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末世从封王开始 >

第102章

末世从封王开始-第102章

小说: 末世从封王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跪在地上,孟海老老实实答道:“是,草民”
  但赵延洵没让他继续往下说,而是紧接着问道:“这一路想必困难重重,你有那个本事,带着一堆人逃亡?”
  听到这番质疑,孟海暗想这次恐怕没这么顺,然后他便答道:“回王爷,小人没太大本事,所以一路上都在死人,只不过一路上也在救人!”
  赵延洵本以为孟海要吹嘘自己,不料此人却会如此作答,看得出孟海是个实诚人。
  于是赵延洵也不再多加盘问,直接问道:“说说你的来意!”
  孟海本以为还有盘问,却也没料到赵延洵直接跳到了这一步,但还是让他松了口气。
  “王爷仁德,解救了元阳河城的百姓,让草民深感敬服!”
  “但草民途径的桐昌城德二县,也有不少百姓存活,但却身处怪物围困之中,命悬一线还请王爷广施仁德,救救这些百姓!”
  孟海言辞恳切,让赵延洵对他印象又好了几分,暗道此人也有一颗仁心。
  “解救百姓,本王不会推辞,但元阳陇右这么多百姓,他们都身处危险凭什么,本王要先救你说的城德,桐昌二县的人?”
  如今河城已下,王府之内正在商议,下一步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此刻赵延洵正好听听孟海的说法。
  面对问话,孟海一时有些语结,诚如赵延洵所说,其他人的命也是命,凭什么就得先救这两个县。
  深思一番后,孟海答道:“回王爷,小人在元阳待了两个月,跟随车队去了不少地方,也经历了多次危险”
  “危险皆因怪物而至,和桐昌方向的怪物相比,元阳周边及河城,怪物明显要多!”
  “且桐昌县内河流众多,怪物难以为祸,所以王府收复桐昌要容易许多!”
  目光盯在孟海脸上,赵延洵平静道:“看来你还有第二个理由!”
  “王爷明鉴,臣的第二个理由是,正因桐昌方向怪物较少,且难以为祸,所以存活的百姓的也更多,他们全都”
  此时赵延洵却打断道:“百姓多,能有多少?”
  “肯定比河城要多,仅臣沿途所见的,便不下三千人的!”
  桐昌城德很大,孟海经过的地方很小,如果他沿途遇到的都有三千人,那实际上的人只会更多。
  这让赵延洵心情大好,现在唯一制约他发展的就是人口,所以孟海的这第二个理由,才真正将他打动。
  赵延洵靠上椅背,徐徐说道:“所以你的意思是,王府应当先易后难,先多后少!”
  孟海没有急着答话,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回答,关乎赵延洵最后的决定。
  再三思索后,孟海才道:“桐昌与元阳经灞河相连,王府若要派驻兵力,顺流直下可直到县城,交通也十分便利!”
  孟海这句话,等于是他总结出的第三个理由。
  当孟海等着答复时,却见赵延洵端起茶杯,沉声说道:“此事重大,本王还得与几位大臣商讨,你先回去吧!”
  没有答复,这让孟海颇为失落,但他也清楚自己已经尽力,只能回去等待最后的结果。
  孟海再度叩首,然后才慢慢从地上起身。
  可当他要转身离去时,却听赵延洵道:“依你的本事,加入军中,或许会有一番作为!”
  孟海不由怔住,随即便道:“多谢王爷提点!”
  “回去之后,把你沿途遇到有活人村落,全都记录下来,说不定能用得上!”
  孟海心中大喜,虽然赵延洵没有答应他什么,但他还是叩谢道:“草民替桐昌城德百姓,叩谢王爷天恩!”


第240章 本王此议如何
  孟海离开后,赵延洵才从位置上起身,然后他便迈步走进了正殿。
  几番踱步后,赵延洵吩咐道:“去把我舅舅,还有那个太监刘德叫过来!
  随即霍安便安排人去做事,紧接着赵延洵又道:“还有把两位长史和枢密使也叫过来!”
