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鸡飞狗跳的农门生活 >

第33章

鸡飞狗跳的农门生活-第33章

小说: 鸡飞狗跳的农门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太妃的右边还坐着一个面容白皙憔悴的青年妇人,说不上多漂亮,气质倒是很好一看就知道是大家族出来的高门贵女。

    而武长使夫人就坐在年轻少妇的下首,此时正谈笑晏晏“韩二爷,小丫头,还不过来给太妃王爷王妃见礼。”

    韩得平紧张的手心和额角见汗拉着光光就跪下行了大礼“见过太妃娘娘,见过王爷,王妃。小民无知,请贵人们见谅。”

    那位太妃态度和蔼亲切“呵呵,都快起来吧。”

    光光起身的时候才看到榻上的矮几上放着一盘切好的西瓜,还有装点精美的西瓜捞,光光汗颜,人家王府里的厨师可比自己做的好看多了。

    “太妃,这屏风面就是这个小丫头画的样子,你是没看到她画的人物小样,可是有趣的很呐!”武长使夫人笑着对太妃介绍。

    然后屋里几个人的目光就都齐唰唰的看向了光光,光光一阵赫然,虽然她没啥封建等级观念,可是毕竟她们家是最底层的农民,在这些天潢贵胄的人眼睛命贱如蝼蚁,一个不小心说错了一句话就有可能丢了小命呢!

    太妃来了兴致:“什么样的人物小样啊,能给我画一个吗?”

    一旁的淮阳王声音冷淡有些不赞同的道“母妃,乡村之人能有什么好的技艺,改天儿子给您请了宫廷画师来为您作画。”

    “哎呦,宁川啊,瞧你说的,我不过是觉得小娃娃家聪明有趣,何必较真。”

    太妃这么说,淮阳王就没再说什么了。

    一旁的王妃开了口,声音有些孱弱的说道:“无非是逗个乐子博母妃一笑罢了,小姑娘,你既然会给人画像不如就给我们太妃画一张如何?”

    光光有些犯难,她只会画简笔画,哪里画得来古人的人物画,万一给这个太妃画她不满意,觉得丑了啥的,她不是闯了大祸了,她就为难的看着武长使夫人“小民愚笨,只会一些粗陋的简笔画,人物画像是没画过的。”

    “什么是简笔画啊?”太妃对于这个说辞觉得很新奇。

    武长使夫人笑着说“要不我叫人回府去取我的人物小样来给太妃瞧瞧。”

    光光从身上拿出了自己的小身像,这是自己给自己画得,只有手掌这么大,是小棉绣的,用园框架装了,上面有眼下面有拖,可以做挂饰可以放桌子上做摆饰。

    “太妃娘娘,这个就是简笔画,是小民我画的样子,我姐姐绣出来的,请您过目。”

    有宫人嬷嬷接了小样挂饰呈给了太妃,几人就把目光移向了那个巴掌大小的绣面摆件。

    上面绣的是个七八岁的小女娃,可爱的双手拖着一只超大的西瓜,卡通版得人物生动有趣,夸张的手法做着搞怪的动作,让人觉得眼前一亮。

    这种大小不一的人物小像,光光的房间里或摆或挂着不少。

 第八十六章 长工

    “韶华将尽,三分流水二分尘。”

    这副小像的右下角绣着一句诗,淮阳王念着诗句第一次把目光认真的放到了父女两人的身上“这诗是何人所做?”

    韩得平一脸得懵逼,对于闺女们捣鼓的绣工活他是一窍不通。

    光光只好答了:“王爷,这诗是我随便想的。”

    大家都很吃惊,太妃呵呵一笑,点着小样画里的小人脑袋“真是有趣可爱,你竟然还识字懂得做诗?”

    淮阳王有些不信的用冷冷的目光盯着光光“你做的?全诗是什么?你可懂得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光光自是知道全诗是什么,但是她可不会说出来于是就恭敬的道:“这只是我随便编出来的一句而已,没有啥全诗,因为小女的名字是光华的光字,我就做了这么一句诗。”

    王妃就笑出了声音“王爷,你看你这么严肃,都吓坏人家了。”

    太妃呵呵一笑“小娃儿年纪不大,感慨倒多,这时光流尽一切是都得归于尘土。你随便编的也能编的出这么有意境的诗句来,你家里是不是有读书人在旁教啊?”

