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高嫁 >

第53章

高嫁-第53章

小说: 高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发现开泰帝和太子殿下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比如这气人的功夫就很了不得。
  和藩王本人讨论削藩事宜,简直就像是东家找上雇佣的伙计说“接下来我要扣你工钱你觉得怎么扣比较适合来吧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
  这事儿,搁谁身上能受得了?
  开泰帝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与姜若皎两人讲完了,还问太子有什么看法。
  开泰帝敢问,太子殿下也敢说,还说得头头是道:“儿臣觉得挺好的,咱老寇家的子孙后代也得靠自己出头才适合!要不然一个十来岁的毛头小子就给片封地让他管,把百姓折腾得民不聊生还敢怒不敢言,那不是糟蹋老祖宗打下来的江山吗?”
  开泰帝觉得这话很对自己胃口,不愧是他儿子!
  开泰帝说道:“就是这个理!九弟你看,刚才你还担心这担心那,都没你侄子想得明白。”
  楚王说道:“是臣弟顾虑太多了。”
  开泰帝道:“本来就是很简单的事。你啊,就是书读太多了,一件小事还得思来想去,动不动就来个九曲回肠。放心好了,我们可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我亏待谁也不会亏待你。”
  姜若皎闻言又多看了楚王一眼,莫名想到开泰帝少年时也是斗鸡遛狗的一把好手,当时楚王就是和开泰帝一起斗鸡遛狗的人之一吗?
  姜若皎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和太子殿下一同在开泰帝这边蹭起了饭。
  饭后他们又跑卢皇后那边说起赈灾之事,说是灾情不能等,可能明儿就要出发了!


第78章 
  卢皇后知道太子要去赈灾; 心里不免又担心起来,怕他出宫后会遇到什么意外。
  太子殿下一颗心早飞出宫去了,见他娘一脸的不赞同; 登时坐下一通好劝,说什么自己是太子要为开泰帝分忧,不能因为有人躲在背后搞事情就窝在东宫一步都不往外走。
  那不是正好遂了那些家伙的意?
  他偏就要出去,偏就要亲自去安抚百姓,好叫百姓知道皇帝和太子心里是有他们的。
  卢皇后向来是个没主见的; 听儿子这么一说就感觉他说得有理。她说道:“那你们好生准备准备; 该带的东西一定要带上。”
  太子殿下连连点头,又拉着姜若皎去跟太后辞别。
  太后回宫后一直深居简出; 听说姜若皎两人要到灾情最严重的清平县去,她又取了把自己年轻时的匕首给姜若皎:“这个你带着防身。”
  姜若皎大大方方地收下。
  太子殿下却摆显道:“祖母你匕首送晚了; 我早叫人给阿皎打了佩剑!”
  太后道:“匕首可以贴身带着应急用,和佩剑哪里一样?”
  太后又问起卢家二老的情况。
  今儿是姜若皎和妹妹见面的日子; 她想着姐妹俩应该有许多话要说就没去东宫; 没想到卢家二老竟去了东宫; 还带出这么多事儿来。
  得知卢家二老一如既往地快活,太后笑了起来; 与姜若皎两人讲起当初相识的过程。
  当初他们两拨人从不同的方向入京,结果在半路遇上了。
  当时下着大雨; 他们在破庙里避雨,结果看到卢家二老的马车陷进了泥土里,她便派人去帮忙推车。
  等把几辆马车都推上来,刚新婚不久的卢家二老对他们十分感谢; 口里抱怨说“没想到金银这么沉; 把车都给拖水潭子里了”。
  太后听了就觉得; 很想打他们一顿。
  见他们大大咧咧地领着那么几个人就敢押送那么多车金银赴京,太后主动邀他们一路同行。
  一路上太后听两人讲起自己的玄奇经历,原来他们遇到个老疯子,子女都对对方很不好,他闷闷不乐地想要回老家去,子女却把他赶出门,连一文钱路费都不愿给他。
  眼看马上就要饿死街头了,老疯子嚷嚷着说自己家里有黄金千两、白银万两,谁送他回家他就全部送给好心人,一个子都不留给那些个不孝子女。
  别人看他疯疯癫癫的,自然不信他,倒是卢家二老在家中待得不舒坦,正商量着要变卖家产出去游山玩水。他们还不知道要去哪呢,见那老疯子着实可怜,便说要去老疯子家乡看看,顺便就把老疯子捎带回去。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那老疯子家里还真藏着黄金千两、白银万两,且说什么都要白送给卢家二老!
