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被迫成名的小说家 >

第287章

被迫成名的小说家-第287章

小说: 被迫成名的小说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季理明的儿子说会查; 可她不信他。

    然而自己查; 又实在不实际。

    她这次从监狱出来,总觉得这个世界变得很陌生,周围人用的说的,她一点都听不懂。

    与社会脱节这么久; 完全无从下手。

    思来想去; 张佩如还是点了点头。

    简静装得很像,马上从挎包中掏出一千块钱:“这是定金,我想请你和我说说当年的事。”

    张佩如深吸口气:“你先坐,我给你倒杯水。”

    她走到厨房; 倒杯热水递过去。简静接过但不喝,她也看出来了; 张佩如不是真的想倒水; 只是想稍微准备一下,故而耐心等待。

    略微沉默了一会儿,张佩如才开口:“既然你能打听到我; 肯定也知道事情是怎么回事,我就说一点——红林绝对没有杀人,我敢拿我的命保证。”

    简静道:“您的理由呢?”

    “他不是这样的人。”张佩如斩钉截铁地说。

    简静摇摇头:“感觉是不作数的; 您有证据吗?”

    张佩如看看她,语气不甚友好:“有的话,我早就给警察了。”

    “您别生气。”她不以为意,“那就和我说说你们的事吧。”

    张佩如闭上眼睛,脸上流露出一丝复杂的神色:“我和红林99年初认识,那会儿很多人都下岗了,我也是,就和一个朋友摆地摊做生意。进货的时候认识了他,他在一家维修店里给人修车,手艺不错,慢慢就有人问接不接私活,他想着钱不用交给老板,就心动了,谁知道没多久就被老板发现,辞了他。

    “正好我朋友嫌早起贪黑太辛苦,不干了,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他就说来帮我的忙,一来二去的,我们就好了,年底就结了婚。”

    说到这里,她的表情自然而然地变得柔和。

    简静不由嘀咕,真奇怪,明明张女士其貌不扬,瘦小苍老,可这一刻的神态却如此楚楚动人。

    爱情真的这么神奇吗?

    大概是的。

    张佩如足足停顿了两三分钟,才从曾经的甜蜜中回神,继续道:“02年的时候我怀孕了,可运气不好,宫外孕,做手术又查出来子宫瘤,必须切掉。家里的钱全都砸下去,本来我们想攒钱开个店也泡汤了。

    “刀开得还算顺利,就是医生说我不能劳累。所以02…03年,我一直在家休息,红林出去跑出租。白天跑,晚上就去大排档卖啤酒,晚上跑,白天就去工地搬沙袋,人瘦得就剩一把骨头。姑娘,你说他做到这份上,怎么会为钱杀人呢?”

    简静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06年,他说跑出租挣不了钱,决定跑长途。我们攒的10万块钱,又问亲戚朋友借了点,贷款买了辆车。我向朋友买了二手三轮,平时就在学校附近拉客,本以为日子开始好起来了,谁知道突然……”

    她忽而哽咽,捂住眼睛道,“突然就全完了。我们做错了什么?警察非说红林是凶手,我知道肯定不是,他不是那样的人。”

    简静说:“您的丈夫是这么说的吗?他是冤枉的?”

    “当然。”张佩如反应极大,“他和我说,要是干过这中混蛋事,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简静问:“你觉得,你的丈夫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俩都是老实人,他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打老婆,平时就听听收音机,啥坏毛病都没有。”张佩如说,“我俩没挣过一分昧良心的钱。04年,他开车载了个老板,落下三万块钱,我们一分没贪,还找了半天的人,给送回去了。”

    她振振有词:“他要图钱,我们干啥不把钱留下?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你说得也有道理。”简静适时释放善意,“说起来,你丈夫有没有仇人?”

    张佩如摇摇头:“我们夫妻从来不和人结仇的,哪有什么仇人。”

    “不对啊,你想,你丈夫偶然碰见,说巧合也过得去,其他都对得上,尤其是鞋码——警察和你说过吧,偏偏是40码的鞋。”

    简静问,“难道你真没怀疑过,有人要推你丈夫当替死鬼?”

    张佩如不吭声了。

    说没想过,肯定是假话。

    十年啊,她什么都想过,谁都怀疑过,就是没有动摇过对丈夫的信任。

    “张女士,你的丈夫已经去世了,要还他清白,你就不能放过任何线索。”简静问,“真的没有这样的人吗?”

    张佩如说:“不,有一个。”

    “他叫贾龙,是红林以前上班的那个出租车公司的经理。本来他和我们没什么关系,但有一回,被我男人撞见偷偷进老板办公室,从他保险柜里拿钱。红林人老实巴交的,老板对他不错,他心里就过意不去,想把这事捅出去。”

    她叹了口气,无奈道,“我劝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经理官再小,管他也是绰绰有余。可他不听,捅出去了,人是被开了,老板还奖励他五千块钱,但被贾龙记恨上了。”

    简静说:“他报复过你们吗?”

