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福运娘子山里汉 >

第147章

福运娘子山里汉-第147章

小说: 福运娘子山里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算是很大的突破和成果了,可他说起来风轻云淡,并没有任何骄色,心性沉稳可见一斑。
  “那这个轮椅,预备什么时候推出?”
  “最快也要年底了,别的都还好,圆形轮轴实在太过麻烦。”
  两人正说着话,谢寡妇被胡大成硬拖了过来。
  “娘,我没骗你,辛大夫真的弄了个会走路的椅子!有了这个,姥娘她就可以经常出来晒太阳了,不仅能到院子里晒,还能到院子外面……”
  “你瞎说啥呢?”谢寡妇觉得没头没脑的。
  季妧招手“谢姨你过来看看,这是咱们辛大夫送给我的新婚贺礼,我也用不着,就借花献佛,转送给谢姥娘了。没意见吧辛大夫?”
  辛子期终于意识到,他太急着和季妧分享成果,以至于忽略了送礼的时机。
  不过看季妧满脸揶揄,就知她压根没往心里去。
  “是你的,自然任你安排。”
  “还真的有啊?”谢寡妇惊道。
  季妧让她坐上去试试,自己推着她走了几步,虽然有点笨拙,但确实可以移动。
  “哎呀我的天!还真行!给椅子安轮子,你说咋想的……妧丫头,这东西真给我?”
  有了这个,娘就不用总炕上躺着了!
  “不然呢?”季妧指了指关山,“如果早弄出来,关山还能用用,只可惜他没赶上。”
  关山看她幸灾乐祸的样子,许是想到那些行动不自如的日子种种不便及尴尬,抿了抿唇,没说话,脸转到了一边。
  辛子期怕二人留下矛盾,多言了一句。
  “其实做轮椅的建议,还是关山手术后季妧跟我提的,出发点也是想让关山少受罪,只是我这边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手,给耽搁了。”
  关山的脸又转了过来。
  这人……季妧想笑,但在外面,且给他留着面子。
  谢寡妇那边又推着转了好几圈,喜得什么似的“妧丫头,那我可真就厚着脸皮接下了。”
  季妧歪头做了个请便的手势。
  正赶上胡良送五爷爷回来,谢寡妇大致跟他说了下情况,就让他和胡大成先把轮椅抬回去给谢姥娘试试。
  辛子期顺势提出告辞,季妧让他留步。
  “我有东西要给你。”
  辛子期心神微动。
  每当季妧说这话时,给的都不会是随便的东西。
  这次又会是什么?


