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飞狗跳的农门生活-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又搬了一袋子豆面,一袋子白面上车,林氏还给林老太太拿了不少这才村里人来随礼拿来的尺头布料,鸡蛋红糖之类的东西。
林老太太一个劲的说:“我说绣娟呐,这怎么能行啊?”
光光就抱住林老太太的胳膊“姥,这些东西又不是我们花钱买的,都是人家随礼送的,吃不完也穿不完,你就拿着吧。
还有啊,姥,我给你说的事别忘了跟大舅和表哥说啊。”
林老太太点头“忘不了。”
原来大柳村附近已经很难摘到山楂了,光光就想让林家舅舅在林家村附近找找,要是有就多多采摘,有多少他们家收多少。
转过了天,韩家的生活就恢复了平静,每天韩得平早上会把孝正拉到私塾里去,有时他去守镇上的摊子,有时孝延会去。
光光清点了下手中的钱,加上贸家给的那二百多两,还有近三百两银子呢,她就琢磨着把钱拿去买些地来种。
他们家现在除了院子里的三亩良田,就还有当初分家分得那四亩地,她把想法跟韩得平说了,韩得平就去镇上找了牙侩。
要是不专门负责人家转卖土地的,靠自己去打听哪家卖地是很难的。
牙侩就翻看了账本,隔壁大王庄就有一家要卖土地的,而且主人家韩得平还认识。
是个叫做王小三的烂赌鬼,他在赌坊里输了很多钱,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他拿去当了,是越堵越输,没得卖了只能卖地。
因为他卖的急,而且是要现钱,就没卖高价,二十亩地才要一百一十两银子。
因为大王庄离大柳村只有二里地,土地也都挨着韩家土地没多远,韩得平就痛快的买了下来。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光光很想买靠近自家院墙边上的土地,这里靠家近,土壤又好,光光打算买来种山楂树。
打听了以后这块地有五亩地,是刘大山兄弟刘大河家的,两家的地本来是挨着的,刘大山家的那三亩多被光光家买来打了院墙圈了起来了。
韩得平又去找了里正,让他在中间说和,又给每亩加了半两银子,以六两半钱一亩买了过来。
在买地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情,甄家的人主动上门来说马路对面有十亩地是他们家的,要是韩得平愿意每亩加一两银子可以转卖给他们家。
韩得平跑回来问光光“闺女,咱买不买?这甄家主动找我说七两银子一亩地卖给咱们呢。”
光光冷笑“买啊,怎么不买?都在咱们家周围,这种好事上哪里找去?”
这个甄家人还真的挺有头脑得,这十亩地他们就多赚了十几两,回头再去买其他的地,他们一点也不吃亏。
“给他们家那么高的价,回头你刘大叔家知道了该不高兴了。”
因为买刘大山刘大河和四叔公家的地都是六两半钱银子买的,一般的良田成价都在五两多,他们家已经是给了高价了。
“没事,这几家都是厚道人家不会说啥,要说只会说甄家,主动抬价卖地他们不厚道着呢。”
韩得平得了光光的话就也把路对面的十亩地给买了,整合起来一共买了二十五亩地,花了二百一十两白银,那家里就只剩下几十两的零用钱了。
光光又让韩得平和孝延在西院子的良田里种了山楂种子,所谓的山楂种子是做山楂糕的时候取下来的核。
经过暴晒温水浸泡,在这个季节种下去,来年三月份移栽到其他土地里,最少得两年才能开花结果。
一家人忙着这些,又把大王庄那块十五亩的地,加上自家那四亩地都中上了小麦,马路对面的十亩和院墙隔壁的五亩就留着来年种山楂树。
这中间林家舅舅来了一趟,说是让光光家赶车过去拉山楂,韩得平去拉了好几趟足足有二三百斤。
光光要给钱林舅舅怎么都不要,光光就趁他回身的时候给塞到了他拿回去的布袋子里。
光光带着林氏把山楂做成了山楂糕,山楂酱,山楂片各种食品。
只是如何卖出去倒成了问题。
第七十章进城
光光跟韩得平商量了一下,打算把山楂这些产品卖到府城去。
韩得平惊讶“咱们离府城有个好几十里路呐,咋去?”
光光嘿嘿笑“咱们一家从来没出过远门呢,咱们就当做旅游呗。我也想去府城见识见识,顺便看看有啥其他的商机没有?”
林氏担忧“咱们就是普通的乡下人,又没进过城的,还这么远,一天也回不来啊?”
光光就说“咱们可以去找找游四爷帮帮忙,他不是说游家大爷是个走马贩子,在府城有宅子。”
韩得平踌躇“我们跟人家非亲非故的,就只是认识的,老是麻烦人家做啥?”
“我们又不要他帮啥忙?就是想了解下府城哪家商铺做生意正派,可不能再发生贸家那种事了。”
通过光光观察,游四爷看着粗犷豪迈,应该也是个有城府有成算的人,不像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找他帮点小忙啥的应该不成问题。
光光说动了韩得平,他们就买了一些礼品,又带了一罐山楂酱,包了一些山楂片山楂糕去找了游四爷。
“你们想去府城卖你家的吃食?怕被吃黑啊?”游四爷很讶异韩得平父女的坦白,直接把担心和目的说了说来。
光光和游四爷说“游四叔,你不知道,我们家已经被吃黑了一次了,现在有点害怕了,都不敢冒冒然出去卖东西了。”
游四爷一皱眉头“是谁啊?”
