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鸡飞狗跳的农门生活 >

第103章

鸡飞狗跳的农门生活-第103章

小说: 鸡飞狗跳的农门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氏和韩得平对视一眼,俩人眼神交流了一下,没有回答闺女的问题。

    嗯?光棍摸了摸下巴,这几人肯定是说了什么秘密的事情,而故意隐瞒自己。

    她机灵的道:“哼,你们还对我保密呢,就是不说,我也猜个八九不离十呗!肯定是王家不欢喜三叔一家,小菊姐现在的处境估计很艰难吧!”

    林氏诧异:“你咋知道滴?”

    “这还用说啊?我用脚尖都能够猜得出来。”

    韩得平和林氏无语极了,韩得平叹道:“这门亲事做糟了,当初我们不该给两家拉线的,王大哥就是不说,我心里也明白着呢,他对三弟一家是不满看不上的。”

    林氏也是后悔不迭:“我当时只考虑到了咱们走的亲近,就没想过旭哥会有大出息,而老三家只是普通的庄稼生意人,这弄得不上不下的,也怪让人为难。”

    光光不以为然的撇嘴:“爹娘,这事又不怪咱们。王伯伯王伯母也不是那种势利眼的人。

    当初咱们家在街上摆摊,一家人面黄肌瘦,穿的破破烂烂的时候,人家也没嫌弃咱们,还愿意跟咱们深交,而且啊,我三哥入镇上私塾遭遇到了吴秀才阻拦,也是王伯伯托了人走的老童生的路子,我哥才有机会启蒙的。”

    韩得平哈哈一笑:“这些爹心里都记着呢,王大哥一家对我们都没得说的。”

    林氏也非常赞同:“就是游大爷柳老板,也是托了王掌柜他给介绍的,不然你表姐哪里能够嫁的那么好啊。咱们以后不管到了啥样境地,都得记着王家的恩情,做人啊,不能薄情寡义,不然那成啥人了?”

    “所以说啊……”光光反问他们:“既然王家不嫌弃当初一穷二白的我们,又怎么会嫌弃现在过得不错的三叔一家呢?

    说亲的时候王家也没有拒绝,没人逼他们,是他们自己同意的,那他们跟三叔一家生隔阂嫌隙,肯定不是因为他们家儿子中了进士才有的呗。是不是这样子?”

    夫妻俩一想好像是这个理,林氏就道:“那你说他们为啥就弄得如此尴尬境地?”

    光光投给林氏一个白眼:“娘,你平时不是蛮人间清醒的嘛?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你想想,王伯母为啥愿意给她的儿子娶小菊姐啊,还不是冲着咱们家来的呗!

    可是你再回头看看三房所做的事情,他们哪一件不是荒唐又可笑,以为有了王家做姻亲,女婿有功名以后能做官,他们就不想再过仰人鼻息的日子,脱离了咱们家自己去做生意发家致富了,这是厚道人家干的出来的事情吗?

    虽然人往高处走不错,可是他们做那些生意都是咱们家这里偷学的技术,他们有问过我们能不能私自做吗?他那房子,娶得儿媳妇,哪一样不是咱们家出去的钱?

    他们咋就不想想,没有了咱们家庇护照应,人家王家哪里看得上他们啊?”

    夫妻俩沉默,闺女说的是事实,他们也无力反驳。

    韩得平感慨:“所以啊,咱们已经仁至义尽,其他的就不管了,你王伯伯说,不管两家以后咋样,都不会影响跟我们家的交情的。”

    林氏也道:“你王伯母说,咱们家跟三房那边不是一路人,她心里都明白着呢。”

    王袁氏看得倒是清楚,而且光光没有说出来的是,三房的人都只有一些小聪明罢了,目光过于短浅,比如小菊,如果她是个精明的,就不该因为他们家和三房有矛盾而疏远韩得平和林氏。

    只要她跟自家走动的多,对韩得平林氏尊重孝敬,韩得平和林氏都是厚道的性子,他们不会因为大人之间的事情而去迁怒孩子,不管怎么说,那都是嫡亲的侄女,韩得平还是会像以前一样待她的。