第339章 四张方子
  季妧进东屋后,就只剩下关山和辛子期两两相对。
  饶是辛子期对医字以外的事素来漠不关心,面对着关山,也忍不住升出几分好奇。
  他仍记得几个月前第一次见关山时的惨状。
  不止是身上的伤,还有他给人的那种感觉,像一潭阴郁的死水。
  如今,除却脸上的伤疤,可以说和之前判若两人了。
  看得出,季妧真的把他照看的很好。
  不过辛子期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会成为季妧的夫婿。
  还是谢寡妇她们去镇上采买时被平安撞见,他这才得知消息,不然季妧怕是连喜帖都不会送。
  今日看两人相处,言行间颇多默契,想来那段养伤的日子功不可没。
  “尚未单独跟关兄道喜,关兄喜得佳人,还望珍之重之。”
  关于宋璟和季妧的那些传闻,辛子期隐约听说过一些,真假不得而知,但季妧既然选了关山,那关山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只愿他日后不要辜负季妧才好。
  关山的视线从堂屋门口移到辛子期脸上。
  “她是我妻,我自会尊重。”
  微顿了顿,颔首“多谢。”
  若没有这后半句,很像在说外人无需多管闲事。
  辛子期冲关山拱了拱手“那辛某在此祝你俩琴瑟和鸣,白首永偕。”
  关山拱手回礼,领了他这声贺喜。
  季妧拿着几张纸过来,递给辛子期。
  “你先看看,这几类药,有没有其他医馆推出过。”
  辛子期接过,只扫了一眼,眼睛有些发直。
  速度飞快的把剩下三张看完,视线重新回到第一张上,久久无法移开。
  “这是……”
  “这是四张中成药的方子。我看各家医馆,多是问诊开方之后,现抓药材让患者带回去煎服。但其实可以把一些普适性高的方子制成中成药,这样省了抓药煎药,患者也方便些。”
  辛子期张嘴看着她,一时竟找不到言语。
  谁不知病症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用同一张方子。
  但制成药丸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一来,千病千变,中成药无法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剂量,就怕治不好病反成催命符。
  二来,能制成药丸的方子须得是经过千锤百炼,用量与药性上半丝疏忽不得,又哪里是根基浅薄的医家能做到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凡学医之人,有谁不知人参的功用?但只有京城宁家几年前推出的人参养荣丸被广为认可。
  后面不是没有人想去效仿,然而……
  季妧清楚他顾虑所在。药,尤其是内服之药,确实不能有丝毫马虎。
  “你仔细看看,这几类药全是以补养类为主,虽然补养也有区分,但跟其他病症比,容差率又要大一些。”
  更何况,这几张都是经过几百年历史检验,流传后世的名方,只要医者断诊时不出错,药必然也不会出错。
  辛子期听她所言,又把那四张方子捧起仔细看了看。
  第一张上写着“八珍丸”。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功效——气血双补,补养五脏。适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等症。
  典型征象——黄脸婆……
  季妧在一旁补充介绍。
  “黄脸婆这个称呼,你们男人应该不陌生。就是指那种因为操劳或者生育,从而导致脸色不好看、过早有皱纹、未老先衰的女人。
  这种人身体一般都不壮实,气血不能够上荣到头面,所以面色才显得萎黄而苍老。
  简单来说,这张方子就是开给女性的,具体点说,是开给那些'黄脸婆'的美容方。
  气血充盈方为美,想要容颜不老皮肤润泽,一定要气血双补。
  八珍丸‘扫黄’的本事之所以在同类药中最为突出,就因为它兼顾了气和血。
  你仔细看就会发现,他实际上是经典补气药四君子汤和经典补血药四物汤的组合,因而对于气血不足所致的萎黄枯槁特别有效。
  具体制法和每味药材的用量也在上面。”
  八珍丸是由古老的汤剂“八珍汤”演变而成,见载于元代医学家萨迁的《瑞竹堂经验方》一书。
  季妧一开始还担心这个方子会不会和大周的医者相撞,不过看辛子期的反应,应该是没有。
  “不管是哪个女人,若是一身伶仃瘦骨,再加上暗黄的皮肤,也会美感全无。所以八珍丸在女性群体中必然会受到欢迎。
  初期宣传可以采用之前跟你提过的发传单的方式,或者向医馆病人推荐,毕竟谁家没有女眷呢?”
  这话辛子期是赞同的。
  女患者很少亲自来医馆,乡下是因为去不起,城里是碍于不能抛头露面。
  但她们中很多人,确实或多或少都有季妧所说的这种症状。
  “而且你也看到了,全方药性平和,补而不峻,就是一种基础调养的药物,不会给人体带来多少副作用。
  不过售药的时候还是要提醒患者,不管是服用八珍丸,还是自己抓药回去熬制,一定要做到辨证施治,辨证施补。
  如果不能辨明自己病因和症状,最好在大夫的指导下服用,若是自己胡乱用药……再保险的药也是有危险性的。”
  辛子期点头,表示记下。
  季妧示意他接着看第二张方子。
  这张上面写着“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山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效滋阴补肾。用于腰膝酸软、肾阴亏损、骨蒸潮热、早泄遗精。
  典型征象——阳痿男……
  辛子期看到这,突然呛咳起来。
  季妧自动把脸皮加厚了几层。
  “这张方子主要是开给男性的。男人嘛,最沮丧的事情莫过于那啥……你懂得。”
  辛子期“……”这个问题他该说自己懂还是不懂。
  关山蹙眉看着突然不自在的两人,恰巧季妧也瞟了他一眼。
  两人视线撞了个正着,季妧立马心虚的移开。
  不过很快又移了回来。
  “那个,要不你先去东屋歇会儿,我和辛大夫有事要谈。”
  辛子期也蓦然意识到,季妧夫君还在,当着他的面谈这个确实不太好。
  不过背着谈似乎也不太好……
  关山眉峰压低了些,但到底没说什么,转身进了堂屋。
  他一走,季妧就毫无顾忌了。
  毕竟那啥那啥的,讲起来太费劲。
  “男人一旦早泄和阳痿,他们就觉着是肾虚,然后就想法子补肾壮阳。
  六味地黄丸就是专门补肾的。
  这么跟你说吧,男人过了四十,只要不是那种白胖白胖一动就喘的阳虚体质,这个药就可以常吃,权当养生。”
  六味地黄丸,见载于宋朝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
  后世各医家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加减裁化,经临床反复验证,才成了中医补肾的经典之方。
  “但有一点要强调——它并无壮阳的功效。
  要知道,肾虚又分三种,一是肾阳虚,二是肾阴虚,还有一种是肾气虚。
  六味地黄丸的功效在于滋阴补肾。
  等这个药推出后,多数病人碍于面子不敢就医,或许会买回家自己调治。假设他们服用后,不但不见疗效,病症还越发严重……原因想必你也清楚。
  病人的肾虚症状若是阳虚所致,那么用它来调治就是背道而驰,所以最好是在大夫的指导下用药。”
  辛子期这会儿已经不知道自己的目光该往哪里安放了。
  他一方面在心里告诫自己,医学之道,不该如此忸怩拘泥。
  偏偏又克制不住……
  从医这么久,还没有过如此尴尬的时候。


