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被太子惦记的倒霉郡主 >

第311章

被太子惦记的倒霉郡主-第311章

小说: 被太子惦记的倒霉郡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问到这个关键问题,那些反对的便没了声音,南疆现在血流成河,尸积成山,败局已定,没有十足的把握,谁敢轻易揽这个瓷器活

    虽然明知太子的提议惊世骇俗,却无法提出反驳意见,康乐伯忽另辟蹊径,“众所周知,江夏王乃太子妃兄长,现太子力荐江夏王往南疆平叛,是不是有什么私心呢”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本来江夏王功高震主的流言从来就没有平息过,现在若江夏王平叛成功,权势必定更上一层楼,太子分明是为了坐大东宫的实力。

    太子俊美的眉眼渗出一片危险的华光,“礼部尚书心系国事,是朝廷之福,南疆子民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难道对礼部尚书来说,最要紧的不是救子民出苦海,免遭生灵涂炭反倒关心起本宫是否有私心了”

    太子的话说得康乐伯一张老脸青白交加,其他人也心有戚戚焉,手中若是没有强有力的理由,谁也反驳不了太子。

    正在皇上眉眼森然的时候,一封加急塘报又送了上来,兵部见南疆送来紧急军情,不敢耽搁,曲尚书正在上朝,便紧急送往金銮殿。

    这份刚刚抵达的塘报,成了所有人瞩目的焦点,关乎南疆瞬息万变的局势,当然也关乎着许多人的利益。

    李公公忙呈到皇上面前,谁知,皇上一看,便是龙颜大怒,猛地一把把塘报扔到了大殿地上,眼神阴森可怖,一字一顿道:“召江夏王入宫。”

    轩辕珞心底猛地一沉,看来事情他已经无法阻止了,一定与塘报上的内容有关,他用眼神示意跪在地上的曲尚书赶紧捡起来看看。

    曲尚书一直都没有起身,跪行几步,手指颤抖地把塘报捡起来,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脸色大变。

    就在这短短时间内,甘野已经兵临博州城下,博州若失,南疆辽阔疆域再无阻挡,甘野大军必定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

    李公公小心翼翼地提醒道:“陛下,今天是江夏王归程的日子。”

    “立即给朕召回来”皇上唇齿间透出森森冷意,“即刻入宫”

    “遵旨”李公公暗自叹了一口气,已经多年未见朝堂这般风起云涌,惊涛骇浪了。

第五百六十一章 临危受命?

    江夏王已经出了京城,内侍风驰电掣地赶出去,不管是人还是马,都去了半条命,金銮殿里,已经过了下朝的时间,可皇上依然脸色阴沉地端坐龙椅之上。

    皇上没有发话,大臣自然一个都不敢走,陪着皇上一起等候。

    过了午时,不少大臣肚子饿得咕咕叫,也只能强忍着,生怕一不小心被皇上的怒火波及到。

    有人说,比死更可怕的是,是等死,曲尚书现在就是这种感觉,皇上的目光偶尔落到他身上的时候,他就有种被钢刀刮过的森冷剧痛之感,甘野局势,来势汹汹,完全在他的预料之外。

    就在众人翘首以盼中,一身戎装的江夏王踏步进入金銮殿,虽风尘仆仆,但一身金戈铁马之凛然正气,霍然照亮了阴云弥漫的金銮殿,令人眼前一亮。

    “臣百里长卿参见陛下。”他浑厚的声音令人浑身一震,英姿勃发,让人想起黄沙万里,千里尘土,气势如虹,战马长啸,不愧是名震天下的江夏王。

    见到江夏王本人的时候,不少原本还持有异议的朝臣放下了心头的戒备,毕竟,虽不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但若博州被攻陷,在场的不少都要彻夜难眠了。

    尤其是江夏王眉宇间豪情激荡,似有憾山动地之霸气,令人蓦然感到心安,本朝有这样的守护神,自能守住一片安宁。

    朝堂上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有的甚至从强烈反对开始倾向于支持临阵换帅这个惊世骇俗的决定。

