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高嫁 >

第2章

高嫁-第2章

小说: 高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搁下姜映雪的功课,指着其中好几个字点出其中不足,听得姜映雪的脑袋越垂越低。
  阿姊不愧是阿姊,一眼就看出她从哪里开始越写越潦草!
  姜若皎也没逼迫姜映雪太紧。
  姜映雪身体不太好,从小就多病,人不免养得有点娇气,早前她去了几天学堂就说不想去了,姜若皎也拿她没办法,只得自己腾出空来手把手地教她。
  现在姜映雪练字用的都是她写的字帖,姐妹俩的字竟是越写越像了。
  姜若皎不再教训姜映雪,而是将自己想择州学生员当妹婿的想法与姜映雪讲了。
  她说道:“以你的相貌,自然能轻松吸引到不少慕少艾的男子。可古人都说‘以色侍人,色衰而爱驰’,你若想要与丈夫白首偕老,便不能连丈夫在想什么都不知晓。”
  姜映雪有些害羞:“我才十三岁,哪里就要谈婚论嫁了?阿姊你都没给我找姐夫!”
  “我不急,我得守着食肆。”姜若皎说道。
  “我也不急,我与阿姊你一起守着食肆。”姜映雪立刻说道。
  姜若皎说道:“那你以后有了相中的对象一定要跟我说,别私下与对方往来,免得被人骗了去。我若有觉得好的也会跟你说一声,让你先相看相看再瞧瞧适不适合。”
  有个长得美丽不可方物的妹妹也挺烦恼,得防着寇世子那群纨绔子弟,更得防着那些年过半百还好色得很的老东西。
  但凡妹妹长得再寻常些,姜若皎都不会这么早就开始物色妹婿人选。
  只恨她们家无亲无故,只有一群对食肆虎视眈眈的糟心族人。
  那些家伙不牵线把她们姐妹俩卖掉就算好了,真有什么事指望他们伸出援手无异于痴人说梦!
  要是姜映雪能嫁个有官身的读书人,她就不必担心有乱七八糟的人觊觎这个妹妹了。
  在姜映雪面前,姜若皎没把心里的担忧说出来,只让她勤读书勤练字。
  听到话题又绕了回来,姜映雪撇撇唇,不甘不愿地答应下来:“我知道,我不会再躲懒了。”
  姜若皎也不想反复叮嘱,只是姜映雪还是个半大小孩,不多说几句她哪能听进心里去?
  她替姜映雪整理了一下鬓边的发丝,叹着气说道:“要是你以前没有好好认字,现在连话本子都看不懂。你想想看,真要那样的话是不是少了许多乐子?”
  姜映雪道:“我才没那么笨,该学的我都会好好学。”
  姜若皎不再多说。
  接下来天气逐渐转冷,食肆的生意也冷清下来,每日只在饭点热闹一小会,别的时候几乎是门可罗雀。
  姜若皎也不气馁,挑了个生意不忙的日子闭店一日,带姜映雪去寺里还愿。
  姜若皎心里不怎么相信神佛,不过早些年姜映雪生病了,她到寺里许过愿让姜映雪早日康复。
  听人说若是不去还愿,老天会把好运收回去,姜若皎便秉承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带着姜映雪再去寺里一趟。
  后来姜若皎帮寺里做了回斋饭,主持尝了很喜欢,亲自为她父母供了灯,说是能引他们往极乐之处。
  姜若皎不知这种说法是否可信,又怀揣着“既然不用钱那就试试看吧”的想法应允下来。
  等灯供上了,她才知晓自己还得每个月挑一两天过来灯前诚心诚意地给父母念经(顺便给主持做顿斋饭)。
  姜若皎怀疑主持是故意的。
  佛门的便宜一点都不好占!
  姜若皎姐妹俩才踏入寺门,便被眼尖的小沙弥瞧见了。
  对方迎上前来对姜若皎说道:“姜姐姐,你来得倒巧了,主持今日有贵客,正琢磨着要不要派人去食肆那边请你过来一趟。”
  姜若皎含笑睨着小沙弥,说道:“主持有请,我自是不敢推脱,只是我还得去给父母念经来着。”
  对上姜若皎明显带着促狭的笑脸,小沙弥面上一红。
  自家师父替姜家父母供灯存的什么心思,简直不要太明显!
