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末世从封王开始 >

第118章

末世从封王开始-第118章

小说: 末世从封王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种情况下,为死去的儿子正名太子,端妃觉得是值得的。
  一想到赵惟恒被打压下去,皇后一切苦心都付诸东流,端妃就觉得心里无比畅快。
  就在这时,外面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却是灵素快步走了过来。
  “娘娘,长孙殿下已经上奏,另有十多名大臣联名上奏,请旨追封两位殿下为太子!”
  木鱼声顿时停下,端妃深吸一口气后,便道:“准备一下,本宫要觐见皇上!”
  “是!”
  自从一个多月前,端妃被皇帝逼问后,皇帝本人便再未来过咸福宫。
  端妃知道,皇帝虽然当时被他说服,但后面还是怀疑她的。
  所以说这事儿复杂得很,既有怀疑却不调查,这本身就证明了皇帝与端妃的特殊感情。
  而今天,端妃就要利用这份感情。
  乾安宫内,包含皇长孙在内的十几名官员上奏,将赵永铖的心搅起波澜。
  “请求追封老四和小九为太子,这究竟是搞的什么名堂?”
  上奏这些人,如果说是端妃挑唆的赵永铖能理解,但这次却是皇长孙赵惟隆。
  难道说,这两伙人联手了?
  不得不说,赵永铖具有极高的政治敏锐,轻松就猜到了可能性。
  推举储君已经结束,推举的结果只能用作参考,赵永铖本人还得多方面了解这些后辈。
  所以近几天,赵永铖都在调查这些后辈以往的事迹,正准备在接下来的几天当面考教。
  等着两个方面的考察结束,再结合朝臣推举的情况,赵永铖就可以决定储君人选了。
  大殿之内,赵永铖叹息道:“老四殁了多年,追封他为太子,也算了却朕的一桩憾事!”
  一旁的陈长河听了,顿时点头不已。
  三十多年的主仆,赵永铖做皇帝之后的所有经历,陈长河本人都是旁观者或参与者。
  “但是小九……”
  追封赵延洵,这让赵永铖有些纠结,因为他不愿相信这个儿子死了。
  此刻在赵永铖脑海中浮现的,是半年之前的那个下午,赵延洵亲口拒绝争太子位的情形。
  当时边关告急,国事糜烂,朝臣紧逼,正是赵永铖焦头烂额之际。
  赵延洵主动请退,替赵永铖消除了大麻烦,所以在那一刻才对这个儿子有了特殊感情。
  除此之外,更让赵永铖对赵延洵格外看重的,还是其本身带有的神圣光环。
  若非是他梦见了神仙,若非是他临行之前的告诫,赵永铖绝对不可能在丧尸爆发之际快速反应。
  那样一来,整个大晋都亡了。
  如此说来,赵延洵虽然人已不在,却连番救了两次江山社稷。
  所以此刻在赵永铖心里,真正有资格继承这个江山的,只有赵延洵一人。
  以至于此刻,赵永铖感到十分后悔,当初他要是再强硬一点,拖延一下就藩的时间,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皇上,端妃娘娘在外求见!”
  听到外面的禀告声,赵永铖并不感到意外。
  “让她进来!”
  没过一会儿,端妃从殿外走了进来,然后向皇帝行大礼参拜。
  “臣妾叩见皇上!”
  “免礼!”
  随即端妃起身,目光看向了眼前的皇帝。
  此刻在她眼里,皇帝双鬓又斑白了许多,这让端妃没来由心头一酸。
  于是端妃语气更温柔了几分,随即说道:“皇上,您可要注注意休息,保重龙体!”
  或许只有端妃说出这话,赵永铖才会觉得暖心,其他人说在他眼里都是“别有用心”。
  “爱妃此番前来,是有何事?”赵永铖明知故问。
  “皇上,臣妾听说……有人上奏追封老四老九为太子!”
  “没错,是太子家的老大起的头!”赵永铖直言道。
  “皇上是何想法?”
  “爱妃是何想法?”