  听到这话,霍安便问道:“王爷,是先见国舅爷,还是”
  赵延洵平静道:“按本王方才所说的顺序叫人!”
  “遵命!”
  没一会儿,曹嘉勋来到了谨身殿外,跟在他身后的还有太监刘德。
  走到这里,曹嘉勋有些忐忑,上次他在这地方差点儿把命丢了。
  见他不迈步,传话的小太监便提醒道:“国舅爷,王爷还等着您呢!”
  曹嘉勋这才迈动脚步,徐徐走上了台阶,出现在了谨身殿正大门外。
  “舅舅来了,快快进来!”赵延洵主动迎出。
  “延洵,你找舅舅何事?”曹嘉勋开门见山问道。
  将曹嘉勋二人引进殿内,赵延洵才问道:“有件事要请舅舅帮忙!”
  在到元阳这些天,曹嘉勋才真正过上了人的日子。
  在这里,没有丧尸袭扰,没有兄长教诲,更没有端妃的逼迫,他的小日子别提有多美了。
  一听需要自己帮忙,曹嘉勋马上露出了为难之色,只听他道:“延洵,你是做大事的人,舅舅可没什么本事,又怎能帮得了你!”
  赵延洵微微一笑,然后拍了拍曹嘉勋的肩膀,说道:“舅舅别担心,只是问你一些事情,不是让你提刀去砍怪物!”
  曹嘉勋干笑了两声,便道:“延洵有什么就问,只要是舅舅知道的,一定知无不言!”
  坐回自己位置上,又命霍安搬来墩子赐座后,赵延洵才问道:“前段时间,舅舅从大河入灞河,途径陇右不少府县,想必对其情况也有所知,不知沿途怪物肆掠,比之元阳如何?”
  这些天在元阳,有吃有喝有小妾陪着,已让曹嘉勋有些乐不思蜀。
  此刻被问道沿途情况,让曹嘉勋感觉恍如隔世。
  “要说起来,仅凭舅舅肉眼所见,大河北面的北地郡,情况可比陇右要严重许多”
  于是接下来,曹嘉勋讲述了大河沿岸北地郡的情况,虽然这不是赵延洵想问的,但他还是认认真真听着。
  待曹嘉勋说完后,赵延洵接着问道:“北地情况我已知晓,舅舅可以说说,临近元阳的桐昌县是何情况!”
  曹嘉勋皱眉不语,他说些大方向的还行,但要更精确就难了。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太监刘德开口道:“回禀王爷,奴婢却是知道一些!”
  “那你来说!”赵延洵当即道。
  “遵命”应声后,刘德便开口道:“临近原因的桐昌县,奴婢对其深有印象”
  “灞河横穿桐昌,两岸的怪物要比别的县少许多,这是肉眼可见的!”
  柳德这番话,正好与孟海所说印证,这也进一步改变了赵延洵的想法。
  或许却是该转变思维,换一种模式发展了。
  刘德回话完毕,这时霍安走进殿内,禀告几位大臣已在外面等候。
  “舅舅,你们先回去吧后面若有事,我会再请你过来!”
  正当曹嘉勋起身要离开,却见太监刘德突然跪在地上,叩首道:“殿下,奴婢有一事相求!”
  赵延洵不由愣住,随即问道:“刘公公请说!”
  刘德抬起头来,回话道:“启禀殿下,奴婢是受端妃娘娘重托,前来打探殿下之安危!”
  “如今殿下无恙,奴婢祈求殿下,赐一轻舟与奴婢返京,向端妃娘娘复命!”
  当刘德说话时,曹嘉勋的脸色变得难看,此刻的他并不想返京。
  刘德这番话证明了他对端妃的忠心,这让赵延洵对印象了好了许多,但刘德所请却没那么简单。
  只听曹嘉勋道:“刘德,你可别胡乱逞能,谁知道沿途会有何等凶险,这事儿可急不得!”
  赵延洵思索一番后,说道:“此事急不得,过段时间再说吧!”