  卢家二老实在拗不过,只得按着那老疯子的意思拿着金银走人。
  他们虽没什么心眼,可拿着这么多金银心里也不踏实,雇了几个人手准备把金银捎去京城置办个宅子堆放:听说天子脚下治安好,安全!而且他们也没去过京城,正好可以去玩玩。
  太后听了他们那种“京城肯定没有人会入室偷盗吧”的天真想法,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只能说傻人有傻福。
  四人一起入京,自然是遇到了不少热闹事。
  本来那个少年时就一本正经、后来更是人人敬仰的鹤庆先生只用拴着她一个,后半程却是得一盯三!
  太后时常觉得他随时要拂袖而去,与他们三个喜欢胡作非为的家伙原地绝交。
  再后来太后进了宫,见到卢家二老的机会就少了。
  还是许多年后卢重英金榜题名,表现得格外不俗,太后才注意到卢家一双儿女都出落得十分出众。
  两边一拍即合,很快促成了儿女间的婚事。
  太子殿下听到自家外祖父外祖母少时的离奇经历,只觉二老的运气着实让人羡慕。
  姜若皎说道:“也是外祖父和外祖母待人至诚,才会有那样的际遇。”
  一般人遇到个疯疯癫癫的老疯子,绝不会把他的话当真,更不会有那个闲工夫把他给送回老家去。
  也就卢家二老有钱还有闲,才能去做这种别人绝对不会做的“傻事”。
  两人陪太后聊到月影阑珊,相携回东宫去。
  太子殿下一想到明天兴许就能出宫去,有点睡不太着。他搂着姜若皎酝酿了一会睡意,忽地想到一件特别要紧的事,顿时从床上惊坐起来。
  姜若皎刚要睡着,就被太子殿下闹出来的动静惊醒了。她没跟着起身,只问道:“怎么了?”
  太子殿下一脸纠结地说道:“要是我们明儿就去清平县,岂不是没法洞房了?”
  姜若皎没想到他突然想到这个,把他拉回枕头上说道:“急什么,我们都成亲了,也不差这十天半个月。”
  太子殿下惊得睁圆了眼:“还要十天半个月?”
  姜若皎:“………………”
  姜若皎道:“难道你还想在路上或者受灾的县城那边洞房不成?”
  太子殿下不乐意了,抱着姜若皎不撒手,口里说道:“要不我们不去了,这事儿让谁去不行啊,还是我们洞房要紧。”
  他说完还往姜若皎脖颈上咬了两下,恶狠狠地留下两个不深不浅的牙印,恨不能立刻就把姜若皎给吞了。
  姜若皎劝道:“你都跑父皇他们面前嚷嚷过要去了。”
  太子殿下道:“都是自家人,不碍事,他们又不是不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
  姜若皎推开太子殿下,转过身去不说话了。
  太子殿下一看,姜若皎这是不高兴了。
  他觉得自己才要不高兴,他又没想到去了就洞不了房,现在想起来了还不许他后悔吗?
  太子殿下也气冲冲地转过身去背对着姜若皎。
  可背对背地冷战了一会,太子殿下心里又很不得劲。
  他觉得自己是男子汉大丈夫,新婚燕尔还是得让着姜若皎一点,于是转回去伸手搂住姜若皎的腰把她带进怀里说道:“你想去我们就去好了,我又没说非要反悔,你现在怎么气性这么大?”
  姜若皎也觉得自己气性比以前大多了,她又不是不知道他是什么性格,理应多哄哄他才是。
  不过都成夫妻了,姜若皎也没打算和以前那样把太子殿下当傻子哄。她也转了回来,说道:“你都当上太子了还和以前想一出是一出,我还不能生气吗?”
