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福运娘子山里汉 >

第234章

福运娘子山里汉-第234章

小说: 福运娘子山里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香料种植期间潘嘉道还来视察了,紧跟着其他村子的里正也纷纷前来取经,打听清楚情况后,不少外村人也加入了香料种植的大军。
  总归有县衙的规定在,不会乱来就是了。l0ns3v3


第533章 就这样罢
  其实不光香料种植这块,三大作坊能顺利进展也多亏了孟里正。
  之前做脱水蔬菜时孟里正就说过,季妧不但给全村大半人家提供了生计,也给他长了脸。
  而这一回,季妧不仅是在村里给他长脸,脸都涨到外村去了,甚至再一次长到了县尊面前。
  现在附近的几个村子,还有谁不知道他们大丰村出了个会赚钱的大能人?
  不但自己赚钱,还带着乡亲们一块赚钱,不夸张的说,这比财神爷都更得大家喜欢!
  财神爷常年供着也没见发财,可在季妧手底下做事,那赚的钱都是实打实的。
  谁不希望自己村子也有个这样的能人?关键是没有哇!
  可想而知其他村的村民对大丰村的村民是怎样地羡慕,而其他村的里正对孟里正又是怎样地嫉妒和恨。
  再羡慕嫉妒恨也没辙,想跟着吃肉喝汤,那就得跟着人家走。虽然大风光是人家的,好歹自家也能落点实惠。
  孟里正那叫一个高兴!
  高兴之余,他也确实兑现了先前的诺言——只要季妧有难处,尽管跟他提,能支持的他一定支持。
  所以在孟里正全方位的支持下,别管是选地、买地,还是动员、招人,一切都进行的顺顺利利。
  季妧给村里村外的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全了自己的“公义”;村民们有了工作日子有了奔头,那些鸡毛蒜皮狗屁倒灶的闲事也少了;孟里正既赚了名声体面又省了心,心里对季妧就更是看重和支持。
  如此也算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季妧从百味坊出来,打算去卤香坊那边看看,而去卤香坊,必然要经过自家门口。
  远远看见门口有个人徘徊,走近了才发现竟是孟里正。
  人果然是禁不住念叨,一念叨就撞个正着。
  “里正叔,你找我有事?”
  孟里正以往爱朝西河沟跑,如今是三个作坊轮流跑。
  好在他不耍“官威”,虽然季妧给了他一个“监督员”的名头,但他基本不插手作坊的事。
  除非看到有谁偷懒耍滑不好好干了,那是必然要好好教育一通的,毕竟干系着大丰村的脸面。
  季妧最近忙着与金家商谈,已经有阵子没见着他了。
  见他没去作坊,反而直接找到自家门口,还以为是有什么大事。
  孟里正摆了摆手。
  “倒也不是什么大事……跟作坊也无关……就是、那个……”
  他这副支支吾吾的样子,反倒引起了季妧的好奇。
  “叔,有事不妨直说。”
  孟里正也想直说,关键不知从哪里开口。
  “也没旁的,就是那个……璟儿来信了……”
  季妧愣了一下,有点摸不着头脑。
  宋璟来信,何至于单单来跟她说一声?
  虽然这半年来她也没少听说宋璟的消息……
  想也知道,关北这种文风并不兴盛的地方,蓦然出了个状元,该是怎样的石破天惊。
  到现在,邺阳各处都在谈论这个状元的种种事迹传说,更别说生养状元公的宋家村和大丰村了。
  在这种大环境下,季妧耳朵想清静也清静不了。
  不过,当初喜讯从宋家村送到大丰村,村民们人人皆知。像信件这么私人的东西,专门跑来跟她一个外人说,就不好了吧?
  见季妧不说话,孟里正更尴尬了,咳了一声继续道:
  “璟儿说,他现在进了那个什么左春坊,做什么中允……你见多识广,叔就是想来问问你,这个官好还是不好?说是正六品,但璟儿之前不是进了那个劳什子翰林院了吗?我问过你,你说那里很清贵、对仕途大有好处,怎么就给调走了呢?”
