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福运娘子山里汉 >

第63章

福运娘子山里汉-第63章

小说: 福运娘子山里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让季庆山听的一阵心惊。
  老大这是后悔了啊!后悔不该累死累活供养老四。
  “我是老大,为这个家做啥都是应当的。可是娘和四弟……她们实在把我的心寒透了呀!这些年我没对不起这个家,但我对不起明方啊!”
  季连松抹了把脸,噗通跪在了季庆山跟前。
  “爹,把我们分出去吧。我没本事,让孩子受了这些年的屈。四弟金贵,受不得打骂,他将来是要做官老爷的……儿子不求别的,就算不能给明方讨个公道,也不能让他再和害他的人待在一个屋檐下。爹,分家吧!”
  老大语气里流露出的怨怪,让季庆山明白,事情已经无法挽回。
  这个家,大房和老四,已然无法共存。
  而且出了这事以后,再想让大房继续供老四,怕是不可能了。
  他闭上眼,长长叹了口气。
  “那……分吧。”
  最难的是做决定的过程,一旦决定下来,考虑的便是实际问题了。
  “老大,分家的事上爹不会亏你,但……你四弟马上就要考试了,明方的事如果传出去……他再咋说也是你一母同胞,你说是不是?”
  季连松木然点头“我知道了,爹。”
  其实他很想问问,这是请求,还是条件?
  又觉得没有问的必要。
  答案是什么,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朱氏没想到公公竟真的同意把大房分出去。
  短暂的错愕后,立马振奋了精神。
  分家可是大事啊,分多分少的,里面的讲究可大了。
  而且家里的东西都是有数的,爹说不会亏大房,那别人就得吃亏。
  “那个……爹,我觉得大哥他们也不需要多分吧。他们人口少,将来也没有啥事要操办,不像我们二房,人多口多,再过几年明茂还要娶媳妇……”
  她话里的意思,不就是说季明方用不着娶媳妇,反正他腿脚不好,没人会嫁给他吗?
  季庆山现在最不能忍的就是别人拿儿子的腿说事。
  但他还没来得及发作,季庆山就先一步抄起就近的扫炕把子甩向朱氏。
  朱氏尖叫着险险躲开。
  公公打儿媳,按说是很失礼的事,可谁让朱氏没有一点眼色,偏偏顶着他火头来。
  季庆山乌沉着脸指着她“你要是有意见,我顺手把二房也分出去,和大房一样,也不会亏了你们,你看着办!”
  这个搅家女人,成天挑事戳事,大房本来就心怀有怨,她再挑拨,是想让两家分家后老死不相往来吗!
  说到底,即便他再看中老四,心底长子嫡孙的观念还是存在的。
  只可惜长子没啥出息,长孙又是个半残……
  而且他还有个顾虑,若把大房得罪惨了,他们不管不顾把事情捅出去,对老四的影响就太大了。
  朱氏吓得缩到季连槐后面噤了声。
  她才不要分出去。
  眼见着四弟要成才了,她们这一房还等着沾光享福呢,这个时候,谁分出去谁傻!
