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宫正大门外,大批官员会聚于此处,等待着宫门的开启。
“昨天,上任还不到两个月,山南都指挥使赵镇,被皇上下旨罢官,看样子也免不了牢狱之灾了!”
“就是不知道,去年腊月上任的山南巡抚,能在任上待多久!”
“嗨这事儿可说不准,毕竟山南那边的情况,太乱了!”
“山南乱了还没啥,毕竟离京城远河东广阳这些地方,才是真正要人命!”
“是啊,禁军如今不过勉强维持战线,随时都可能被破开防线,这要是”
这人话还没说完,便有人提醒道:“慎言!”
真要是被破开了防线,那大晋朝廷一夜倒台,也不是没可能的事。
官员们忧心忡忡之际,宫门处传来“轰隆隆”的响声。
众人停下闲聊,陆陆续续往宫门内走去。
半个时辰后,官员们已经出现在大殿之上。
今日大朝会,除了武官员,到场的还有皇室宗亲,以及侯门勋贵。
站在最前面的是一位少年,正是皇太孙赵惟隆。
众人等待着皇帝升座,当听到后方传出脚步声时,官员们都神色肃穆起来。
然而让众人失望的是,皇帝本人并未到场,来人却是大太监陈长河。
这是什么意思?大朝会皇帝难道不出现?
其中缘由,陈长河自然最清楚。
皇帝不是不想来,而是根本来不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皇帝的身体就不太好,只是用猛药支撑着,才如正常人一样理事。
可就在昨天下午,皇帝竟连起身都困难,需要人搀扶着才能走动。
今日大朝会有重要事情宣布,绝对不能取消,偏偏皇帝又不想让朝臣看到他的衰弱,所以他干脆让陈长河来传旨。
只见陈长河走上御阶,来到龙椅前,目光扫向了下方众臣。
“有旨意!”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尽皆下拜,准备聆听旨意。
只见陈长河从身后小太监手中,拿起了一份明黄卷轴,念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朕获承天序,钦若前训,用建藩辅,以明亲贤,斯古先哲王之令典也”
用建藩辅?这是要封藩王?谁要封藩王?
众人惊讶之际,只听陈长河接着念道:“皇十子等,孝友宽厚,温肃敬,行有枝叶,道无缁磷。践君子之中庸,究贤人之义理,情惟乐善,志不近名”
皇十子等,看来要封王的不止一个。
这是众人才注意到,皇十子赵延垣,皇十一子赵延菘,皇十二子赵延逍都在。
难道是要封三王?一众官员都吓了一跳。
且不说最大的赵延垣都才十四岁,根本不到十六封王的时候,三人中最小的赵延逍可才十二岁。
“宜分建茅土,卫我邦家,叶於展亲,永固磐石。第十子延垣可封光王,第十一子延洵可封衡王,第十二子可封遂王”
“宜令有司择日,备礼册命,主者施行。”
这份诏书,只是为了昭告天下,这三位皇子要封了。
到时候会专门举行典礼,授之以册宝,然后定下就藩的时候。
待赵延垣三人谢恩后,一众大臣刚刚站起身来,只听陈长河高声道:“有旨意!”
好吧,刚刚才站起来的众人,此刻纷纷跪回了原地。
只见陈长河另拿起一份圣旨,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疾患固久,思一日万机不可久旷,兹命皇太孙持玺升华殿,分理庶政,抚军监国”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份诏书确立赵惟隆监国的位置,这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
众臣心中惊讶,而刚刚被封王的三位皇子,心里则是无尽的憋屈。
他们这些亲生儿子,反倒比不过赵惟隆这当孙子的。
“百司所奏之事,皆启皇太孙决之,钦此!”
在众官员勋戚注视下,只见赵惟隆面向圣旨叩头道:“臣赵惟隆,领旨!”
陈长河收起圣旨,连忙从御阶上走下,将赵惟隆从地上扶了起来。
“殿下,请升座吧!”