  原来是这样。
  季妧笑道:“这个官职我知道的也不清楚。按说是不错的,也是翰林系统,只不过职责有变,以后要专门为太子……”
  说到这,季妧顿了一下。
  左右春坊由詹事府驾驭,而詹事府明面上是为皇子和皇帝的内务服务,但从先帝时起已经变为专为太子一人服务。
  也就是说,詹事府上下,如今俱属东宫官,肩负着训导太子的重任。
  可本朝还没有太子……连个皇子都没有。
  这时候宋璟被调去,真说不清好还是不好……
  或者皇帝的后宫有人怀孕了?亦或者已经生了,大周要有太子了?
  季妧随即否定了后一种想法。
  普通人家无后都急的狗跳墙,何况是皇帝。
  万德帝在位已经七年,若真有皇子降生,必然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就算关北路远,消息传得慢,但宋璟任职的书信都送了回来,没道理邺阳一点动静都没有。
  看来十有八九是前者了——后妃有孕,这一胎被判定是男胎,万德帝寄予厚望,还没等降生就提前配备了东宫属官……
  若真是这样,那宋璟以后的前途就真是不可限量了。
  翰林出身,太子属官……这些可都是进内阁的筹码。
  季妧替宋璟开心的同时,也微觉奇怪。
  詹事府官员对太子的影响最为直接,所以历来都是慎择其人,而常以勋旧大臣兼领其职。便是下属的左右春坊,也不是想进就能进的,资历、人脉,可以说缺一不可。
  她知道宋璟有多优秀,但有些事不是优秀便能解释得通。
  去年发生了那么多的事,以至于宋璟乡试虽过,但成绩平平,经短短几个月的调整就撇开影响、高中状元已经足够让人瞠目,若说进翰林院任修撰,这些是历届状元郎们共有的福利,那么不到半年就成为东宫属官,可不是每个状元都能有的待遇了。
  便是方学政,怕也没这个能耐把自家女婿塞……
  季妧忽然惊了一下。
  连她都不自觉把宋璟取得的成就地位,跟其岳家联系到一起,可想而知外面的人,尤其宋璟的那些同年同僚,会如何想。
  他的高升之路,怕是并不如外人看的那么繁花似锦。
  季妧叹了口气。
  罢了,左中允也好,右中允也好,左右跟她也没什么关系。
  孟里正一听这个官职将来有可能给太子上课,当太子老师,顿时笑眯了眼。
  “哎呀,璟儿就是能耐!”
  季妧陪着他笑了会儿,看时候不早了,就问孟里正还有没有旁的事。
  “要是没别的,我还要去一趟卤香坊。”
  “没、没了……”孟里正赶忙道,“你去忙吧。”
  看着季妧负手走远,孟里正也叹了口气。
  他今天来除了想问问官职问题,其实主要是想告诉季妧——宋璟把那方玉芷给休了。
  不过见到季妧后他又犹豫了。
  告诉季妧做什么呢?人和关山两口子现在过得挺好的。
  而且璟儿……过不久又要再娶了。
  终归是有缘无分,就这样罢。l0ns3v3


第534章 起心思
  季妧到卤香坊这边的时候,杨氏也在。
  见到季妧,她明显不甚自在。还是季妧叫了声大伯娘,主动与她搭话。
  “大丫二丫没跟你一起?”