    “回禀太妃,我家三哥如今在私塾里读书,以前因为家贫,只供得起我三哥哥一人去上学,家里其他人就没有机会读书识字。

    然后我们兄妹就约定了三哥哥在私塾里识了字回来就教给家里其他人,那我们大家就都能够识点文断点字了。”

    “太妃娘娘,小女说的都是真的。”韩得平就在一边补充。

    众人又观父女两都穿着普通,也猜想他们家境不会太好就没细问。

    太妃又问了他们种的什么粮食,西瓜哪里来的种子,出产如何之类的话,韩得平都一一答了。

    最后太妃就让光光回去画一张她的简笔小身画,做成屏风摆件样式的,另外再做几个放房间里面的小摆件挂像。

    光光先是给太妃画了一副简单的人体画,她怕回家就把太妃的模样给忘记了。

    淮阳王命人给了赏钱,并派了几辆马车跟他们一同回家运送西瓜。

    光光一点也不意外,既然王府里的几个主子为了西瓜把他们叫去问话,肯定是有用意的,就是不知道淮阳王府一下子要这么多西瓜是用来做啥?

    到了家都已经是下午了,林氏见来了好几辆马车惊愕无比,得知是来拉西瓜的也就没多问,组织了人手去地里帮忙摘西瓜了。

    装了有四车,都是些又大又圆品像好的西瓜,共计是一千八百多斤。

    按照跟武长使夫人说的价钱算就该是一百八十多两银子,不过韩得平可没那个胆子开口谈钱的事情。

    领头的是个中年管事,他走的时候跟韩得平说:“来的时候我们王爷有话,回头你们送了太妃的屏风摆件到府上的时候一块结账。”

    韩得平连忙说:“不敢不敢,就是送给王爷太妃也是使得的。”

    然后他就给这位洪姓管事塞了五两银子的跑腿费,还送了他不少点心吃食。

    洪姓管事笑的开怀“我们王爷可不会拿老百姓的东西,老百姓种地不容易,我们王爷最是体恤百姓了。”

    说完客套话就带着马车队走了,光光都想吐槽,这些跑腿的小人物比那些贵人还难缠,他们家挣点钱容易吗?到头来还要费心巴拉的打点他们。

    卖了西瓜没多久他们家的院墙也都砌好了,剩下的就是在院子里盖凉亭,盖几间小厢房了,韩得平就先组织人手把西院子的地规整了一遍,等肥沤的差不多了雇人开始种西瓜。

    只留了十几亩地的种子,等种完了西瓜挑了水浇了水又用麦秆细细的盖了才算是告一段落。

    回头等西瓜秧长长了,还得打岔翻秧,西瓜长得大一点了,雨水要是多了还得在每个西瓜底下垫上谷草防止被雨水泡坏,所以种西瓜也没那么容易的。

    等凉亭房子盖好了,韩得平就去四叔公家里雇了得发三兄弟来果园里帮忙种果树照看西瓜。

    目前山楂树还不算大,今年也不结果,没啥好看的,主要是西瓜田那边要细心些。

    韩得平就去找了四叔公跟他的儿子韩有田,说了想雇他们家的三兄弟做长工。

    四叔公年纪大了,看事情老道长远,就对着韩得平说:“得平啊,都是自家人,你有啥事情就来说就是了,肯定随叫随到,还说啥长工不长工的事情啊。”

    韩得平态度坚决:“四叔公,咱们是一家人不错,这亲兄弟还得明算账呢不是吗?我家里现在盖了果园子,以后年年都得有人打理看顾。”

    “咱们离的近就住隔壁,我就想着三个兄弟都是自家兄弟,人品脾性啥的都了解,我也没啥说的。”

    “一年十两银子,咱们签个文书契约啥的,我也放心你们也放心,中间有人来想做我家的工啥的我也好回话不是?”

