朋友、猎物与食物。
  到入关之后,康熙帝创建了木兰秋狝制度,所有狩猎的猎物之中最重要的就是鹿。
  凡事皇帝亲自射中的鹿,都要进献奉先殿; 以告慰列祖列宗。
  即便到如今,鹿肉也是珍贵食材; 皇帝通常会以鹿肉来赏赐有功绩的满汉大臣。每到年底之时,皇室也会例行襄满蒙八旗军队之中的有功之臣颁赐“狍鹿赏”。
  最近的饮食之中; 几乎日日都有鹿肉; 但在御厨的巧思之下; 也花样频出。
  诸如烧鹿肉炖豆腐,鹿肉暖锅,鹿肉包子、饺子并烧鹿筋; 扒鹿筋等等。
  今日上的是鹿尾烧鹿肉,相比于滋味寡淡的蔬菜,嘉祥当然更喜欢吃肉; 雍正夹了一筷子鹿肉给她; 她吃的不亦乐乎,急坏了还坐在婴儿餐车里的弘曕。
  弘曕的牙齿不如嘉祥有劲; 有些咬不动鹿肉; 婉襄就须得要用筷子和勺子把鹿肉捣碎了; 而后再放进他的小碗里。
  这些事婉襄都是不要旁人做的,每回他们用膳,也都不要任何人在一旁服侍。
  若忽略掉桌面上难得的山珍海味,他们便是世间最平常的一家人。
  男主人的威严不是用来对付自己的孩子的,女主人的温和宽容,也让孩子们汲取到足够的爱意用来成长。
  弘曕和嘉祥此时都吃得很香,不需要他们照管了,而后男女主人才开始同彼此谈话。
  “苏培盛究竟是犯了什么事,让四哥这样不快,不顾几十年老太监的颜面,让他就跪在勤政亲贤殿外。”
  雍正也给她夹了一筷子鹿肉,而后道:“来时你既然有手炉,是在殿外把自己的手炉给了小顺子了吧,你倒是顾念旧情。”
  若不是陪伴了雍正这么多年,光是他这一句话,婉襄就要跪下去请罪了。
  所谓“旧情”,无非是彼此都是宫人时的情谊。但宫人只需要忠诚于他们的主人,并不需要在彼此之间建立什么情分,这有时候反而会影响办事的效率,欺上瞒下。
  而当年在养心殿里,也是苏培盛引着雍正后来没有问起的婉襄进去奉茶的,若论起来,的确是有一份恩义在。
  但,雍正绝不会乐见。
  婉襄只淡淡笑了笑,尝了尝那风味浓郁的鹿肉,细嚼慢咽结束了,才道:“的确是把手炉给了小顺子了,四哥这样一说,我才发觉是给错了。”
  既宫人之间要讲究师徒情谊,便也是犯了大人物的忌讳,她是不应该照顾小顺子的。
  雍正轻嗤了一下,“你才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了呢,又在哄朕。”
  婉襄笑着点了点头,为嘉祥盛了一碗茯苓黑鱼汤,“四哥可别冤枉我,我进殿之前也是和苏培盛说了一句话的。”
  “什么话?”
  婉襄的话成功勾起了雍正的兴趣,也无意在这时候打哑谜。
  “我说:‘本宫不是来看苏公公的笑话的,也更不会看你的笑话。原因无他,本宫是一宫之主,而你只是奴才。’”
  她没有哄着雍正,这话一字不差。
  雍正的心绪稍稍平复,但很快又反应过来,“这话同苏培盛说,是要他牢记做奴才的本分。朕今日惩罚他,也正是因为他失却了做奴才的本分,所以这话不错。”
  “但到朕面前来说,便又是提醒朕,其实奴才也是寻常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在这宫廷之中生活,朝夕相处,难免有一分情谊。”
  婉襄心里就算是这样想的,也不能说出口,“这可是四哥你自己说的,与我可没什么关系。苏培盛他不听话,我帮四哥教训了他一下而已。”
  但话又说回来,“四哥既明白这道理,得饶人处且饶人也罢了——我不是说今日之事,毕竟今日之事究竟是什么,我也还不知道,只是多嘴多舌,说一说这道理罢了。”
  嘉祥并不是很喜欢喝汤,尤其不喜欢茯苓汤,只把汤里的黑鱼肉捞出来吃掉了。
  婉襄见她不吃主食,便又递给她一块八珍糕——也是茯苓做的,混着党参、白术之类的八种药材。
  “这孩子也是奇怪,同样是茯苓,煮的汤不喝,倒是喜欢吃八珍糕。”
  按现代医学的角度看,茯苓的营养是很丰富的。而在医术古籍之中,也记载茯苓可以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因此清宫之中素有“冬吃茯苓夏食梅汤”的说法。
  婉襄倒是很喜欢喝这黑鱼汤,即便不是冬日里,也常常传信让御膳房做来。
  雍正见嘉祥吃得香甜,也进了一块八珍糕,而后才叹一口气,说起今日惩罚苏培盛的因由。
  “坛庙乃祭典攸关之处,俱当洁净严肃。至于太庙社稷、更宜恭敬。因此朕派太监专司洒扫之事,又命旗员轮班看守。”
  “此外,未及祭祀之日,一应官员皆不许擅入。”
  这原本是定例,不要说是古人,就算是现代人,若有人在家族祠堂之中撒野,也是要把那个人抓起来处理的。
  “而近日朕竟闻听在太庙住宿之太监等,将其亲友携带入内,任其出入行走。至于看守之旗员,亦有将亲友引入廊院之中乘凉者,此皆平日懈弛之所致也。”
  说到这里,婉襄已经大概知道苏培盛为什么会被惩罚了。
  “那些携带亲友入太庙,随意出入者,当中有苏培盛的徒子徒孙?”