此刻,几名小太监已在御座一侧,摆上了一个“迷你”版的龙椅。
赵惟隆深吸了一口气,此刻他心中无疑是激动的,看向御阶之上的目光也越发炽热。
只见他迈动脚步,在殿内近百人的注视下,一步一步走上了御阶。
看着前方的御座,二者相聚不过五步。
但现在,御座还不属于赵惟隆。
所以他在自己的“小龙椅”处停下,然后徐徐转过身开,第一次在皇极殿内,以更高的视角俯瞰群臣。
“殿下,请就坐!”
在陈长河的提醒下,赵惟隆徐徐落座,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
此刻群臣也已明白,为何要在监国诏书之前,先将三位皇子封王的诏书颁发。
这等于是明白告诉百官,皇帝必然是赵惟隆的,为此皇帝愿意把亲儿子踢出就藩。
此刻,没有人再纠结几位皇子的受封年龄,毕竟大家也都不想再折腾,只想要权力平稳过渡。
毕竟这大晋朝廷,再也经不起动荡。
“臣等叩见殿下!”
皇极殿内,响起一阵山呼,整个天下都匍匐在赵惟隆面前。
“众卿平身!”
赵惟隆本来想着,自己要趁此机会讲点儿什么,可到最后他只说了这四个字。
谨言慎行,越是到这个时候,就越要沉得住气才行。
赵惟隆能做到这一步,其实也说明他将是个合格的皇帝,尽管他还不满十六。
第327章 教诲
咸福宫内,端妃简单梳妆后,带着几名宫女走出了宫门。
端妃在后宫的地位,堪称常务副皇后,甚至很多时候比皇后还强势,她一出行自然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
端妃没理会其他人,而是焦急往乾安宫赶去。
她的消息灵通,对皇帝身体衰败之事,她早就已经有了了解。
衰败本该是个缓慢的过程,年纪大了自然无法避免,所以端妃也没太放心上,毕竟皇帝已经五十多岁了。
按照端妃估计,皇帝身体再硬朗个七八年,应该是是不成问题。
所以当她得知,皇帝已经站不起来时,端妃整个人都是懵的。
她在后宫的地位,全都依靠于皇帝,若是皇帝有什么三长两短,她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
怀着焦急之心,端妃来到了乾安宫外。
“皇上可在?”端妃直言问道。
“娘娘稍待,奴婢这就去禀告!”
得知皇帝就在里面,端妃那还有等人禀告的功夫,直接就走进了大殿内。
当值的太监都不敢拦,还真就让端妃出现在了皇帝榻前。
屋子里浓厚的草药味儿,让端妃眉头紧锁,而皇帝正斜靠在榻上,手里翻阅着奏章。
看到端妃过来,皇帝放下了手里的活儿,面带微笑问道:“爱妃有何要事?”
走到皇帝面前,端妃低声道:“臣妾就是来看看皇上!”
自己身体情况恶化的消息瞒不住,对此赵永铖已有预料,所以此刻他很淡定。
“朕有什么好看的?爱妃还是先回去吧,待朕有空了,再来找你说话!”
可这时,一向强势的端妃眼眶中涌出了泪水,只听她道:“皇上,臣妾害怕!”
这话乃是有感而发,皇帝这座大靠山要是倒了,她的日子绝不会好过。
她虽帮了赵惟隆大忙,但两人之间乃是利益交换,端妃是万万信不过赵惟隆。
听到端妃这话,赵永铖沉默了。
他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很清楚,或许将不久于人世,所以他才让皇太孙监国,希望平稳过渡权力。
当然了,他也会为端妃谋后路。
“你们都退下!”
皇帝此话一出,侍奉的宫女太监全都退了出去,房间内只剩赵永铖与端妃。
“爱妃莫怕,朕已替你想好了退路……”
“待朕百年之后,你可遁入空门,为朕守灵,如此自可安享晚年!”
