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飞狗跳的农门生活-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后还是第一次被这些御林军们如此不留情面的拒绝,她觉得面上挂不住,拍了拍辇與之上的扶手,吩咐道:“走,去御书房。”
辇與在月台之下停住,就不可前进了,因为这御书房是属于前朝重地,普通嫔妃连内廷都不能擅出,更遑论进入御书房了。
即使皇后贵为一国之母,没有启宗的圣旨,她也不能越了大盛的规矩去。
有御前小太监跑了过来:“娘娘,您怎么来了?”
皇后沉着脸询问:“陛下还未回宫?”
小太监有些尴尬:“娘娘,陛下尚未归。”
皇后没有法子,只能是在这里守株待兔干等着,这一等就等到了天光大亮,启宗也没有回来。
光光睡了长长的一觉,醒来之时,发现启宗就睡在身边。
她转头细细打量启宗的容貌,他有一张棱角分明俊逸的脸,双眉如峰,鼻梁高挺,薄唇微抿,在睡梦中似有不快之色。
她想着,一切都是因为这个男人,他们韩家才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要是自己此刻杀了他,一切是不是就能够有个结局了呢?
她发呆的功夫,启宗已经醒了过来。
他静静的看着小姑娘,然后用无比温柔的声音询问:“安歇的如何?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光光掩下了疯狂大胆的念头,刚要坐起来,启宗忙扶了她一把,然后喊人进来服侍她穿衣梳洗。
等光光坐在饭桌前的时候,她才发现不对劲起来,这荷花宫内,似乎多了不少东西,尤其是她的寝殿内,不知何时放置了一张长长的书案,此时上面堆积了厚厚的奏折。
光光皱着眉头,盯着那堆奏折没有说话。
启宗发现了她的目光,就笑着道:“你现在身子不大好,朕不放心,留下来陪你些日子。”
光光低头,有些失落,情绪不大高的道:“陛下这么做,不是让臣女陷入了众矢之的,要是宫里的娘娘们,和大人们声讨陛下和臣女,该如何是好?”
她并不想给自己立一个红颜祸水的人设,因为一般这种人,死的都很快。
启宗哈哈一笑,他坐到了光光的身边:“光儿,你不要怕,一切有朕担着,目前你最要紧的就是养好身子,给朕生个白白胖胖的孩儿。”
想到孩子,光光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她扁了扁嘴:“这孩子来的不是时候,而且,以后他的身份定然也会为人所诟病,我就不该留下他。”
启宗一听,顿时着急起来:“你胡说八道什么?他是朕的孩子,谁敢议论他的身份?你可千万不要有心里负担……”
启宗好一通劝解安慰才把小姑娘给哄的破涕为笑。
启宗刮了刮她的小鼻子嗔怪道:“哪有你这么做母亲的,竟然狠心到说什么不该留下他,以后皇儿若是知了事,让他知晓你曾经说过这种话,还不得怨恨你这个当娘的啊?”
“他敢!”
光光鼓起了小嘴:“他要是敢那么不孝,陛下你就打他板子,好好的教训他。”
启宗心情极好的笑了起来,他看着小姑娘吃了一碗血燕,心情复杂,如此娇妻幼子,就是不知自己能否看到这孩儿长大呢?
他年纪已经过了四旬,这两年身体更是每况愈下,精力上差了很多,可是这孩子想要长大,最起码还得等十几二十年,要是自己不在了,他们母子又该由谁来保护呢?
