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嫁-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玉泉喜不自胜地夸赞道:“还是娘娘给准备的备考书不错,我照着练就考上了!”
太子殿下一听蒋玉泉夸姜若皎,尾巴立刻翘了起来,比自己被夸了还得意。他高兴地说道:“那是自然,也不看看是谁的媳妇。今天大伙都榜上有名,我叫人去把其他人都请来东宫庆祝庆祝!”
第128章
东宫呼朋唤友庆贺; 众人都看在眼里。
不少人心里忍不住犯嘀咕:太子这又是这么多玩伴参加春闱又是跑去监考,会不会有那么一点不妥当?
要知道考官家中要是有亲属要参加春闱,那些考生是要另开一考场来避嫌的。
现在他们这位陛下是不是太不讲究了点?
等从其他考官那里知晓太子连考题都没碰过; 也就是去巡视巡视考场的,不少蠢蠢欲动想要弹劾几句的御史才按捺住喷上几句的冲动。
算了,随他们高兴吧,还是看看新科进士里头有哪些值得培养的新人算了!
东宫热闹的庆祝宴结束后,柳春生不免又多留一回; 和太子殿下他们说起杨峰清情绪不好的事。
这次东宫相邀; 杨峰清都以要准备殿试为由拒绝了,着实让人有些担心他的状态。
太子殿下与杨峰清交情也一般般; 毕竟他在鹤庆书院是治事斋的,和经义斋隔了一重。
得知杨峰清觉得自己考试失利; 没拿到好名次,太子殿下有点不理解学霸的追求。
太子殿下奇道:“他排名不是挺考前吗?我看还在前十来着; 会试本就是举国人才齐齐来赴考; 名次落后些也正常; 有什么好难受的。”
柳春生也只是和太子殿下说一声杨峰清没来的原因,对杨峰清着实不知道该怎么开解。
他自己排名在二十开外; 还觉得挺开心来着,杨峰清这么一低落; 倒显得他们考得不怎么样还瞎高兴!
姜若皎笑道:“杨师兄解试时是京师解元,觉得名次不好很正常,我们也不必特意去开导规劝。俗话都说‘知耻而后勇’,他觉得自己没考好; 往后必然会更努力。据传不是还有人考了会试觉得名次太靠后; 压根不去参加殿试; 过了三年再考一次就一举成了状元!”
太子殿下听姜若皎这么一说,连连点头,说道:“杨师兄这么聪明一个人,应该能想明白的,我们跑去宽慰也没什么用处。”
柳春生起身告退。
柳春生走了,太子殿下还和姜若皎琢磨:“寻常人要是能考个二甲进士,心里不知多高兴,也就杨师兄心气高。”
姜若皎道:“这也是人之常情,要是人人都只想着考过就好,朝廷上哪找真正的人才去?有时候人就是得逼一逼自己,才能把自己的才华都展露出来。”
杨峰清此人心高气傲,偶尔有些顽固,才干却是实实在在的。
姜若皎也不知道他以后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不过总归是个人才,她觉得以后要是放对了地方还是可以造福百姓的。
至于私交如何,那就得看日后的情况了,毕竟即便相识于微末,将来也未必不会反目成仇。
朝中总不能只有和他们相处得好的人,那不就是成了被人诟病的“任人唯亲”了吗?
太子殿下没姜若皎那么多想法,反正他请朋友来玩都是囫囵着请的,请了几次都不过来的,久而久之他也就不派人去请了,他一点都不会纠结。
夫妻二人也没再就着杨峰清讨论,而是琢磨起殿试后怎么从新科进士里抢人。
他们早就听说了,有人连家里女儿的嫁妆都准备好了,准备从新科进士里抢个长得俊的回去当女婿。
一来,女儿的婚事有着落了。
二来,女婿使唤起来更顺手!
太子殿下听了这些家伙的打算,登时有些瞠目结舌:这是欺负他们老寇家没女儿啊!
