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福运娘子山里汉 >

第235章

福运娘子山里汉-第235章

小说: 福运娘子山里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季妧找老道士弄来硝石,两人联手捣鼓了几回,还真弄出来了。
  方法很简单,就是将一个装满水的器皿,放入更大的容器,然后在容器内放水,并不断加入硝石,直至中间器皿内的水结成冰。
  虽然硝石不易得,但溶于水后,可以用降温结晶法或蒸发结晶法将硝石提出来重复使用。
  有了这种技术,再不用从入冬就开始藏冰,随用随制,自家的生意少了后顾之忧,也再不用受季节所限。
  为此季妧专门定制了特大号的容器,还特意选了一批人出来负责制冰,虽然又是笔不小的投入,但物有所值。
  毕竟卤味坊如今生产的,可不单单只是卤味了。
  三月份的时候又加了腌酱菜的生产线,到了六月初直接扩建成了酱菜园,暂时还是和卤香坊并在一起,由谢寡妇先管着。
  季妧从卤屋出来,直接去了酱菜园。
  但见满院大小划一的陶瓮,因对日照条件的需求不同,有的曝晒在阳光下,有的置于阴凉的厢房中。
  瓮里分别有酱瓜、酱蒜、酱萝卜、酱生姜、酱辣椒、酱什锦菜、八宝酱菜,此外还有酱黄豆、酱豆腐乳。
  黑的白的、青的翠的、褐的黄的,看上去都让人口舌生津。
  其实季妧最初提出要做这东西时,谢寡妇是不咋同意的——农家过冬,谁不腌几坛子菜在那放着?又不是啥稀奇东西。
  但季妧有季妧的考虑。卤香坊这边人手不算少,只集中忙活下午到晚上,上午一般没什么事做。既如此,多开发一些东西也能吃得消,而腌酱菜和自家其他产品紧密相连,正合适。
  谢寡妇闷了一肚子官司,不过还是选择听季妧的。
  她没想到的是,季妧口中的腌酱菜,和她以往见过的那些完全不一样!
  工序多,用料多,虽然心疼又麻烦,但成品出来别提多喜人。
  庄户人家大都吃够了那些黑不拉几的腌菜,但酱菜园出来的酱菜不同。这个不同不仅体现在丰富的口感上,还体现在美观的外表上,更体现在品种的多样上。
  就连包装用的陶瓷坛,都季妧亲手设计,而后送到窑上找人订做的。
  不过带陶瓷坛的这种,因为成本高,并不做一般售卖,按季妧的话说,是要打进“上流市场”的。
  这话乍一听未免有点痴人说梦——那些上等人会吃这些东西?
  每每听到这种质疑季妧就笑。
  上等人怎么了?上等人也是要吃喝拉撒的,上等人吃惯了鲍参翅肚也是想换换清粥小菜的。
  可见哪有什么上等不上等,只要对了胃口,粉丝也能卖出鱼翅的价格。
  再说了,六必居的酱菜都能成为贡品,由一家专卖柴米油盐的小店铺,成为盛极一时传扬后世的名店。
  她虽不敢说自家的酱菜一定比六必居好,但肯定要甩出当前那些简单粗陋的腌制品几条街的。
  事实证明这并不是痴人说梦。
  酱菜园的产品一经推出,短短半月就风靡了邺阳,一时间竟比鲜菜还受欢迎些!