    四叔公听到这里就是一笑“嗯,得平你说话办事实诚,好,等会我叫得发去叫了里正来做个见证。”

    他们三兄弟去照顾果园,又不是天天有活干,平时没事的时候还可以回家来做农活。

    一年三十两银子啊,想着过上几年他们家也可以盖上青砖大瓦房,四叔公笑的一张老脸开了花,住得近就是好,韩得平家有点啥事他们都能沾上光。

    请了里正来帮着写了契约文书,写明了韩得发三兄弟给韩得平家做劳务长工,平时的任务就是看顾果园和西瓜地。

    农忙时节如果果园没有啥活计允许回家干活,一年十两银子工钱,节礼另算。为期三年,不得变更。

    里正写完他都心动了,这么好的事情咋没落到他的儿子孙子头上呢?他在心里盘算着,韩得平家富贵发达是早晚的事情,以后他得跟韩家二房的人多亲近才行。

    到了晚上四叔公家整治了两桌很不错的酒席,请了韩得平一家和里正过去,几家人热闹的吃了晚饭到月上中捎才散去。

 第八十七章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雇了几个长工以后,韩得富也从他们家的帮工变成了领头的了,韩得平给他的工钱是一两银子一个月,他做的活计比较杂,比如现在他就带着得发三兄弟去了后山挖一些野果树回来栽果园里。

    平时他也会帮着去镇上出摊子卖凉粉,要么去帮小棉他们拉拉做好的屏风木架啥的,这也是韩得平有心帮扶兄弟,顾念情分。

    韩得富家里只有分家的时候分来的四亩地,房子就是老宅子里的那三间泥坯房,只要他们一家成心努力想把日子过好,韩得平再有心把他们一把,不出三年他们也能住上青砖大瓦房。

    周氏现在每天都在林氏的作坊里帮工,小菊在绣工坊里干活,他们一个月不比韩得富挣的少,可能他们家里就只有孝元是个闲人,有时他会帮着自己家里打柴,要么就是帮着周氏干活。

    他不是个游手好闲,懒惰的人。韩得平对这个侄子还是比较喜爱的。

    过了半个多月,绣工坊终于把淮阳王府的太妃全身像绣好了,虽然村里的媳妇们绣工一般,但是花样子新奇,这也就取长补短了。

    韩得平带着光光让孝元跟着一起去了府城,现在孝延不在家,这次拉的东西又多,总得有个人照应才行。

    到了府城,他们先去了武长使府,送了一批绣活,然后武长使夫人才差人带他们去王府。

    这次他们没见到王府里的几个主人,还是那个洪管事接见了他们,看了绣画,结算了钱,上次西瓜的银子加上这次绣画王府一共是给了二百八十两银子。

    韩得平和光光都非常高兴,因为一副屏风绣画一般武长使夫人是给四十两的,而王府给了一百两,这就看得出来王府还是比较财大气粗的。

    韩得平又给洪管事塞了一封五两的银子,并邀请他晚上到酒楼里吃酒。

    洪管事自是高兴的答应了。

    到了晚上韩得平就在他们住的酒楼里包了一个包间宴请洪管事喝酒。

    酒宴席间光光从洪管事嘴里知道,原来他们家的西瓜被淮阳王分很多批和车马送往了不同的地方,无一例外去处都是达官显贵,皇亲国戚的府邸。

    洪管事还说到了秋西瓜成熟的时候他们还会采购一批。

    第二天一行三人才赶了车回了梨花镇的大柳村,回了家把地里剩下的一些小的西瓜,拉秧西瓜,就是扯秧子的时候最后得西瓜。

    这种结尾剩的一般都不大,挑了一些还算过得去的分别送了王掌柜家,柳老板家,游四爷家。

    最后才是村里的里正家里,二叔公家,三叔公家,四叔公家,韩老爷子家和刘大山兄弟两。

    趁着天没黑,韩得平用筐子装了好几个小西瓜,又拿了从府城买来的两块尺头点心说是要去看韩老头和陈氏。

    林氏就说她要做饭,就没去。

    韩得平对于林氏排斥去老宅的事情也没有责怪埋怨她什么,最后韩得平只得带着光光和从私塾里回来的孝正一起去老宅子那边。

    一进门光光就挺意外的,因为她看到了从过完年就去了县里的韩得昌夫妻。这夫妻俩不是被齐家公子给安排到县城里去了嘛?这好端端的咋就回来了呢?