    “肯定啊,砸了红林的车,说什么‘让你多管闲事,下次碰见非得撞死你’,说了不少狠话。”张佩如最怀疑的就是他,“听说后来他过得不太好,有次和朋友喝酒,发狠说要红林好看。当时一块儿喝的还有红林的朋友,偷偷告诉他,让他自己小心点。”

    简静好奇道:“你和警察提过他么?”

    “提过,他们没当回事。”张佩如眼中透出几分愤恨,“别以为我不懂,他们就是想早点交差,又查不出来,只好拿我家红林当替死鬼。”

    她的牙齿咬得咯咯响:“都不是好东西。”

    简静没接话。

    眼下这状况,她说什么都没用,张佩如不会信,唯有找到真凶,才能让一切冤仇归于平静。

    所以,她耐心等张佩如发泄一通,才道:“你还记得1月份都有什么事吗?只要是你丈夫对你提过的,大大小小随便什么都行。”

    2007年的1月发生了那么多事,张佩如想忘记也难。夜深人静时,她时常不由自主地回忆那几天。

    “1月头,他和我说派了一个单子,拉木头到南边。我问他什么时候回来,那年过年早,耽搁在路上又不好了。他说地方不远,半个月就能来回,南边的温度不低,路好开,多挣一笔是一笔,也过个好年。

    “他是14号晚上回的,和我说一切都顺利,货也交了,木头有点受潮,非要扣他五百块钱,也没办法争,只好算了。第二天,他歇了一天,交点电费燃气费什么的,16号就替我去跑三轮。

    “你一看家庭条件就不错,不知道冬天骑三轮最要命,车一开,冷风嗖嗖嗖地往脖子里吹,他心疼我呢。而且,1月学校放学了,不像平时,就周围送送小孩,得跑得远一点。我受不住冷风不敢走远,他就不在乎,什么地方都肯拉。

    “07年,城西的地荒得很,出租车很少,生意还不错。尤其是晚上公交没了,好多人都愿意坐三轮。他早出晚归的,还很高兴的和我说,有客人问能不能包车来回,要是能做下这笔生意,过年前能多挣两百块钱。”

    张佩如抬头,憋回泪意。

    “结果你也知道了,22号,警察就上门了。”

    简静轻轻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她想想,道:“我需要再去调查一下,有什么问题再和您联系。”

    张佩如却抿住嘴巴,好半天,问:“你真的信红林没杀人?”

    “你相信他没杀人,可什么用都没有。”简静道,“我信不信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愿意查。张女士,你还有别的希望吗?”

    张佩如沉默。

    “你不相信警察了,对吧?”她又问。

    张佩如说:“他们根本不在乎。”

    不,有人在乎。

    简静在心里否认,脸上却装得一无所知。

    “容我提醒你一句,翻案需要新证据,你丈夫的案子,如果能找到一点关键的物证,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她说,“你丈夫有遗物留下来吗?”

    她点头。

    “那你可要好好找找了。”简静说,“也许,希望就在什么不起眼的东西上。”

    这话打动了张佩如。枯瘦的老人重新振作起来:“我会找的。”

    简静留下自己的电话:“有任何你在意的事或者东西,都可以找我。”

    她离开了。

    *

    告别张佩如,简静坐在车里,重新拿起了文件袋里的一页纸。

    这是季理明的笔记,字很潦草,也不是什么日记,更像是一份调查报告。而调查的对象,就是张佩如说的仇人贾龙。

    可见武红林死后,季理明嘴上不说,心里还是过意不去,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里翻出了这个家伙,正儿八经地查了。

    但他的调查结果是:贾龙是42码的鞋,身材高大,07年以诈骗为生,目标都是小有资产的富婆。且他每天晚上都与人喝酒,1月份大多数时候都是如此,不具备作案时间。

    所以,贾龙其实不用查了。

    十几年的老刑警,这方面的本事比她有过之而无不及。

    简静想起季风车上的老地图,决定去找雇佣李小暖的老板聊聊。他07年在城西装修的店,现在还开着,是一家培训中心。

    去的路途,专门观察了周围的环境。

    老实说,一点都看不出来案卷里的荒凉冷僻,热闹得很,商业街开遍奶茶店和炸鸡店,人声鼎沸。

    她找到培训中心,前台说人不在,傍晚才回来。

    简静不想多跑一趟,来都来了,干脆把李小暖案的地点都走一遍。

 第395章 电话

    李小暖被发现的地方是垃圾场; 和照片中乱糟糟的场景不同,这里已经完全看不出以前的样子了。

    现在是一个大商场,离培训中心大概三条街的距离,开车不到五分钟; 骑电动三轮的话; 十分钟应该也能到。

    沿着这条街往南走; 再拐个弯; 就到了之前乘坐武红林车的中介。三轮车用时也是十来分钟; 八点五十的时间点,非常符合杀人的动线。

    再回到培训中心,老板回来了。

    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 全然没想到有人会来问十多年前的事。

    不过; 来者是美女,还是名人,老板热情地接待了她。

    “简老师; 我看过你的书; 这是在取材?”他自以为掌握了真相; 讶异道,“没想到你的案子都是有原型的啊。”

    这倒真没错。

    简静笑笑:“你还记得当年的事吗?”