  “没、没……她俩在家带三丫,我、我过来看看,看看有啥要帮忙的……”
  杨氏这话带着点苦味。
  也难怪,大房一家,除了她和三个孩子,如今人人都有正当事要干。
  季明方进了学堂,日日精神饱满奋发向上。
  季雪兰就更不用说了,如今管着整个百味坊,手下近百十号人,风光又体面。
  至于曾经“下岗”的季连松,在督建完作坊之后,便被季妧安排去做了三个作坊的出货管理,不算是肥差,但至关重要。
  季妧这么做倒不全是因为他是自己大伯,事实上,她在尽量避免季氏味业成为家族式作坊。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人才紧缺的情况下,比起外人,“亲人”相对来说还是要更可信一点。
  季妧原想让季连松去负责原料采购,但采购这块需要灵活应变,尤其价格方面,涨跌虽然不大,偶尔也会有所变动。季连松的性格憨厚到愚直的地步,季妧给价多少他就咬死了多少,多一文都不行。放心是让人放心了,有时也挺头疼。
  季妧综合考虑了一下,就将原料采购这块移交给了史勇和高婶子的男人,把季连松调去做了出货管理,还让旺婶子的大儿子起给他做了助手。
  出货这块要的就是认死理的精神,见单发货,签单上写的数量是多少就发多少。这活儿最适合季连松不过,他很快适应下来,并且做的一身劲头。
  每天早上,爷仨吃过饭就出门,各奔各的方向,各忙各的工作。独留杨氏在家,喂完满院子鸡鸭鹅,再喂喂后院的猪,旁的也就没事干了。
  按说以往也都是这么过来的,也没觉着有啥不对。女人嘛,还不就屋里屋外这点事?
  但自打三个作坊起来,并且开始对外招人,一切就都变了。
  若招的全是男工倒也罢了,毕竟爷们挣钱天经地义。偏偏作坊里的活计大都需要耐心细致,所以招的还是女工居多。
  杨氏以往到村里站站,尚能碰到几个说说话的,如今满村晃悠一遍也见不到什么人——都去作坊做工了。
  到了中午吃饭时候也见不到。
  怕外村人来回跑不方便、且耽误时候,三个作坊里现如今建的都有小食堂,大家到了饭点直接端着碗去打饭,都不用往家跑了。
  只有傍晚散工时候村里才最热闹。
  作坊大门打开,一阵一阵的人从里面出来,三五成群,说说笑笑。杨氏看在眼里,也说不出心里是种什么感觉。
  其实她不爱串门,也不爱跟人唠嗑,村里有人没人,对她来说没啥影响。
  但看着往日那些如她一般围着锅台转的妇人,如今每个都扬眉吐气的那种精气神,开口闭口聊的都是作坊里的活计,要么就是上个月领了多少工钱,打算给家里置办些什么、给自己添置些什么……她总有些不是滋味,即便家里日子越过越好,还是觉得矮了人家一头。
  杨氏琢磨了好几天,便去找季雪兰商议——她也想进作坊做事。
  百味坊是女儿说了算,给她安排个位置并不算啥难事。谁承想,季雪兰想都没想就给拒绝了。
  杨氏以为她是怕季妧说道,就提出走一趟面试流程,实在不行,把她安排进小食堂做饭也行。
  季雪兰还是不同意。
  她耐着性子跟杨氏解释,自己只有百味坊的管理权,并没有人事任免权,招谁辞谁,她说了都不算。
  可这话在杨氏看来都是借口。
  她甚至觉得季雪兰是故意的,就为了把她绑在家里看孩子。
  实际上大丫二丫懂事的很,姐妹俩带着三丫,捡柴打猪草,从不让大人操心,更谈不上绑住杨氏。
  季雪兰之所以不松口,除了她确实没有招人的权利,再就是她清楚季妧的心思——大房已经有两个人“占据高位”,再把杨氏弄进来,未免不识相了些。
  杨氏自己想歪了,还跟季雪兰置上了气,到现在娘俩见面都不说话。
  所以季妧才会在这里见到她,而不是在百味坊——百味坊摆明是不给她进了,酱醋坊又是男工居多,她就想试试卤香坊。
  谢寡妇跟她说过,杨氏这阵子有事没事总喜欢往这来。好在她性子软、面皮薄,来了那么多次,一次也没开成口。
  谢寡妇也乐得装不知道。
  其实就算杨氏开口,她也有法子回绝,毕竟这种事见得多了。
  自打她管了卤香坊,成了谢主管,娘家那些八百年不走动的亲戚都找了来。不过她一律都给打发了,即便有合适的也不要。
  那些人也不想想,当初她男人刚死,全家挨饿受穷,缸里没一粒米,她带着几个孩子上门求助,是谁把门锁的水都泼不进?