  两口子的对话,颇有些针锋相对的意思,这让一旁的陈长河很是尴尬。
  “臣妾作为他们的母妃,心里自然是十分愿意!”端妃丝毫不加掩饰自己的目的。
  “这倒让朕奇怪了,为何会是太子家的后辈,上奏追封老四和小九!”赵永铖反问道。
  这一刻,大殿内一片死寂,这非常考验端妃的应变能力。
  “臣妾是个老四老九的亲娘,他们没了,给他们求一个名分,臣妾自然是愿意!”
  所以你就愿意,和曾经的“敌人”合作……这是赵永铖脑补出来的。
  只听赵永铖语气阴冷道:“太子家的老大替你说话,所以今天你过来,想必也是为了他说话!”
  事实上,这些话都非常沉重,也只有端妃此刻才能泰然处之。
  “臣妾虽有私心,但更多却为公心!”
  端妃说的这句话,直接让赵永铖笑出声来:“那你倒是说说,你是怎么个公心!”
  对此,端妃来之前已有腹稿。
  “臣妾虽居于深宫,但并未隔绝内外消失,如今国事艰难,更赖长君,皇长孙年纪更长,宜为储君,此其一!”
  “正如皇上所说,臣妾与太子一脉势同水火,但皇长孙却能放弃成见求助于臣妾,足可见其懂取舍,知进退,有胸怀,此其二!”
  “臣妾积怨本深,皇长孙却能说服臣妾为之进言,亦能表现其多智,此其三!”
  “皇长孙有群臣拥戴,长处显与其他皇子皇孙,此其四也!”
  端妃一番话,可谓毫不保留的表明了自身想法,虽直白但却真实。
  不得不说,这话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她并未是依靠宠爱向皇帝施压。
  条条款款,有理有据,赵永铖自然信服。
  “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前朝政事,当真是牝鸡司晨,举止无度!”
  说到这里,赵永铖森然道:“传旨,端妃狂悖无礼,着禁足咸福宫一月,反省自身!”
  事情突然发展到这一步,是端妃完全没想到的,此刻她飞速思索着对策,以及导致此祸的可能性。
  “退下!”


第279章 战兵
  太安二十四年十月初一,元阳城南城校场内,军队正在努力训练着。
  这些全是新招募的士兵,人数还是四百。
  如今城内生产力有过剩,竹甲弓箭兵车都有大量存货,才让赵延洵可以大胆扩军。
  此刻赵延洵便站在校场检阅台上,看着下面四百多名士兵操练的。
  上一批士兵,全被补进了许洪所领千户所,这一次的士兵他将补给段宏。
  他们两人驻防在外,必须要尽量多的扩充手下,如此才能有效的掌控占领区。
  尤其是各关键节点,都需要派驻兵车,如此才能保证各城之间消息畅通,以及物资转运通达。
  这是个很系统的工程,如何布置设防,都需要枢密院反复研究,再结合驻防千户的意见给出方案。
  总的来说,对兵卒的需求量在增加,所以招兵势在必行。
  现在这批新兵,联系都是些基础动作,实质上来说没有太多技术含量。
  所以赵延洵这次过来,只是顺道看看而已,他本次的真正目的地,还是南门外的大军演练。
  段宏和许洪驻防在外,而汪成和方胜的人马在内,这两人除了守备元阳,对军队的训练也从未减少。
  比如今日,方胜手下的军队,便在进行正规的“大军”作战演练。
  简单来说,便是简单的合成作战演练。
  大盾长矛在前,短刀护卫两侧,弓箭手居于后方,同进同退配合默契,便是冷兵器时步卒的操练方式。
  最开始时,因为要对付城外的丧尸,王府竭尽全力训练的士兵,以十人为一组结阵对抗丧尸。
  这种阵法虽然好用,但功能却过于单一,所以在后面枢密院对其进行了优化。
  现如今,步兵只被分为三种,长矛大盾兵,刀盾兵和弓箭兵。
  这三个兵卒远近皆可杀伤,相教而言训练难度低,而且性价比更高。
  方胜如今这种训练方式,最基础的作战单元便是一个百户所。
  百户所三个总旗,分别率领弓箭兵、长矛兵和短刀兵,百户本人领十名短刀兵。
  两个三个或更多百户所组合,则可结为更大军阵,便可对付更强大的敌人。
  在校场短暂停留后,赵延洵打马来到了永宁门,直接登上了城墙。
  今日方胜搞训练,城内的防务便由方胜接管。
  这厮被赵延洵免职后,如今做事可谓极度谨慎小心。
  不管是在灞河铺桥,还是率军运送北渡物资,他都干得妥妥帖帖。
  赵延洵来到城墙,汪成迎到了马蹄前,也称得上是鞍前马后了。
  “参见王爷!”