    她与自家关系近,王袁氏也许就不会那么不喜她,就是将来王旭真的飞黄腾达,做了大官,自家有孝正坐镇着,身价也是水涨船高,两家是旗鼓相当的,有韩得平和孝正罩着,王旭就不敢随便休妻的。

    只是可惜啊……光光低下了眸子,人要是糊涂,就别去特意叫醒她了,因为你叫得了一次,叫不了第二次第三次。

    一家人到了家里,宾客纷至,当地有名的乡绅都登门拜访道喜,镇上的游四爷、柳老板等一众亲戚也是闻风而来,好不热闹。

    虽然韩家还没有正式的摆酒席庆祝,可是也在宅子里置办了不少席面,招待来送礼的人家。

    到了后来,孙举人、县太爷,齐老爷,主薄县丞以及县里那些富户商贾也都纷纷上门,韩家的大门前,从早到晚,都停满了轿子马车。

    等了两日,官报如期而至,众人这才把悬心放在肚子里,这功名利禄是跑不了了,同时官报的差役带来了窦大人的一封信。

    韩得平和林氏听闺女念完都是大吃一惊:“让我们进京去谈论孝正的婚事?”

 第二百三十四章 取道庆安县

    光光也皱了眉头,这信上说的含糊其辞,没有详细内容:“窦大人说,录取我三哥的恩科官给我三哥保媒,说的是詹士府少詹士大人家的千金。”(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余下小官不等。)

    官不大,却也是太子近臣,这历来朝廷政党和夺嫡之争都是很残酷血腥的,凡事沾上一点,都能够让人家破人亡,光光不大赞同这门亲事,她就把詹士府是做什么的跟韩得平和林氏说了。

    韩得平一听,就道:“先不说这些因素,就是你三哥年方才十六,成亲也太早了。而且啊,咱们这也不知道窦大人是怎么打算的。”

    孝正跟在窦大人身边好几年了,一直都是唯他是从的,韩得平夫妻也早早有了话,将来孝正的婚姻大事就由窦大人做主了。

    光光想了想就道:“这信上也没说让我们什么时候进京,反正你们不到场,窦大人也不会私自就给我哥定亲的,咱们到时就进了京再说吧。”

    夫妻俩一想也是:“那我们什么时候进京合适呢?”

    光光盘算了下家里这一大摊子事情:“我看不如等稻子山楂收差不多了再说吧,这几千亩棉花,指望我姐夫一个人看顾,不得把他累死。我三哥他们可是有三个月的观政时间,我们在他离京前去就行了。”

    因为朝廷里是有规定的,进士录取者不谙政事,需要“于诸司观政,使其谙练政体,然后擢任之。”

    只有一甲三人可以直接入翰林院任职,其他人都是不会直接授官外放的,说白了,就是让他们先到体制内学习几个月再下放地方做官。

    一家人商量了这个事情,就开始准备流水席,他们差人去了王家,通知了时间,同时在酒楼里待客。

    到了摆酒这天,酒楼里是人山人海,空前盛况,就是酒楼后面的庭院走廊里都加满了桌椅,也是坐不下两家的客人。

    这种一个镇上出两个进士的事情是很少会发生的,有些人考一辈子都考不上一个童生,因为古代的科举考试还是很难的。

    就像孙举人那样,他都五十多岁了,还在考进士,是屡考不中,以他的年纪就是考出来了,年纪也大了,于仕途上是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了。

    光光在后世里就看过这么一篇搞笑的野史,说是宋朝某位皇帝最疼爱的公主眼光很高,极其爱慕有才华的人,更是发誓不中状元者不嫁,可是连续三科状元,最年轻的都已经三十好几了,按照古代人结婚的年龄来算,这最年轻的状元都已经是要当爷爷的人了。

