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鸡飞狗跳的农门生活 >

第73章

鸡飞狗跳的农门生活-第73章

小说: 鸡飞狗跳的农门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得平和林氏对视了一眼,交换了一个心知肚明的眼神,林氏咳了下就说道:“老四兄弟,四弟妹,这孝元虽然是我们韩家的子侄,可是我们做为伯父伯娘的,也不能越俎代庖,婚姻大事父母做主,古来有之。

    我让人叫来我家三叔子,你们跟他们商量商量好了。”

    见林氏这么说,吴老四夫妻俩的脸色就有些难堪,笑容也变得勉强起来:“啊,好,是该这么做。”

    看着吴老四那张紫茄脸,光光鄙夷无比。

    这想要说闺女和韩孝元的亲事,不去找孝元的父母,却大包小包的主动上自家门上套近乎,典型的想要攀高枝呗!就这种做派还真是让人很难高看。

    俩人如此趋炎附势,并且不重视韩得富一家,让林氏如此明晃晃的提出来,他们能自在才怪。

    过了会儿韩得富和周氏就被小厮请了来,众人相互见了礼,才言归正传。

    韩得富皱着眉,他看着吴老四态度有些冷淡:“这男婚女嫁是正常之事,可是咱们十里八村的规矩都是差不多的,就是定亲,到时咱们可就得按照自己的规矩来了。”

    吴老四面色难看的僵笑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韩得富心下欢喜,一改那日相看之时的低姿态,扬眉吐气了一把:“哈哈,既然这样,老四兄弟,以后咱们就是亲家了,有啥到的不到的地方,咱们都可以相互商谈。

    你家闺女虽然不错,其实我家儿子人才相貌也是不差啥的,俩人还是很相配的。”

    吴老四夫妻俩能说啥,只能是韩得平说什么都点头哈腰的。

    光光感觉无语,这三叔典型的就是在拿捏吴家,他们主动去求娶的时候,自然是放低身段,不敢拿款。

    可是如今女方主动上门来做亲,是很少见的,韩得富一向都是聪明人,借此他可不就得好好的捏一捏吴家的人,杀杀他们的傲气。

    光光不由的想起了后世里,很多女孩子在没结婚没生孩子之前身价都很高,可是如果你未婚先孕了,那男方可就会看低你了。

    还有不厚道的人家,先前谈好的彩礼会因为女方的有孕而反悔,就算不给你彩礼,毁了先前的条约,反正你已经有了人家的孩子,总不能一直僵持着不嫁吧,就借此来故意拿捏女方。

    谁让你怀孕了呢,你就比别人矮一截,你可不就得被人轻贱。

    光光想着,将来她一定不要这样,她要做最独特自立,最自爱的那一个。

    众人说了一会儿闲话,基本上定亲的事情就算是讨论好了,定在月底二十八去下定礼,吴老四夫妻这才心满意足的走了。

    等把人送出了门,韩得富不满的啐了一口:“见钱眼开的势利眼!”

    周氏也非常不满的对韩得平和林氏道:“这个吴家,家风看着就不周正,上回相看,吴老四媳妇和她的大儿媳妇那做派,真是有够膈应人的。

    也不知道我家孝元是中了啥邪,天天都跟我吵着要娶吴巧玲,都给我烦死了。”

    林氏也不好发表其他意见,毕竟是人家儿子说亲,又不是孝延孝正的事情:“少年暮艾是正常的事情。”

    韩得平的脸上一扫阴郁带出了一些喜色:“老三,你放心好了,下定的时候我跟你二嫂肯定给你们准备一份体面的定礼。”

    这就是要大包大揽的意思喽,光光不置可否,想到昨天那些官员士绅们送的礼物,她笑了笑,反正家里现在有的是好东西,随便拿出一些也足够做定礼了。

    而韩得富和周氏自然是感激不尽,说了好多感人肺腑的感谢之言。

    “这个时候孝周要是在家里,估摸着早都娶妻生子了。”韩得富有感而发,突然说了这么一句。

    韩得平和林氏的说笑声就戛然而止,韩得平有些心酸的道:“也不知孝周在哪里,过得好不好?”

