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了早饭,赵延洵就带着林大贵离开了院子,两人游走在街道上,准备循着机会出城。
可他俩人高马大,在县城内显得人高马大,很快就被人给盯上了。
一身破烂衣服走在城内,赵延洵不住打量着周遭情形,并对朱晋璋的实力进行评估。
“王……少爷,县城内的这些人,比起咱王府治下的百姓,日子可苦多了!”林大贵忍不住吐槽。
朱晋璋治下的百姓,几乎个个面露菜色,很显然都粮食保障极为艰难。
偏偏朱晋璋对春耕不重视,一个劲儿的到处攻伐,打下了延泗又要用兵白山,这简直是自取灭亡之道。
当然了,赵延洵这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如果朱晋璋有足够条件,又岂会不知先进行春耕。
正当二人左顾右盼之际,只听身边有人呵斥道:“你们两个站住!”
赵延洵与林大贵停下脚步,他二人没有携带兵器,此刻自然不愿生事,于是他俩慢慢转过身去。
在他二人身后,是两名衙役,腰间挎着刀手里拿着鞭子。
“什么事?”林大贵沉声闻到。
林大贵身形魁梧,声音浑厚,一看就是不好惹的人物,顿时就把两名衙役镇住了。
虽然心里忐忑,但这二人仗着背后有“官府”力量,所以也能鼓足勇气跟林大贵说话。
“城里要往白山运送军粮,你们两个被征用了!”
“征用我们?凭什么?”林大贵上前一步。
他这一进,让这两名差役不自觉往后退了一步,随即羞愤涌上这二人心头。
他俩是官差,自己竟被一个普通百姓吓住了,这实在是太丢脸。
“混账东西,别不识好歹……”
听到对方开骂,林大贵顿时火气就上来了,眼中凶光爆涨。
这也就是他了,若是张猛在此,当这两名官差骂出口后,说不定就已经被拧断了脖子。
“运送粮食,管饭吗?”
“当……当然管饭!”
“那我们去!”
“好……好!”
当赵延洵开口后,林大贵的杀意才逐渐褪去。
两名衙役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带着赵延洵二人赶赴了官仓。
相较于其他地方,这处官仓守备要森严一些,毕竟这里是朱晋璋的老窝。
仅赵延洵所见,戍守仓库的士兵人数超过了五十,此刻里面正忙得热火朝天。
进了大门,可以看到里面有大批人在劳作,赵延洵二人也被派进了队伍中。
“少……”
林大贵正要开口,却被赵延洵先开口道:“干活儿!”
虽是干活儿,但赵延洵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摸鱼的功夫前世他学了不少。
倒是这里干活儿的其他人,个个都是干劲儿十足。
明王朱晋璋,对治下百姓洗脑很到位,他并未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将自己设定成为拯救者。
他朱晋璋在外为大家拓展生存空间,下面的人若不尽心尽力干活儿,那还算得上是人吗?
“听说南边有个雍王,是那狗皇帝的儿子……”
“够皇帝连年摊派军饷,害得咱老百姓生不如死,家破人亡……他这儿子肯定也不是啥好东西!”
“哼……连这天灾都是那够皇帝招来的,他要不断子绝孙,那是老天爷不开眼!”
众人议论纷纷,对赵延洵很不友好。
林大贵听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在赵延洵的凝视下,他还是老老实实闭上了嘴。
对赵延洵来说,这些言论虽有朱晋璋引导之故,但大晋朝廷和官府对百姓的盘剥,那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边患、赈灾、流民、叛贼,这些都在加重朝廷负担,等同于加重老百姓的负担。
把人逼得活不下去,难道还不许人家有几句怨言?