这是赵永铖想出的,最可靠且妥当的办法。
只要端妃放弃尊位,遁入空门便可置身事外,自身安全自然无虞。
当然了,赵永铖这样安排,也是想让端妃一直陪着自己。
这话听得端妃更是眼泪直掉,只听她说道:“皇上龙体康健,岂可轻言身后之事!”
偏偏就在这时,赵永铖连续咳了几声,端妃连忙为其理顺气息。
“爱妃,这些年朝廷内忧外患,朕的身子骨早就耗垮了,今日更是连走路都难成行,唉……”
后面的话赵永铖没接着说,他已能感受到自己大限将至。
“皇上……”
“爱妃,听我的话,别再争了……好好活下去!”
这一刻,赵永铖未自称“朕”,说明他扮演的是丈夫的角色。
而这也是头一次,端妃听到赵永铖明确表示,让她不要再去争抢什么。
这就等于是说,如果她要一意孤行,将得不到皇帝的支持。
端妃抹了抹泪,而后说道:“皇上……老四老六都不在了,臣妾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
乾安宫内,端妃正与皇帝说话,而赵惟隆已经来到殿外。
朝会已经结束,赵惟隆是来乾安宫谢恩,顺便探望自己的皇祖父。
“殿下,端妃那你在里面,皇上让我们都在殿外等候!”当值太监提醒道。
按道理说,监国太孙要见皇帝,该是最优先级的待遇。
但此时赵惟隆却平静道:“既然如此,那孤就等等!”
皇太孙要等人,自然不会在大殿外吹凉风,太监们在偏殿给他找了地方等候。
时间足足过了半个时辰,端妃才从乾安宫离开。
最终她接受了皇帝的建议,她将在皇帝殡天之后,自愿遁入空门守陵。
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端妃别无选择,她的一切都依靠于皇帝,皇帝的意志便是她无法违背的。
很快,偏殿内的赵惟隆得到通知,便往皇帝寝宫走了去。
“孙儿叩见皇祖!”
赵永铖表情平静,说道:“起来吧!”
“其他人都退下!”
殿内又只剩下爷孙两人。
“听闻皇爷爷龙体欠安,孙儿忧心如焚,所以急忙过来探望,皇爷爷可好些了?”
“人老了,身子骨也就不行了!”
“朝廷的担子,你得赶紧担起来,尽快熟悉各项政务,多学多看多问……”
听到皇帝教诲,赵惟隆连连点头。
他从皇祖这番话中,感受到乐意一丝急切,就好像要把国事,一股脑儿都交给自己。
“孙儿年幼,恐难当大任……请黄爷爷教诲!”
“纸上得来终觉浅……许多道理,要你自己去经历,方才有体悟,朕教不了你!”
说到此处,赵永铖不由自嘲道:“祖宗江山,在皇祖手中变成这等模样,朕亦非贤君明主,又岂敢教你!”
这是赵永铖对自己一身的总结,可以说是极为直白露骨,以至于赵惟隆不知如何接话。
“皇爷爷……”
赵惟隆本想说两句好话,却听赵永铖语气阴沉道:“小子,当皇帝……心得狠!”
“心得狠”三个字,赵永铖说得格外阴森,以至于让赵惟隆遍体生寒。
“那些当官儿的,他们结党营私,口腹蜜剑,擅权乱政……是万万不可信的!”
“你要防着他们,不能被他们左右,更不能被他们利用!”