    林氏抹了抹眼泪,然后喃喃自语:“我的孩子,你究竟在何处?”

    而此时的北方边境铜台关外,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厮杀。

    天空之中飘飘荡荡的落着雪花,寒风凛冽刺骨,满地的鲜血,染红了整个雪地。

    少年将士他抹了一把脸上被喷溅的血,大力的踢踢脚边的尸体,向左右望去,左边的兄弟右臂上插着一支箭,却用不熟练的左手死命地砍着敌人,面目狰狞;右边的兄弟杀红了眼,大声的吼叫,嘴角甚至流出血来。

    他苦笑一声,感觉胳膊有千斤重,已经无法抬起,他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几波敌人的攻击了,大盛朝的将士已经所剩无几,只有他们几个还在苦苦坚持没有倒下。

    这便是战争,要维护的始终是国家的安宁,却又有多少人想过那些新鬼喊冤旧鬼哭的场景呢?恐怕,那些还在醉生梦死的达官显贵们是永远都不会想到的吧。

    在如潮水般涌来的蛮族又一次催响进攻的号角的时候,他知道,他们完了,再也没有希望了,他眺望远方家乡的方向,放下了手里的刀,回想起家乡的父母弟妹,有些绝望和失落!

    大军压境,肃杀之气逼近,有兵卒拔出了佩刀,寒光一闪,大刀高高扬起,那一瞬间,那双凝望着天空的眼睛,却终究是没有闭上……

    而在淮阳府的韩家人对于边关所发生的事情都还一无所知。到了月底,天气总算是有些回温,韩家也迎来了难得的喜事,孝元要同吴家姑娘定亲了。

    一大早韩得富一家三口刘打扮一新到了韩家宅子这边来,林氏吩咐人套上两辆骡车,把准备好的一众礼品都搬上了车。

    由于是下定,只需要男方父母和媒人上门就行了,就只有林氏带着光光和韩得富一家去了镇上,韩得平在家里带着人挑选棉花种子就没去。

    到了镇上,另外接了王袁氏,一众人就到吴记杂货铺门口下了车。

    光光打量这间杂货铺,还真如韩得平所说的那样,并不宽敞,只有两间门面,铺子留有后门,进去以后就是住宅。

    一行人抬下了礼品往里走,吴家人就都迎了出来,自然又是一阵热闹客气。

    不过吴家的两个儿媳妇都把目光聚集到了韩家带来的定亲礼上。

    林氏准备的定亲礼都是乡下人家说亲时常见的东西,无非就是四牲,分别是半扇猪肉,一只羊腿,四只大公鸡,二十斤牛肉。

    前面几样都是寻常之物,街上就能够买得到的,唯独牛肉在市面上是看不到的。

    在古代,牛做为耕地的主要劳动力,是不准随便宰杀的,除非生老病死,还得上报官府才能处理牛肉。这二十斤牛肉可是韩得平托了县太爷走关系给弄来的,得来不易。

    而四果无非就是几种水果,四品是四种糕点,后面还带来了四匹布,粗布,细棉布,棉麻,绸缎各一匹。

    等所有人都进了院子,洪氏不死心的往后面张望:“没、没啦?”

    她一脸的失望,仿佛在说,就这?

    光光无声的冷笑,她就知道会是这样,不管她们带多少东西过来,吴家的人都不会满足,还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吴老四媳妇嘴上虽然没有说不满意,可是脸上的神态已经表现的足够明显,她那脸在看到定亲礼以后就拉的比驴脸还长了。

    林氏周氏都有些不悦,碍于两家如今要做亲,又是下定的节骨眼上,也就只能忍耐下来。

    吴家的住宅面积并不大,而且他们家人口不少,就显得有些拥挤。

    就这种条件,还好意思吹捧自己是啥城里人,条件优越呢,周氏有些后悔答应儿子搬娶吴巧玲了,就这条件没准比不上自家呢!