虽说六部都是他们老寇家的臣子,可他们户部还是不能输!
太子殿下摩拳擦掌筹备户部针对新科进士的对口招聘,他和姜若皎决定出几套卷子随机抽考来报名的人,考上的新科进士会有丰厚的福利待遇,甚至包分配工区房,出门上衙不用一刻钟的那种!
这对于俸禄微薄、没房没马的新科进士来说,绝对是十分吸引人的待遇了。
太子殿下把招聘章程拟了出来,感觉自己的抢人计划十分圆满,忍不住跑去开泰帝面前得瑟。
正好卢重英在陪开泰帝说话,太子殿下一看,一次炫两,得劲!
他麻溜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招聘启事,对开泰帝说道:“父皇你看,这是我和阿皎一起弄出来的,我准备印上一叠,等殿试结束了后让人分发给新科进士,好吸引他们来参加户部的考核。考核过了,就选进我们户部来干活!”
开泰帝拿过来一看,发现年轻人还真是有想法,竟是把官员们的需求都考虑到了。
卢重英也接过招聘启事看了一遍,问太子殿下:“你这些安排是独独户部官吏有的?”
太子殿下道:“那是自然的,我只管着户部,其他衙门关我什么事?”
卢重英道:“不妥。”
太子殿下道:“哪里不妥?我们户部的事,我们还不能自己做主了?”
卢重英道:“不患寡而患不均,同是在朝为官,你们户部怎么能只考虑自己?”
太子殿下道:“我看西南官员的俸禄,和京城官员的俸禄也不大一样啊,干的活不同哪有什么都一样的道理。何况我这些安排也不用国库多费钱,我只是把本来就有的待遇稍微加工一下而已。”
留在京城的官员本来就有机会租用相对便宜的房屋,他只是把这个待遇吹嘘成户部的福利而已,其他衙门要是看不过眼也可以和他们一样吹啊!
卢重英沉默下来。
他还以为太子殿下是自掏腰包补贴户部官吏,没想到这小子纯粹就是对原有的福利进行艺术加工,吹成“不来后悔”的优渥待遇。
瞧这招聘启事写得,连他都有点想跳槽去户部了!
卢重英道:“既然是这样,那就没问题了。”
开泰帝道:“你小子想法倒是不少。”
太子殿下道:“那肯定的,我早就看一些人不顺眼了,等我们把新人招进来,就把那些尸位素餐的家伙统统踢走,绝不叫他们白占着这么好的待遇不好好干活。”
卢重英又把户部招聘启事看了一遍才还给太子殿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转眼来到殿试这日。
殿试还没出结果,太子殿下安分得很,一直跟在开泰帝身边看考生们陆续进殿。
由于殿试不会黜落任何考生,所以考的内容也很简单,大伙都写篇命题策论就好。
太子殿下跟着开泰帝露把脸就退场了,去内殿边喝茶边等着考生们把策论写完。
第一批交上来的文章很快送到考官面前,考官们初步审阅之后把一致认为不错的拿去供开泰帝和太子殿下传阅。
殿试没有规定交卷时间,有些人才思敏捷文章写得快,交卷也快,开泰帝父子俩没等太久就有文章可看了。
能经过重重筛选靠过会试的人,才学就没有浅薄的,文章自然也写得很不错。
要知道废帝在位期间很多人被耽误了,只能到地方上边当小吏边等待出头的机会,这会儿机会终于来了,参加考试的不发有在地方上干过许多年的能吏!
