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风起上海滩 >

第5章

风起上海滩-第5章

小说: 风起上海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是对外人。
  秦家每年的年饭肯定有一位水师傅掌勺。另一位水师傅则会坐镇秦家菜,这样有什么达官显贵过去了,也不显怠慢。秦老爷子对老兄弟们真心实意,这些老人们,也自然把秦家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处处经心。所以秦家虽然人丁不像其他几家势力那么兴旺,但秦家的楼台,却是愈发牢固。
  秦定邦的精力几乎都在秦家的家业上。
  他除了去码头、下工厂,就是在公司处理事情。
  秦氏的永顺公司离码头不远,他的办公室就在二楼,开窗能听到黄浦江上外国轮船的汽笛声。这间办公室陈设非常简单,白墙上挂了三张地图,一张新上海市街图,一张中华民国地图,一张世界地图。几把椅子,一个放文件的橱柜,红木老桌子算是办公桌,桌上一套德化窑的白瓷茶具,桌边一叠十行纸,几支笔,几份报纸。
  唯一有点不搭调的,就是桌子靠窗那边的一台唱机。这是他二哥秦定坤从美国托人带回来送他的,正和那些他从未开封的黑胶唱片,一起在那吃灰。
  二哥夹在机器里的信上原话是,“现在家里三弟操心最多,你要多听音乐,音乐可以舒缓你的神经,让你心情舒爽,减缓压力。”
  秦定邦看着唱片,都是些西洋古典音乐。其实他宁肯听京剧唱片,听“四进士”,听“空城计”,听“借东风”。但二哥的兄弟情义在那,远比东西本身让他看重。有个哥哥在最遥远的异国还时时惦记着他,他感到满足和幸运。
  只是他太忙了,听西洋乐这样的悠闲消遣,不是他一时半会儿能顾得上的。
  他前脚回到办公室坐下,后脚张直就敲了门。秦定邦抬头,张直道,“三少爷,詹少爷找你。”
  话音未落,詹四知就从门外探进头来——
  “三哥还忙呢?”说着就扯了把椅子坐了下来。
  秦定邦身边的朋友都知道,去秦家找他可能找不到,在这间朴素的办公室才更可能碰到他。背地里不止一个人偷偷嘀咕,这秦三只知道给秦家赚钱,一点都不会享受人生。至于那遍地的销金窟,更是从来也惦记不到秦家三少爷的一文钱。
  秦定邦看向詹四知,“过来什么事。”
  这个詹四知,是银行业大亨詹贞臣的独子,得有二十四五了,但是看起来却比十四五也大不了多少,太瘦小了,没骨头似的,风一吹就得随风倒。
  没办法,胎里不足落地早。而且他娘生他时伤了根本,没几年就故去了。老詹本来续了个弦,可后来发现那女人背地里不给詹四知饭吃,还吓唬他不让说,把儿子后背掐得青一块紫一块。气得老詹把那毒妇打了一顿,赶出了家门。之后老詹虽然也没少有相好的,但也都不长久,更是没再动续弦的心思了。
  说到底,这詹家看似高门大户,除去几个老仆,其实就这爷俩过,也算相依为命了。
  后来詹四知好不容易争了口气,考去了北平,老詹高兴得不得了。结果念了一年就念不下去,又回来了。老詹给他在一家不知名的小报,找了份编辑兼记者的工作,没事到处转转写个小文章。反正也不指望他养活自己,只要别跟那些“小抖乱”上海话,小混混。学着抽大烟,能一辈子太太平平的,就知足了。
  可以算是一事无成了吧。
  “三哥我找你有事儿。”
  “嗯,说吧,什么事?”
  詹四知一板一眼道:“三哥我想求你啊,不,我们家想求你,就是我们家今年过年,可不可以请一位水师傅,帮我们做顿饭?”
  秦定邦一愣,詹家就爷俩,用得着请水师傅?犹豫了一下,“这事恐怕得问问水师傅们,我这做不了主。”
  他接着又道:“你们想请哪位水师傅,是大水师傅还是小水师傅?”