不过是被骂了几句,骂了也就骂了,谁让自己是赵家人呢……赵延洵无奈想到。
官仓里的活儿极为繁重,众人一边干活儿一边闲扯,这样时间无疑过得更快。
从这些人的对话赵延洵可以得知,朱晋璋在百姓心中地位崇高,此人鼓动人心确实是一把好手。
所有人都愿意跟着他干,也都相信他能成功,能够带给大家更好的日子。
于是在赵延洵心里,朱晋璋就更非死不可了,这样的人发展起来可不得了。
怀着这样的心思,赵延洵慢悠悠的干着活儿,最终随着队伍运送粮食出了官仓。
从旁边官吏的口中赵延洵已得知,这次作战的时间为十五天,十五天内要想拿下白山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里面官仓,赵延洵和林大贵一路出了城,期间他二人找个机会直接溜了。
少一两个人,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毕竟根本就没人计数,毕竟一路上遇着尸群,走丢人也很正常。
第351章 箭至
虽然离开了车队,但在汇聚其他侍卫后,赵延洵又带人跟上了运粮队。
他想要杀朱晋璋,就得先找上对方,跟着运粮队无疑是个好办法。
运粮队赶着马车,沿着官道一路前行,赶路的速度称得上极快。
他们出城没多久,就遇上了接应的队伍,足足三百人的护送队伍。
离城越远丧尸也就越多,所以必须要派兵护送,否则粮食很难安全送到前线。
赵延洵本以为,粮食会南下送往白山,谁知这些人选择了向东走,显然是要到辽平府与朱晋璋汇合。
在远离兴远县途中,赵延洵也看到了正在春耕的百姓。
这些百姓分布在城池十里范围内,没有专门的兵卒护卫安全,要想活命全靠腿脚够快。
在他们相隔不远的房子,就是他们的安全区,发现丧尸他们快速躲进去就行。
这样大大节省了兵力,但却极大限制了耕种的范围,且百姓的安全感和干活儿的效率都很低。
毕竟随时可能冒出的丧尸,都会打断所有人的劳作。
再说运粮队一行,从兴远县出城只走了两个时辰,他们便来到了一处坳口停驻,不再继续赶路。
此地两处山脉交汇,根据脑子里的记忆,赵延洵大致弄清了所处位置。
从他们现在所处之地南下,大约二十里就是白山县城,想来他们是在此处等候大军到来。
白山县还被丧尸盘踞,越是靠近危险性越大,在此处停在等待大军到来,确实是最优解。
虽是在城外停驻,但也绝非是在荒野里,他们找到了一处空置的宅院,把粮食全都搬了进去。
地主老爷们多是住在城外,所以每隔几里最多十里,就能遇到一处像样的大宅,正好可以当做临时粮站。
事实上,元阳府出城耕种的百姓,在城外也是寻找民居容身,可谓是就地取材。
对面的人停下,赵延洵能做的就是等待,在此过程中还得防止被人发现。
时间很快来到第二天下午,安排在北面的侍卫飞马来报,说朱晋璋的大军已经快要到来。
这可把赵延洵兴奋得不行,当即拿出了系统所赐硬弓,但只带上了三支箭。
如果三支箭都无法带朱晋璋归西,那赵延洵也很难有再次射杀的机会。
他虽然已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毕竟还是血肉之躯,若真是杀入军阵之中,杀掉朱晋璋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因为军队,是不讲单打独斗的,他赵延洵五百斤的力气,能对付的也只有周边的人,但人家可以拿各种家伙招呼他。
在此等待的一天时间,赵延洵一行也没闲着,而是大致勘察了地形,选出了最适合“狙击”的阵地。
提刀走在赵延洵前面,林大贵一遍清理着道路,一遍说道:“王爷,真要是一箭射死那逆贼,那可就省了大麻烦!”
