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上了夺嫡争权这条船,想下去可就千难万难了。
书房内安静了好一会儿,才听曹云辉道:“也不知三叔他们,如今是否到了陇右!”
“你三叔他,怕是凶多吉少!”曹嘉盛对此很悲观。
从水路去元阳,逆水行船也就罢了,单程有近两千里,中间不知会遇上多少危险。
“唉,若非姑姑她非要逼三叔去,三叔一家那会……”
曹云辉话还没说完,却被曹嘉勋打断道:“这些事情不必再说!”
…………
这边曹家父子正聊着,而皇宫之内的先富贵,此刻却迎来了一位贵客。
在无人通禀的情况下,皇帝赵永铖来到了佛堂外,里面端妃正敲着木鱼诵着经。
“妙音……”
妙音是端妃的闺名,已经很久没人这样叫她,所以木鱼声顿时停了下来。
端妃连忙起身,便看见了佛堂外的皇帝。
走出佛堂,端妃笑着说道:“皇上怎么来了,来也为不让人通禀,臣妾有失远迎了!”
她的笑自然,神色间满是喜悦。
但这一次,皇帝没有被这笑容感染,而是自顾自的坐到了椅子上。
正当端妃倒茶之际,赵永铖平静道:“太子出事了……你知道吗?”
端妃倒水的动作并未停滞,这个时候她必须要绷住,否则必然会物极必反,即便身为宠妃也是如此。
“刚刚听灵素说过,好像太医院的人都去了,太子染了什么病?”端妃将茶杯递到赵永铖面前。
但赵永铖没有接,而是盯着端妃眼睛说道:“朕怀疑……是有人要加害太子!”
端妃微微一怔,此刻她心里已经翻起了滔天巨浪,偏偏她还得维持表面平静。
此刻房间内,只有端妃和皇帝两个人,现场可谓死寂。
与赵永铖对视着,端妃徐徐道:“皇上……是怀疑臣妾?”
赵永铖表情越发严肃,沉声问道:“是不是你?”
“是了,臣妾和太子素有不快,皇上怀疑臣妾,也算应有之意!”
说到这里,端妃语气坚定道:“若是臣妾认罪,能让皇上对天下人有个交代,那就算是臣妾所为吧!”
“朕问是不是你?”赵永铖拍桌子大怒道,这是他第一次对端妃发这么大火。
端妃被吓了一跳,但她还是强压住内心的忐忑,反问道:“臣妾说不是,皇上您信吗?”
好一招以退为进,对于眼前这个男人的心,端妃比谁都要了解的清楚。
第235章 方向错了
座位上,皇帝目光森冷,一直盯着端妃的眼睛。
殿内一片死寂,即便有深厚的情意,即便有皇帝的宠爱,但端妃知道此事没那么容易糊弄过去。
此刻,端妃强压住心头不安,静静与皇帝对视着。
能做到这一步,足可见端妃心理素质有多强大。
她这样的女人,可以说是比肩吕后武皇的人物。
虽然表情平静淡定,但端妃脑子却转得飞快,要安稳度过此关她还得想办法。
“皇上,臣妾还是那句话,若杀了臣妾能平息天下臣民之怒,臣妾愿为皇上分忧!”
说道这里,端妃自顾自走向一旁,一旁拿起软榻小几上一些小衣服,自顾自的抹起了泪珠。
那些衣服,赵永铖一眼就认出,是老四和老九小时候穿的,而且还是是当初他亲自下旨,命巾帽局和针工局制办。
“老四死的不明不白,老九也生死未知,不惑之年二子皆失,臣妾余生已无留念,活着反而遭罪!”
说完这话,端妃直接转过身面向皇帝然后跪地道:“臣妾只有一个请求,臣妾死后不求厚葬,只求皇上能在西郊赐予三尺地,把老四老九的衣物与臣妾葬在一起……”
“如此,臣妾也算和儿子在地下团聚了!”