  “我的三哥,还分哪位?哪位都是神仙,哪位都行啊。要是能请得动一位水师傅来我家,我爸脸上可真就有光彩了。”
  其实这话确实是不太好张嘴,不过詹四知觉得自己已经到了该为父亲分忧的时候了。前两天老詹在家里愁容满面。这次的客人不方便带到外面吃饭,家里的厨子又实在上不了台面。跟别人家借厨子?大过年的,哪家大师傅不是忙得连轴转?
  詹四知一下就想到了他秦三哥。
  詹四知看明白秦定邦的疑惑,“我父亲说,今年会有一些贵客登门,我们家的厨子做的饭,那绝对是下客人的脸。对了,不是年夜饭,大约初四初五那阵儿。”詹四知拽了椅子往秦定邦身边挪了挪,继续坐下,“我就偷偷过来问问三哥你,要是可以,就帮了大忙了。”
  秦定邦想了片刻,“等我问问。”
  听到这答复,詹四知心里顿时欢快起来。他知道秦三哥做事,但凡没直接拒绝他的,一般最后都能成。
  詹四知心里正美着,就听秦定邦问,“还有什么事?”
  詹四知还是识趣的,他有的是闲工夫,但秦三哥可是真的忙,“没了,没了,三哥你忙,我走了。我等你信儿哈。”
  话没说完,就起身往外走去,还不忘回头看了秦定邦一眼,结果转身不及,一头就拱到门上,以为秦定邦没看到,羞得一溜小跑下了楼。
  对于詹四知而言,秦定邦是他心中实打实的大英雄。秦三哥说什么都对,秦三哥肯定不会害他,秦三哥肯定会帮他,有秦三哥就不用怕。如果不是他爸爸强行给他找了份报社的工作,他愿意天天跟在秦三哥的屁股后面跑,什么时候秦三哥赶他了,他才走。
  但秦定邦眼里的詹四知,却一言难尽。
  早年,秦定邦觉得詹四知是个十脚踹不出个响的。
  初次见詹四知,是码头有坏孩子把他逼到了墙角,一齐对着他撒尿。那时候他十来岁吧,又怕又憋屈,缩在那像颗干瘪的核桃,一个劲地抽泣,又不敢出声。
  秦定邦本来只是路过,余光扫过觉得远处墙角不对劲,就过去看了一眼。
  那么大的几个孩子欺负这么小的一个,秦定邦立时就火了。几步上前,抄起詹四知脚边的一根带刺的树枝,就是一顿狠抽。尖刺刮到身上连皮带肉的,那几个孩子顿时多了不知多少条血绺子,一个个嗷嗷直叫,连连告饶,之后就再也没见找过詹四知的麻烦。
  秦定邦抖动着树枝让詹四知看——这么大的树杈子就在你旁边放着,伸手就够得着,你都不知道拿起来去打他们?他们也就说了几句狠话,手里什么都没有,你怎么就能吓成这个熊样,你就让他们尿你?起来跟他们拼呀!
  但这小孩儿就像吓破了胆,跟个小猫崽儿一样,手把手教他,都学不会,也不敢学。秦定邦当时觉得这要是自己的亲弟弟,他能天天带着他出去摔打闯荡,直到长出血性。
  但毕竟不是亲人,哪怕恨铁不成钢,也得有分寸。
  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秦家人。
  “啊!”