  堂上没人再说话。
  沉默了一会儿,季庆山让季连槐去请里正和几位乡老过来。
  继把季妧分出去后,季家又把大房一家给分了出去,前后相隔不过半年光景。
  这一消息迅速轰动了大丰村。
  如果说把季妧分出去是因为她克星的名声,而且她只是二房一个孤女,无关紧要。
  那季连松可是长子啊,把他也给分出去,这就太匪夷所思了。
  庄户人家,父母尚在,子孙很少分家。即便分,那也是长子赡养父母,其他人各领一份家产出去另立门户。
  季家却恰恰相反,由不得别人不猜测议论。
  “也不知道你那爷奶是咋想的,百年以后,不得靠长子养老送终?咱们村还没有过这样的先例。”
  谢寡妇坐炕上纳鞋底,也在跟季妧说这事。
  季妧正趴在炕桌上,把着大宝的手写字。
  闻言,头都没抬道“也没什么可稀奇的,规矩是很重要,但人活着都讲究一个变通。既然闹到分家的地步,那就说明非分不可,怎么分呢?五个手指头有长短,到这个时候,也就能看出来究竟谁长谁短了。”
  守着季连樘这个金蛋,而季连松除了种地又别无所长,取谁舍谁不是一目了然的吗。
  季庆山等着四儿子光宗耀祖,康婆子等着做官老太太甚至诰命夫人,他们怎么可能选择跟大房过。
  谢寡妇有些感慨“看不出来,你大伯平时闷声不响的一个人,又是出了名的孝顺,为了自家闺女,倒是有胆气了一回。”
  所有人都认为,大房之所以被分出去,是因为季连松坚持留下被休的女儿和三个外孙女,季庆山老两口坚决不同意,才导致了分家。
  现在村里到处都是议论季连松傻的。
  为了个外嫁闺女,和父母闹翻,这下好了,被赶出去了吧。
  白白给自己添了四个累赘不说,以后季家老四飞黄腾达了,他们也沾不上光。
  在一旁跟着学做针线的胡细妹蹭过来,笑嘻嘻的问谢寡妇“娘,要是有一天,我也被婆家休回来了,你还要不要我?”
  “呸呸呸!小孩子家家的,乱说什么胡话,快呸掉!”
  还没说婆家呢,就想着被休掉,不是咒自己呢吗?
  胡细妹听话的呸了两口,呸完还是缠着谢寡妇问个不停。
  谢寡妇被她问烦了,就道“你是我身上掉下的肉,随到啥时候都是我闺女,咋能不要你!”
  “那……要是嫂子们不让我进门呢?”
  “那我就当没生过你两个混球哥哥,娘搬出去跟你单过。”
  正带俩侄子玩的胡大成顿时不干了。
  “娘,我才不是混球,要是媳妇不让妹妹进门,我就把她赶出去,不要她了!”
  “哟!这话我可替你记下了,你以后要是敢学那些娶了媳妇六亲不认的,看我到时候不大嘴巴子抽你!”
  谢寡妇作势朝他扬了扬手,胡大成立马捂住脸,俩眼珠子在指缝里瞄来瞄去,逗乐了一屋子人。
  胡细妹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心安理得绣花去了。
  谢寡妇摇了摇头“这丫头,也不知咋地了,最近特别爱撒娇。”
  季妧笑“女儿可不就得娇养着吗?”
  胡细妹嘟嘴“那也比不上大宝娇。”
  又是一阵哈哈大笑声。
  大宝像是不知道自己成了被取笑的对象,扯了扯季妧,指着下一个字“写。”


第147章 得罪贵人
  季家分家的具体情况,没过多久就传了出来。
  三十亩地分作四份,三个儿子各一份,季庆山和康婆子留一份。
  这一份最后会归为给他们养老送终的那一房,就不知道是老三还是老四了。
  对此,朱氏倒是信心满满。
  老四将来都是要做官老爷的人,能在乎那几亩地?到最后还不都是他们三房的!
  大房分得八亩,粮食按人头分的,季雪兰和她三个女儿自然不包括在内。
  此外还有一头猪,几只鸡鸭,以及锅碗瓢勺锄头犁等的家伙什。
  仅有的一头耕牛没有分,两家共用。
  这么看来,虽然没见多大方,却也没怎么亏待。
  这就奇了。
  如果是因为季雪兰闹翻,以致到了分家的地步,季庆山和康婆子会这么不计前嫌,还能分的这么公正?
  就算季庆山同意,康婆子也不能同意吧。
  季妧总觉得,这么分家,有点弥补的意味在内。
  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程度的亏欠,能让把家虎康婆子,面对狠刀子割肉都闭口不言。
  谢寡妇却想到别处去了,她替季妧感到不平。
  “跟你大伯一家相比,你当初真是……那个狠劲,活似你不是他们老季家孙女一样!”