    轩辕珞自然敏感地察觉到了阵营的微妙变化,心头一股火气,但也明白,此事已经不是自己可以阻止的了。

    “平身。”

    “谢陛下”

    江夏王的气度在极短的时间内赢得了不少人的赞誉,年纪轻轻,位高权重,行事却毫无张扬颐指之态,从容而沉稳,宠辱不惊,大将之风,彰显得淋漓尽致。

    南疆十万火急,容不得再犹豫彷徨,皇上嗓音沉沉,“江夏王听说过甘野反叛之事吧”

    朝野都传遍了,江夏王岂能不知但当着众朝臣的面,只是持重开口,“略有耳闻。”

    皇上脸上阴云弥漫,怒意横生,“朕对甘野诸多照拂,始终以礼相待,可这帮叛贼,不感皇恩,不奉主君,反倒起兵反叛,如今南疆已失八州,南疆主帅梁起一时并无破敌良策。”

    说到这里,皇上的语气转为温和厚望,“长卿,你向来骁勇善战,文武双全,朕欲派你即刻前往南疆,助梁起一臂之力,不知你意下如何”

    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临危受命,扭转乾坤,从此功成名就,平步青云,光宗耀祖,本是获得帝王青睐的绝佳机会。

    却不料,众目睽睽之下,他这个被视为南疆救星的军事天才却语出惊人,“多谢陛下厚爱,但臣常年镇守北境,并不知晓南疆地形地貌,更谈不上知己知彼,纵然臣愿意为东澜抛头颅洒热血,也有心无力,还请陛下另择贤能,保我东澜江山不受叛贼染指。”

    轩辕珞在心底幸灾乐祸,太子为江夏王舌战群儒争取的契机,谁知人家还不领情,真是热脸贴人家冷屁股了。

    这时,有人主动出来劝说江夏王,虽然江夏王说得有道理,但放眼望去,除了江夏王,真找不到比他更合适的人了,指挥过万千兵马战役的主帅,本就不多,虽然他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是此刻梁起已经指望不上了,舍江夏王取谁

    不管大臣们如何劝说,江夏王就是坚持一句,“南辕北辙,天差地别,军情如火,变幻莫测,请恕臣不能从命。”

    太子的神情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依旧是泰然自若的模样,也没有加入劝说江夏王赶快领命的意思。

    曲尚书忽然觉得心神不宁,那种不安感再次加大,江夏王专程提醒过他不得在江夏军队的供应上动手脚,他当时就觉得此事没完,莫非江夏王是要利用此次甘野反叛,乘机要挟皇上,要求皇上恢复江夏军等同于御林军的待遇

    别人不知,皇上却心知肚明,君权神授,在一般人眼中,朝臣自然是无条件遵从圣意的,可多年的皇帝生涯告诉他,君与臣,实则互为牵制,互为倚靠,唐太宗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中的水,准确地说指的并不是子民,而是那些握有实权的大臣。

    大多数时候,大臣无条件服从圣意,但某些特殊的时候,帝王却不得不向朝臣妥协,纵然身为帝王,也无法做到时时刻刻独断专行唯我独尊。

    南疆军民还在泣血求援,这里却僵成了一锅粥,皇上忽道:“退朝。”

    退朝朝臣们面面相觑,这么大的事还没有商议出结果,退朝了怎么办南疆危局还解不解

    却见皇上走后,李公公一路小跑地到了江夏王身边,“皇上宣王爷御书房觐见。”

    原来皇上把江夏王单独留下了,见此情景,有些人放了心,仿佛只要江夏王肯出马,南疆危局必定迎刃而解。

    御书房。

    这是百里长卿归京后,皇上第一次在御书房单独召见他。

    年过不惑的一代帝王,年轻气盛的一方诸侯,在东澜的权力中心见面,双方都是气场十足的人,御书房内的气氛有种莫名的霸气在激荡,李公公有种连御书房的茶杯都在微微晃动的感觉。

    “长卿。”皇上率先开口,“在金銮殿上,朕知道有些话你不便说,这里只有朕和你,你大可畅所欲言。”

    自从阴阳天蚕蛊之后,百里长卿对帝王的恩宠,早已经做到宠辱不惊的境界,“臣只求陛下一道圣旨。”

    皇上猜到了是什么,心头有怒意在聚集,缓缓道:“你要朕恢复江夏军的待遇”

    “陛下圣明。”百里长卿坦然承认。

    连李公公都感受到了皇上身上散发出来的森森寒意,但他在皇上身边侍奉多年,别人不知道的事,他未必不知道,只伫立一旁,默不作声。

    “如果朕不允呢”皇上一字一顿道,帝王之气,不怒自威。

第五百六十二章 你在要挟朕?

