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运娘子山里汉-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四叔像是才注意到似的,眯眼看了看,问“这是……”
“这是功德榜。”
趁着围得人越来越多,里正把功德榜的用途大致说了一下,末了还特意强调了一番。
“……不管捐多捐少,全都榜上有名,排名只按先后,不论多少……稍后我会让人在村口立一块石碑,找时间把红榜上的名字刻上去,让子孙后代都记住为咱们大丰村做过贡献的人……等雪灾过去,我还要去县里,请县尊大人亲自嘉奖……”
人群里瞬间炸开了花。
他们起初不愿意捐,是觉得没啥好处。而且一致认为,就算他们不捐,里正和知县大人也不会眼睁睁看着村民饿死。
不过现在,大家不这么想了。
就像文人武将都以被后人树碑立传为荣,老百姓也对上功德榜有着发自本心的渴求。
这可是做功德呢!为子孙积福,还能被后人铭记,平时求都求不来。
还能得知县大人嘉奖,这是为祖上添光的好事啊!
众人心里的变化,里正看在眼里。
郭四叔还是那张老脸,但态度也明显有了松动。
里正见状,趁热打铁。
“乡亲们一致认为,功德榜的头一位,非您老人家莫属!所以我第一个来找郭四叔,您看看,纸上还是干净的,得等您老的名字落上去,其他人才好跟上……”
他没提早上来过一回和半碗粮的事。
郭四叔本来心里是堵着气窝着火的。觉得里正谁都不找偏找他家,是成心拿他当肥羊宰,他不想当冤大头,所以才闭门不出。
但这一次,门口围了这么多乡亲,众目睽睽之下,他要是还一点血都不肯放,以后村里有啥事谁还肯找他,那他还有啥威望?
不过里正的话倒是很合他的意。
这些年他为村里没少操心,自问功德榜是理该上的,也合该排在第一位。
罢了,反正家里粮食还多,匀出一袋半袋也不当什么。
“既然乡亲们都这样说,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里正大喜,伸手做请状。
“郭四叔一笔好字,就由您亲自写上去吧。”
郭四叔点了点头,弯腰把棉鞋提上,走到红板前站定,接过毛笔,一笔一划把自己大名写了上去。
末了,还捋着胡子欣赏了一会儿。
里正少不得又说了些好话,然后才让人扛着满满一口袋粮食,吹吹打打往下家去了。
季妧被胡细妹拉出来看热闹。
郭家门口这出戏,她从头看到了尾。
里正活学活用,还在她提出的建议上进行了升级和发挥,没毛病,除了有些官僚主义……
好在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受灾的村民,而且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不然还真有种为虎作伥的感觉。
不过,她现在的感觉也很复杂就是了。
第135章 既酸又恶
有了郭四叔做表率,后面的进展就顺利多了。
村民们的热情空前高涨,捐粮捐的颇为踊跃。
整口袋半口袋的有,几盆几瓢的也不少,反倒是给半碗的没了。
说到底,谁不想上这个榜,受人瞩目,受知县表扬呢?
而且里正也说了,多少都行。
不过为了在功德榜上呆的心安理得一些,也不能太吝啬,不然总觉得亏心……
当然,也并不都是顺利的。
进行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免不了总有那么些个闲人说些糟心的闲话。
“不是俺讲,里正你这事办的可不地道。”开口说话的是麻六姑。
里正一愣“哪不地道了?”
“俺们这一块有几家拿得出手的?你受累往这跑一趟,总共也筹不到多少,这一瓢半瓢的能中啥用?”
里正站的地方正是麻六姑门口,不过捐粮食的可不是麻六姑,是她对门邻居。
“六姑你放心,我收完这家就走,凡是家里有难处的我心里都有数,你们就是要捐,我也不能同意。”
里正以为麻六姑是舍不得粮食,怕自己下一个去敲她的门,因而说这番话也是出于好意。
谁知他的好意却恰恰刺中了麻六姑的隐痛。
她家是穷,但里正当着这么多人面大刺刺说出来,不是故意腌臜她吗?