  季妧笑笑,没有接这个话茬,而是问道“那住宅怎么分的,总不会还住一起吧。”
  分家后还住在一起的情况,在村里并不少见见。
  看似省事,其实隐患很大。成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尴尬不说,免不了还要有这样那样的牵连。
  而以大房一家子的脾气,弄不好还得继续被康婆子拿捏。
  “季老汉做主,把老宅分给你大伯了。”
  乡下地方,日子稍微好些的人家,有几处宅基地是常事。
  季家老宅那块宅基地,在西北角临河沟的地方,当初是用泥坯垒的,又荒废了这么些年,还能住人?
  谢寡妇就道“没让立即就搬,说是可以先在季家住着,等他们赚了钱,把房子休整休整,再搬过去。”
  季妧心道,那这钱有得挣了,毕竟整个大房只有季连松一个劳力……
  不过老宅再破,好歹也是条退路,日子都是过出来的,能分出来就是个好的开始。
  出了正月,天终于放晴。
  随着阴霾散开的,还有周军大胜的消息。
  具体细节无从得知,打得有多艰难也难以猜想。只知道双方你来我往,本是互有输赢,直到形势突然逆转,北梁军开始节节败退,而且在最近一役中,北梁主帅还被寇将军一箭射落马下。
  主将生死未知,北梁军心大乱,只要大周这边乘胜追击,相信北梁投降指日可待。
  对百姓而言,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兴奋?
  刚过十五那会儿,镇上虽然陆续开了市,但稀稀拉拉的,总共也没几家。
  而且多以粮食铺子为主,粮价还居高不下。
  如今大胜的消息传出,不管是镇上还是县城,都全面开了市。
  粮价也在官府的调控之下有所回降,学生们也都陆续回书院上课了。
  这就意味着,在历经了一个冬天的战乱之后,关北百姓的日子终于又恢复了正常。
  与此同时,胡家也要出摊了。
  季妧得去书铺交差,因此便起了个早,带上大宝,和胡家人一起去了镇上。
  积雪还没有化完,只余薄薄的一层,并不影响行走。
  这一个多月以来,兵祸接着雪灾,人人都憋的够呛,如今危机解除,市集上瞧着比采办年货那会儿还热闹。
  胡家摊子上更是如此。
  学生还没出来呢,镇上的居民就来了一拨又一拨。
  直道一整个年都在想他家的黄金搭档,想的挠心挠肺,今天大开市,估摸着他们也该来摆摊,就都过来了。
  这话任谁听了都高兴,胡良和谢寡妇脸上的笑就没停过。
  这么早书铺也没开门,季妧就留下来帮忙,不少老顾客还记得她,打趣的也有,招呼的也有。
  胡细妹一脸崇拜的看着她“小妧姐,你跟客人说话咋都不怕?”
  不像她,收碗的时候客人问她多大了,她憋红了脸也没说出一个字来。
  季妧一边炸油条一边笑道“村里的叔叔婶婶你会怕吗?你是还没习惯,习惯了就好了。”
  胡细妹重重点头“我会尽快适应的。”
  经过胡细妹的积极争取,胡家的分工重新做了调整。
  胡良和谢寡妇的岗位保持不变,收碗打杂的活计则由胡大成和胡细妹轮换着来。
  也就是说,一个到镇上出摊的时候,另一个就要留在家照看老人兼带娃。
  胡大成自然是不愿意的,他一个男的,才不要留在家。
  但胡细妹事先取得了家里两位大佬的支持,他的抗议被无情的镇压了,不愿意也得愿意。
  又送走一拨客人,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学生下早课的时辰到了,几个人又开始团团忙起来。
  季妧自认速度已经够快,炸的油条尚有些供不上趟,胡细妹也是各种手忙脚乱。
  等高峰期忙完,送走摊上最后一位顾客,季妧往凳子上一坐,累得手指头都懒得动。
  胡良和谢寡妇也好不到哪去。
  最轻省的应该就是烧火的大宝了,不过小孩这会儿也累的满头汗。
  季妧找来干净的巾帕给他擦了擦。
  “多亏了妧丫头提醒,要不然还按着年前那会儿的分量做,铁定卖不到半茬就得断货,那就真的只能干瞪眼了。”
  谢寡妇的话也正是胡良想说的,不过他有一点想不通。
  “小妧,你那时候不是说,做太多会导致什么疲劳,还说什么要讲究饥饿营销……那现在不营销了?”