    可是孝正和王旭不一样,一个十九,一个年方十六,他们的年纪在所有进士中都是属于比较年轻的后起之秀,所以过来贺喜奉承攀交情的人很多。

    当然了,在酒席之间,王宝屏认给了林氏做螟蛉义女,两家的关系是更近了一步。

    忙了一段时间,家里的稻子,山楂收下来了以后,就剩下了棉花,韩得平召集了大量的人手摘棉花。

    到了十月底,天气转凉,油菜籽种下了地,一家人就打算要进京了。

    这次去是谈论儿子的婚事的,夫妻俩让人带了不少家里的特产,比如葡萄酒就带了十几车,都是拉去送人打点关系的。

    唐城和小棉留在家里打理生意,由毛子、唐煜带着车队护着一家三口上路。

    一路往西北方向进发,走上了几天,就到了云州府管辖范围,光光就提议道:“要不咱们到庆安县去看看我哥他们如何?”

    韩得平和林氏自然不会说其他的,反正都路过云州了,他们也挺想念儿子媳妇孙子的,就都高兴的答应了下来。

    所以马队一拐,他们就没有一直走大路,而是到了府城这边来,找人一打听,那庆安县离府城还不近呢,最起码得有七八十里路,他们就又马不停蹄的往庆安县而去。

    一直到第二天下午才到了县城,虽然大家不知道孝延和孙氏买的宅子在什么地方,可是韩记绣工坊是很好打听的,顺着路人的指引,马队浩浩荡荡的就来到了城中的铺子门口停下。

    他们的出现,引起了不少店铺里面的人注意,因为他们这出行也太招摇,大车都有一二十辆,随从人员也是相当的多的。

    铺子里马上有小伙计迎了出来,他不明所以的询问:“各位大爷,你们是要买绣工画吗?里边请。”

    光光从马车里跳了下来,立刻就让小伙计眼神都直了,面对如此美丽的小姑娘,他红着脸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光光抬头看了看铺子的门面,还挺宽敞的,就询问:“小伙计,你们东家在不在?东家太太在也行,我们是你们东家的家人,是从老家淮阳府来的。”

    小伙计一惊,没想到这群人竟然是东家的家人,然后喜道:“啊,在的,在的,我们东家刚刚送货回来。”

    说着他兴奋的跑了进去,不一会儿孝延果然出来了,他无比诧异惊喜:“光儿,你怎么来了?”

    光光见到哥哥,嘻嘻一笑:“二哥,我可不是自己来的,爹娘也在呢。”

    她话音一落,后面的马车里,韩得平和林氏相携着也走了下来。

    这次他们出门,都穿的非常华丽光鲜,毕竟是去京城给儿子议亲,可不能再打扮的朴素,让儿子在同僚们面前丢脸。

    夫妻俩一出现,一身华服环佩,惊艳了路人和好奇围观的左邻右舍。

    孝延忙有礼的给父母请安:“爹娘。”

    铺子里的小伙计和管事们也都伸出头来观看,毕竟这铺子开那么久了,他们还不知道东家家里是做什么的,也没见过东家有其他的家人过来,只知道他是从淮阳府过来做生意的。

    韩得平他们一出现,众人从他们的穿戴和随行的护卫奴仆猜测着,这可能是个大户人家,没准还是做官的,不然普通人出门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排场。

 第二百三十五章 文林郎的寿宴

    几个月没见儿子,韩得平和林氏见到孝延,自是欢喜不已。

    孝延就领着大家说是去宅子那边安顿,毕竟他们这些人还带着十几车东西呢。

    孝延买的宅子,在城东一条临街胡同里,有三进院子,众人进了宅子被管家各自安顿了下来,孙氏带着小璟谦也迎了出来。

    林氏欢喜的把璟谦抱到了怀里:“哎呦,我的小乖乖,可是想死奶奶我了。”

    光光看了看林氏仍然乌黑的头发,想着,这古人做祖母做的也真是早,林氏不过才四十岁而已。按照这样的进度排下去,林氏不到六十岁的时候重孙子都要有了吧!

    大家进了客厅正堂坐下,孝延这才询问:“爹娘,光儿,你们怎么想起来突然到云州来?”