相比之下,常年待在书院里读书的柳春生等人文章就有点不够看了,会试的排名自然就往后挪了挪。
这会儿到了殿试,先送到开泰帝他们案前的也是些写惯了公文的熟练工。
太子殿下随意地翻阅了一遍,觉得写得都不错,至少他全看得懂!他转头看了眼他爹,发现他爹正目露欣赏地看着底下人送上来的文章,不由也认真了几分。
眼瞅着早交卷的考生有机会让开泰帝父子俩亲自阅卷,考生和考官自然都打起十二分精神,争取拿出最好的表现给父子俩看看。
由于整体氛围都透出一种“我得快点把文章写完”的急迫感,这次殿试效率出奇地高,没到日暮卷子就全交齐了。
考生们陆陆续续散去。
走的时候还收到两张别开生面的考试通知。
按照惯例,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三人可以直接授官,剩下的二甲、三甲想要官职得先经过吏部的选官考核,考得最好的一批进翰林院,剩下的要么分流去地方、要么留在京城各个衙门打杂,反正都是从基层干起。
这次他们出殿的时候却拿到两张特殊的考试通知,一张说是工部招新,欲来从速;一张说是户部招新,欲来从速!
上头还写着相关岗位的要求以及对应的福利待遇。
户部和工部都是对专业知识有一定要求的衙门,所以考核内容也是颇有针对性的。
这两份考试通知上留有空位给他们填写姓名籍贯之类的信息,并且要求考生提前写出自己想要竞考的岗位,方便到时候安排他们的差使。
殿试要几天后才能得知排名,许多考生都在忧心着自己的前程,看到这两份考试通知后都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
考生们相互讨论得热火朝天,有些人寄住在亲戚或者老师家里的,不免把这两张考试通知带回去问问长辈的意见,看看自己是要去工部好还是去户部好。
当然,要是走狗屎运成了一甲进士或者考进了翰林院当然最好。
可做梦也要有个限度,做人还是该现实点好。
真正的聪明人,理当早早为自己的前程打算!
随着这两份考试通知在不同人手里传阅了一圈,太子殿下和卢重英抢人抢到泰和殿门口的事也被其他衙门的人知晓了。
礼部尚书得知此事,想办法弄到太子殿下和卢重英那两份吹得天花乱坠的招新启事看完,只差没吐出一口老血。
真是太过分了,他们礼部辛辛苦苦筹备春闱,好不容易把会试和殿试都忙完了,太子殿下和卢重英这舅甥俩居然偷偷在殿试结束时抢人!
大家不都是一个福利待遇?
就你们会吹牛逼哄骗新人!
卑鄙!
无耻!
作者有话说:
太子殿下:我有一个好主意!
卢舅舅:你的主意很好,我的了
其他衙门:可恶,你们舅甥俩狼狈为奸!!!
第129章
太子殿下也是从蒋玉泉他们嘴里得知工部的动作。
太子殿下睁圆了眼; 和姜若皎抱怨道:“舅舅他怎么这样啊?我只是拿去给他和父皇看看,他就把我们想的法子学了去!”
虽说卢重英这个工部尚书也没女儿,抢人胜算同样堪忧; 可卢重英也不能无耻照抄啊!
太子殿下头一遭遇上点子遭人剽窃的事,跟姜若皎抱怨完后二话不说跑去工部找卢重英算账。
卢重英泰然自若:“殿下又没说我们工部不能照着弄。”
太子殿下语塞。
他是没说过不错,可他那也是没想到卢重英会干出这样的事。
太子殿下唉声叹气地回去继续准备卷子去。
比起科举,他们户部出的卷子专业性会强一些,主要要求底下人拥有比较好的算术和归纳能力。
这一点虽然和工部的用人需求有一定的重合度; 不过大体上来说偏向性还是不一样的。
太子殿下郁闷了一会; 也就不和卢重英计较了,继续和姜若皎探讨如何选出适合户部的人才!
太子殿下这边偷偷发完招考通知就消停了; 其他几个衙门却有志一同地痛骂起太子和卢重英来,觉得他俩一定是联合起来搅风搅雨!
于是另外四部也着手出卷子; 只恨太子殿下掐准点抢先把殿试排名公布后的招考日子给选了,他们只能认命地把时间往后挪!
其中业务最繁忙的要数吏部; 他们本就要负责新科进士的选官考核和具体的分配工作; 现在还得和六部的招新考试错开; 简直是多了好几倍工作量!
