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穿书后我嫁给了养猪大户 >

第39章

穿书后我嫁给了养猪大户-第39章

小说: 穿书后我嫁给了养猪大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梨说完,趁他不注意,挣开他的手,转身便跑进了学校,留下贺严冬一人站在瑟瑟秋风中对着她的背影傻乐。
  此时,贺严冬觉得他才是被吃得死死的那个。


第70章 
  之后的一周; 这天儿跟回光返照似的,太阳大的离谱,中间有两个晌午; 穿着背心走在路上都出汗。
  眼看着村里人多地多的几户人家,已经背着竹篓; 带着草帽下地去了; 其它庄稼人也都坐不住了; 一个个儿成天往地里跑; 擎等着家里上工、上学的都回来了; 赶紧也下地掰玉米去。
  学校通知要放农忙假的时候; 江梨正打算去上最后一节课; 结果直接被通知不用上了; 抓紧时间各回各家,做好抢收以及秋播工作才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学生娃们听到消息; 都高兴坏了,麻溜收拾好东西,一股脑的全都往校门口跑。
  江梨和其它几位老师坐在办公室里闲聊; 等学生们都走得差不多; 这才收拾东西; 准备回去。
  平时放学; 江梨只要一走出校门就能看到单脚撑地; 跨坐在自行车上等着接她的贺严冬,今天因为通知来得比较突然; 估计贺严冬现在应该还不知道这事儿。
  所幸学校离家也没多远; 她走回去也要不了多久。
  江梨出了校门; 刚走了没两步; 就听到身后响起一串渐行渐近的自行车车铃声; 她还没来得及扭头瞧上一眼,就看到徐斌已经蹬着自行车行到她身边来了。
  徐斌左右看了看,笑着说:“今天没人接?送你一程?”
  “不用,没几步路,走着就回去了,你也赶紧回去吧。”江梨摆摆手,客气道。
  “那行,那我就先走了。”徐斌对江梨会拒绝他,显然并不意外,便也不再强求,自行骑着自行车离开了。
  除了徐斌,回去的一路上江梨还碰到不少村里的熟脸,个个儿看起来都行色匆匆,想必都是在着急忙慌的为了抢收做准备,弄得江梨都忍不住加快了脚步往家里走去。
  到家后,江梨发现贺严冬并不在家,听柳芳枝说是午饭后没一会儿就被队部的人叫走了,江梨一听就知道,八成也是去讨论抢收的事情了。
  眼看着最后一抹夕阳消失在远山尽头,江梨撸起袖子走进伙房准备开始做饭。
  说起来,她确实有挺久没下厨了,这会儿在伙房里转了一圈,才发现能吃的也就只有自家院子里种的倭瓜,以及自家母鸡下的蛋。
  江梨随便煮了个红薯面汤,然后一边切着倭瓜,一边琢磨着明天要找时间去趟城里,这马上就要开始抢收了,下力气的活她可能帮不上什么大忙,但至少不能在伙食上委屈了大家。
  掰玉米要远比收麦子麻烦得多,玉米掰完要先运回家里,然后是剥玉米、辫玉米,还要等晒干了才能打玉米粒,而且玉米掰完了还不算完,还得花功夫去砍玉米杆子,麻烦着呢。
  以前大家都是一个队的,要做什么,你还能统一安排一下,现在是各家干各家的了,地里的活计,全看老天爷,谁家也不想往后拖,毕竟早一天弄完就早一天安心。
  可村里的拖拉机就那两辆,村里上上下下几十户呢,哪里用得过来?就算加上那几头大牲口也是不够用的。
  可就算这样也阻挡不了庄稼人那颗热火朝天要抢收的心。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贺严冬骑着自行车将江梨送到村外简易公路上的公车站点,并仔细嘱咐了几句注意安全之类的话后,就匆匆赶回去了,一路上倒是碰到不少拉着架子车以及推着手推车下地的乡亲们。
  说起来他也得赶紧往地里去了,贺前程他们几个这会儿怕是已经开干了。