  楼下不远处传来一声惨叫,一听便是詹四知。
  秦定邦开窗往下望。
  原来路边有两个富家打扮的小男孩,应该是刚往詹四知身上扔了一串刚点着的小鞭,噼啪一响,詹四知被吓得“嗷”地一跳。两个小孩捡起小鞭来还想接着往他身上扔,詹四知且摆手且往后蹦着躲,之后一溜烟跑没影了。
  秦定邦摇了摇头。这詹四知到底是什么做成的,连刚照面的毛孩子,都知道他好欺负。
  那两个小孩嘎嘎地乐了一阵,有大人跑过去阻拦,两个孩子又扔了一挂点着的小鞭,跑掉了。
  “噼啪噼啪……”看来,真是要过年了。


第6章 “想都不要想。”
  民国二十九年公历1940年。的春节,秦家过得有些伤感,因为比起去年,家里又少了一个人。
  就在几个月前,舒书云,秦家的长媳,在染了伤寒疫症之后,去世了。
  舒书云和秦定乾的故事,是所有秦家人心里一道深深的伤疤。
  舒书云和秦家长子秦定乾,早在私塾就认识,青梅竹马。两人一路走来,眼里就从未有过别人。在外人看来,他们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神仙眷侣。到了男婚女嫁的年龄,自然就成了一家人。
  嫁进秦家后,秦世雄和池沐芳对这个从小看大的儿媳妇,一直疼爱有加,权当多了个女儿。婚后一年,舒书云就给秦家添了秦则新这个人见人爱的大孙子。按理说,这简直是最令人艳羡的人生,完美得有些不真实。
  可有时候,天堂和炼狱的翻覆,就在瞬息之间。
  秦定乾是非常合格的长子。作为儿子,事双亲至孝;作为丈夫,对妻子尽心;作为父亲,对儿子舐犊情深;作为兄长,与手足同气连枝兄友弟恭。
  在生意场上,秦定乾总让生意伙伴感到如沐春风。但凡一起做过一次买卖,后面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合作。
  那次金家公子金云攀要跟秦定乾谈生意,本来是约到秦家的,结果因为临时有事来不了。金云攀问不知秦定乾能否去大世界那边谈,而且金家的金蟾大舞台就在那一带,谈完了还可以请秦定乾看看当天的演出。
  虽对演出无甚兴趣,但既然金云攀张了嘴提出换地方,秦定乾便好商量地同意了。
  但凡秦定乾摆出一点秦家大少爷的谱,或者懒一点、无所谓一点,哪怕再拖延一点,都不会恰恰在那个时间点,恰恰走到那个地点。
  金云攀后来在医院病床上跟秦家人描述当时的情景。那天下午,他们在大世界附近的一家咖啡厅谈了橡胶厂的订单。谈得非常愉快,很快就敲定了单子。之后,就一起往外走。
  正走到大世界门口的十字路口上,头顶上空突然传来一声异样的尖啸,他刚觉出反常,秦定乾却先他一步反应过来,一把按住他的头扑倒在地。
  但是已经晚了,炸弹威力惊人。一声巨响之后,他一抬头,那护住他的秦定乾,脸上的皮肉已是乌紫,口鼻开始流出浓黑的血水。金云攀大骇,赶紧呼唤秦定乾,但随后,他自己也眼前一黑,昏厥了过去。
  在医院醒来时,他看到自己少了半条腿。但如果没有秦定乾舍命相救,他是连自己的这副惨样都见不到了。
  那是民国二十六年,农历七月初九,西历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淞沪会战开战的第二天。下午三时,法租界大世界门口马路上,来路不明的飞机投弹,炸死一千多人。此处为真实历史事件。
  这其中,就有秦定乾。这个秦世雄和池沐芳的长子、舒书云的丈夫、三岁孩儿的父亲、秦定邦的大哥,一个近乎完美的好人,一个人生刚刚开始的有为青年,和另外一千多人一起,陨灭了。
  这个变故对秦家的打击可想而知,秦世雄和池沐芳当即病倒。舒书云在最初的那几天,萧索得形销骨立,有时甚至会想着干脆随丈夫去了。但是这个坚强的女子,很快就振作起来。她不能丢下一切什么都不管,她要将他们的孩儿抚养成人,替丈夫照顾好双亲,继续帮秦家完成长媳所应该做好的事。
  她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外间有好事者想看秦家新寡的大儿媳会闹出什么样的笑话。但是他们在各种场合看到的,都是神采奕奕的舒书云,一手牵着稚儿,一手扶着婆母,宛若三春暖阳,却又傲雪凌霜。
  秦家的儿媳妇,可不是能被轻看的。