  那些大户人家的后厨采办也成了季氏味业的常客,谁让家里主子喜欢呢。
  尤其进入夏季,苦夏的人胃口不好,酱菜园的东西却能让人胃口大开,酸口的,甜口的,麻辣口的,咸鲜口的……大热天里,搭上一碗薄粥,比大鱼大肉不知强过多少。
  除了这些目标人群,装着各色酱菜的陶瓷坛还和卤味拼盘一起,走进了各大酒楼的饭桌。
  当然也是有针对性的。像留仙楼,就以酸甜口居多,而且比起口感更重色泽外观;像洪福饭馆,则是麻辣咸居多,卖相无甚所谓,但一定要够味。
  市井百姓对季家酱菜的态度也经过一些变化,最开始谁都不想花冤枉钱买自家就有的东西,直到试吃之后……
  对于这类顾客,称好酱菜后,不用陶瓷坛,直接用荷叶包装,既环保又清香,主要是便宜——他们比较在意价格,而酱菜的价格都是固定的,那就只能从包装上下手。
  别说,这还成了酱菜园的一个标志。
  “对了谢姨,那批泡菜……”
  谢寡妇带着季妧拐弯去了隔壁院,指着一排排的宽口缸给她看。
  “这批也快了。”


第536章 买地
  刚入夏,季妧在腌酱菜之外,又添了泡菜,说着这个更适合夏日吃。
  泡酸辣白菜、泡三味黄瓜、泡甜辣蘑菇、泡蒜汁萝卜、冰糖泡莲藕、红椒泡子姜、酱油泡茄子、辣泡豇豆角——这些是素的。
  还有荤的如酸椒泡鸡胗、剁椒泡鸭掌、小米泡鸭肠、三椒鸡脆骨,以及杂蔬泡猪耳、米椒泡猪肚、嫩姜泡腰片。
  不仅品种上比酱菜多,处理起来也要简单的多。
  关键按季妧给的法子,出货十分的快,短些的泡个一两天就能成。
  季妧走到几个正在泡红尖椒的女工面前。
  按照季妧要求,她们发上全都包着清一色的头巾,脸上也带着相同的口罩,再加上围裙和护袖,总之看上去极为干净利落。
  每个人都低头忙着自己的,见季妧来也没有停下,除了怕误了手里的活,还因为季妧之前强调过,工作时间无视她就好。
  泡尖红椒工序拢共也就几步。
  就是将鲜小的红尖椒剪去蒂,洗净后晾去表面水分,同时用小火将适量花椒炒成深褐色,盛出放凉,而后坐锅点火,倒水烧开,放盐煮化,熄灭晾凉。
  这时候取出洗净晾干的泡菜坛子,先装入小红尖椒,再倒入晾凉的盐水,最后加入炒制的花椒、八角和白酒,盖好坛口,发酵个七八天即成。
  “辣椒蒂千万不能完全减去,不然会进水……盐一定要放够,盐水务必要凉透才能装坛……”
  季妧叮嘱完,便去了另一边,这边正在做的是米椒泡猪肚。
  净猪肚入水锅,加入葱姜蒜和些许料酒,大火烧沸后撇去浮沫,改小火煮至熟透。撤火,原汤泡凉,捞出用温水洗一遍,控干水分后切成细长条状。
  新鲜小米椒去蒂洗净,一半剁成蓉状,另一半切成圈形,备用。蒜泥放入小盆,加水搅澥,再依次加入切好的小米椒、陈醋、酱油、盐巴等,调匀成小米椒味汁。
  最后把切好的猪肚条放在小米椒味汁中浸泡上一个时辰,即可捞出。
  这道算是速食,工序比泡尖红椒复杂,但用时也要短上不少。
  “猪肚必须用小火煮,煮的时候千万记住不能加盐,不然就老了……”
  其实女工们手头都很麻利,步骤也都十分娴熟,季妧之所以叮嘱了又叮嘱,只是因为这批货很重要。
  继和季氏味业旗下的百味坊与酱醋坊达成全面合作后,留仙楼总店有意向在新的领域,即季氏味业的酱泡菜系列,继续展开合作。
  只不过贤二爷自年后离开就再未回来过,没法亲尝,是以即便信任刘掌柜的举荐,也还是本着小心为上的原则,决定先购一批进京,若是效果达到预期,再签署长期订购的契书。
  “你只管放一百二十个心,这批即便不送到京城,咱们也没一个敢松懈的……”
  谢寡妇这倒是实话,不管合作对象是谁,她们都是如此对待的。
  “不过……”谢寡妇有些发愁,“咱们方圆的菜都收的差不多了,现在采买这块是越来越难了……”
  庄户人家有菜地的少,尤其是地少的人家,田地全部要用来种庄稼,谁舍得全种上菜?大部分都是在屋子附近随便开处菜园,了不起占一块地头,供家里人吃足够了,有多余的才会担到镇上去卖。
  若还像前两年做脱水蔬菜那样,集中收购一个月,倒也勉强,可惜酱菜园是长线生意,对蔬菜的需求量只有增没有减,所以最好是有源源不断的供应。
  “史勇叔和高大叔前两日去了临府的寿康县,等他们消息吧。”
  寿康县素有蔬菜大省之称,季妧让史勇和高广直接去找各个村子的里正,以集中采购的方式收购他们的蔬菜,想来应该不难。
  “那就好,那就好……”
  谢寡妇最近为这事急得嘴上都燎了好几个泡,夜里躺在炕上一遍遍怨怪自己,为啥春耕那会儿不把自家几亩地都种上蔬菜。
  后来又一想,也不行,种了蔬菜就不能种香料,种了香料哪还能种蔬菜?