想着想着,启宗忽然觉得有些酸涩的想要落泪。
光光转头发现了启宗的异常:“陛下,您的眼睛怎么红了?怎么了?您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启宗细心的给她擦了擦嘴角的残渍,他悠悠一叹:“光儿,给朕添个皇子吧,自打朕登基以来,朕的后宫就再也没有添过人丁了。虽然无人敢说什么,可是朕知道,很多臣子都私下里说,是朕入主紫荆城以来杀戮太重,上天才降下的如此惩罚。”
光光听的嘴角直抽,这不生孩子也能跟上天扯上什么关系,这些古人可真是够迷信的。
她眼眸里闪过一丝嘲讽,就是她当真产下男丁,那又如何?她想着,可能这辈子他都不会知道真相,这孩子跟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
想了想,光光红了脸害羞的道:“陛下,您怎么这样,臣女最是喜欢女孩,我希望这会是个闺女。”
启宗的目光沉了沉,他张口想说些什么,却没有说出来,因为他无法跟这十几岁的小姑娘说清楚,在皇家,只有有子才能算是有了依靠,他摸了摸小姑娘的秀发笑着道:“傻姑娘,不管是男是女,朕都欢喜,要是个女孩,朕定然让她做我们大盛最风光,最荣宠的公主。”
启宗这么说,光光的面上自然得装作高兴不已,转而她又担心的道:“可是陛下,太子殿下,他知道了我的身份,这可怎么办啊?他知道了,那皇后娘娘……而且,太子殿下似乎对我有很大成见。他不喜欢我!”
她说的比较委婉,那何止是不喜欢啊,简直就是恨不得她去死。
启宗脸一板,有些生气:“不用管他们,皇后就算知道了,又能如何?光儿,你莫怕。”
启宗拉住了她的手,在她的手背上印下一吻,他轻柔无比的说:“一切有朕在,朕会保护你们母子,你安心养胎,不会有人再敢伤害你了。
过段时间,朕召你的兄长过来跟你说说话,你别整日胡思乱想,更不许再做伤害自己,伤害孩儿的事情,听到没有?”
第三百章 捷师归朝
光光看着他温柔无比的眉眼,展露了笑颜,心里却想着,她不受伤害,那以后受伤害的可就只能是别人了!
启宗一连多日住在行宫,批阅奏折和召见大臣处理政务也都搬到了离宫里,让朝野上下是议论纷纷。
这种事情,在启宗登基的十几年里,还是头回发生。
很多人都说,启宗在行宫里藏了个绝色美人,他不想被人见到佳人姝颜,所以就金屋藏娇了起来。
也有人说,那行宫中的女子其实是个良家妇女,启宗因为爱而不得,所以就强抢民女,才会一直安置行宫。
皇后一连多日没有见到启宗的面,气的是咬牙切齿的,尤其是这会,宫中有头脸的几大妃子齐聚了昭阳宫,往日见面就跟得了斗鸡眼似的几人,今日是难得的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安惠妃把手里的帕子都要给搅碎了,她抱怨道:“那行宫里的女人究竟什么来头?陛下一去就是半个多月不回宫,本来陛下进后宫的时间就少,以前好歹一个月能见上两回面,这下好了,我们是直接连人影都看不到了。”
安惠妃见端坐上首里的皇后不说话,皇贵妃楚氏也是一副老神在在格外沉得住气的样子,她眼珠一转,把目光移到这里面年纪最小的景妃身上。
“我说妹妹,我们这些老姐妹见不到陛下也就算了,反正我们孩子都大了,也人老珠黄的了,有没有宠都无所谓,可是妹妹你不同啊,你正是花容月貌时,陛下一向对你都是青睐有加的,你怎么不想想法子把陛下给引回来啊?”