  其实,秦家一直不忍心耽误这个年轻的姑娘,甚至私下里帮她留意着好人家。但是舒书云坚决不改嫁,守着当时才刚到三岁的秦则新,打理好秦家的很多事情。其行事作风,赢得了秦家上下一致的尊重。
  可这乱世里,上天好像格外爱开些恶意的玩笑。
  民国二十八年的冬天,舒书云染上了伤寒。这次伤寒上海死了好多人,连带着秦则新也感染了,秦家的天好像又要塌了。舒书云到底是没救过来,不幸故去,最后安葬在秦定乾的身边。
  不幸中的万幸,年幼的秦则新,奇迹般地康复。秦定乾的一脉骨血总算留住了。
  这些就是秦安郡脚受伤前的两年间,秦家所经历的几件大事。二十九年这个春节,也是这些变故之后的第一个年。心情沉重,也是在所难免。
  相比于除夕,大年初四反倒是秦家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这天,伍泊舟和伍兰舟兄妹俩,祁孟初、方知意还有祁延龄这一家三口,都来秦家了。这是和秦家颇为交好的两家人,过年在一起聚聚,几乎成了一个规矩。比起有些冷清的除夕夜,这次聚会才更像过年。
  这两户人,算是秦老爷子在上海顶看重的。祁孟初和秦世雄这些年的交情自不必说。伍泊舟和伍兰舟的父亲伍老太爷,当年曾对露宿街头的秦世雄有过几饭之恩,要不叫那几顿饱饭,秦世雄早就饿死在街头了,更不会有他以后的飞黄腾达。
  伍老太爷几十年慈悲心肠,后来将归仁济众堂传给了伍泊舟,其女伍兰舟也是位女中豪杰,金神父路一带那家不小的难童保育院,就是她办的。
  大水师傅虽然现在很少给外人做饭了,但是秦家有什么宴请,打声招呼他必会过来。尤其祁家三口和伍家兄妹,多年吃他做的菜,他对他们的胃口喜好都了如指掌。这个年初四自然是他要施展了一番手艺的时候。
  说来也是奇了,同样的食材,同样的佐料,家里的厨子炒出来和大水师傅炒出来的,就不是一个味道,这也许就是神乎其技了吧。
  满满一大桌子,三椒白丝鱼,清爆鲜虾仁,松子肉丁火腿羹,茭白鸡丝酿青瓜,四喜丸子冬瓜汤,火腿干丝狮子头,清炖山鸡汤……有的菜,也不知道该叫什么名字,样样色香味俱全,大水师傅对于给老友们做的这餐饭,非常尽心。
  众人对大水师傅的精湛厨艺,俱是赞不绝口。大水师傅什么样的夸赞没听过,但听到这群老友的真心赞美,仍然十分受用,富态慈祥的脸上笑得一点褶都不带,显得愈发慈眉善目,活像一尊弥勒佛。
  其实,年饭桌旁,还坐着一个刚没了妈的孩子,和一个刚瘸了腿的半大孩子,这满桌的大人,都心疼得不行。但大人气氛带动起来了,孩子往往也能跟着热乎起来。小孩子就看大人脸色,紧随着大人的悲喜。大人哭他们跟着哭,大人笑,哪怕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也跟着哈哈直乐。
  世道已经很艰难,年是过一个少一个,趁大家还能聚在一起,还是多说些开心的话,讲些有希望的事吧。不管多乱,人都是奔着接下来的一年能顺利平安的。
  酒足饭饱后,大家坐到了沙发上开始聊起天。大水师傅跟着聊了会儿,就起身告辞去秦家菜了,帮他弟小水师傅忙活。
  伍泊舟刚感叹了几句局势,径自又把话打住了。他那堪堪一间药房,外兼着救人抬尸,再有心,也是能力有限。但这路上的死人,真是越发多了起来。大过年的说这个实在不吉利,他赶紧把话吞了下去。倒是池沐芳,开了个新话头。
  她看了眼在一旁带着秦则新看画册的秦安郡,“安郡现在这个情况,我们想请个家庭教师,不知咱们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邦儿先前在一所教会学校找了个不错的,过来带了安郡几天,孩子也挺喜欢。可再过几个月,她就要嫁人了。她说嫁人之后可能就不再出来工作了。”
  说到这,池沐芳不由叹了口气,“那……等几个月之后,谁来教呢?到时候再现找的话,会不会又要拖很久。”
  池沐芳向来虑事长远,她看向众人,“所以,想麻烦大伙帮着多长个眼,一旦发现有不错的人选,知会我们一声。”
  长辈们你一言我一语聊得正酣,秦定邦和祁延龄两个人则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草坪,聊着生意和工作上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