麻六姑气拱拱道“俺们穷俺们心里有数,里正你又何必贵脚踏贱地,怎地不去管不穷的要粮?”
里正被她不阴不阳的语气弄的也有些烦。
“都说了,不是要,是捐,你也可以当做是借!大家伙都是自愿的,又没人强迫。眼见乡亲们遭灾,谁有余力谁就帮一把,哪来什么贵贱?”
麻六姑对门邻居也不乐意了。
“六姑你话说的也忒难听了,咋?照你这么说,不是地主,连做善事的资格都没了?捐多捐少,好歹是份心意,一瓢是不多,那也不见你捐半瓢出来。”
麻六姑横眉竖眼呸了回去。
“狗屁心意,谁不知道你,只吃食不屙屎的貔貅货!当谁不知道呢,不就是想让你儿子上那功德榜吗?平时咋没见你这么大方。”
那人顿时气红了脸。
“俺们就是想上榜又咋了?别管是为啥,俺家总捐了粮食,帮了乡亲们!你想上你就拿粮食过来,不想上就别在这说酸话!”
见两人都起了火气,里正叉腰拦在中间,皱眉看向麻六姑。
“六姑,就是这么个理。说句不好听的,你一个啥都不捐的,有啥立场指责人家捐了的,这不站着说话不腰疼吗?”
麻六姑虽然平时泼惯了,但里正真拉下脸来,她也不敢硬顶。
脸色变了几变,最后挤了个四不像的笑脸出来。
“你看,里正你咋还开不起玩笑呢?俺虽然没出力,但也想尽份心,这不就想给你出出主意嘛,谁知说着说着岔道了。”
里正狐疑的看着她“你能有什么主意?”
麻六姑的泼性和厚脸皮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好事基本跟她没关,坏事准跑不了她。
她那脑子里要能想出啥好主意,天都得下红雨。
麻六姑故作神秘的凑近里正,不过看了眼四周围观的人,又改了主意。
她清了清嗓子,大着嗓门道“咱们村最近不出了个新富吗?新房子盖那么排场,家里指不定藏着多少粮食呢?让她捐一半出来,能顶你跑半天的,你说是不是?”
里正乍一下还没明白过来,她打的什么哑谜。
等再一想,最近盖了新房的,可不就季妧一家吗!
他正要说话,从人群里又挤进来一个人。
“还有一个!还有一个!千万别漏了谢寡妇家,他们家在镇上摆摊卖什么辣汤,可赚了不少!没看她家几个娃都穿上新棉袄了,那白米白面还能少?”
说话的是苟剩媳妇。
里正心里纳闷,这两个婆娘又不住一个门头,家离的也远,是怎么凑作一堆的?
说来还是因为季妧。
自那次在村口蹭暖房宴失败,麻六姑就把季妧给记恨上了。
对苟剩媳妇来说,巴不得多一个人跟她一起骂季妧和谢寡妇呢,因此一来二去,两人就好上了。
最近处得那叫一个亲热,成天你串我家门我上你家炕的,合起伙来唾这个骂那个,全村女人都被她俩骂了个遍,比跟自家男人都合拍。
今天苟剩媳妇过来找麻六姑一块做鞋,正巧逮到这个机会,不坑谢寡妇一把她良心上都过不去。
麻六姑一看来了个助阵的,就更来劲了,一个劲儿撺掇里正。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她们脚踩着咱大丰村的的地,发了财那也不能忘本!自己关起门来吃香的喝辣的,眼看着受灾的乡亲饿死也不捐粮食,那也太没人心了?”
“哎呦,谁说不是呢?这还没成财主呢,就不把乡亲们放眼里了。里正你就该去找她们要,她们要是不给,看我不替你骂死她们!”