景妃的脸色一僵,她用帕子掩了掩嘴才笑着道:“惠妃姐姐说笑,妹妹我哪里有那本事能让陛下回宫呢?这还不是陛下决定的,他想什么时候回来,我们作为嫔妃的哪里能过问。”
安惠妃哼了一声,心里把景妃,还有行宫中那个莫名其妙出现占了启宗恩宠的女人给恨了个半死。
楚贵妃这才不紧不慢的开口,不过话却是对着皇后说的:“娘娘,妾看陛下这么一直住行宫也不是回事,得请陛下回来才是。至于行宫中的美人,也不能一直放在外面,得给人家一个正经的名为方为正理。”
这后宫里,所有嫔妃都是皇后管理的,包括升迁和待遇,启宗不特意吩咐交待的话,一切都是全凭皇后做主的。
皇后冷眼瞧着这几人,没有搭茬,而是道:“既然请过了安,都散了吧,本宫有些累了,要休息会。”
众人也就不好再留,都起身行礼告辞。
等众嫔妃走了,皇后身边的老宫人姜嬷嬷道:“娘娘,虽然楚贵妃所言,是有私心,可也不无道理。在陛下自登基以来,还从来没有为哪个女子如此荒废过朝政,这都连着半个多月没有回宫上早朝了。
有事就召人去行宫进谏,这像什么样子?而且啊,太子殿下被关了那么久,也不准我们去探望,这当真是急死个人,也不知殿下究竟做了什么,让陛下那么生气。”
皇后垂眸,她看着有些干瘪皱巴巴的双手,不无悲哀的想着,这男人,也许永远都喜欢年轻的,而自己,有什么是能够留住那帝王之心的呢!
默了会,她才平静的说道:“放心,过些日子,陛下自然会放太子出来,北方大捷,归德大将军韩武要还朝了。”
姜嬷嬷一想,也松了一口气:“这还真是巧,我们家殿下能少受罪了。”
因为按照大盛的规矩,凡是出征在外的王师,归来时,帝必十里长亭相迎。
说是那么说,可是真正能够做到事必躬亲的国君能有几人呢?
一般情况下,迎大捷归来的大军的任务,都是储君太子代劳的,这也就是皇后为什么不担心太子被长久幽禁的道理。
就算太子能够出来,姜嬷嬷还是愤愤不平道:“也不知那行宫里的贱蹄子用了什么妖法迷惑住了陛下,只等她进得宫来,娘娘可要好好的整治整治这股邪风。”
皇后眯了眯眸子,她没有说话,只是眼神之中藏满了怨毒。
过了几日,启宗果然下旨放出了太子,让他代君迎北征捷师。
秋天无碧色,到处都是凋零的枯黄,古风大道旁的十里长亭外,盛靖玄带着满朝文武百官,翘首以盼了许久,才有眼尖的侍卫喜道:“殿下,来了,来了,归德大将军回来了。”
众人都掂起脚尖往路上看,远处由远及近,一支浩浩荡荡的庞大队伍正缓缓移动,那黑压压的人头,无边无际,向后延伸,也不知有多少兵马。
前面的骑兵,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威风凛凛,所过之处掀起一阵尘沙,那半空中飘摆的帅字大旗上只写着“受虏征北归德大将军”。
太子高兴的眯起了眼睛:“是韩大将军回来了。”
待军队到了近前,众人下马,规规矩矩的给太子行礼:“参见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这上万的人一起呼喝,又都是上了战场撕杀过的铮铮铁汉,声音粗狂而又嘹亮,把太子震的耳朵嗡嗡的。
他勉强的维持着笑容,弯腰去扶韩武:“韩爱卿,快快请起。一路辛苦。”
韩武这才带着众将士起身,他是个粗人,天生的大嗓门:“谢殿下。”
太子被他震的往后退了两步,好生的夸赞了一番韩武和这些武将,他细细打量韩武身边的这些将士,虽然个个都高大挺拔威猛无比的样子,但是想要找到一个好看的人还真是难。
想想也是,这些人在边关经受风吹日晒,辛苦操练,再就是上战场与人交战撕杀,那就是再英俊的男儿也能变成了糙汉子。
只是他转动目光之时,却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青年。
这人只有二十多岁,穿着一身武将官服,身姿挺拔如苍松,气势刚健似骄阳,剑眉下有着一双璀璨如寒星的双眸,只是眸子往下,那脸上步满了大大小小的伤痕,看着有些吓人。
盛靖玄只是看了几眼,就不甚在意的转移了目光,他想着,这可能又是一个为国做了牺牲的将士,回头得让启宗好好封赏才行。
第三百零一章 珠帘后的女人
等把五万捷军安顿在京畿临时大营里,韩武带着众将士跟随太子和来接迎的文武百官一同往行宫的方向而去。
韩武满头的问号,他不明白,既然去面圣,为何不是去皇宫,而是要到京郊外。
他与身后的众将士对了对眼色,他们心里有了猜忌,有些害怕皇家是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用完了他们,回到京城等待他们的不是加官进爵,而是伏杀。
韩武思索着,又觉得在归来的第一日,又是在朝臣们众目睽睽之下,皇家不会做这种无义之事才对。
一直到了离宫外,这些武官就更疑惑了。
做为皇帝狩猎出游的一个临时所在地,平日是空着的,顶多有一些侍卫看守,可是现在的离宫,守卫森严,遍布了禁军,进出之人,都要经过严密的搜查。
韩武垂了垂眼眸,想着难道启宗现在在这里狩猎吗?