  昨个儿他们一群人在队部都商量好了,现在虽然是各家各户单干了,但抢收是庄稼人的大事,一家一户干得好那不算好,整个村子都干得好,那才能叫好,所以队部还是决定各家各户都互相帮衬着点儿,早结束早安心,这采石场也能早点儿复工不是。
  贺严冬他们几个这两天的任务就是帮着村里有大牲口的几家先掰,这样他们掰完了,那大牲口不就腾出来了,其它户也就可以轮着用了。
  农忙时节,去往县城的公共汽车上只有寥寥几人,江梨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初升的朝阳,散发着明亮刺目的光,照在江梨的脸上刺得她微微眯着眼睛,待汽车缓缓开动,凉风拂面,就会发觉这阳光落在脸上不仅不晒,反觉温煦。
  窗外是连绵的群山,是广阔的庄稼地,是象征着丰收的金色海洋,从江梨的角度看去,只能看到平静的“海平面”在晨风的吹拂下,微微泛起波澜,但与此同时,她也知道在那深不见底的“海底”,究竟涌动着怎样的暗流。
  她看到了——在贺严冬送她来的路上,那些庄稼人特意换上了平时不会穿的布满大大小小补丁的粗布短衫,头上包好毛巾,一头便扎入了“海里”。
  一株玉米杆子上一般会结两穗以上的玉米棒子,只见他们戴着劳保手套的手十分熟练的,一只手扶着玉米杆子,另一只手几下就把上面的玉米棒子全掰下来了,然后抬脚照着根部一踩,玉米杆子就倒了下去。
  他们一遍一遍的重复着这样的动作,一步一步的向前走去,待到中午江梨回来时,透过公共汽车的车窗,已经可以看到“金色的海洋”被分割,又被重组,但“海底”那疯狂涌动的暗流却再也遮挡不住——那是庄稼人忙中带笑的身影。
  对于他们来说,丰收的喜悦早已大于一切,这是当时当下江梨内心深处,最真实最热烈的感受。
  到了县城,一下公共汽车,江梨就马不停蹄的往供销社跑,去晚了这卖相好点儿的肉怕是就抢不到了。
  今儿个她运气不错,这个点儿供销社人并不是很多,江梨先是买了肉,然后又买了些白菜、萝卜,等出来时左右手已经沉甸甸的提满了东西。
  然而江梨并没有急着往车站走,反而走向了反方向,其实她今天来,除了买菜之外,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做。
  江梨提着东西边走边问,终于在前方不远处的一个十字路口处看到了农信社的招牌。
  她也是这几天才突然想起来,之前偶然碰到林颂文那次,有听到他说在农信社工作。
  江梨觉得如果政策允许,能够像在21世纪买房创业那样,可以跟银行借款,那明显就靠谱很多。
  所以她便决定过来问一问,反正也不费什么事儿。
  小县城的农信社并不大,前前后后只有正门能照进去些光,所以即使是在大白天里面也显得有些许昏暗,江梨提着满满两大网兜东西走进去,发现大厅内并未设座椅,且前来办理业务的人也并不是很多,稀稀落落的分布在几个窗口前。
  江梨本来还以为来这里找人可能要花费些功夫,结果没想到她随便找了个没人窗口,问了一句,便把人给找到了。
  林颂文看到是江梨过来找他,顿时又惊又喜,怔愣了半晌后,才后知后觉的跟旁人交代了几句,从后面走了出来。
  待林颂文走过来,江梨便直入主题,问道:“我就是想找你问点事儿,不会影响你工作吧?”
  “不影响的。”林颂文看江梨手里还提着蛮多东西的,便提议道:“这样吧,后面有个小会议室,不如你跟我进去说。”
  江梨此时腾不出手来,便只能摇摇头,说:“就一点儿小事,不用那么麻烦。”
  “行,那你就在这儿稍微等我一会儿。”
  林颂文丢下这句话,匆匆跑了进去,没一会儿便又出来了,直接领着江梨走到了门口他停自行车的地方。
  “你把东西挂上来,我给你送到车站,咱们边走边说。”
  江梨犹豫了片刻后,才将东西递了出去,并再次确认道:“那麻烦你了,确定不会影响你工作吗?”