  雍正皱了眉,“岂止如此。朕令内务府官员与御史等入内稽查,其中更有狂悖之徒,仗着与苏培盛之间的一点可笑关系,竟敢叫嚣拒捕。”
  “太庙之中尽是列祖列宗牌位,这般行止,岂不是让朕成了个不肖子孙,丢尽了脸面。”
  若那个太监当真和苏培盛有关系,那苏培盛今日跪在这里,根本就一点都不冤枉,也难怪小顺子不愿意提起了。
  “苏培盛在朕身边日久,如今也的确像个几品官的模样了。一个阉人,倒有一串儿子孙子,在太庙之中肆行妄为……”
  他眼中几乎都有杀意了。
  “苏培盛同熹贵妃私下过从甚密,难道以为朕全然不知,以为朕没有即行处理,便是默许?上一次他还对你不恭敬……”
  那是去岁七月时的事了。
  婉襄虽然不喜欢苏培盛,倒也不盼着他死。更何况历史上苏培盛一直好好地活到了乾隆十二年。
  雍正年幼时他就陪在他身旁了,虽然主仆有别,但彼此之间情谊深厚。
  婉襄也但愿这对主仆能有始有终。
  “似太庙宗坛有闲人出没之事,着礼部太常寺严查禁止即可。太庙之中有植被生长之处,也着太常寺酌量选择数名太监,令其敬谨除治。”
  “太常寺官员也需要监督,仍旧令内务府、御史等不时稽查。若仍如同从前一般懈怠松弛,将这些官员一并议罪即可。”
  婉襄先说着这些无关紧要的事,而后才继续道:“若苏培盛早知徒子徒孙之中有这般狂悖之人,定然也不会与他们交好。”
  “苏培盛一生在四哥面前也算得是谨慎小心了,若因这件事便将他换去,想来四哥做事也会有诸多不习惯之处。”
  旁人再好,也不会有苏培盛好。苏培盛再坏,也没有到必死无疑的地步。
  “今日之事让苏培盛受了教训,好好整顿一番手底下的那些人,便是最好的结果,将近年关,四哥也不希望到处人心惶惶吧?”
  苏培盛在雍正身边几十年,便这皇帝身边的第一宦官,也当了十几年了。
  清朝虽然严格限制太监的权利,但真要杀一个苏培盛,岂止能震慑到那些仗势欺人的小太监,更是要牵扯到前朝后宫无数的人事。
  旁的不说,熹贵妃只怕首先就坐立难安起来,又不知要生什么事。
  好不容易才有了几日安生的日子……
  婉襄给雍正搛了一筷子烤黄羊肉片,这是雍正爱吃的菜,“羊肉可以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
  “每逢冬日,总觉得四哥的胃口不大好,正该多吃些羊肉。”
  雍正从善如流,将那片羊肉吃完了,又照顾了一下嘉祥与弘曕的需求,“你同朕也在一起许多年了,为两个孩子操劳,这些年始终这样瘦削,也该像嘉祥一样多用些肉类膳食才是。”
  他为她盛了一个羊西尔占,婉襄也同样细细品味着,将它吃完了。
  “其实四哥若是烦躁的话,晚膳之后,我想同苏培盛说几句话,或许能遏制他这样的行为,往后不再有这般出格之事。”
  “你要同他说什么?”
  婉襄笑起来,“四哥若是不同意,我自然也没什么可说的。四哥若是同意,便是相信我,又何必问我要同他说什么呢?”
  “恰如四哥所说,他待我的确有些恩义在,也算是成全我与四哥这么多年,所以我想,这一次就还了这人情吧。”


第260章 忠心
  婉襄与桃实在养心殿附近苏培盛当值所住的围房外停下来; 静默了一刻。
  即便今日被雍正罚跪,到了时辰,他也不能回到自己的居处休息; 因为仍在当值的时间里; 这便是奴才。
  桃实安静地跟在婉襄身后,没有催促婉襄。
  婉襄深吸了一口气; “桃实,你知道这样的事,本宫为什么让你跟来,而不是让获萤过来么?”