  太子殿下凑上去亲她一口,才说道:“生气可以,可不高兴你得跟我说,不能直接不理我。要是下回我没发现你在生气,你岂不是会生闷气把自己气坏了。”
  姜若皎道:“我可不是那样的人。”
  太子殿下道:“你刚才就不理我,还说不是!”
  姜若皎说道:“行了,早些睡吧,要不然明天真要出发了你却没精神。”
  太子殿下一听就有了紧迫感。他说道:“我们得快去快回,一天都不能耽搁,否则拖延太久你月事又来了,岂不是又得耽搁一个月?你们女孩儿真是麻烦,我们男的就没有这个烦恼。”
  姜若皎没好气道:“我们也不想有这样的烦恼。”
  太子殿下抱着姜若皎沉沉睡去,第二日一大早他就醒来了,很难得地跑去跟着上朝。
  朝会上太子殿下拿出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据理力争,说赈灾事宜不能慢悠悠讨论,必须今天就拿出个章程来。
  多耽搁一刻钟百姓就多煎熬一刻钟,堂堂朝廷命官怎么能连这点小事都拿不定主意?
  要讨论也可以,他先领着人过去看看,把这个太子抵押在百姓那边,他们到时候再慢腾腾地拿出钱粮来把他这个太子赎回京城吧!
  太子殿下这么一番话,把不少人说得脸都臊红了。
  他们这位太子殿下说的话糙是糙了点,可道理都是对的,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先安抚好受灾百姓,别让百姓心灰意冷或者被人利用了去。
  开泰帝不知道太子殿下心里想的是必须要快去快回,对于太子殿下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也很意外,只觉得莫不是姜若皎教给他的。
  经过太子殿下这么一通乱扫,赈灾事宜倒是迅速商量出结果来——
  由太子殿下和卢重英先带着粮食前去受灾最严重的清平县,同时派人去周围各县摸清楚具体灾情再进行后续的赈灾工作,必须保证不能耽误今年的秋收。
  卢重英很快带着人去户部那边取粮。
  太子殿下见正事有卢重英忙活,便跑回东宫去和姜若皎描述自己上朝时说得一干官员哑口无言的英姿。
  等他眉飞色舞地讲完了,就让人取上两套换洗的衣物撑着东宫的马车与卢重英会合去。
  太子要出行,东宫禁卫自然都带上了。
  开泰帝还从虎贲骑那边拨了批精锐过来护送粮食,免得有心人混入灾民之中对太子不利。
  清平县离得不远太远,两三个时辰就到了。
  一路上姜若皎两人只能闷在车里,可把他们给闷坏了,连太子殿下这么不爱看书的人都跟姜若皎边讨论边看完了一本风物志。
  太子殿下跳下车,只觉浑身的骨头都被颠簸得疲惫不堪,扭扭脖子还能听到喀啦喀啦的响声。
  他伸手把姜若皎从车上牵下来。
  姜若皎看着周围荒凉的景致,再看看随着县令出来相迎的面黄肌瘦的百姓们,觉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清平县的灾情会严重到这种程度绝非只因为今年的旱情。
  太子殿下看到县城外那一片片旱得开裂的土地,也是震惊不已。
  “我记得上个月还下雨来着,这边没下吗?”太子殿下忍不住犯起了嘀咕。
  卢重英道:“有时候城东下雨城西天晴都是常有的事,何况这边离京城还要走好几个时辰的路。我听人说这边已经好几个月滴雨不下了,只是没想到所有地都旱成这样。”
  见县令急切地率着众人迎上来,三人没再相互讨论。
  姜若皎两人虽身穿常服,却也是皇室中人才能用的明黄缎子,众人远远就能认出他们的身份来。
  太子殿下在外人面前还挺能唬人的,不等众人把礼行完就免了他们的虚礼,让他们直接把清平县灾情严重至此的原因给讲讲。
  说到这个,县令就满心悲愤。
  去年他们清平县得罪了权贵,对方指使邻县把流经清平县的水渠都堵了!