“就是县里的贸家啊,一开始我们家的凉粉卖的可好了,后来跟贸老爷合作后,他就强买了我家的配方,到明年夏天他们贸家就会在府城和县里还有其他县售卖凉粉了。”到时贸家的身家肯定会翻上一翻。
游四爷拽了把络腮胡子“贸端礼啊?我知道这个人,是个笑面虎啊,他的长子在府城的王府里做长使。
这样吧,我叫我的儿子跟你们一起去府城找他大伯,他大伯就是不在家也没事,他府城的宅子里还有人的。”
韩得平和光光自是千恩万谢,更是欠下了游家不小的人情。
转过天,韩得平赶着车带着光光去了游家接了游勇,三个人就往府城赶去。
梨花镇离府城少说有四五十里,光赶路就得大半天,他们进城的时候都是半下午了。
到了一个两进的宅院里,游勇领他们过去一问,游大爷去了北方都走了半个多月了,几个人大失所望。
宅子里游大夫人还在,她就说明天会给他们找找相熟的商铺去问问。
光光一阵失落,她不仅仅是想把东西卖出去,她也是想找个能跟贸家抗衡的买家,她害怕他们把山楂生意做大了以后,贸家又来抢。
还有一方面,她想打听下今年新征的兵都去了哪里?有没有可能能够探到韩孝周的下落。
第二天,游大夫人派了人多方打听,说是府城里做糕点酒楼生意的有不少,做的比较大,口碑比较好的就是武长使家的产业了。(武长使是个官职名称,指代大将军的秘书长之类的官员,大将军不在的时候武长使是可以代权的。)
光光不了解这些:“那到哪里去找武长使啊?”
游大夫人就笑了“武长使是个武将,一般都是跟在王爷身边的,你这点小事他怎么可能理会?
我家当家的跟武长使倒是处的不错,他要是在家就能直接带你们去长使府了。
城中心有家最大的蒋记糕点铺,就是他们家的产业,我叫人带你们过去,你们到了那里跟掌柜的报我们老爷的名讳,他们也不会慢待你们的。”
“武长使不是姓武吗?咋又去蒋记?”
游勇也被光光给逗笑了:“光儿妹子你不知道,武长使是个官职名称,武长使姓蒋呢。
蒋在我们大盛可是大姓,这位蒋武长使是朝中殿阁大学士的庶子,他的几位叔伯可都是位列一品的大官,最有名的就是他的三叔,位居北直地总政大都督,征北大元帅。”
光光一脸的懵逼,对于这些官名也搞不太懂:“哦,那就好。”
她只要知道这个蒋家的铺子后台很硬就行了。
游大夫人派人带他们去了城中最大的一家糕点铺子里,报了游大爷的名字,果然有掌柜的来接见了他们。
只是等他们拿出了东西,那个掌柜的脸色有些怪异,他就派人说要去请他们的东家。
不大会就来了个中年美妇,三十多岁的样子,还带着两个丫鬟和婆子,听掌柜的介绍了才知道,这位就是武长使夫人。
“这糕点是你们家做的?”武长使问韩得平。
韩得平点头:“是的夫人,我们乡下人没啥大的本事,只能瞎倒腾一些吃食。”
武长使夫人有些奇怪的问“你们跟贸长使家有啥关系没有?”
“没有。”
“那就怪了,这山楂糕一直是他们贸家在卖。”
这山楂糕自从王府太妃吃过以后就在府城大火了起来,都要卖到二两一斤去了。
“夫人,贸家不仅卖那山楂糕还卖凉粉是与不是?”
武长使认真打量这个小姑娘,长得又白又好看,五官眉眼都能够看出来长大以后定然是个美人坯子。
“不错,凉粉你们也知道?”
自从贸记有了凉粉山楂糕以后,他们蒋记的生意就变差了。
“夫人,那凉粉也是我家做出来的呢。”既然游家大爷跟武长使大人比较相熟,光光胆子也大了起来。
“我们家本来是跟贸记做生意,山楂糕还有凉粉都是我们家做的,后来贸老爷见我们小门小户好欺负,就强买了凉粉配方。明年他们夏天生意会比今年好上几倍的。”
武长使夫人惊讶无比:“有这种事?”
光光点头“因为山楂糕原料不好采,工艺也复杂,不能够量产,所以贸家才没要。我们今天来就是想重新找个买家,买我家的山楂食品。”
武长使夫人微笑:“小丫头够聪明。那你把东西卖给我们家了以后可不能再卖给贸氏了。”
韩得平连忙答应了:“这是自然。”
光光就说了山楂糕只要九十文钱一斤,山楂片制作起来又麻烦一点要一百三十文钱一斤,山楂酱一两银子一罐,大概也就一斤左右的小罐子。
武长使夫人笑开了花,自是喜不自胜,这成本确实不高,她转手就去献给王太妃,不知道能得到多少好处去了!