    众人都进了上房,坐了个满满当当。

    林氏把随身带来的盒子打开放到桌子上,里面是一整套的银头面,有银簪银钗,银耳环银耳坠,银抹额,银项链银手镯等,林林总总有十几样。

    盒子是两层的,下面那层码着十两一锭的元宝,正正好是八锭。

    周氏有些讶异,这一整套银饰下来,少说得一二百两银子,加上现银和那些礼品布匹啥的,这一次的定亲要花去三四百两白银。

    韩得富也有些心疼,更多的是感动于嫂子的大方。

    如果说有谁最了解韩得平和林氏的话,除去他们家的儿女之外就属韩得富和周氏了。

    韩得平和林氏平时的吃穿用度也只是比寻常百姓好那么一点点,就林氏那穿戴打扮什么的甚至还比不上周氏呢,就比如现在,林氏全身上下只有头上插了一只玉簪,再无他物。

    而吴巧玲见了以后却是非常不高兴的哼了一声,她的目光在林氏头上的玉簪上打了个转,有些哀怨的看了一眼孝元。

    林氏自然是看见了小姑娘的神色,她心里非常不舒坦,不过为了孝元的终身大事,也只能选择视而不见忍气吞声了。

    光光在心里不屑鄙夷的把吴家人都骂了一遍,早知道这么膈应人,她就不该来吴家。

    等搬亲前面,韩家还要再来下一次聘礼,下一次催礼,少说还得二三百两花掉。

    虽然当初吴家那么要求,他们都不高兴没答应,可是如果真的要办喜事,以韩家如今的财富和声望,不可能几十上百两就打发了事的。

    别人硬要,会让人膈应不高兴,那别人不要了随他们自己心意,他们要是不给,那可就真的另当别论了。

    这么多乡里乡亲看着,他们家每年挣那几万十几万的白银,亲侄子成亲却一毛不拔,或者办的寒酸无比,那人家该咋议论啊?

    以后孝延哥几个成亲还要不要大办,难免会让人拿出来跟孝元的亲事做比较,为了不落人口舌,林氏还是比较大气的,给孝元做了五百两的花费预算。

    至于再多的,那别人可就别肖想的,他们再有钱,那也是自己挣来的,凭啥白白的给品行不好的吴家人花呢?

 第一百七十六章 古怪的刘宝骏

    在酒席之间,就定在了今年五月初二搬亲,定亲礼虽然气氛不大融洽,却也还是在两家努力维持下举办完闭了。

    回到家里光光把手里的帕子都丢到了桌子上,有些生气。

    忙活回来歇息的韩得平见了,就询问小闺女:“光儿,咋生气了呢?今天去吴家下定难道出了啥岔子?”

    光光瞪了一眼老爹和老娘:“还不是被吴家人的德行给膈应到了,咱们准备的定亲礼,在整个镇上来说,肯定是头一份的,他们竟然还不满足。”

    韩得平张了张嘴巴,有些不耐烦:“算啦,咱们就管这一回,以后老三他们家事情还是不要插手了。

    今个儿你大爷爷过来找我唠嗑,意思就是咱们跟吴家这门亲事做的糟心,以后恐怕不大安宁。”

    林氏连喝了两口水,才压下心中的火气:“可不是嘛?吴家那品行,太膈应人,以后就看孝元压不压得住那姑娘的性子了,不然可有得折腾。”

    光光这才询问老爹:“爹,大爷爷过来做啥啊?”

    韩得平面色古怪的看了看林氏:“哦,没事,就是闲聊了几句。”

    嗯?光光盯着韩得平不自然的脸色看了看,想看出个所以然来,却一无所获。

    等韩得平和林氏各自去庄园里忙活了,她寻来了韩福询问个中缘由。

    “大太爷是过来说太爷的事的,听说那位落了胎,伤了身子,如今躺在床上得需要人侍候。”

    光光了然:“哦,那我爷能侍候得来人嘛?”