  他们这些没多大话语权的小沙弥也很无奈啊,他们又不能说主持就是在贪那么一口吃的。
  小沙弥说道:“这个不愁,我们师兄弟几个替姜姐姐你念去,今天保准帮姜姐姐你们姐妹二人多念十遍!”
  姜若皎也没再为难小沙弥,她随口询问:“什么贵客竟让主持这样上心?”
  姜若皎问得随意,小沙弥想着没什么好隐瞒的,便爽快答道:“不是旁人,正是平西王太妃她老人家。”


第3章 
  姐妹二人这两年时常过来,对寺里的路门儿清,不必小沙弥引路也知晓厨下在哪。
  姜若皎别过小沙弥,领着妹妹径直往老地方走去。
  这座佛寺时代悠久,寺内井然有序,听不见半点喧哗,只偶尔飘来些念经声。
  姜映雪紧挽着姜若皎往前走,口中埋怨道:“又要阿姊你给他们做斋饭,他们怎地不自己去店里吃?”
  姜若皎道:“结个善缘总是好的。”
  即便不时挤兑挤兑小沙弥,姜若皎还是挺高兴自己做的吃食被旁人喜欢。
  她觉得这与诗文被嘉奖、琴曲被喜爱一样,是一件极好的事。
  爱书之人有知己,爱琴之人有知己,爱吃之人应当也会有“食中知己”才是。
  在姜若皎看来,“食中知己”不必相交太深,有时候偶然坐下来吃上几口,诚心诚意地夸上一句好吃,那便是食逢知己了。
  姐妹俩边说话边往前走,主要是姜映雪小雀儿一样说个不停,姜若皎时不时回上一句。
  立冬后天气转冷,到了转角处一阵风呼啦啦吹来,冻得姜映雪直打哆嗦。她捂紧手里的手炉,贝齿轻轻发颤:“山上可比山下冷多了。”
  “刚才让你去为阿爹阿娘念经,你偏不愿去,非要跟着我走这一遭。”姜若皎微微侧身将妹妹挡得严严实实,不让冷风吹到她身上。
  “阿姊你去哪,我就去哪。”姜映雪脆生生地表明自己的决心。
  说话间,两人已走到了寺里的厨房外。
  姜若皎让姜映雪坐远一些,别被油烟呛着了,自己则带着几个饭头僧开始忙活。
  姜若皎店里不做素食生意,自然也不介意教饭头僧们做斋菜。
  一来二去,她与这些饭头僧都熟稔起来了,差遣他们打下手也毫不客气。
  姜映雪不想当唯一一个什么都不干的人,自告奋勇要跟其中一个饭头僧一起择菜。
  这饭头僧长得倒是挺俊,许是带着点胡人血脉,凑近看的话会发现眼睛还是墨绿色的。
  姜映雪身体虽不太好,性情却活泼得很,见他饭头僧择起菜来利索得很,不由和他聊了起来:“你做事这么伶俐,还俗来我们店里帮忙也能养家糊口。”
  那饭头僧素来沉默,听了姜映雪的话也没搭理,只默不作声地干活。
  姜映雪觉得这人好没趣,择了一会菜就停手了。她正要看看有什么自己可以帮把手的事儿,却见外头忽然飘起了雪。
  这可是今年的第一场雪。
  姜映雪既惊又喜,跑到外面接了片雪花,捧回灶头旁给姜若皎看:“阿姊你看,下雪了!”