“夫人,就是贸家回头……”
武长使夫人自然明白光光要说什么:“放心,你们跟我们家做了山楂生意,他贸家要是敢插手……”
然后武长使夫人就没说下去了,只是眼神变得凌厉了几分。
这正中光光下怀“只是山楂季节快过了,货可能就不是那么多了,只能又等来年。
不过回头我们家还有其他生意可以和夫人合作。”
武长使夫人眼神一亮“是吗?那再好不过了。”
能够做出山楂糕,凉粉的人家也许还会再创造出其他惊喜也说不定呢。
第七十一章韩得平被打
结束了一趟府城之旅,第二天他们才返回了家里。
到了家没多久,韩得贵就来光光家叫韩得平回老宅一趟,说是韩老头和陈氏有事情找他们。
韩得平就让光光把从府城买来的一些点心,尺头拿了,一家三口就往老宅来了。
路过村里的时候,大家都会主动打招呼,看到他们一家手里大一包小一包的东西,都很羡慕韩老头和陈氏。
到了老宅上房,这次全家人都在,光光就把东西都给放到桌上“爷奶,这是我爹给你们买的点心和布料,在府城带回来的呢。”
“瞎显摆。”小莲傲娇的冷哼。
陈氏的脸上看不出来啥喜怒,平静的收了东西。
韩老头见人都到了,就对韩得平说:“今天叫你们来是说说过两日你小妹妹的婆家来下定的事情。”
韩得平惊讶“啊?定了,哪里的?谁给说的亲?”
“你大姨给说的亲。”陈氏不冷不淡的说。
韩得平就“哦”了一声,这不声不响的就给定上了亲,他也不知道说啥,反正他也做不了主。
“是这样的,老二、我和你娘的意思呢,是想下定的时候我们到你那宅子里去整治做两桌酒席。”韩老头又接着说。
“你那边排场,咱们也给你小妹做个脸面,你看如何?”(本地方言排场指有面子。)
韩得平和林氏对望了一眼,就没及时搭话。
他们夫妻这般作态,陈氏当即就怒了:“你看林氏做啥?你爹问你话呢,一个大老爷们,一点家都做不了主?你还算什么男人,一点囊气都没有。”
韩老头赶紧阻止陈氏“你有事说事,咋又吵吵上了。”
韩得平被陈氏骂的抬不起头来,也没吭声。
韩得贵就开口了:“二哥,你不厚道啊,咱妹子定亲这么大的事情,就用下你的宅子,你就不乐意了,你还是不是乐儿的亲哥?”
韩得平无法,只得开口“爹,去我那吃饭都是小事,整治两桌酒席而已,又不是多大的难事,就是不像那么回事不是,我是怕外人说道讲究你。你们要是愿意自然可以的。”
毕竟乐儿是他的妹子,又不是闺女,定亲不在老宅却在他们分家另过的房子里,村里人该笑话了。
陈氏这才缓和了脸色“谁能说道啥啊?那是你亲妹子的事,又不是那两姓旁人的事。”
说完还故意用眼睛狠狠瞪了林氏一眼,林氏感觉特别无辜,她从来了开始就一句话都没说过好吧。
见说定了这个事,韩老头又说“腊月里喜儿就要出门子了,嫁妆家具我是让你得禄得寿两个堂兄打的,这嫁妆的钱你们兄弟就平分。”
韩得富可不乐意了“爹,当初分家的时候文书上写的清楚,大妹小妹的嫁妆由那四亩地的出产来出,我们兄弟陪送是要陪送的,可不代表我们要全包。
不然就不公平,那家就需要重新分。”
“重新分好,那二哥家的房子和地都要算在内,我们再分一次。”韩得贵说。
韩得平并不理会他,只是沉默。
韩得富见弟弟这幅无赖模样气急败坏的说:“你放屁,二哥的家产都是自家挣来的,跟大家半个铜子的关系都没有,凭啥分给你们。”
“得了,别吵了。”韩老头提高了一些声音。
“嫁妆我和你们娘准备一部分,你们也都分担一些,到时添妆……”韩老头就去看韩得平等着他接话。
韩得平觉得莫名其妙,添妆就添妆看他做啥?
添妆是妇道人家林氏的事情,到时大不了多给大妹添些衣料尺头啥的不就是了。
陈氏就没这么委婉:“老二,你说你给你大妹添多少钱?”
韩得平愕然“不是都兴添尺头衣料啥的吗?”
这添多少钱在农村里还是很少见的。
陈氏可就真恼了“呸!你个没囊气的玩意,那别人添个尺头盆子啥的就完事了,你能一样吗?你可是喜儿她亲哥哥,你能不给她长点脸面吗?”
韩得平被骂了个脸红“我会看着办的,到时兄弟们添多少我只会多不会少的。”
“不行,你最少得添二十两。”陈氏斩钉截铁的说道。
韩得平也是被陈氏弄的没办法,他就去看林氏和光光。
光光当然了解家里的财务情况,也只有几十两了,现在家里生意停了,他们每天已经失去了经济来源,可是孝正读书却是每天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