第340章 随时恭候
  从医这么久,辛子期还从没有过这么尴尬的时候。
  但一番挣扎过后,终归是医者的求知欲占了上风。
  “肾虚的症状不止以上那两种,还有白发脱发、头晕眼花、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盗汗、健忘等症状。
  这些症状也不止男人有,女眷、老人、甚至是小儿身上都有可能出现。
  那么这味药是否同样适用?”
  “自然可以,不管男女老少,只要他的病症属于肾阴虚的范畴,都可以用六味地黄丸来调制。”
  事实上在现代,六味地黄丸已经是很多慢性病的保养药了,诸如结核、肝炎、甲亢、糖尿病等。不论男女,只要有阴虚症状时都可以服用,包括小儿发育迟缓或者成人用脑过度。
  《明医杂著》曾有言“补阴之药,自少至老,不可缺也。”
  六味地黄丸作为滋阴补肾界的鼻祖,在现代都家喻户晓,可想而知它的市场会有多大。
  “而且你也看到了,总共六味药,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这三味为补;茯苓、泽泻、牡丹皮,这三味为泻。三补三泻,药性可谓相当平和了。”
  之所以如此平和,是因为这个药最初是用来治疗婴幼儿的,不过季妧不打算详谈背景。
  “还有别的疑问吗?没有的话,咱们看下一个。”
  辛子期摇头,总算松了口气。
  剩下两张,一张是治疗小儿积滞内热胸腹胀的“一捻金”。
  它具有通里泻热、益气生津、消食导滞和祛痰通便的功效,可以将患儿体内的积滞和内热一扫而光,使脾胃和肺脏等组织得到畅通,喘咳痰多之症也都能彻底解决。
  最后一张是清热良方“银翘解毒丸”。
  主要用于发热头痛、口干咳嗽、咽喉疼痛等症状为主的风热感冒。
  成分是连翘,金银花,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淡竹叶,生甘草。
  所谓“久无金屋藏娇念,幸有银翘解毒丸”,银翘解毒丸可谓后世家庭必备的常用中成药,很多人感冒后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它。
  它的原方名其实是银翘散,是清代医学家吴鞠通所创的经典处方。
  最初是用来治疗热病引起的瘟疫的,所以整个药性偏凉,因此适合风热感冒服用。若是受寒引起的感冒,则不适用。
  没错,感冒也有风寒和风热之分,前者因寒而起,后者因热而发。
  如果风寒感冒错用了清热的银翘解毒丸,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反倒会让感冒愈发严重。
  但当下,很多医者对这两者并没有很明确的区分,以至于常常采用治疗伤寒的方法来治疗温病,这种错误的方式,结果自然是火上加油。
  所以在服用银翘解毒丸之前,一定要判断清楚,患者的感冒究竟是属于风寒还是风热。
  此外它还有一个副业,那就是治疗风热湿邪导致的儿童手足口病。
  至于怎么区分风寒和风热,以及什么是手足口病,季妧少不了又得废一番口舌。
  辛子期擅长骨筋,其他科虽然也通,但尚谈不上精,因而季妧解说的时候他记的格外用心。
  待全部消化完成,久久无言。
  心里十二万分的惋惜,无缘得见季妧那高人师傅一面。
  同时又十二万分的庆幸,他能得遇季妧。
  这四张方子,每种药的成分、配比、制法,典型征象、注意事项以及禁忌人群,全都罗列的清清楚楚。
  价值几何,根本无法估算。
  即便比不上麻醉药的惊骇,也足以让人眼红了。
  他沉吟许久,才斟酌开口。
  “这四张方子我可以收下,但制药坊的分成比例必须得改。你先听我说,设备坊还按照原来不变,但制药坊我只拿三成。你若是不愿,那这方子我也不能要。你若是同意,便安排个人手过来管理制药坊。”
  季妧观他神色,知他心意已决,犹豫了一下,没有拒绝。
  辛子期自动退了一步,她心里也做了决定——日后只参与制药坊的管理和运营,至于设备坊,除了查账,不会参与具体事务。
  可是人选……
  “等我找到合适的人再通知你。”
  “随时恭候。”
  辛子期放下心中包袱,将那四张方子折叠好,谨慎放于心口处。
  季妧问“听平安说,你打算把一德堂搬回邺阳?”
  “平安他……”辛子期摇头微叹,“罢了,其实是有这个打算,但还没有最终决定。”
  季妧却觉得,济世堂总部既在邺阳,辛子期回邺阳那是早晚的事。
  去邺阳虽更有利于制药坊和设备坊的业务拓展,但在济世堂眼皮子底下,只怕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得被盯上,甚至再次被针对。
  对此,辛子期倒是不见忧色。
  “我之前是否跟你提起过,我结识了一位贵人?潘知县的小公子不小心划破了肚子,就是我经手治疗的。因为用了局麻药,缝针时他没怎么感觉到疼,是以特别信赖我。他养伤这段时间,也一直是我在负责。”
  原来是这样。
  辛子期成了知县的座上宾,那白家再是横,也不得不顾及几分。
  不过她怎么记得,上回她带季明方去一德堂,辛子期说的是结识了一位京中的贵人?难道记错了?
  嗯,应该是记错了。
  “相信你也看出来了,这四类药,分别针对男人、女人、小孩、普罗大众,几乎涵盖全了。虽然比不得麻醉药的价值,但他们比麻醉药更具有普适性,使用率更高,也就意味着利润不会小。
  我之所以这个时候拿出来,除了因为一德堂要搬回邺阳,还有就是麻醉药的研发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