  姜若皎抬眸看了眼,见那零星的雪花在姜映雪手里慢慢化开了,拉她到灶前就着木柴烤火,才说道:“别这么贪玩,仔细冻病了。”
  姐妹俩正说着话,忽听有把清朗好听的嗓音向饭头僧询问道:“听闻今天有位擅做斋饭的师傅过来,不知能否为裴某引荐一二?我想为家母求一顿斋饭。”
  对方问的正好是那个正在择菜的饭头僧。
  那饭头僧抬眼看了看正在灶上忙活的姜若皎,意思是“人就在那你自己过去吧”。
  姜若皎见对方姿仪出众、气度不凡,还是为母亲来求饭菜,便擦了擦手上前说道:“不知令堂口味偏甜口还是偏咸口?一会我顺道给做了。”
  那裴公子听姜若皎这么说,有些惊讶。
  不过他涵养极佳,并没有因为姜若皎是女子而流露半分不信任,态度还比刚才更加守礼了:“家母喜咸口,麻烦姑娘了。”说着他从袖里掏出一锭碎银,“这是在下的一点谢意,还请姑娘千万要收下。”
  姜若皎没有拒绝,大大方方地收下了碎银。
  相比这些许银子,这种明显出身不凡的人应当更害怕欠别人人情。
  但凡能够货银两清的事,他们绝不会愿意与不相关的人有太多牵扯。
  得了好处,姜若皎脸上多了几分笑意:“公子留个院名,一会我会让人把斋饭送去。”
  那裴公子瞧见姜若皎的笑颜,愣了愣,才据实答道:“家母暂住清风院。”
  姜若皎送走裴公子,又回到灶上忙活。
  素食听起来单调,其实能玩的花样也挺多。除却常见的斋菜之外,姜若皎还会做素羊羹和驴肠羹,都是用面食仿出肉的模样与滋味来,上桌后几乎能做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这样能让主持他们在不造杀孽的情况下尝尝肉味。
  只不过今日是要给吃惯了山珍海味的贵人们做吃的,这种取巧小技却是无用武之地,毕竟她们若是想吃肉就不会来寺里了!
  说到那平西王太妃,那也是个传奇人物。
  她当年出身武将世家,自己也练就了一身武艺,先帝生前她曾因护驾有功而被封为贵妃,可谓是荣显一时。
  偏她在荣宠最盛的时候向先皇提了桩谁都想不到的事:她为唯一的儿子讨了当时正处于战乱之中的西南之地作为封地,并表示自己要跟着儿子就藩。
  先皇刚好被新进宫的美人迷了去,听了她这要求一气之下就给批了。
  平西王太妃一点都没犹豫,连夜收拾行囊,连封赏都没等,二话不说拿着讨来的圣旨就带着年仅十六岁的平西王直奔故里。
  她父兄早亡,更没有叔伯兄弟,愣是亲自带着儿子和家中旧部把蛮族杀得不敢造次。
  一直到先皇没了,平西王太妃都没回过京师。
  眼下平西王太妃也不过五十出头,平日里在府中听听曲儿看看戏,兴致来了还会出城去游猎一两日,日子过得不知多潇洒快活。
  姜若皎早前去的学堂就是平西王太妃命人筹建的。
  对于这位传奇太妃的过往,姜若皎打心里觉得佩服不已,做起斋饭来自是比平常更为用心。
  另一边,主持正在招待平西王太妃饮茶。
  两人正闲谈着,就有人送来一盘玉带糕,说是给贵人佐茶用,可以先垫垫肚子。
  玉带糕不是多复杂的点心,正常来说得夹一层猪油,但既是在寺中做的,自然就少了这一样,单纯只用糯米浆与白砂糖一层一层地下锅蒸熟。
  这样做出来的糕点切出来如同玉带一般雪白好看,一口咬下去口感极佳,且还层次分明,吃着又香又甜,绝对是佐茶佳品。
  平西王太妃向来不爱吃糕点,见这玉带糕卖相极佳,也取了一块来尝鲜。她咬了一口,就接着把整块玉带糕吃完了,笑着对主持说道:“主持寺里果真是卧虎藏龙啊,我发现我不是不爱吃点心,只是以前那些点心都做得不好吃罢了。”
  主持便把姜若皎的情况给平西王太妃讲了讲,说道:“我与她父亲也算有些交情,偏这小孩倔得很,从不肯开口求旁人帮忙。我让她们姐妹二人每个月来寺里走一遭,好歹也能知道她们近况如何。”
  平西王太妃也是年纪极小的时候就没了父兄,深知一介孤女想把日子过好有多不容易。她说道:“倒是个有担当的孩子。”
  她招来个侍卫吩咐了几句,才边吃着玉带糕边与主持继续闲聊。
  她倒是没什么需要求神拜佛的,单纯是碰上先皇忌日,她得到寺里做做样子。
  当今陛下又一直想找办法削弱平西王府的势力,她这个当娘的还得出来演演戏,可不能叫人拿住把柄说她在先皇忌日大吃大喝、听曲看戏。
  到了用膳的点,底下又陆续送上芋煨白菜、香煎豆腐等等家常菜,都是把最寻常的食材做得香气扑鼻,闻着就叫人食指大动。
  平西王太妃尝了几口,先前派出去的侍卫就回来了,手里还拿着本菜谱。
  “拿去厨下给姜姑娘,说是我送她的。”平西王太妃搁下筷子吩咐道。
  侍卫领命而去。
  这会儿姜若皎正在做最后一道斋菜,听人说平西王太妃有赏,她还愣了一下。
  等拿到平西王太妃命人送来的《云氏食单》,姜若皎一下子想到平西王太妃的娘家。
  云家世代忠烈,家中男儿大多骁勇善战,只出过一个与其他兄弟不同的,那人一生都很爱吃,甚至好几次为了吃新发现的菌菇把自己都毒倒了。后来父兄皆战死,他才不得不披甲上阵、保卫家园。
  后来这人侥幸活了下来,又开始到处吃吃喝喝,老来写下这么一本《云氏食单》传给后人。
  姜若皎没想到平西王太妃会把这么重要的菜谱送给自己,难得有些激动地问道:“我能否亲自去向太妃道谢?”