  此刻,几位大臣已出现在了殿外,赵延洵只能让曹嘉勋二人先离开。
  待几位大臣进殿后,赵延洵已落座王位上。
  “参见殿下!”
  “诸位免礼!”
  简单礼节后,赵延洵开门见山道:“诸位,今天有人找上本王,请求本王解救桐昌,城德的百姓!”
  “他说这些地方,怪物数量没那么多,偏偏却有更多百姓等着解救,让本王派兵救援!”
  见四位大臣静静听着,赵延洵才接着说道:“他说的情况,本王已确认属实,诸位如何看待?”
  “殿下,河城已下,下一步若往桐昌,倒也算为上策!”
  关和泰话音落下,在场几位大臣都点头不已。
  他们对元阳府的情况都有认真了解,所以即便即便没有孟海,下一步的清理方向,就有人已经瞄上了桐昌。
  见众人这番表现,赵延洵开口道:“桐昌城德也好,安都静东也罢本王反倒觉得,我们应当转变思路!”
  成光适时道:“请王爷指教!”
  “以往咱们派兵清理,都是一片连一片,将怪物完全肃清!”
  “没错,这样做开辟了大片安全区,让我们收了不少粮食,但现在粮食已经烂地里,我们还有必要将各县土地山的怪物都杀光?”
  面对赵延洵的问话,陈安明开口道:“回禀殿下,这样做自有其好处,坏处就是推进进度太慢!”
  陈安明不愧是老行伍,一眼就看出了其中不足。
  “没错,这样推进太慢了,时间被拉得越长各地幸存的百姓就越危险!”
  “所以本王觉得,咱们毫无必要将怪物完全肃清,当务之急是解救百姓才对!”
  说道这里,赵延洵从王位上起身,迈步走下丹陛来到几位大臣面前,语气严肃道:“所以,我们应当集中优势兵力,将各地县城内的怪物清理赶紧,然后再以县城为中心往外搜寻,把所有百姓送进当地县城内!”
  为什么不送进元阳?这是立足于未来发展。
  只有把老百姓就近安置,明年开春才能尽快投入生产,元阳这边需要的劳动力已经饱和了。
  “诸卿,本王此议如何?”
  在场众人都是聪明人,自然看出了其中益处。
  “殿下圣明!”


第241章 扬帆
  元阳码头,随着雍王府令下,原本平静码头变得热闹起来。
  赵延洵的意志指向那里,王府这部战争机器就会开到那里。
  城内的壮劳力,在此地聚集了大约三百人,此刻由张志奇负责协调。
  “今天把这十艘大船拉进水里,再把外面的粮食搬上去,你们就可以回去休息了!”
  站在高处,张志奇一边指挥青壮做事,一边还盘算着人力资源安排。
  上次王府议事,作为陇右系官员,他被成光推荐去河城做知县,但却败给了周承平提名的刘景辉。
  作为刘景辉的“老前辈”,他却输给了年前人,这件事对张志奇的刺激很大。
  虽然失落,但也激发了张志奇的斗志,所以他要立功往上爬。
  这一次,在成光的争取下,张志奇得到了负责转运物资的差事。
  按成光所说,只要这次他立下大功,下次才举荐他的时才更有可能成功。
  这边张志奇正忙着,而在码头外驻守的杨青,正和部下站在兵车上看热闹。
  别人的驻点都在变化,只有杨青一直待在码头,若非最近他被赐予神武之力,他都以为自己被遗忘了。
  即便一直被在码头戍守,杨青也没闲着,带着人时常巡逻码头周边。
  现在他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元阳码头绝对安全,所有可能冒出来的丧尸都被他杀掉了。
  “杨哥,我听说枢密院正在招兵,要给各千户所扩编,到时候那么多位置空下来,您就该高升了!”
  听到手下这话,杨青嘴角浮现一缕笑意,这事儿他其实更早得到消息。
  而且手下人说得没错他,在扩编完成之际,他或许混上百户都有可能。
  此刻杨青还记得,三天前和秦昊分别时,那厮还打赌说看谁到时候官大。
  虽然心里高兴,但杨青此刻平静道:“事情都还没影儿,你们却比我还着急了!”