    “记得; 毕竟是我认识的人; 哪能忘啊。”老板确实对李小暖印象深刻; “死掉的那姑娘是叫……叫李小暖对吧,人瘦瘦的; 长得很漂亮,笑起来脸上有两个酒窝。”

    他陷入回忆:“07年,我刚凑了笔钱,决定开补习班; 招的是小学生,就想把教室弄得漂亮点,所以专门找人画教室的背景墙。那姑娘是美院的,给我看过她的练习稿,画得不错,收费也便宜,就定下了。

    “那几天,我忙着搞装修,直接给她钥匙,我就偶尔过来看下。别说,小姑娘干活挺认真的,中午就随便吃两口饼干,饭都不吃,我心里过意不去,在店里放了零食,让她别客气。她还怪不好意思的,说自己经常这样,所以胃很不好,已经习惯了……你说,她爹妈知道孩子这么不爱惜身体,得多心疼啊……唉……

    “说实话,这事我想起来还后悔,没想到她就这么让人害了,早知道,我肯定让她早点回学校去,才二十岁的姑娘啊。”

    老板情感充沛,才说没几句便开始长吁短叹。

    简静打断她:“能和我说说以前你们这儿,周围都是什么地方吗?”

    “07年这一片才刚建起来,我们这条街的铺子是最先出来的,便宜得很,我一口气买了三间,才几十万,现在一个门面就要一百多万,位置还不好。”

    但凡是男人,总有个坏毛病:爱在漂亮姑娘面前卖弄。

    老板亦不能例外,不断强调自己的先见之明:“我装得早,当时街上开的店不多,我记得就一家打游戏的网吧最火,然后是电影院、汉堡店,街角那儿有家搞批发的服装店,周末小姑娘们爱来买衣服,其他都是待租的。”

    他露出得意之色:“这些人眼光就不行了,买铺子等着租出去,要几年才能回本啊?像我,三年就挣回来了。”

    简静问:“那到晚上,是不是街上就没什么人了?”

    老板慢慢点头,还说:“冬天天黑得早,七八点钟,这条街上就几家灯亮着,其他地方都黑黢黢的,公交也不多,地铁更是没通。”

    她颔首,又问:“你最后见到李小暖的那天,她穿着什么衣服?”

    老板想也不想:“红大衣,怪好看的。”顿住,又感慨,“听说被烧过?衣服也都烧没了?作孽啊,不知道是哪个没人性的畜生。”

    她心底便有数了。

    “谢谢您,打扰了。”

    从培训中心出来,简静心中疑窦丛生。

    李小暖的行为太奇怪了。

    试想想,冷清无人的新区,路上都没几家亮着灯,一个女孩子怎么可能毫无防备地上黑车?

    室友的口供很明确,画画的那几天,李小暖□□点钟出去,六七点回,可见她有意赶末班车回来。

    假设李小暖真的一时忘了时间,她第一件事也不该是去汉堡店买东西。

    何况,买汉堡的时间是17点30分。

    文件袋里有季理明抄的公交时间表。城西的末班公交是17点50分,虽然不到美院,却会路过市中心。

    简静代入自己,一定会选先坐上公交,到市中心换乘时,再买东西填肚子。

    尤其汉堡店的售价不便宜,复印的收银小票显示,一份汉堡、一份炸酥鱼、一份可乐,价格为28元。

    07年的28块。

    李小暖的家境也不富裕,不然也不会兼职接单。

    买了汉堡,再坐黑车,这得多少钱?所以,李小暖在快要过末班车的点上,却没有急着赶车,反而买了汉堡,只有另一种解释。

    她不用担心回学校的问题。

    有人会送她。

    谁呢?嫌疑最大的是老板。

    遇害时,李小暖已经画了一星期的画,和老板较为熟悉。老板还说自己会拿零食给她,可见双方有信任基础。

    如果他说顺利,李小暖是非常有可能上他车的。

    然而,警方并未错过这个可能。

    准确地说,李小暖遇害后,第一个调查的就是他。

    可老板有不在场证明,他跑去和教育机构的人吃饭了。18点开场,吃到21点多才结束,餐馆的老板和服务员,以及饭局的其他人都可以作证。

    季理明的笔记是这么写的:

    偏僻地方,孤身一人,愿意上车,熟人(?)

    老板(xx餐馆,不在场证明)

    同学(?没听说)

    其他熟人(?)

    张佩如口供,包车?

    是的,警方当时认为,李小暖在那种环境下,坐黑车的可能虽然不高,但假设是熟悉的司机,也许她就会放松警惕了。

    离培训中心大概二十分钟的车程(三轮车),就是地铁站。

    李小暖完全有可能想坐黑车去地铁站,正好以前搭过武红林的车,认得他,所以才会上车。

    这个猜想有理有据,简静也抓不到漏洞。

    但她没有季家父子的职业标准,非要有证据证明武红林不是凶手。

    她目前的调查基于一个原则:武红林不是凶手,会怎么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