  再说她家那几亩地也不够看的……
  谢寡妇看了眼季妧,季妧正在看人给橘子去皮、分瓣。
  看着看着,自己净了手,找个长条凳坐下,帮忙撕去橘肉表层的白色筋络。
  另一边已经有人坐锅点火。
  水烧开后,加冰糖至溶解,倒入陶罐内晾冷,再加入蜂蜜搅匀。最后放入橘子,加盖密封即可。
  这道蜜汁泡橘子是刘掌柜点名要送进京的其中之一。
  以他老道的眼光,必是料到了这类甜品会受到那些贵胄之家的夫人小姐、老人小孩的喜欢,是以橘子价贵如斯,季妧照样购来了几车。
  同类型的还有果酒泡香梨、桂花泡山楂,以及冰糖泡酥瓜。
  只不过京城路远,便是水路也得二十来天,这么热的天气,想完好送进京而不变质,除非全程靠冰保鲜。
  季妧起初很是犹豫了一阵,毕竟她还没财大气粗到那份上。最终还是刘掌柜出面,承诺冰费由留仙楼承担,这事才算定下。
  留仙楼固然不在乎这点小钱,但也不是冤大头,之所以愿意退这一步,季妧猜来猜去,只能猜到他们是想要制冰的法子。
  不然实在解释不通。生意人,便是再好的交情也是利字当先,那贤二爷虽然一张笑脸,精明却是刻在骨子里的,没道理白白让人占便宜。
  若是想要制冰的法子倒也好办,季妧并不觉得有什么私藏的必要。与留仙楼共享的话,今后运货冰费归他们,同时也能让双方合作关系更牢靠些。
  “谢姨,这几样你盯紧点,后天所有这些都要送到码头,等会儿你去趟百味坊,让堂姐给你抽调好送货师傅以及制冰师傅,他们要跟货进京,每人都给些补贴。”
  卤香坊这边自从加了酱菜园,空间便有限了,是以由村里爷们组成的送货队以及制冰队,暂时都归在了西河沟那边,由季雪兰统一管理。
  季雪兰确实没有人事任免权,但她享有大部分人事调动权,这不仅是季妧对她的信任,也是对她个人能力的认可。
  “诶,我记下了。”
  谢寡妇应完声,又看了她一眼。
  季妧这才意识到她有话不方便当众说,便解开围裙和她走到了僻静处。
  谢寡妇终于得以开口“买地的事儿,让人给你打听的咋样了?”
  买地一事季妧早就在打算了,但谢寡妇一直没听到后续,所以才有此一问。
  季妧拍了拍额头,最近忙的,确实忘了把这事跟谢寡妇她们通气了。
  “孟里正从镇上找的中人,目前买了四十多亩。”
  “都在咱们这一片?”