    面对天子之怒,百里长卿岿然不动,“那么请恕臣无力解南疆之危。”

    “你想要挟朕”皇上唇齿发冷,虽然明白君臣之间的关系困局,但身为帝王,被自己的臣子要挟,这种滋味并不好受。

    “陛下此言差矣。”百里长卿神情从容不迫,“江夏三十万将士,守卫的是陛下的江山,他们是陛下的子民,不应因臣的过失而失去他们该得到的东西,当年江夏军抵御外敌入侵,浴血奋战,疆场白骨累累,陛下亲下谕旨,江夏军制等同于御林军,如今圣意有变,臣无话可说,但江夏军既已尽镇守北境之责,南疆之危,实在有心无力。”

    皇上的脸色阴晴不定,怒极反笑,“你的意思是说,三十万大军并不是诚心诚意为朕匡护北境,不是为了家国大义,而是为了每月到手的军饷,军饷给的多,便出力多,军饷给的少,就消极应对,敷衍了事”

    李公公听得瑟瑟发抖,皇上虽然在笑,但是比不笑更为恐怖,心里不由得替江夏王捏了一把汗。

    不管皇上多么生气,百里长卿始终都平静如水,“将士在沙场血战,固然是为了家国大义,但他们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妻儿老小要供养,也有心之牵挂,只有后方稳固,才能心无旁骛地抗击外敌,镇守边疆,如今只因天子一念,军资供应大减,谁又做到无动于衷呢”

    皇上气不打一处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与在帝王眼中,臣民就应该无条件地为帝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谈什么回报如今竟然敢跟天子谈回报,绝非忠臣良将所为。

    “你也是读圣贤书长大的,难道不知忠臣良将当知君臣大义,当知治国齐家平天下,当知君为臣纲,当以天下为己任”皇上的声音越来越大,几乎是暴怒。

    百里长卿静静地看着皇上动怒,深幽的眸瞳波澜不惊,缓缓说出一句,带着些许轻笑嘲讽,“忠臣良将又如何”

    “百里长卿”皇上一声怒吼,“看在你是元烨兄唯一血脉的份上,朕对你从来都是宠爱有加,可你如今是越来越放肆了,还真以为朕不会动你吗真以为朕的东澜离了你就不行吗”

    李公公冷汗涔涔,从未想过,天子宠臣觐见天子的时候,竟然是这般剑拔弩张的可怕情景

    百里长卿语调扬起,带上萧瑟边塞特有的旷远与苍凉,“臣对陛下之忠心,天地可鉴,臣时时都将皇上恩宠圣眷铭感于心,片刻不敢有忘,正是因为陛下皇恩,才有臣和三十万大军一片赤子之心,誓死守卫东澜疆土。”

    皇上听到这话,脸色稍稍缓了些,百里长卿是个聪明人,知道该怎么选择。

    谁知,百里长卿后面的话让皇上脸色骤然沉了下来,较之之前更为阴森可怖,怒意深深。

    “七年前,端阳公主下嫁江夏王府,臣原本以为,是陛下真心赏识臣,所以赐皇长女下嫁,这是无上的荣耀,江夏王府更是一片沸腾。”

    皇上怎么也没想到,百里长卿会在这个时候,提及这件根本就没办法拿到台面上来讲的绝密,不自觉握紧龙椅旁边的扶手,“你想说什么”

    “臣想说,本来臣已有心仪之人,但臣绝不能辜负陛下厚爱,只得忍痛斩断情丝,一心一意对待公主,只有这样,才能不负陛下一番爱重之心。”