    吴氏正在推磨磨面,累的汗流浃背,韩得昌老神在在的站在一边观看,一点要帮忙的意思都没有。

    “呦,是老二回来了。”韩得昌看到了韩得平不复往常的神气,反而有点热情的反常。

    “啊,大哥大嫂,你们啥时候回来的?”

    “昨个回来的,弟妹没告诉你啊?我昨个去找你,你没在家。”

    林氏估计是很不想提他们夫妻两,韩得平回来都没听林氏说起这个事情。

    韩得平也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不清楚大房的人怎么突然就回乡下来了。

    跟他们打了招呼就带着一双儿女去了上房,韩老头坐在外间的椅子上,低着头也不知道在发啥呆,陈氏跟韩乐儿在里间做着针线活。

    “爹。”韩得平叫了一声韩老头,韩老头这才抬起头来。

    韩得平和光光他们都吃了一惊,因为韩老头好像比前阵子苍老了许多,以前他的头发只能说是黑中参灰白,现在他的胡子都快白了一大半了。

    而且精气神也非常不好,有些颓废和消沉。

    他才五十多岁,看起来比韩老爷子还要老上一些,这是发生了啥事?

    “老二啊,孝正,光儿,你们回来了啊,都快坐吧。”韩老头看到他们才勉强打起了一点精神。

    韩得平把东西放下关心的问道:“爹,您这头发胡子咋回事?您不舒服啊?”

    前阵子韩老头还没那么老呢?

    光光却觉得韩得平真是多余问那么一句,能让韩老头这么受打击的可能只有大房一家人了。

    果然,韩得平一问韩老头就打了个唉声:“你大哥大嫂被人撵回来了。”

    “啊?不是说是齐家公子给我大哥安排的活计吗?而且还是齐家的铺子,谁敢撵他们?”不是说那齐家公子跟小棠感情非常好吗?

    “还能是谁,齐家的未来主母呗!”

    陈氏听到动静就从里间带着韩乐儿出来了,她没好气的瞥着院子里拉磨的吴氏嗤道:“说的再好听再光鲜,还不是去给人家做妾,那主母要进门了,妾啥的都不知道要打发到哪个犄角旮旯里去呢!”

    陈氏的声音非常大,估计就是故意的。

    院子里吴氏听到了,拉磨的身子就是一僵,不过也只是停顿了一下就又没事人一样继续干活了。

    “得了,净说那些没用的。”韩老头的心情显然不太好,他觉得这事糟心无比,并不想多说。

    想想也是,韩老头对长子一家一直是有着偏爱的,而且迷之看重,总是寄与无尽的厚望。

    结果事实却总是让韩老头“啪啪”打脸,他怎么能够不悲伤失望呢?

    “他们都有脸回来,我咋不能说了?赶明儿孝宗一家三口肯定也会回来了。”陈氏说到最后也很烦躁。

    “说啥嫁到齐家去,到头来就是给人家做妾而已,还坏了咱家的名声。我们现在见了吴家人脸上都无光了。那吴家人跟咱们面对面走过去以后,人家都得在后面戳我们韩家人的脊梁骨。这图的啥呀?”

 第八十八章话家常林氏心中通透

    光光也觉得不知道韩小棠图的啥?绕了一大圈千方百计的抢了表妹的未婚夫,逼死了吴家姑娘,嫁到了齐家给人做妾,图啥呢?

    “这些事说来说去,还不是都怪吴氏这个扫把星,好好的闺女不看严点,整出这么丢人的事情来,老娘恨不得扒了她的皮!”

    “别说那些没用的。”韩老头闹心的朝着陈氏呵斥了一句,陈氏可能也是心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