端妃哭得梨花带雨,此刻她可不是在演戏,而是实打实的伤心悲痛。
事实上,要是皇帝真让她去死,她其实也能够接受,因为她确实觉得活下去没啥意思。
但另一方面,她又觉得自己还不能死,至少也得等到皇后倒台,太子一家死绝后她才能死。
不得不说,端妃眼前这番表现,也让赵永铖回想起了许多往事,特别是这些年的憋屈。
当初,四子赵延庭是他最看好的儿子,就在他都准备好与群臣撕破脸皮,强行废长而立老四为太子时,赵延庭却意外落水而亡故。
偏偏就在这时,南方官逼民反引起大规模造反,赵永铖为求稳而不得不偃旗息鼓,对赵延庭之死的调查也草草了事。
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但在赵永铖心中依旧是奇耻大辱。
他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但的废立太子的一次试探,现实却给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告诉他文官势力已不受控制。
平息叛乱后,赵永铖的主要精力,就是和文官势力作斗争。
这一事件的延伸,就是摆在明面的太子之争,他把九子赵延洵推了出来。
可惜也是到了最后时刻,胡人叩关入侵了,逼得赵永铖不得不再次让步。
两个儿子都没了,端妃确实没有必要再折腾,那么究竟是谁要杀太子?
谁会得到好处?赵永铖努力思索着。
就在这时,只见端妃叩首道:“皇上,臣妾已无牵挂,请赐臣妾鸩酒!”
此刻,赵永铖脸上寒霜逐渐消散,但他仍旧一句话都没说。
他不说话,端妃也不说话,只是低声啜泣。
良久之后,赵永铖才从椅子上起身,来到端妃面前将她扶起。
“爱妃,朕有难处!”赵永铖缓缓道。
擦去眼角泪珠,端妃哽咽着说道:“臣妾知道,所以臣妾愿意赴死!”
此刻,就连赵永铖眼眶也有些泛红,乃至于声音颤抖道:“别再提死了,朕听不得这个字!”
站在赵永铖的角度来看,他其实也命途悲惨。
连续丧子、文官跋扈、各地造反、边关不稳,如今更是天降丧尸,要把祖宗传下的江山都亡了。
谁知这时,只听端妃道:“若非挂念皇上,臣妾早就自挂白绫去了!”
“爱妃切莫有轻生之意,朕不准你如此!”赵永铖阴沉着脸道。
若是端妃也离他而去,那他就真成孤家寡人了。
端妃随即道:“皇上,臣妾求您……再派人去陇右,去把洵儿找回来!”
明明是被问罪的,端妃不但将危机消于无形,反而还抓准时机“绑架”皇帝做事。
“此事朕会安排,你放心就是!”赵永铖叹息道。
陇右方向,他已经派出了十来批人,但全都杳无音信,以至于他都不抱希望了。
将端妃扶着坐下,赵永铖说道:“爱妃好生歇着,朕有事便先回去了!”
眼下事情一大堆,特别是关于太子的事,就足够让赵永铖感到头大,所以他是没心思歇着的。
见皇帝要离开,端妃随即起身道:“臣妾送送皇上!”
在端妃执意要求下,赵永铖只能让她相送。
站在宫门外,目送着皇帝远去,端妃的目光才扫向左右,那里跪着几十名宫人,其中也包括玉竹。
咸福宫里的宫女太监,在皇帝到来之前就被清了出来,所以宫里发生的一切他们都不知情。
“都起来,该做什么做什么去!”
吩咐完了这句,端妃便转过身去,迈步走向了寝殿。
众人面面相觑,然后纷纷起身,但却没一个人瞎议论,在宫里的时间长了都知道不该问的不要问。
独自走进佛堂,端妃一个踉跄差点儿倒地,此刻她心里那根弦才松下来。
扶着座椅,端妃徐徐坐下,胸口起伏不定,今天这关她算是过去了。
再说赵永铖,当他回乾安殿时,辑事监大太监已在等候。
进入殿内,赵永铖此刻也不废话,直接问道:“查到了什么,全都说出来!”