通往山头的路满是荆棘,显然这处山头并不适合耕种,因此也更适合藏人在其中。
赵延洵面露微笑,如果不出意外是这样的,他可以一箭解决掉一个大麻烦。
朱晋璋……如果没有自己这个穿越者,或许此人真会赶出一番大事业。
于是此刻,赵延洵已对朱晋璋生起一阵惋惜,这是属于胜利者的矫情。
来到山头上,赵延洵盘坐在一块石头上,周围则是半人高的树木,可以很好将他们遮挡住。
但从他们这里往外看,视野却是格外的好,而储藏粮食的宅子就在两百米外。
赵延洵可以确认,朱晋璋有很大可能去查看粮食,所以他埋伏在了此处。
时间逐渐流逝,赵延洵的心平静如水,倒是林大贵着急忙慌,不断往北方眺望着。
没一会儿,只听林大贵提醒道:“王爷……来了,来了!”
事实上,赵延洵提前已经知晓,毕竟他的听力远超常人,大军开来的马蹄声,实在是太过刺耳。
很快,一队骑士快速赶来,赵延洵随即认真查看起来。
普通士兵很容易被派出,官阶高点儿的军官他就得仔细看,更高一点的的军官他就得认真看。
他所掌握的情报,只知朱晋璋三十多岁,脸上长着络腮胡子。
在这个没有照片的时代,隔着两百多米寻找狙击对象,也只有赵延洵才干得出来。
当真正观察一会儿后,赵延洵发现自己把事情想简单了。
如今这末世情况下,朱晋璋的军队多数人都是大胡子,让辨识度变得极其恶劣。
于是他只能通过个人气质来排除,这就导致准确度进一步降低,完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明军赶路的速度不满,所以带起了大片尘土,自然也会引来一些丧尸。
他们毕竟是一支军队,沿途遭遇的丧尸,他们都能轻松解决,倒也没闹出太大麻烦。
以他们这般动静,引来大批丧尸无异于找死,幸亏他们全部有马,才可以快速脱离尸群。
此刻,朱晋璋正骑在马背上,在他身边是十几名亲卫,这些人个个都穿着重甲。
打马前行,朱晋璋随即问向身侧千户:“屯粮地还有多远?”
“王爷,就是前面那处宅子!”
别以为朱晋璋询问,是因为他关心屯粮地,而是他现在闹肚子,想找个地方方便一下。
原本他的身体很好,偏偏今天就闹肚子,朱晋璋猜测是吃了不新鲜的肉所致。
井里虽然温度更低,但肉类还是有变质的可能,偏偏眼下这情况,稍微变质的肉还舍不得扔。
如果储存在冰窖或许会好些,可去年忙得不亦乐乎,朱晋璋根本没功夫去整冰窖。
所以眼下吃坏了肚子,也只能说是运气不好了。
此刻,朱晋璋加快了赶路的速度,同时他也出现在赵延洵视线之中。
“终于到了!”
赵延洵张弓搭箭,直接瞄准了朱晋璋。
可惜周围亲卫太多,牢牢挡住了朱晋璋的要害,让赵延洵只能静下心等待机会。
眼看着朱晋璋离宅子越来越快,赵延洵知道自己机会来了。
果然,朱晋璋在宅子门口停下,把上半身暴露在赵延洵眼中。
弓弦拉满,赵延洵释放弓弦,箭矢呼啸而出,但赵延洵紧接着拿起了第二支箭,他这是为了百分之百射杀。
可刚到宅子大门口的朱晋璋,根本没理会从里面迎出的官员,而是当场跃下了马背,他已经快憋不住了。
刚刚在他下马时,远处箭矢破空而至。
第352章 三箭
箭矢呼啸而至,因为朱晋璋的“消失”,射中了从宅子里迎出的官员。
好巧不巧,箭矢直接命中这官员的眉心,让他当场直挺挺倒在地上。
这一幕很突然,不只是在场文武官员懵了,就连远处的赵延洵也懵了。
这厮怎么就突然下马了,他本该接受官员行礼,然后坐在马上听取情况汇报才对。
难道他已经知晓,自己要来杀他?