  桃实也跟了婉襄很久了; 她不忍见她大好年华蹉跎在宫里,过一阵子打算问问她的意思; 若是愿意,便出宫去吧。
  桃实很快诚实地摇了摇头; 也虚心地提问:“其实获萤姐姐和苏公公更熟悉一些; 为什么娘娘不让她过来呢?”
  “就是因为他们太熟悉了; 在宫人们中的地位也都很高,所以才不能让他们在一方弱势受罚的时候同彼此相见,会折损弱势者的威仪与尊严; 这对于往后他们一起合作是没有好处的。”
  这年代女子唯一的出路似乎就是嫁人,但明白更多的道理,则可以让人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过得更好。
  这些年她好像没教桃实什么; 如今时日无多; 便多同她说一些。
  话已说完,婉襄正准备让桃实上前叩门; 小顺子恰好打开了房门; 从里面走出来。
  一瞧见婉襄; 连忙上前来行礼,“谦嫔娘娘,您不伴驾么?怎么到这里来了。”
  婉襄同他点了点头,“是万岁爷让本宫过来的。”
  小顺子提着灯,那烛光从灯笼之中逃逸出来,停留在他脸上,令婉襄发觉了一个鲜明的掌印。
  婉襄立时便皱了眉,“是他打你了?”
  小顺子想要将这件事遮掩过去,连忙打了个哈哈,岔开话题:“您的手炉奴才已经让人送回到西峰秀色去了,奴才们都是贱命,用不起这样的好东西。”
  “送回去之前,奴才也好生清理过上面的灰尘了,您若是介意奴才用过,听闻万岁爷又赏了您新的。”
  瞧见小顺子这般讨好,婉襄忍不住叹了口气,“是本宫主动给你的,又怎会嫌弃你?当年永寿宫宫人下房之中的那些事本宫都没有忘。”
  这些年,小顺子其实待她很亲近,也很忠心。
  不能对旁人说的事都对她说,却也始终都将她当做主子,再没有提起那一句“姐姐”。
  近来婉襄总是想起桃叶,或者她也老了,喜欢追忆过往。
  小顺子便终于撕下了那张含笑的脸庞,摸了摸自己被扇打过的左脸,嘟囔了一句,“他毕竟是师傅嘛……”
  旋即又觉得自己失言,有些焦急地道:“万岁爷让娘娘过来做什么呢?”
  左看右看,见桃实手中拿着一个药瓶,立刻瞪大了眼睛,“不会是……”
  “当然不是。”婉襄打断了他无端的猜想,从桃实手中接过了那瓶药,举在小顺子面前,让他看清楚药瓶上面的标签。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小顺子显然是松了一口气,用手抚了抚心口,感叹道:“经此一事,师傅也当牢记这句话了。”
  这还不够,“你也得牢记才是。”
  “太庙之事,原来万岁爷就恨你师傅在太监中结党营私,你还傻愣愣地站在那里等着,生怕万岁爷不知道你和你师傅,还有养心殿里这些侍奉的太监都是一条心么?”
  婉襄看了看他的伤口,“本宫看来,你这一巴掌挨得也不冤。”
  小顺子腼腆一笑,旋即又道:“可是太庙里的那帮人,奴才的师傅连他们是谁都没弄清楚,白白地受了这委屈……”
  小顺子果然还是那个小顺子,“又错。你师傅是宫殿监督领侍,是这紫禁城中太监第一人。”
  “那帮人不叫嚣着你师傅的名头,那该叫谁?前朝其他的大臣难道会帮他们?”
  “更何况你师傅在紫禁城中这么多年,哪里会是清清白白的,你师傅可经得起查?
  这也是为什么雍正根本没有去查他们之间的关系,而是直接惩罚苏培盛。这一次雍正不是刚毅急躁,而是用心思量过之后的结果。
  从勤政亲贤殿中出来,婉襄一下子就想明白了这其中的关窍,反而有些后悔自己多管这闲事了。
  “你师傅也该受这教训了,小顺子。”
  十一月的冷风让婉襄有些受不住,她不能继续站在这里和小顺子谈天了。
  她正准备往房中走,原本该离开的小顺子却又跟上来,婉襄停下了脚步。
  “就这样担心他?万岁爷都放过他了,难道本宫还会对他做什么?”
  此时的小顺子倒是很诚实,“万岁爷和师傅也算是一同走过几十年风雨路,平素也没有什么冲突,但是娘娘……”
  婉襄轻笑了一下,“若是不放心,跟过来也好,省得本宫与一个老太监同处一室,也让人说了闲话。”
  小顺子便又上前轻叩门,“师傅,万岁爷让谦嫔娘娘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