“让她们多出点,她们不差钱!万一到时粮食还有剩余,给俺也匀点,俺们家虽然没遭灾,但也缺粮呢。”
两人一唱一和,越说越欢,恨不得把季妧和谢寡妇往死里糟践。
围观的人没有几个附和的,反倒觉得这俩人太不地道。
话里话外既酸且恶,分明是自己舍不得粮食,还想让别人出血。
麻六姑瞥见里正的脸越来越沉,还以为他被说动了,冲苟剩婆娘挤了挤眼。
两人正得意,就听里正不客气的问“谁告诉你她们没捐的?”
这口气……怎么有点不对劲呢?
“没,没谁啊。”
麻六姑磕巴了一下,心里直犯嘀咕。
难道季妧和谢寡妇已经捐了?
不应该啊,里正这一路吹吹打打的,没听说往东边和北边去过。
里正哼了一声“人两家不止捐了,捐得还比谁都早!”
苟剩婆娘斜着眼,明确的表示不信。
“那你倒是说说,她们捐了多少?里正,你可不能因为可怜人家,就帮人家说好话,要是让洪嫂子知道了……”
她啥意思?
这不明摆着暗示自己和谢寡妇有说不清的关系吗!
里正知道这婆娘是个浑人,就是没想到她敢编排到自己身上,顿时气的肋叉骨疼。
“你别在这给我扯些有的没的!各家捐的粮,数量虽然没写在红榜上,但我都记着账呢!之后还要报到县里给县尊过目,你要是不信,到时跟我去衙门当面对账就是!”
苟剩婆娘猛一缩脖儿。
就是借她十个胆,她也不敢去衙门和里正对峙。
里正懒得跟这两个难缠婆娘再掰扯,让人抬着粮食就要走。
冷不防,听见苟剩婆娘又嘀咕了一句。
“就算捐了,肯定也就捐了一星半点,搁这充啥好人……”
第136章 钱惹的
“谁说人家就捐了一星半点?”里正停住脚,回过身问她。
苟剩婆娘梗脖子瞪眼“那你倒是说说她们到底捐了多少?”
“人整整捐了……”
四口袋差点脱口而出。
还好他记起季妧的话,及时刹住了闸。
“反正人没少捐。”
苟剩婆娘不依不饶“你有啥证据?”
一再被呛声,里正再好的脾气也火了。
“你凭啥问我要证据?就凭你一粒米没捐?谢寡妇既要赡养老娘,还要拉扯一窝把孩子,够不容易了吧?就这,人看乡亲们遭难,二话没说都愿意帮把手。季妧一个才长成的丫头,还是个女户,没爹没娘无依无靠,可是人也说了,宁可自己省点饿点,也不能眼看着乡亲们饿死。你们一粒粮食都不出,到底有啥脸说人家?”
他不客气的说了一大串,就这还给两人留着脸呢。
其他人就没那么好性了,直接啪啪往脸上打。
“自己不捐就算了,又没人为难她们。也不知道咋想的,非死咬着人家不放,还想从救命粮里分点,脸咋那么大呢?”
“苟剩婆娘也是稀奇了,他男人以前爬谢寡妇家墙头,被谢寡妇打破了头,她不教训自家男人,反倒跟谢寡妇杠上了……”
“那妧丫头咋惹她了?还有麻六姑……”
“咋惹的?钱惹的呗!有人红眼病了……”
麻六姑和苟剩婆娘没想到会引火烧了自身。
顶着里正的怒火,还有四邻的戳点议论,羞恨的不行,可惜没有地缝给她们钻。
里正一口气说完有点累得慌,歇过来继续道。
“这个功德榜,不仅是表彰用的。以后但凡这个榜上的人家遇到啥难事,我这个里正头一个出面帮忙,榜上其他人也要互相援手、互帮互助。家里困难,没法捐粮的,也不要气馁,有这份心就好,大家好好过日子,等以后有余力了,多做好事,回馈乡邻,总会有上榜的一天。”
“至于那些没捐粮,还背后说闲话,恶意诋毁别人的……”他说到这,着意看了麻六姑和苟剩婆娘一眼。
“我看我倒是要考虑考虑再建个黑名单,凡是上榜的都定为老赖,别人困难时她幸灾乐祸说风凉话,那等哪天她有困难了,也不能有脸让乡亲们帮忙。”
“说得好!”人群里一片鼓掌叫好声。
麻六姑和苟剩婆娘的脸色甭提多难看了。
里正出了口恶气,又看到大家这么捧场,顿感神清气爽。
难得威风一回啊,他以前哪受到过这样的拥戴?