“回禀皇上,此事奴婢已派人严查,初步断定太子殿下,乃是体虚而服猛药而致染病!”
“昨晚侍奉的几名女子,乃是太子派下人从青楼买回,都是青楼之中从小培养的清倌人,暂且未有可疑之处!”
“而太子所服丹药,乃是东宫一客卿道士所献,此等道士东宫足有五名!”
“太子出事,这五人已畏罪自杀,奴婢已派人严查其跟脚!”
“昨夜太子寝宫当值的太监,宫女也已全部下狱,正在严刑拷问……暂无情况发现!”
说了一大堆,却没半点儿有用的东西,赵永铖的怒火腾就上来了。
“废物,到现在什么都没查出来,还不赶紧滚出去办差!”
喝退了这奴婢,赵永铖才斜靠在御座上。
此刻他在思考一个问题,太子死了谁获利最大!
太子死了,长期培养的储君没了,莫非是……那些大臣?
想到这里,赵永铖豁然开朗,这不是有可能而是极有可能,毕竟这些文官胆子不是一般的大。
太子死了,京城之内有资格继任皇位的,就是几个年少的皇子,岂不是更容易受蛊惑和控制。
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越想越觉得有气,赵永铖此刻有杀人的心思。
接着此事,清理一批人,也不是不行。
第236章 放眼陇右
拍了拍身上甲胄,张猛咧开嘴笑了起来。
似乎还觉得不满意,然后他又跑到了水盆旁边,想再看看自己英武的外观。
这时一旁传来声音道:“别照了,赶紧接班去吧,今天是你第一次带队,别让上官说你的不是!”
张猛转过身去,笑着说道:“娘,我上面只有王爷,可没什么上官能管得了我!”
“行了,赶紧去吧!”
“好嘞!”
在朱氏的催促下,张猛离开了屋子,径直向王府走了去。
此刻张猛全身铁甲,腰挎钢刀,别提有多神气了。
当他赶到校场时,手下的侍卫已经集结完毕,相互之间正闲聊着。
殿前卫扩编,张猛这个新来的,一跃而成殿前右卫的带队总旗,本该遭人质疑不服才对。
但现实却非如此,在看到张猛到来之后,侍卫们全部禁声站好。
走到队伍前面,张猛深吸了一口气,而后喊道:“殿前右卫全体都有立正!”
王府的军训操典复杂,但经过林大贵突击补课后,张猛已经掌握了最基础的队列口令。
随着他的声音落下,只听“啪”的一声,整个队伍三十多号人整齐划一,犹如一柄出鞘神剑。
“那个弟兄们,遵照王爷的示,今天该我们在谨身殿当值”
“嗯按昨天的安排,刘小旗你带人值谨身殿前,张小旗带人带人值永安殿前,胡小旗带人值永安门!”
张猛的讲话有些磕磕绊绊,毕竟他曾经只是卫所一小兵,骤然当上总旗还需要适应。
但这也用不了多长时间,只要不是个傻子,这些东西都能学会。
“好,各小旗按照命令,分别带队前去换班!”
待张猛话音落下,三位小旗官尽皆道:“遵命!”
然后,便是各位小旗发号施令的,各支队伍分别被带离。
张猛也没闲着,他跟上了去往谨身殿的队伍,当值的时候他本人在谨身殿。
队伍来到谨身殿,下面的人自会去交接换岗,而张猛则在谨身殿一侧的小房间内,找到了正在吃面条的林大贵。
“林大哥,我来了,你可以回去了!”张猛走进房间说道。
“呲溜”吸了一口面条,林大贵点了点头后,说道:“今天你头一次当值,可别把我提醒你的事忘了!”
“白天每隔半个时辰,你要出去转一圈,查看下面这些人是否偷懒,晚上”
没等林大贵说完,张猛便解下佩刀放在桌上,大大咧咧道:“林大哥,你就放心吧护卫王爷,我还能不尽心?”