    韩福一本正经的摇头:“大太爷说,太爷最近总是去他们家端饭菜回去吃。”

    光光无语,这种结果她早想到,韩老头和秋香虽然有了住处,可是吃穿上面都得自己负责的。

    韩得平虽然有叫人经常送米面过去,但是做饭烧水家务还是得有人做吧,除非韩老头他们自己买下人。

    就韩老头这么大年纪了,而且当家做主了大半辈子,更不可能会厨艺啥的,那不就得指望秋香啊?

    那秋香有了身子,并没有得到什么好的进补,每天还得洗衣做饭侍候韩老头,加上旁边陈氏可能还会隔三差五的过去找麻烦,那孩子能留住才有鬼。

    想到这,光光就询问韩福:“今个你家老爷咋滴说的?”

    “大太爷走了以后,老爷就吩咐我,找个婆子过去照顾太爷和秋香的起居生活。”

    光光撇嘴,就这?韩得平还瞒着自己呢?

    她转了转机灵的小眼睛,然后笑道:“福伯,人就别派过去了。回头我爹要是问起你,你就说你忘了,或者说咱家的婆子们都不愿意去老宅服侍,你放心,回头我会跟我娘说一声的,到时保证我爹不敢责怪你。”

    光光就是要让老宅的那些人自生自灭,让他们都过得煎熬无比,才对得起他们以往受过的那么多不公平待遇。

    韩福领略到了光光的用意,呆了呆,然后笑着应了:“我知道怎么做了,二姑娘。”

    过了正月以后,天气逐渐变暖,韩家开始忙碌起来,因为今年耕种的棉花特别多,达到了两千多亩。

    选种晒种都是个巨大的工程,韩得平是个合格的庄稼把式,虽然他有了官身,自己却没当一回事,仍旧跟以往一样把自己当做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带着人下地翻土,沤肥。

    林氏也没闲着,家里工坊种地几头忙活,而唐城最近的工作已经减少一大半了,因为小棉的预产期就要到了。

    光光带着一些长工则是去了自家的百亩水稻田里,自去年收割完了水稻以后,到了十月份在光光的带领下就都种上了油菜。

    现在花已经开过了,都长出了菜籽,为了防止植株会被大风刮倒,他们把靠近边边的油菜籽植株用绳子拦腰扎起来,起到固定作用。

    油菜是继棉花旱稻以后光光的又一大杰作,也是再生利用,在稻子收完以后翻耕土地,种上一茬油菜,在四月份左右就可以收割,并不耽误插秧。

    在古代,人们常用的食用油是动物膏脂和植物油。(古代常用“民脂民膏”代表财富,这就与动物油有关。《释名》有曰:“戴角曰脂,无角曰膏。”举例来说,牛羊油叫脂,猪油称膏。宋元理学家陈澔有另外的解释,他认为“肥凝者为脂,释者为膏。”也就是说固体油是脂,液态油是膏。在烹饪方法上,脂膏也有不同。《礼记·内则》明确记载:去腥“脂用葱,膏用韭。”)

    而现在大量食用的植物油,并不是大豆油、菜籽油或花生油,而是芝麻油。由于芝麻来自西域,民间习惯称其为胡麻。

    或者就是松菜子油,茶子油,大豆为贫苦人家主要的口粮,很少有人用来榨油,而且以现在的榨油技术水平来说,出油率非常低,没有一点家底的人还真是浪费不起。

    光光家里种了百十亩的油菜籽,在本地来说又是一大奇观,特别是油菜花开放的时候,还曾吸引过不少文人学子过来观看呢。

    光光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是满心欢喜,斜刺里的油菜地里却突然窜出来一个人吓了他一跳,长工们深怕是什么歹徒,都围了过来。

    光光定睛一看,松了一口气:“宝骏哥,你咋从菜地里出来的啊?那油菜杆都让你踩倒了。”

    刘宝骏一张白脸此时爆红,一直红到耳朵根,他慌张的望了望光光说话都不利索了:“光、光儿,你们来绑菜杆啊?”

    光光疑惑的往他身后望了望,这二亩地是他们自己家的,由于刘大河是做杂货铺生意的,家里是有卖食用油的。

    光光家里种油菜籽说是用来榨油的时候,刘大河跟风也种了二亩,他说尝试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