其实黑名单也就是吓唬吓唬她们而已,他作为里正,总不能带头搞什么分裂隔离。
但教训还是要教训的。
“一个孤儿寡妇,一个没依仗的小丫头,咋就害你们眼了?再说你又不是人肚子里的蛔虫,咋知道人家具体什么情况?胡家是在镇上摆摊不假,但年前也就摆了半个月不到,估计本都没收回来呢,能赚几个?还有季妧,她和军队做生意,确实是赚钱了,但她卖的又不是啥稀罕东西,想来挣的也有限,何况那么大一座房子盖起来,你们看不到?你觉得盖完房子她手里还能剩多少?”
里正很少这么摆明立场的帮哪个人说话。
这次除了那四口袋粮食的缘故,主要是季妧出的主意管用,帮他分了忧解了难,他自然要偏帮一些。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他作为一村之长,即便有人再不上道,他这偏架也不好拉的太过。
就缓和了语气,试着宽慰宽慰两人。
“你们不要总盯着别人看,自己把日子过好了才是正经。家里穷不要紧,只要心思摆正,不要总琢磨那些有的没的,勤劳才能致富嘛。这次我就先不把你们上黑名单了,但你们也要好好表现才行,这样万一哪天你们家房子塌了、断粮了、揭不开锅了的,乡亲们才会乐意帮忙。”
里正一番话说的贴心贴肺,围观的人都觉得很中听。
偏偏麻六姑和苟剩婆娘半点没有被宽慰到的感觉。
就觉得里正不仅讽刺她们穷,还诅咒她们两家断粮塌房。
还说不是跟谢寡妇有一腿,什么玩意儿!
可惜里正不知道她们俩的心理活动,否则非得气吐血不可。
高婶子和旺婶子去胡家串门,把这事有模有样的学了一遍,逗乐了一屋子人。
季妧私下跟谢寡妇吐槽“我一直以为里正叔是个糊涂人,一推四五六,干啥啥不行,没想到还有这么能耐的时候。”
尤其这次雪灾发生后,他及时组织人救援安顿,之后也一直为救济粮的事奔走。
虽说这些本就在他职责范围之内,但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多的是,何况还是在县里根本给不了任何援助的情况下。
他也算是尽心尽力了。
谢寡妇叹了口气“里正这人吧,小毛病是不少,耳根子软,怕婆娘,凡事还喜欢和稀泥。但心眼不坏,平常有点啥求到他跟前,他能帮的都会帮。”
季妧听的直笑“有这个优点,差不多也就够了。”
募粮活动圆满落幕,里正带人把粮食清点了一遍,实际数量大大超出了期待值,其中还收到不少旧衣旧物。
里正一点也没敢耽搁,立马吩咐把东西按人头发下去。
那些受灾和断粮的人家,原本都绝望了,突然收到这么多的救灾物资,感天谢地自不必提。
大丰村再没因冻饿出过人命,而一周后知县也成功借到了粮,马不停蹄就通知各村里正去衙门领取。
倒不是不肯送货上门,实在是村镇太多,而且特殊时期,衙役都走不开。
里正正发愁捐的粮快撑不住了,又不好让乡亲们再捐第二茬。
突然收到这么个消息,欢天喜地的呀!
当天就喊了十多个壮劳力,有牛车的出牛车,没牛车的拉板车,他自家的骡车也派上了,一群人浩浩荡荡、喜气洋洋的出发去邺阳。
雪已经停几天了,连风带冻,路上的积雪没了往日的松散,瓷实了不少,踩上去咯吱咯吱作响。
虽然有点滑,好歹不会再塌陷,所以一行倒还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