    光光就把家里发生的事情,以及他们去京城,路过这里的事情说了。

    孝延喜出望外的问道:“三弟高中了?”

    韩得平点头:“二甲第二十八名,有点吊梢尾,不过孝正是这批进士里年纪最小的。”(本地方言,吊梢尾指末端最后的意思。)

    光光也觉得哥哥这次考的危险,因为二甲一共就录取了二十八名,他是最后一名,要是再往下两名,他不得又得了个同进士。

    就这孝延也很高兴:“爹,孝正还小,怎么那么早就给他议亲?”

    他想了想,自己可是十九岁才解决了婚姻大事的。

    林氏搭话道:“可不是嘛,不是我们做主的,是窦大人来信说的,录取孝正的那个恩科官给保媒说了一门亲事,叫我们上京商议。说的是啥詹士啥的家的姑娘,我们也不懂那是个什么官,你妹妹说是个四品京官。”

    光光就解释道:“娘。那叫詹士府少詹士。”

    孙氏笑道:“那少詹士官也不小了,还是东宫近臣呢。”

    孝延皱了皱眉头,没有说话。

    光光看了看孝延和孙氏俩人,其实吧,他们是不怎么相衬的,因为孝延没有正经的读过书,虽然现在寻常的字都认识,也写的上来,可是跟孙氏这种读过诗书,女戒,女德的人是有差别的。

    比如朝堂之上,那官员分配等级,孙氏知道,韩孝延却不见得懂得。

    林氏自然知道自家儿子的短板在哪里,就转移了话题:“你们的工坊开在哪里啊?”

    孝延就道:“在城外呢,有点远,能有个二三十里去了。你们如果不赶时间,就在这边多待两天,让孙氏陪娘和妹妹多转转。”

    林氏自然高兴的应了。

    第二天,韩家宅子里就来了客人,是孙氏的大哥孙庭承和妻子梁氏上门拜访了。

    众人见面,相互见了礼,孙庭承长的跟二公子孙庭秀不同,他生了一张国字脸,浓眉大眼的,光光怎么看他与孙庭秀和嫂子孙氏都没有一处相似之处。

    孙庭承对着韩得平非常有礼客气:“韩叔父这次能在我们庆安县逗留多久?”

    韩得平看了看儿子孙子,笑了笑:“再过几日吧,我们也好久没见着璟哥了。”

    孙庭承这时突然道:“叔父,过两日是安家文林郎的七十大寿,他特跟我支会过,请您阖府过府饮宴。”(文林郎,古时一种散官名称,许冠带,不令管事,也不支俸,有官阶而无官职,是虚衔封号,为正六品。)

    韩得平怔了下:“安家?”

    孙庭承点头,语气中带了一丝钦佩和向往:“这位文林郎虽然不任官职,可是他们和京城安氏可是一脉相承的,家中子嗣繁多,大小官员多如牛毛。在这云州府境内可是首屈一指的大户。”

    韩得平看了看儿子,思量着,人家文林郎既然请自己过府去饮宴,自己若是不去,恐怕会得罪人。

    他们又不是本地人士,得罪不得罪不要紧,儿子却是在人家的一亩三分地上做生意的,自己还是得给人家几分面子,想到这里,他就道:“也行,到时我和你家婶母一定去。”

    光光眼神动了动,她早听说过云州府有个安氏,贺瑶过来相看的人家貌似就是安氏中人吧?

    光光好奇的打听道:“孙大嫂,贺家妹妹是回去了吗?”

    梁氏笑着道:“你们来的不巧,刚走了没几日。”

    光光很想问,相看成功与否,又觉得不合时宜,就没问出口。

    说了一会子话,众人就在一起用了晌午饭,孙庭承是庆安县里的县丞,他们夫妻都是住在县衙后面的官宅里的,吃罢了饭,他们也就告辞了。

    趁着孙氏抱着璟哥回房午睡的功夫,光光招来了管家询问:“这县里的文林郎家最近是不是有人在议亲啊?”

    管家是本地人,世世代代都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