  “不会,走吧。”林颂文说完,便推着自行车往车站的方向走去。
  江梨本只是顺路一问,也没抱多大希望,结果还真被她给问着了。
  听林颂文说农信社去年刚出台了农业无息贷,对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在内的几种生产形式进行重点扶持,至于到底能贷多少,还要看担保人和最终的评估结果。
  林颂文让江梨给他写了一个大队的电话号码,因为他不是主管贷款业务的,所以更详细一点的东西,他还得等回去彻底问清楚之后,才能告知江梨。
  说话间的功夫两人便到了车站,江梨提上东西,临上车前真诚的对林颂文说了句“谢谢”。
  “江梨。”
  盯着江梨那熟悉又陌生的背影,林颂文就这么鬼使神差的喊了她一声,他其实只是很想问一句“你现在过得好吗?”,但等江梨真的回过头来看他的时候,他又觉得自己现在根本没有什么资格再去问这些。
  于是,便只是干巴巴的挥挥手说:“没事儿,就是想跟你说不用跟我客气,回去等我消息就成。”
  江梨也没再多说什么,点点头便上了公共汽车。


第71章 
  江梨提着两大兜东西进门的时候; 柳芳枝刚做好晌午饭,出来瞧见她手里提着的东西时,下意识的皱了皱眉说:“这萝卜、白菜以后就别买了; 家里自留地种的都有。”
  江梨当然知道这些家里种得都有,一个月前还是她跟着柳芳枝一起去自留地翻土; 刨坑; 丢的种儿; 但是自己种的要再过两个月才能吃上; 江梨想蒸些肉盒犒劳大家; 没有菜可不行。
  再说了; 这萝卜、白菜也不贵; 几分钱一斤她们还是吃得起的。
  但江梨并没有多说; 只随口应了声:“知道了,妈。”
  柳芳枝也只是过惯了苦日子; 心疼钱,忍不住提了一嘴,并没有为难江梨的意思; 更何况这东西都是人江梨用自己的工资买的; 最后总归还是进了她们一家人的嘴。
  于是便又开口说:“把东西放着; 先吃饭吧; 待会儿想做啥; 妈给你打下手。”
  贺严冬两兄弟都没回来,因此堂屋的八仙桌上只坐了她们婆媳三人; 席间柳芳枝和江梨讨论待会儿吃完饭要做啥时; 一旁的邱秀华并未搭话; 只端着一张脸埋头苦吃; 等她俩说完了; 才搁下筷子,一擦嘴,慢悠悠开口道:“妈,这房子眼看着就起好了,分家这事儿,你看……”
  “秋收后再说吧,急个啥!”
  柳芳枝说着端起大瓷碗,将最后一口面条扒拉进嘴里,然后哐的一声把碗筷往桌上一放,对着柳芳枝说道:“那房子不是起好了,既然没啥事了,人也别闲着,待会儿吃完饭,把锅碗给刷了。”
  两人说话间的功夫,江梨刚好吃完饭,柳芳枝的话她自然也是听到了,于是便十分利落的把碗筷往桌上一放,并往前推了推。
  看着邱秀华黑着一张脸收了碗筷,十分不服气的往伙房走去,柳芳枝也忍不住小声嘟囔道:“啥也不干,还想吃好的,想得美,谁也不欠她的。”
  这话江梨不好搭腔,便起身道:“妈,我先去和面,放灶台边发着,省得耽误事儿。”
  “去吧去吧。我这就去把那萝卜、白菜给洗洗。”
  接下来整个下午,江梨和柳芳枝都在忙活蒸肉盒的事情。
  江梨打算做的是“因地制宜”版的肉盒,后世常见的肉盒都是用猪肉大葱剁成馅,然后用大面皮包成枕形放锅上蒸,蒸熟后,出锅咬上一口,皮薄肉多,满口留香,薄皮里塞满了肉馅,看着就很有食欲。
  好吃是肯定好吃的,但对于他们来说,未免过于奢侈,照这种做法,她那两斤肉根本做不了几个,再说了,庄稼人在田里累死累活,无非也就是求个吃饱穿暖,偶尔能沾点油腥,尝点肉沫子就算是改善生活了,像之前麦收时做的包子、肉饼,一年吃个一两次也就行了,其它时候不管做啥,还是应该把顶饱作为首要考虑的目标。