  跃下马背,赵延洵抬头看了一眼城楼上的匾额,说道:“走吧,上去看看!”
  言罢,赵延洵径直上了城楼,汪成连忙起身跟了上去。
  来到城楼上,这里视野开阔,正好可以看到外面情形。
  只见方胜所辖军队,此刻正横向排列,正是大盾长矛在前,弓箭在后,两侧为短刀盾兵。
  方胜所辖军队,如今未有扩编计划,所以还是六个百户所的编制。
  其中五个百户所的兵卒结阵,余下一个百户所的士兵,则作为假想敌站在对面。
  每次训练扮演敌人的百户所都不同,这样每个百户所都能得到充分训练。
  方胜此刻在军阵后方,在他左右各有两名士兵,身上携带者各种颜色的令旗。
  虽然五个百户所铺开后,战线也不过才一百米,用人的声音来喊也能传令,但方胜还是选择用起于下令。
  “前进一百步!”
  随着方胜下令,旗语兵便拿起红绿两色令旗,按照既定程序挥舞起来。
  每个百户所是一个方阵,每个方阵都有专门的传令兵,观察着旗语兵的动作。
  “大人,前行一百步!”
  得到命令后,并未立刻执行,因为执行还有专门的旗令。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军队一起行动,这样一来整个军阵才不会脱节。
  “执行!”
  “行进!”各百户几乎同时下令。
  大军齐齐行进,因为都是一个标准训练出的,所以每个人的步幅都大致相同。
  即使有步幅不同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动标齐的意识,整个军阵非常整齐。
  每个士兵都能意识到,自己往后是要对抗丧尸的,他们必须竭尽全力训练达标。
  站在城墙上,赵延洵对这一切看得真切,这让他非常之满意。
  沿着城墙,赵延洵走到了城楼正中,这里已经被设置了椅子和茶几。
  随着赵延洵的移动,沿途士兵尽皆下拜行礼,可以说赵延洵走到哪儿都得跪一片。
  坐在椅子上,看着下面方胜不断发令,赵延洵连连点头。
  而汪成便当起了解说员,尽心向赵延洵解释着旗语含义。
  下面方胜还在只会,赵延洵却开口问道:“我们这里有没有旗语兵,可否代替方胜发令?”
  一听这话,汪成就替方胜捏了把汗,接管指挥权等于又是一次临场测试。
  “回禀王爷,可以!”
  “那好,叫旗语兵来,本王下令!”
  “遵命!”
  随即方胜一招手,后面侍奉的百户便会意离去,没一会儿就带来了两名旗语兵。
  “先接管指挥!”
  于是城楼之上,顿时响起了鼓声,鼓声节奏代表着命令。
  果然,底下正在行进的大军,此刻全都停在了原地。
  “让他们原地调整方向,如今他们面向东面,传令让他们面向北面!”
  随着赵延洵下令,旗语兵随即舞动令旗。
  大概五秒钟后,确认所有人都收到了命令,旗语兵才正式下达执行命令。
  然后赵延洵就可以看到,五个百户所以中间百户所为根基,在原地逆时针旋转起来。
  整个军阵行动整齐,相互之间联系紧密,仅从演示的结果来看,他们已经是一支强兵。
  接下来,赵延洵又进行了一系列测试,比如齐射、跑步前行、交替掩护等。
  最终,方胜被召到了赵延洵面前。
  看着方胜汪成二人,赵延洵语重心长道:“你们要好生操练,绝不可有半点儿放松,往后你们才能担得起重任!”