  那侍卫恭恭敬敬地说道:“我做不了主,不如姑娘随我一起过去请示太妃?”
  姜若皎点了点头,把最后一道菜盛了起来,又郑重其事地洗了手,这才带上妹妹随着侍卫一起去拜谢平西王太妃。
  平西王太妃听说姜若皎要来谢恩,与主持说道:“看来这小姑娘是个识货的。”她笑着让人把姜若皎请进来。
  侍卫出去告知姜若皎。
  姜映雪本来准备跟着进去,却被侍卫拦下了。
  侍卫为难地说道:“太妃只说让姜姑娘进去。”他们乃是行伍出身,最讲究令行禁止。
  姜映雪有些生气,但还是说道:“阿姊你进去吧,不必在意我,我在这里等你就好。”
  姜若皎也不好造次,把手里拿着的伞递给妹妹,叮嘱道:“你不要到处走,我一会就出来。”
  姜映雪点头说道:“知道啦,我又不是小孩子了。”
  姜若皎不太放心地让守在门口的侍卫帮忙看顾一二,才转身步入平西王太妃所在的明月院。
  姜映雪百无聊赖地等在门口,却见对面的清风院吱呀一声,被人从里面打开了门。
  她好奇地抬头看去,却见对面走出个锦衣男子,正是刚才去过厨房的裴公子。
  方才姜映雪只偷偷地看了两眼,没敢仔细瞧,这会儿躲在伞下胆子却是大了,不免光明正大地大量起来。
  姜映雪在厨房时听人说起过裴公子的出身与姓名,知晓他是州牧之子,还很有才华。
  十二三岁正是容易心动的年纪,姜映雪偷看了一会,总觉得这人样样都好。
  可想到自己的出身与家中的情况,她又把那点儿心动压了下去,只怅然地生出几分独属于少女的愁思来。


第4章 
  明月院清幽安静,姜若皎绕过垂着葡萄藤的长廊,被侍女领进平西王太妃她们所在的禅房。
  平西王太妃保养得极好,一点都不见老态,眉梢眼角仍带着年轻时的美丽,只是褪去了几分凌厉,多了几分慈和。
  姜若皎应邀跪坐在平西王太妃近前,表示自己收到《云氏食单》着实受宠若惊,愧对平西王太妃的厚爱。
  平西王太妃道:“宝剑理应配英雄。我不擅厨下那些事,菜谱留在我手里也是白瞎,还不如把它送给你这样的聪明孩子。”她又询问了姜若皎几个问题,见姜若皎不卑不亢地答了,对姜若皎更为欣赏。她摇着头叹气道,“可惜我那孙儿今日没来,要不然真该叫他跟你学学。”
  姜若皎想到寇世子,眉头动了动。
  她不愿对这个纨绔子弟做评价,要她说好话她根本说不出来,说实话又怕说了惹平西王太妃不高兴。
  她这两年混迹市井,学了不少她们小老百姓该懂的生存之道。
  不管什么时候,能不得罪这种大人物的时候尽量还是不得罪为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