  他们屡次去声讨也无果,本想着今年开春水涨了再去好好说道说道,结果今年又碰上大旱,邻县就更不愿意把水分他们了,他们可不就受灾最严重吗?
  各地这种争水的情况都不少见,甚至还有不少发展成打架斗殴的。
  比如太原还有“油锅分水”的传说,说是某地南北为争水械斗,县太爷出面把十枚铜钱扔进沸腾的油锅里,告诉双方捞出几枚就分多少水。其中一方有位年轻人闻言直接跃进油锅捞出七枚铜钱,自己也一命呜呼,魂归青天!
  眼看地里的庄稼全部枯死了,清平县县令觉得倘若当真是捞出铜钱就有水,那他也愿意跳下油锅取铜钱!


第79章 
  面对这样的情景; 太子殿下也不好意思和往常一样大大咧咧没心没肺。
  太子殿下难得地正经起来,朝出来相迎的百姓们说道:“诸位且先回去,等县衙那边安排好救济事宜; 就会把粮食分发下去,不会叫我们清平县任何一个人因为吃不上饭活活饿死!”
  他说着还跑到运粮车边,十分豪气地拍拍上头对着的粮食,表示他们带来的粮食管够—
  “你们看,我们带了这么多粮食过来; 大家先回去等县衙的通知。”
  百姓们听太子都这么说了; 才让出一条道让太子一行人进城,只是看向运粮车的眼睛里带着绿光; 显然是都快饿出毛病来了。
  太子殿下到了县衙,才与县令说起改种苞米的事。
  县令姓杜; 祖上也是出过名臣的,性格很是刚直。
  听太子殿下这么一说; 杜县令苦笑着说道:“这种久旱的年景; 便是再高产的粮种拿过来都种不活。除非这几天就来一场好雨; 要不然邻县就算愿意通渠也没水可放啊!”
  太子殿下还真没想到竟是连引水都引不到。
  太子殿下说道:“天底下大江大河那么多,怎地就连一县的地都不够浇; 这老天也太不公平了,整天东边涝西边旱的; 要是均匀点就好了!”
  杜县令听太子殿下的话虽是天真,却是真心实意为百姓痛心,语气便少了几分刚硬:“老天要这样,我们也没有办法。”
  太子殿下道:“听说你带头祈了几次雨; 都是怎么祈的?一准是你官儿不够大; 你把法子教我; 换我来试试。我现在是太子了,说不准老天听得见我说话!”
  杜县令眉头一跳。他说道:“太子殿下三思,要是祈雨不成,于殿下非常不利……”
  太子殿下说道:“对我来说有什么不利?我跟老天讲了这事儿,老天非赖着不办事,那不是老天不仁吗?再说了,你都不怕祈雨不成丢乌纱帽,我还怕父皇把我太子之位捋了不成?”
  杜县令听太子殿下这么说,心中微微震动。
  他也知道希望微茫,可实在是没有办法了,邻县也死了庄稼快饿死人,他还能怎么办?除了上书朝廷求援,就是向天祈雨安抚民心了。
  这几个月来杜县令求遍了所有有关的神祇,每次都滴雨未下,只能眼睁睁看着百姓从最初的期盼到最后的麻木。
  前头他们就上书提及过这边遭遇的旱情,只是他们官位微末,一直没有得到反馈。
  要不是实在撑不下去了,他也不会挑在太子册封这几天借着道贺的机会向朝廷陈明灾情!
  怪只怪这几年朝廷昏聩,他们地方上的声音很多都传不到御前去,近几个月又碰上新皇登基,许多事都没有步上正轨,才把灾情拖到这种地步!
  想无可想,也只能求告上天了。
  杜县令道:“既然殿下愿意为百姓祈雨,那我这便叫人好生准备。殿下一路辛苦了,今儿且先用些饭食好好休息。”
  太子殿下没有苛待自己的习惯,吃还是要吃的。他说道:“你和卢侍郎商量分粮的事去,不必特意招待我们。”
  杜县令领命而去。
  杜县令走了,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