  现在见她家光景好了,又龇着牙上门,当她善性好欺?那可真是瞎了狗眼!
  撇开旧怨不提,她也打定主意听季妧的。不沾亲不带故,管起来方便,还能服众。何必给自己找麻烦?
  杨氏干活也算勤快,但那性子实在磨叽,谢寡妇和她处不来,但也不好撵人,见季妧来了,就冲季妧挤了挤眼。
  杨氏一副欲说不说的样子,季妧又如何看不出她的心思。
  对于杨氏,季妧没什么意见——糊涂人一个,没什么坏心思,就是负能量了些。
  整天哀天怨地,其实命比谁都好,有个知冷知热的男人,儿女也都争气,如今头上也没了公婆辖制,村里不只多少人羡慕,偏她毫无所觉。
  但一码归一码,季妧没意见,不代表她就愿意要这样的员工。撇开亲戚关系,单负能量这点就不可。
  另外季雪兰猜得很对,不管杨氏精明还是糊涂,也不管她对杨氏喜还是不喜,她都不可能同意杨氏进作坊。
  是以对于杨氏说不出口的请求,她自然选择了视而不见。
  借口有事找谢寡妇,留下欲言又止的杨氏,两人一道去了后院。
  刚进院门谢寡妇就急忙解释“我可没放她进工作区,但又不好开口撵人,就让她在我歇息的那屋坐会儿……”
  季妧点了点头,两人说回正事。


第535章 酱菜园
  卤香坊的生意一直很好,客流之盛,风味之美,慢慢扭转了大众对下货“难登大雅之堂”的看法。
  尤其酱汁肘子、怪味鸡丝、五香鹅肠这些,不但登得起大雅之堂,还很受贵客们的欢迎。
  于是继洪福饭馆之后,陆续又有多家饭馆酒楼从季氏味业订购了卤味拼盘,单订某几类的也有。
  所以卤香坊如今生产的东西,不仅要供店里散卖,还要对外供货,工作量翻了好几番。
  近来季妧又开通了对外批发的业务——就是允许那些小摊贩们从季氏味业进货,继而转卖。
  再加上进入夏季,卤味凉菜类备受青睐,整个卤香坊就更是忙的停不下来。
  不仅忙,还急。
  主要卤味这东西它不禁放。冬天还好,进了夏日,多搁半天都变味。
  古人消暑、制冷,给食物保鲜、做冷饮,法子也不是没有,那就是藏冰。
  每年大寒季节,凿冻河之冰储藏,因为这时的冰块最为坚硬硬,不易融化。
  但光有冰块,没有一个常年维持零度以下的空间也是不行的,于是就有了藏冰神器——冰井和冰窖。
  冰窖多建在彻底杜绝阳光的阴凉之地,深入地底,用新鲜稻草跟芦席铺垫,把冰放到上面,以稻糠树叶等隔温材料覆盖,然后密封窖口,待来年享用。
  这样的储存方式,到了来年,大概会有三分之二的藏冰融化,只需在头年将藏冰量提高到所需冰量的三倍即可。
  冬天那会儿季妧就让人建了好几处冰窖,冰窖里也存了冰。
  但这个终究是笨法子,贮冰量有限,用于寻常人家消暑还可,用于日日都要出货且要运送到各处的卤香坊,根本杯水车薪。
  除非能自己制冰……
  季妧回想了一下,她所在的那个时空,唐朝末期好像就有了制冰之术。
  据说是生产火药的工匠们,偶然间发现他们开采的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继而使周围温度降低以致结成冰,于是一些能工巧匠便开始利用硝石制冰。
  季妧找人打听了一下,才知大周也有。
  不过只有京中那些皇亲贵胄、勋贵之家才懂,外人是窥不了门径的。一般的官宦富贵人家,用的也是藏冰的老法子。
  季妧找老道士弄来硝石,两人联手捣鼓了几回,还真弄出来了。
  方法很简单,就是将一个装满水的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