  “王爷教诲,臣等谨记在心!”
  所谓的重任,其实就是清理丧尸。
  仅仅靠侍卫司的人手,要有效降低丧尸密度,效率实在太低了些。
  所以他要训出可战之兵,能和丧尸刚正面那种。


第280章 苏家庄来客
  元阳北面是安都县,而苏家庄在县城东南位置。
  苏家庄的少主,此刻便站在庄子围墙上,看着外围尸群怔怔出神。
  苏楚云有雄心,按照他原本的想法,苏家庄的人要拿下县城,全庄搬进城里住才安全。
  可当真正实施时,他才知道自己想法何等不切实际,单凭他苏家庄根本不可能拿下城池。
  在庄子里搭上十几条性命后,拿下静东的想法便被全庄抵制,然后他们便只能困守于庄子内。
  经过大半年的加固和修缮,如今的苏家庄墙高沟声,说称一声小要塞也是不为过的。
  安全有了保障,剩下的就是吃喝,好在他们苏家庄组织了秋收,才把过冬的粮食准备充足。
  本来因为打安都的事,苏楚云在庄内颜面扫地,可在经历他组织的秋收后,庄子内老少又转变了对他的看法。
  虽然这个冬天已能熬过去,但让苏楚云极为担忧的事,熬过开春之后又怎么办。
  如果不按时进行春耕夏种,到时候还是会出现粮食短缺,那才真正要了命了。
  可以说,苏楚云想得很远,这是庄子里多数人不具备的思维。
  正当苏楚云思索间,只听一旁值守庄墙的青年道:“大少爷,你看远处好像有人来了!”
  苏楚云这才从走出深思,然后看向了青年所指方向。
  他本以为,又是那里来的逃难者,每隔十天半月就能遇到一波,每波至少三五个人。
  但这次出现的人,可一点儿都不像是逃难的,因为这些人全都骑着大马。
  很快,这些人奔苏家庄而来,一共十人十骑出现在庄墙外。
  这些人穿着粗略缝制的兽皮,有拿军刀有拿长矛的,差一点儿就让人以为他们是官兵。
  见他们一路疾驰过来,丧尸直接被他们冲开,这让苏楚云表情凝重。
  若是普通逃难者,他已命人将对方迎进庄子,但这些武力强大的人,却让他感觉很危险。
  “你们是什么人?”
  下方骑士之中,站在最前面的一个汉子,抬头高声答道:“快开门,我们是明王殿下的部将!”
  苏楚云面露疑惑,什么明王殿下?为为什么要给你们开门?
  于是苏楚云悄悄转身,对身侧青年道:“回庄子里,多叫些人来!”
  此刻的庄墙上,已经聚集了十几名青壮,他们也感受到围墙外这些人来者不善。
  “明王殿下?我们没听说过,你们来做什么?”苏楚云沉声问道。
  “明王殿下,乃是上天所封,承天应人你们这里消息闭塞,不知道也很正常!”
  听起来,这个明王殿下貌似很厉害,难道官府没有倒台?
  这一刻,苏楚云心里冒出了希望,原来他们并非是孤岛。
  “如此说来,外面还有很多人?有很多活人?”苏楚云急忙问道。
  他俩不在一个频道上,一个想要进入庄内,一个想了解外界情况。
  虽然心里不赖烦,但下面骑士还是答道:“那是自然,王爷治下百姓众多,麾下强军所向无敌!”
  正当苏楚云想要追问,却听带头的汉子大声道:“你先开门,有事咱们进去慢慢聊!”
  对方只有十个人,自己庄内却有近三百青壮,放他们进来也能控制局面。
  苏家庄能组织秋收,自然也练出了一支可战之“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