  随即便有士兵道:“杨哥,到时候你发达了,可别忘了拉一把咱们这些老兄弟!”
  杨青看了手下一眼,才道:“你们想要升官,最快的办法不是求我,而是多杀几个怪物!”
  谁知这时,只听杨青接着说道:“你们跟着我,这段时间也杀了不少怪物,或许能出一两个小旗官!”
  最后这句话,给了下面士兵不少信心,也让他们心思活泛起来。
  脑子好使的人,心里已在盘算着,请求杨青帮忙美言,或许就有升迁的机会。
  这边众人各有盘算时,五里之外的元阳城,王府侍卫正在集结。
  将河城县打下来后,陈玉和与徐宇便带着侍卫,花费了近十天的功夫,将河城县各村镇全部转了一圈。
  这一圈下来,着实解救了不少人,同时也搜寻到了不少粮食。
  人和粮食都被送进县城后,陈玉和二人遵照赵延洵指令,将防务交给了驻防的段宏。
  回了元阳,陈玉和徐宇便被安排休息,从昨天起他们才正式开始值守王府。
  这一次集结,根本没他两人什么事,此刻他二人便在校场远远站着看热闹。
  校场中央,侍卫百户刘恩福和王宗肩并肩站着,正表情严肃看着前方,等待着手下人列队完毕。
  很快队伍集结完毕,校场上一面肃穆,而赵延洵也乘着辇轿到场。
  待他下了辇轿后,在刘恩福二人带领下,所有侍卫齐齐参拜。
  “叩见殿下!”
  赵延洵走上高台,他放眼看向前方侍卫,而后道:“免礼!”
  待众人起身后,赵延洵指着一旁站着的陈玉和二人,面向底下众人道:“诸位将士,这段时间你们在元阳城里一直歇着,是陈百户和徐百户他们带着人在外拼杀!”
  “他们光复了河城,如今本王要取桐昌,你们可愿为先锋,为本王拿下桐昌?”
  这时,只听刘恩福高呼道:“臣等愿为王爷效死!”
  随着他这一声呼喊,底下侍卫们也跟着大喊道:“愿为王爷效死!”
  现场声音雷动,作为王府侍卫,他们都超越常人的武力,自然也有非同常人的豪气。
  这段时间被“关”在元阳城,看着兄弟部队屡立功劳,剩下的侍卫们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
  你们能光复一座城池,那我们绝对也可以!
  军心可用,赵延洵大为满意,于是他朗声道:“那好,本王命令你们,跟随各自百户,光复桐昌,解救百姓!”
  只见刘恩福和王宗尽皆下拜,而后叩首道:“臣领命!”
  看着下方两人,赵延洵沉声道:“本王等着你们的捷报!”
  “臣二人定不负王爷重托!”刘恩福答话道。
  “码头上船只已经备好,你们乘船顺流直下,可直往桐昌县城!”
  “遵命!”
  说完这些,赵延洵便不再说话,而是看着刘恩福二人带走军队。
  “全体都有,向后转,齐步走”
  两百多人的侍卫,在刘恩福和王宗的带领下,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了校场外。
  当他们快要消失之际,只听他们传来了高亢的呐喊声。
  “雍王殿下,万岁!”
  “雍王殿下,万岁!”
  南城,孟海也与马山收拾好了行装,他们也被获批随军离开。
  在告别了附近邻居后,他二人便直接往北城方向赶去。
  检查了通关批后,孟海二人才得以出城去,然后径直往码头赶去。
  走在路上,马山忍不住说道:“大哥,既然王爷都有招揽你的意思,那你何不留在城内参军?水沟村那边我去就是了!”
  “参军随时都可以,你一个人去我不放心!”孟海平静答道,目光满是深邃。
  二人闲聊之间,很快就赶到了元阳码头,此刻王府侍卫们已经赶到。
  拿出批,他二人得以进入码头。
  此刻青壮们正在搬运粮食,一共十艘大船,就有三艘专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