“那好,我明天过来换你!”
谨身殿内,王府两位长史,以及两位枢密使,正在进行议事。
赵延洵身着团龙袍,歇着靠在王座上,手里把玩着一个龙形玉佩。
“殿下,依照臣的估算,河城县境内,大概能救出百姓五千以上”
成光露出笑容,接着说道:“这些人可以全部安置在河城县城内,今年咱们大丰收,可以从元阳调拨一批粮食过去,让他们过到明年不成问题!”
“当然了,王府也不是白养着这些人,他们也可以做些手工,用以换取粮食!”
将手中玉佩放在桌上,赵延洵平静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如今河城还未光复,成长史就开始规划河城的事,足可见其深谋远虑!”
说到这里,赵延洵坐直了身体,然后便收起了脸上的笑容,目光严肃看着殿内四位大臣。
“清理了元阳周边的怪物,完成了秋收,这几个月来咱们做了不少大事,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但还是那句话,目光要放长远一些,万万不能有志得意满,毕竟还不知道有多少百姓,等着咱们去营救!”
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几位大臣心中反应各不同,唯有周承平极为动容。
“殿下心念百姓,是万民之福,苍生之幸!”
这句话从周承平嘴里说出,让赵延洵深感惊讶,这厮终于被自己伟大人格折服了?
此刻他来不及思考,因为其他的几位官员,也都送上了自己的马屁。
“恭维话不必说太多,河城你们已有谋划,但本王要说的是元阳还有另外五个县,陇右郡还有其他六个府!”
“这些地方,未来该如何操作,你们都要提前打算!”
近期取得的一系列成功,只让王府官员对未来更有希望,还没让他们拥有着眼整个陇右的气魄。
此刻赵延洵这番话,无疑给他们打开了一扇门,勾画出了未来的蓝图。
只听枢密左使关和泰说道:“殿下所言,犹如当头棒喝,臣受教!”
“河城被拿下指日可待,关于如何派驻兵力,你们枢密院可有章程?”赵延洵问道。
事实上,这些事之前已经提起过,今日到了拿出方案的时候。
“殿下,此事臣等已经议过!”
“说说!”
“臣等以为,河城县距元阳太远,为保证其城内城外之安全,至少要派出一个千户所!”关和泰躬身道。
赵延洵未置可否,而是问道:“如此说来,以后每个县都派驻一个千户所?陇右郡可有几十个县!”
这时陈安明解释道:“殿下,并非如此往后收复之地变多,只需在外围各府县派驻重兵!”
这下赵延洵才点头,如果真按每个县一个千户所来配置,即便末世降临之前大晋朝廷,也没那般人力财力。
端起面前茶杯,赵延洵徐徐道:“河城谁人治理?谁人驻防?你们可有人选?”
而这句话放出,也预示着今天会议最关键的时候到了。
无论武,都想推荐自己的人过去,于是此刻他们都是竞争者。
四人各执己见,都提出了非常合适的人,最后还得要赵延洵乾纲独断。
“周卿所荐刘景辉做河城知县,陈卿所荐段宏派携所部派驻河城!”
听到这个结果,殿内四人表情各异,有的高兴有的不爽。
这里面最不爽的便是成光,他和周承平所荐的刘景辉,两人之间可以说势不两立。
当初赵延洵掌握元阳,刘景辉在永安殿上当着所有人的面,揭发成光残害百姓。
不管他们心中怎么想,此刻尽皆山呼道:“殿下圣明!”
第237章 河城光复
河城县城,南城城楼上,徐宇和陈玉和一起出现。
城内的丧尸,在经历十多天不间断清理后,终于在今天确认清理干净。
这是他二人共同的成就,所以此刻才由他们两个一起,向外面人宣布结果。
“诸位,河城光复了!”
他二人一同喊出声音,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