吏部尚书看见太子殿下时都没好脸色。
太子殿下还不想给吏部尚书好脸色呢,他记得就是吏部尚书准备来个榜下捉婿来着。
据传吏部尚书早就把人相中了; 两家已经眉来眼去很久,之所以还要来一出榜下捉婿是想成就一段佳话!毕竟开泰帝头一回开科举; 总得留下点适合传唱的好事儿不是吗?
文化人拍起马屁来,就是这么地润物细无声。
太子殿下从姜若皎那听了这些八卦,对吏部尚书很有意见:要不是吏部尚书连自家女儿都搬出来了,他哪用绞尽脑汁抢人啊!
更可恶的是; 他们夫妻俩想出来的法子; 其他衙门轻轻松松就抄了去!
这些大人真不要脸!
太子殿下看了吏部尚书的臭脸; 回去后和姜若皎埋怨了一通,说这小老头儿真不讲道理。
姜若皎笑道:“如今六部都要搞选拔招新,他们得多干不少活,自然不会给我们好脸色。”
殿试结果出得很快,第三日一大早,填榜官就把开泰帝核定过的排名张贴到贡院之外。
天还没来,迫不及待的考生们就巴巴地等着开宵禁了。
到鸡鸣三声,各坊市禁木大开,考生们蜂拥而至,挨挨挤挤地凑到了皇榜前想看看自己的名次。
有不少好事者自己无缘科举,也跑来凑个热闹,跑到最前头去念名字。
状元是卢应巡。
虽然这个名字已经在众人心里留了个印象,乍然看到这三个字出现在榜首还是让不少人吃了一惊:这位可是卢国舅的儿子啊!
难道开泰帝才当了一年多的明君,就要开始学废帝重用外戚了吗?
接着又有人提到卢应巡会试时写的策论,那文章现在还在贡院门口贴着呢,写得那叫一个好。
人皇亲国戚里有真正有才能的,难道还不需要起用了?
人卢应巡可是应天府的解元、会试的会元,如今殿试再点个状元有什么稀奇!
还有人提到不久前卢应巡还被诬陷下狱,只为了给当地百姓求个公道。
这样一个才华高、人品好的年轻人,靠自己的本事得个三元及第为什么不行?
榜眼也是个有能耐的,他在黄河边上治了十年的水,勤勤恳恳从不松懈。
直至家里孩子都三个了,他才想起自己还得考个功名,收拾收拾东西就辞职考公来了,这不,一考之下就凭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了榜眼。
他写策论有个本领,那就是甭管给什么命题,最后都能歪到治水这个老本行上,一看就活该和黄河缠缠绵绵一辈子。
要不是他实在有点偏科,以他的水平拿个状元也是可以的。
探花竟也是个颇有争议的人,裴徵!
这人在考生之中知名度不高,不过西南来的人都知道,他是西南有名的“别人家的孩子”,连太子殿下早些年都曾被“你看看人家裴徵”这样的话荼毒过。
论才华,裴徵自然没得说。
问题在于裴徵又是一个外戚。
他是太子妃的妹婿,妻子可是太子妃唯一的妹妹。
开泰帝把他钦点到探花的位置上,明显是在抬举太子妃的娘家人啊。
要知道太子妃父母双亡,又与族人恩断义绝,如今家里就只剩这么个相依为命的妹妹。
本来需要开泰帝确定的名次就只有前十这么几位,选上来的文章也都是一等一的好,具体谁先谁后其实会掺入很多文章以外的考虑。
一开始考官看到开泰帝排出来的前三脸色也不太好看,很担心这次当考官会成为他们仕途上的污点,不过在仔细研读被选入前十的文章和对应的履历后,他们最终还是没有反对这个排名。
虽然状元、榜眼、探花起步会比寻常进士高,但那也只是起步而已,以后能走多远还是得看他们踏入仕途后的表现!
从考卷上来看,开泰帝算不得徇私,这个排名算得上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