众人进了升华殿,那高台之上,帝王身穿黄色革丝滚边龙袍,端坐御书案后的宝座之中,两只黑不见底的漆黑瞳色正静静的注视下方众人,浑身散发着威严。
太子率领众人跪拜,启宗的脸上这才带了一丝笑意,让众人起身。
询问了边关之事,比如战况,折损,俘虏,剿获兵器粮草辎重,启宗还算是满意,好生的夸奖了一番韩武用兵有道。
然后韩武就呈上了早已经准备好的军功簿。
启宗拿到了军功薄,他随意的翻开了第一页,因为这军功薄虽然呈上来了,朝廷会论功行赏,究竟赏什么,可就大有学问了,一般是看皇帝如何决定,有的是赏赐官爵,有的是良田宅院金银珠宝或者美女不等。
只是这军功薄上出现的第一个名字,就让启宗眯起了眼睛:“原籍淮阳府淮锦县,骑兵校尉韩孝周?”
韩武这时跪下道:“陛下,这韩校尉,入伍九年来,身经大大小小战事无数,骁勇奋战,屡立新功,就是这容貌,当初也是在洛将军与北苍南平王一战中所毁,请陛下御夺。”
启宗看了看这军功薄下韩孝周名下描述的几十条大小不一的战功,他喊道:“韩小爱卿何在?出来让朕看看。”
听到启宗的话音,从这群武将后面就站出来一个青年男子,他气度不凡,眉宇间有着刚毅,只是那脸……
启宗还没说话,御座旁的珠帘后面突然传来水杯茶盏打翻在地的声音,然后就有人惊呼:“贵人?”
这番动静,自是让启宗担忧,他站了起来,快步进了珠帘,只见小姑娘的衣襟被打湿,手也烫红了一块。
启宗有些心疼,他恼道:“朕不是让你好生待着,怎么就这一会功夫就能烫伤?”
说着,他就着芸儿拿来的湿帕子给她敷了手,然后吩咐章明道:“去传张衡。”
光光拉了一把启宗的衣袖,可怜兮兮的红了眼睛:“陛下,我没事,不用传张御医了。”
她有些激动,指了指珠帘外:“陛下,那个人,那个人他……他是我的兄长,是我入军多年没有音讯的大哥,陛下……”
说着,她不能自抑的伤心哭了起来:“我们当初找了他好多遍,我爹娘日日都在想他盼他,我们都只以为他死了,没想到他竟然回来了。而他的脸,他的脸……”
小姑娘晶莹的泪珠滴在帝王的手心,让他觉得那湿漉漉的地方仿佛在发烫,烫的他心疼。
他轻声哄道:“莫哭,回来了就好,他的脸是为我们大盛,为朕做的贡献,朕定然不会亏待他的。傻孩子,你莫要伤心,小心身子……”
那珠帘后传来若有若无的女子哭声,让一众官员和武将们都惊呆了。
他们没想到,启宗在升华殿里召群臣商讨国家大事,竟然会有女子就坐在旁边听着呢!
太子低下了头,掩饰了眼中的阴郁,因为他知道,那珠帘后面坐着的人定然是那韩氏女,而且,她似乎是有了身孕,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