  江梨这次还是准备了两种馅料,一种是猪肉白菜,一种是猪肉萝卜。两斤多一点的猪肉被她分成了几份,有用来化猪油的,有用来炒的,还有洗干净切好直接用的。
  猪肉白菜的馅料是最好弄的,挑一块足够肥的五花肉,不切碎,切成小薄片,拌上切成丝的大白菜,搅成馅儿,放在面皮上,卷成毛巾卷,两头封口,上锅一蒸,蒸出来的猪油浸润着白菜丝,那口感吃起来可以说肥而不腻。
  至于猪肉萝卜的,做起来就相对来说稍微繁琐一些,白萝卜切丝后要先焯水,然后等晾干后再下锅用猪油炒,炒出来的萝卜丝吃起来就已经有肉味儿了。这时候,再把剩下的猪肉同样的切丝下锅,炒至断生,就可以盛出来和萝卜丝放在一起拌成馅。
  江梨觉得猪肉萝卜馅的吃起来要比白菜萝卜的口感上更丰富一点,毕竟那猪肉和萝卜丝都是下油锅炒过的,肯定要更香一点的,但赶在日落前回到家里,并刚好赶上第一锅肉盒出锅的贺春华就觉得两种都很好吃,香喷喷的根本吃不出差别。
  晚上贺严冬带着满身的寒意进屋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江梨被吵醒后,迷迷糊糊的看了眼腕间带着的手表,已经十点了。
  贺严冬看到她醒了,便凑了过去,手上沾了凉意,也就没舍得碰她,只低头轻轻亲了亲她的额头,小声哄道:“接着睡吧,我拾掇拾掇就来。”
  被窝里的江梨,此时慵懒得像只小猫咪,说话也软软糯糯的,“伙房里给你留了肉盒,没熄火,在灶台上温着呢,你吃了再睡。”
  江梨说着眼都要睁不开了,没一会儿就又睡过去了。
  贺严冬笑着又怜爱的在江梨眼睛上亲了亲,然后给人掖好被子这才出去了。
  之后几天江梨也换上了粗布长衫,头上裹上毛巾,跟着大家一起下地抢收了。
  刚上手的时候,她还觉得挺有意思,玉米穗子都熟透了,不需太用力,一掰就掉了,除了细长的玉米叶子扫在脸上有种又辣又痒的感觉之外,江梨一开始并没有任何不适。
  但随着时间流逝,刚过不到一个小时,她就觉得手心火辣辣的,虎口处的皮肤被磨得都要渗出血来,再看进度,她落了大家整整一大截。
  基于这种情况,不管江梨怎么说,之后贺严冬都不允许她再下地掰玉米,除了她,年迈的柳芳枝也被撵了回来,这种时候俩人当然也不至于在家闲着,掰下来的玉米已经被拉回来了一大车,堆在院子里,跟个小山似的,之后每天吃完饭,江梨和柳芳枝就搬个小板凳坐在院里头剥玉米。
  江梨会给人编辫子,但不会给玉米编辫子,于是就剥光穗儿,后来听柳芳枝说光穗儿剥太多没地方晒,江梨就也开始学着给玉米编辫子,编玉米辫子不难,但她手劲儿不够,或者说不知该往哪儿用劲儿,编出来的玉米辫子就松松垮垮的,不成样子。后来实在没办法了,柳芳枝就教她打结,每两穗玉米用玉米苞打个结,这样到时候院子里多支上几个架子,搭上去就能晒。
  中间有一天,江梨去地里送饭回来没多久,大嫂邱秀华就也跟着回来了,彼时江梨正坐在院里剥玉米,一抬头就瞧见走进来的邱秀华正瞪着她,江梨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也就没多想,眼一垂就当没瞧见,继续低头剥玉米。
  直到后半晌她起身去伙房烧水,路过邱秀华房间的时候,才听到里面传出断断续续的干呕的声音,江梨这才想起来晌午邱秀华回来的时候脸色看起来微微发白,脚步似乎也有些沉重。
  这是病了?
  想到早先无缘无故被人瞪了一眼,江梨放下了打算推门进去瞧一眼的手,不是她记仇,是怕万一人真的病了,看到她再给气得更严重了。
  多大仇,多大恨呐!江梨不懂。
  但江梨既然知道了,就肯定不会说不管不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