对文官集团,赵永铖可谓深恶痛绝,所以他才会告诫孙子这些。
他这一辈子,本来也想有一番作为,但就是因为文官集团钳制,才让他最终一事无成。
就连最重要的立储,赵永铖都被卡得死死的。
赵永铖的这番话,可以说向赵永铖打开了一扇门。
原来官员是不可信的,这一认知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少年皆有壮志,此刻赵惟隆便在心中发誓,日后定要扫平乱世,稳固大晋江山社稷。
“皇祖教诲,孙儿定当铭记在心!”赵惟隆极为郑重道。
赵永铖正想答话,却发出了一阵咳嗽,他的身体确实不容乐观。
第328章 陈家
元阳城北,在一年前,乃是陇右顶级权贵的住所。
铁打衙门流水的官,在陇右权力场上,这些世家大族才是常青树。
他们掌控着各行各业,振臂一呼便能掀起不小风浪,官员们亦得让其三分。
若是这些世家大族互相串联施压,就连陇右巡抚都得避其锋芒,可见其凶威赫赫。
但这一切,在去年五月一场兵变后,全都变成了过往云烟。
世家大族,在雍王府的兵威之下,直接被打落云端,所谓繁荣煊赫也都不复存在。
这些大族财物被收缴,所有族人全被打散,只留主家几口留守主宅。
因为地位不在,所以繁华不再,整个北城陷入沉寂,变得荒凉冷清了许多。
但在今天,曾经的元阳权贵大老爷,全部都集中到了陈家。
以往他们都是夹着尾巴做人,为了避嫌私下里是能不见就不见。
否则被巡街差役抓到了把柄,少不得要被勒索一番。
此刻陈家主宅正厅内,陈瑞林换上了一身长袍新衣,院内其他人也是如此。
自从家族没落之后,虽然家里还留了不少华服,但他们都很低调并未穿着。
平日里就和普通百姓一样,着布衣短衫,这样低调且适合干活儿。
院子里面,足足有二十多号人,年龄多是在三十以上。
正厅内,陈瑞林正在喝茶,便见儿子陈翰祉走了进来。
“爹,人都到齐了,您看是不是让他们都进来!”
陈瑞林依旧喝茶,模样可谓淡定无比。
此时陈翰祉提醒道:“爹……咱们如此怠慢,怕是有失待客之礼!”
这时陈瑞林放下茶杯,平静道:“你是不是觉得,你爹我心胸狭窄?”
“儿子不敢!”陈翰祉连忙道,虽然他心里就是这样想的。
“你难道忘了,去年咱们是如何被他们排挤的?当时咱家过的是什么糟心日子?”
这些事情,陈翰祉当然不敢忘记。
去年,二柳坊怪物爆发,赵延洵杀胡茂德,逼得陈家纳了投名状。
生死一线,陈瑞林只能硬着头皮跳坑,可谓自绝于权贵体系。
经过此时,陈瑞林虽赴各家陈情,但还是被人嫉恨敌视。
所以在赵延洵发动兵变时,陈瑞林是第一个投诚的,直接背叛了世家利益。
因为他的这一选择,相对于其他家族,他陈家日子才要好过许多,陈翰祉还当上了官儿。
当然了,这也导致陈家和各家彻底决裂。
“没错,爹就是为报当年之仇,当日他们对咱多番侮辱,今日咱就不能晾晾他们?”
“可是爹,这样岂非平白结仇?于咱们并无好处!”
听到这里,陈瑞林突然笑了起来,只听他说道:“你是不是以为,咱们和他们还得相互扶持?抬头不见低头见,所以要搞好关系?”
正当陈翰祉点头之际,却听陈瑞林呵斥道:“错!”
“为何?”陈翰祉想不明白。
“相互扶持,那是在平等的情况下,咱们现在和他们一样?若是一样为何他们汇聚在咱家?”
听到这里,陈翰祉顿时明白了许多,只听他道:“所以,爹不只是为了出气,还是为了立威?”
见儿子开窍,陈瑞林才放下心来,说道:“当初咱们第一个投诚,殿下这才抬举咱们,若不能超然其他各家,咱当初的苦岂不白受了?”
“下午王府座谈,他们得求着为父带他们去,这个时候不立点儿威风,往后他们就不知道规矩!”
陈翰祉点了点头,心里为自己的肤浅感到惭愧,他确实没有老爹想得多。
然而这时,只听陈瑞林接着说道:“除了报仇和立威,其实还有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