  “有二十多亩在邻村,剩下就比较分散了……”
  这也是没奈何的事。
  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不到走投无路,没人愿意售卖。如今兵荒马乱已过,又不是灾害之年,卖的就更少了。
  季妧买的这些,一多半是那些地主家转出来的。
  这其中,有些是因为地贫不出庄稼但适宜种香料;有些则是因为家境没落,比如杜彩珠的娘家。
  也不知是被磋磨的,还是真的生无可恋,杜彩珠的娘没熬过正月就闭了眼。
  翠枝真正掌了家,愈发不背人,什么都扒给那个赌鬼弟弟,等杜老财意识到家底快被搬空之时,已经晚了。
  杜老财被生生气的瘫痪在床,杜家彻底败落,为数不多的田产也被翠枝卖了个干净,其中一半的地契就到了季妧的手上。
  最近听说那翠枝抱着小儿子跟人跑了,也不知是真是假,不过季妧只买地,对不相干的事并不关心。


第537章 一见
  除了这些,其他地的来源就是一些遭了事、需要钱、逼不得已才变卖祖产的农户。
  对于这种,只要人品过得去,季妧买下田,照旧雇他们帮忙种地,让他们不至断了生路。
  就是土地过于分散,不太好办……
  也不是没想过置换,但操作起来并不如想象中简单。
  思来想去,决定还是采取租赁土地加雇佣农户的方式,集中种植香料和蔬菜。
  其实目前各个村子都有种植香料的,蔬菜采购也有了渠道,季妧大可不必再多此一举。
  但原料全部把控在别人手里,她始终不能完全安心。
  若是无事还好,万一被有心人钻了空子……也好有两手准备。
  所以地要租,也要继续买。
  缸里有粮,心中不慌,手里有地,才有底气。
  谢寡妇瞪大了眼“四十多亩,那不得三四百两?”
  季妧摇头“没那么高,这里面有一部分是沙壤地,价格连良田的一半都不到。”
  四十多亩,在季妧看来还不成气候,但在谢寡妇看来已经不得了了。
  毕竟这不是一个大家庭十好几口人的占地,而是独属于季妧一个人的。
  不过再一想季妧现如今的生意,几十亩地对她而言,还真不算什么。
  就连他们自家,都跟往日大不相同了,早两年,这种日子是想都不敢想的。
  谢寡妇忍不住感叹“以前穷的时候,赚一文钱都千难万难,如今不缺钱了,反倒觉得赚钱容易了,你说奇怪不奇怪?”
  这就好比问人,是一到一千的距离远,还是一千到十万的距离远一样。
  季妧的答案自然是前者。
  当你手里只有一文钱的时候,想把这一文变成一两,跟白日做梦差不多。
  因为起点低,没有资本、没有经验,更没有犯错的资格,一不小心就会赔得血本无归。
  但当你手里有了一两,反而轻轻松松就能滚成十两、百两,甚或更多。
  这中间不单是资本的积累,还有阅历的丰富、眼界的拓宽,以及人脉资源的聚集。
  这些道理说给谢寡妇有些困难,但季妧并没有敷衍,而是逐条分析给她听。
  谢寡妇虽然一知半解,但在努力消化。
  妧丫头说的对,人要不断进步才行。季连松都开始识字认数了,她也不能落于人后,这样才能帮妧丫头管好卤香坊和酱菜园。
  聊着聊着,日头到了正中,女工们纷纷停下手里的活,拿着碗去小食堂吃饭了。
  谢寡妇让季妧留下一起,季妧摇了摇头,说回家还有点事。
  从卤香坊出来,刚转了个弯,就听到背后传来一声妧丫头。
  季妧回头,有些意外,杨氏竟然还没走。
  “我……我想跟你,说件事……”
  季妧还以为她要跟自己说进作坊的事,没想到并不是。
  “就是你给大宝做的那个书包……我能不能做了,拿去卖……”
  季妧有些意外“这主意是你想的?”
  为难成这样,就是为了这事?
  杨氏赶紧摆手“不、不是我想的,是明方,明方给我出的主意。”
  季明方是个很孝顺的孩子,从他听从杨氏的话,把关于腿伤的秘密藏了那么多年就能看出。
  虽然自打事情揭开后他再未对杨氏妥协过,但看着杨氏郁郁不乐,心里也不是滋味。
  关于进作坊的事,杨氏在季雪兰之后也找过季明方,希望他出面跟季妧说项。
  只不过季明方和季雪兰立场一致,对于她不合理的要求根本不会答应。
  杨氏被儿女先后拒绝,愈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段时间都不咋和家里人说话。尤其和季雪兰的关系,更是僵到了极点。
  季雪兰每天从早忙到晚,根本顾不上这些,抽时间开解过杨氏,见她还是钻牛角尖,也就由她去了。
  季明方时间多一些,得空一直在琢磨找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