    那样沉痛的过去,百里长卿却说得轻描淡写,仿佛是别人的故事,语调中却含着几番显而易见的自嘲。

    李公公心头大惶,普通百姓眼中的皇家高贵,他在皇家当差多年,自是见识过了无数阴暗与龌龊,都被掩饰在高大巍峨的红墙宫城之下。

    这件不为人知的绝密,一直都是心照不宣的阴谋,江夏王坦然提出,是打算与皇上撕破脸吗

    这对君臣一旦翻脸,必定会引起轩然大波,朝堂震荡,血溅宫廷,不知道多少人会被波及,在这场风暴中丧命李公公不敢再想下去。

    皇上干笑几声,“难道不是吗”

    百里长卿见皇上到了现在都不承认,自嘲一笑,“谁能想到,所谓的皇恩浩荡,不过是个天大的笑话。”

    “百里长卿”皇上又是一声怒吼,“平日那么多参你的折子都被朕压下来了,你竟然丝毫不知感恩,还在朕的面前如此放肆”

    尽管皇上勃然大怒,但百里长卿却敏锐地在皇上眼中看到了一抹稍纵即逝的心虚,“阴阳天蚕蛊的毒性,陛下一清二楚吧”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皇上眉峰陡然颤动了一下,他自然一清二楚,却没想到百里长卿对此蛊的毒性也了解得如此透彻,他显然已经知道了一切。

    百里长卿看在眼里,唇边浮出一抹冷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臣做到了,自问并无过错,可哪怕臣心怀坦荡,为朝廷洒尽一腔热血,陛下还是防范臣至此,将事情做得如此之绝,实在叫臣寒心,又叫臣如何心无芥蒂地保家卫国”

    皇上眼眸幽寒,盯着这个名号响彻大江南北的年轻藩王,他并不后悔,如果时间退回到七年前,他依然会那么做,一字一顿道:“不要以为朕离了你就不行。”

    “东澜人才济济,离了臣自然没问题。”百里长卿不以为然道:“只是陛下若继续用这种办法对待其他人,结果只怕会失去控制。”

    听出百里长卿话里有话,皇上停顿片刻,森然道:“你在威胁朕”

    “臣不敢,只是据实以告罢了。”百里长卿淡然道:“还请陛下放心,臣不会,臣并非为了陛下,而是为了江夏三十万将士的清名。”

    “你倒是坦诚。”皇上冷笑一声,当着臣子的面,当帝王的当然不愿承认自己的龌龊,就算是龌龊,也能被他们美化成高尚,毕竟是天子嘛

    “陛下圣明,在陛下面前,臣不敢有所隐瞒。”百里长卿淡淡道,君臣之间,早晚会有这一次,他如果没有价值的话,就算他现在对皇上三跪九叩,也一样逃脱不了被问罪的下场,对疑心重重的皇上来说,手握重兵的藩王有没有用,和态度恭敬不恭敬没有什么关系。

    皇上虽然极为动怒,但也明白百里长卿并非徒逞匹夫之勇的莽夫,就拿目前南疆来说,除了他,别人还未必真能拿得下来。

    但皇上也不是任人宰割之人,“朕可以答应你,但你必须要立下军令状。”

    百里长卿唇边浮现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他知道皇上最终一定会答应,“多谢陛下。”

    皇上之所以会答应,是因为他明白,此刻可不是和百里长卿翻脸的时候,百里长卿的确是个难得的天才,而天才往往不像庸才那样容易控制,所以他才动用了阴阳天蚕蛊。

    不过只是短短一瞬,皇上就恢复了平日的端肃和威严,又带有往常的温和,“你身体还好吧”

    “多谢陛下挂怀,微臣一切安好。”百里长卿面无表情,似乎完全没有把所谓帝王恩宠放在眼里。

    皇上见状差点又起怒意,但转念一想,有阴阳天蚕蛊这种无解之毒,不管怎么说,百里长卿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在某种程度上容许这个军事天才的不羁,也能体现自己身为帝王的大度,舒颜道:“来人,拟旨。”

    李公公松了一口气,“奴才遵旨”

    百里长卿从御书房出去的时候,隐约听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