  季妧摆摆手,气喘匀乎些才道
  “任何有人气的行业,在经过短时间的沉寂之后,受众的期待值不但不会降低,反而会一天天升高,那么某一天突然推出的时候,必然会迎来一个新的爆发。这也算是营销的一种吧,不过咱们是误打误撞,谁能想到今年开市会这么晚。”
  胡良似懂非懂“那以后都保持今天这个量,还是逐日递减回以前?”
  “前三天吧,第四天起就恢复旧例。”
  说了会儿话,几个人便起身收拾东西回家。
  都快到街北口了,季妧才想起来她还没去书铺呢。
  谢寡妇让她快去,他们先到牌坊那等着。
  季妧特意跟大宝解释了一下,让他先跟谢姨一起走,并清楚的表示自己马上就会赶过来汇合。
  经过之前季妧晚归的事,再加上这么长时间的疏导,大宝的安全感有了一些加强,对她的离开终于不再表露的极端而抗拒。
  他迟疑着点了点头,张嘴“早,回。”
  “好嘞!”
  季妧捏了捏他的小脸蛋,抱着书就往回跑。
  这段时间忙着教导大宝,书抄的并不多,但也结了一两半银子。
  临走方老板又给她塞了一摞,因为书院的学生都开始忙着为县府院三试做准备,没时间再接活,连宋璟都暂时停笔了。
  季妧闲人一个,闲者多劳嘛!
  季妧提着书快步返回,谢寡妇几个果然在牌坊处等着。
  走得近了,才发现他们神色有些不对,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
  大宝倒没什么,迎过来牵住她空着的那只手。
  “怎么了?”她问。
  胡良解释道“刚才在街北口,刚拐过弯,一队人马就那么直冲过来,我们好险才避开。”
  胡细妹接道“领头的一个老爷爷还一个劲的盯着大宝看,看了好一会儿才走的。”
  谢寡妇拍了拍月匈口“可不是,还以为得罪了贵人,吓都要吓死!”
  “盯着大宝看?”季妧莫名,“什么样的老爷爷?”
  胡细妹有些犯难“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老爷爷。说不是吧,他头发都白了,说是吧,他又没长胡子……”
  没胡子?季妧心里一紧。
  莫非——是太监!


第148章 由不得他
  古代男子都有蓄须的习惯。胡须长得好,修饰得好,是美男子的一个特征,还会获得“美髯公”的称号。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留胡子都是出于爱美之心,也有人是为了增加威严。
  更多的则是因为,胡子是一个男人的标志,它是男人必不可少的身份证明。
  除此之外,古人都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这并不是说当真一辈子都不剪头发也不剪胡子,那还不得拖到地上?
  所以这个习俗大概是指,胡子和头发不能没来由的随意破坏,但日常修剪和梳理是可以的。
  综上,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家,还没留胡子,除了太监,季妧无法再作他想。
  继而她又联想到里正之前在县衙打听到的消息。
  京城要来人……大有来头的公公……
  她当时就揣测过,京城这个时候派人过来的原因。
  里正说是为了嘉奖,她却觉得不可能仅仅是为了嘉奖。
  凭前段时间那恶劣的天气和交通条件,战报送至京城,朝廷就算马不停蹄派人来,也不会这么快。
  而且来的还有个公公。
  公公出现在军中,要么是监军,要么是宣旨。
  大局未定的情况下,仅仅因为几次小胜,就特意派公公来宣旨嘉奖,可能吗?
  何况最近的一次大胜也就发生在几天前,估计战报都还在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