没时间想那么多,赵延洵直接射出了第二箭。
这次赵延洵瞄准的是朱晋璋坐骑,因为朱晋璋下马后,与赵延洵之间隔着这匹马。
只要射穿马腹,就有机会弄死躲在后面的朱晋璋。
第二箭呼啸而出,也如赵延洵预料的那样,直接射川了马肚子,然后命中了后面的朱晋璋。
但事与愿违的是,箭矢射中了朱晋璋的肩膀,让这厮踉跄退了好几步。
忍着剧痛,朱晋璋愣是没有叫出一声,足可见此人心性之坚韧。
多亏他穿着甲胄,起到了一定防护作用,虽然甲片已被射穿,但箭矢入肉并不是很深。
“有刺客,有刺客……保护王爷!”
一死一伤后,下面人终于反应过来,立马护卫在朱晋璋身侧,形成了一道紧密的保护墙。
紧接着,第三支箭破空而至,直接射穿了一名亲卫,此人身后就是朱晋璋,洞穿的箭头就停在他眼前。
被射中的亲卫徐徐倒下,他露出的缺口很快被其他亲卫堵上,朱晋璋本人也在准备转移。
通过箭矢射来的方向,他们可以大致推测出赵延洵的位置。
“刺客就在西面山上,立刻派兵前去围剿……”
“再来人,保护明王!”
下面军官安排之际,朱晋璋的亲卫们,已扶着他往宅子里面撤了去。
山头上,赵延洵此刻很失望。
一连三箭都没能射死朱晋璋,这对赵延洵来说是奇耻大辱。
平日里他百发百中,被将士们夸做箭术超神,可这一见真章就不行了。
这时,林大贵在一旁提醒道:“王爷,这些贼军围过来了,咱们该撤了!”
没办法,赵延洵只能起身,最后看了一眼下方院子,随即转身就离开了。
这次偷袭不成,往后朱晋璋必定严加防范,想要刺杀恐怕就难了。
而现在,他必须赶紧逃离,要是被朱晋璋的兵马缠上就麻烦了。
山下调兵仓促,而且通往山上的路满布荆棘,导致这些前来围剿的明军,推进速度格外的慢。
所以赵延洵可以从容撤离,骑上马后快速离去。
功亏一篑,赵延洵的心情极为难受。
朱晋璋这厮的运气,未免也太好了,他怎么就能躲过那一箭?
再说官道旁的宅子里,朱晋璋捂着肩部,在亲卫的护持下,他躲进了一处房间里。
此刻他的表情极为狰狞,因为他是正一手握住箭杆,想要把箭从身上扯下来。
虽然箭头入肉不深,但也有足足三四公分,要拔出来可不容易,剧烈的疼痛让朱晋璋脸变成了猪肝色。
长痛不如短痛,朱晋璋紧咬牙关,伴随着一声惨叫,他用力拔出了箭头。
箭矢被他扔到了地上,带血的箭头看起来触目惊心。
朱晋璋忍着剧痛,在亲卫的帮助下脱掉铠甲,然后又将脱掉了上半身的衣服,露出了正在渗血的肩膀。
没有伤到要害,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但如果不及时处理,也可能引起感染而殒命。
所谓处理,军中自有一套办法,几名亲卫此刻就围着朱晋璋身侧,有清理伤口有拿布条包扎的。
就在这时,院子外连续进来了十几号人,全都是这次出征的高官。
为首一人正是张子明,眼见朱晋璋并不大碍,张子明连忙对身后道:“出去告诉弟兄们,殿下安然无恙,大家不必担心!”
可惜这个时候没有人动,毕竟大家更关心朱晋璋的情况,张子明说的话没太大分量。
“都聋了?按张千户说的办!”朱晋璋语气严厉。
在这个时候,还能考虑到安稳军心,还能忍受剧痛出言呵斥下属,也算是难为他了。
他受伤了,下面人必定生乱,眼下最要紧的就是稳定军心。
就在这时,随军而行的吴平轩开口道:“要我说,就不该出兵白山,否则那有今日之祸!”
吴平轩的言论,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
倒不是说众将怯战,而是他们单纯觉得,春耕比扩张地盘更重要。
察觉到众人心思,张子明正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