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末世从封王开始 >

第151章

末世从封王开始-第151章

小说: 末世从封王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东宫主殿内,赵惟隆坐在偏厅内,案头上摆着几分奏疏。
  这是兵部递来的折子,上面写的是军需物品,禁军作战对物资的消耗极大。
  “又是军粮,又是军械……真不知道,我大晋朝还能支撑多久!”
  说到此处,赵惟隆摔下了手里的奏疏,显然是在生闷气。
  虽然生气,但作为一个合格的储君,赵惟隆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很快,他就调整好了情绪,拿起朱笔在折子上写了起来。
  “交由兵部,重新议定军需数目,不可虚报!”
  事实上,这道折子内阁已经批了,赵惟隆写这句话算是否决。
  把折子放到一边,赵惟隆又拿起了另外一份。
  同样也是通过兵部递过来的折子,如今时逢乱世,兵部的奏疏自然要多些。
  看完之后,赵惟隆顿时心情大好,因为这是个好消息。
  “禁军已将京畿境内怪物清理干净,至少京畿之地可保无虞了!”
  京畿之地,乃是大晋朝的心脏,这样的地方能确保安全,赵惟隆也就可以安心了。
  很多时候他都梦见,自己被丧怪物追着跑,足可见他对丧尸的恐惧。
  继续看着各方奏报,尤其是各地都司的军报,赵惟隆看得格外认真。
  山南和蜀郡,原本丧尸蔓延的迹象,在赵惟隆连续下狱五位都司长官后,这些地方丧尸蔓延的势头总算止住了。
  这些被下狱的都司长官,全都被抄了家,如今全在牢里等候问斩。
  通过这些事,赵惟隆让所有人见识了他的手段,在此过程中亦树立了自己的威权。
  就在这时,有太监进来禀告,黄志成在殿外侯召。
  “让他进来!”
  黄志成是东宫文官之首,更是赵惟隆的大恩人。
  若非此人建言献策,储君位置花落谁家,还真是说不准的事。
  “微臣叩见殿下!”
  赵惟隆站起身,走到黄志成面前,亲自将他扶了起来,问道:“黄爱卿,你怎么来了,有何要事?”
  “殿下,臣莫非是做错了什么事?”
  “爱卿何出此言?”
  黄志成反问道:“若非如此,殿下何故赶臣出府?”
  “爱卿这话怎么说?”事实上,赵惟隆已是明知故问。
  “殿下,臣以为……此事急不得!”
  “只是让你去户部做个侍郎,又不是直接为尚书,这算不得着急!”
  一朝天子一朝臣,赵惟隆已经着安插自己的班底,黄志成只是其中一位,但他是位置最高的一位。
  黄志成连忙道:“殿下,臣无论能力资历,都不足以担此重任,若是殿下所托非人,误了国事……臣万死难赎!”
  如今时局艰难,户部的事复杂烦扰,黄志成确实担心自己干不好。
  干不好可以学,这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黄志成更多担心的是,自己连升好几级,会让其他人不舒服。
  赵惟隆也猜到了这一点,便听他开口道:“爱卿,这件事情……你就不要过多推辞了,安安心心上任去吧!”
  “殿下已经决定好了?”
  黄志成这话其实有深意,他这样直接安插侍郎级高官,某种意义上也是在试探皇帝的态度。
  这事儿内阁通过了,最后还要掌印监通过,这一步等于代表皇帝的态度。
  “已经决定,卿勿要多言!”
  说罢,赵惟隆从案头上拿起了一道奏疏,递到黄志成手中说道:“你看看这个!”
  摊开奏疏,黄志成细细查看起来。
  奏疏是一位御史所上,里面的内容非常简单,就是请求朝廷迁都。
  按照奏疏里的说法,如今朝廷安在京畿极其凶险,可以南方数郡之中,择一坚城为行在。
  如此,一来朝廷可安,二来朝廷搬迁后,可以节约大量粮饷。
  越往后看,黄志成的表情就越难看。
  合上奏疏,黄志成怒气冲冲道:“殿下,上奏之人意图乱我大晋江山,应当革职严办!”
  “你也看出不对劲了!”
  “殿下,现在他敢上奏迁都,真要是随了他们的愿,下一步他们岂不是要放弃大江以北了?”
  说道这里,黄志成越发气愤道:“这些江南士绅,最是见利忘义之辈,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完全置大局于不顾,就该严惩才是!”
  赵惟隆点头道:“爱卿说得没错,上奏之人是放到明面上的,真正幕后推手……却是这些江南士绅!”
  紧接着他便问道:“依你之见,此事该当如何处置?”
  黄志成再三思量之后,答道:“依臣之见……因以妄议迁都,扰乱视听,动摇国本之罪,将其革职查办!”
  刚才黄志成就说过革职,赵惟隆本以为他是气愤之言,却没想到对方真就如此作想。
  赵惟隆略带迟疑道:“会不会反应太过了?”
  “殿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此风不可长!”
  转过身去,赵惟隆面露难色。
  他终究不过十五岁,监国也不到三个月,让他直接和江南士绅硬顶,这让他深感犯难。
  如今大晋,江南是仅剩财赋粮饷之地,安抚江南士绅乃是稳定大局的国政。
  所以现在赵惟隆很纠结,因为大局与大局之间起了冲突,他却想不到完全之策。
  多数人在此时,都会想着拖一刻是一刻,此刻赵惟隆也陷入了“拖”的陷阱。
  最终,赵惟隆沉声道:“此乃大事……孤还是请示皇祖之后,在做处置!”
  “也好!”黄志成点头道。
  这件事情,若是以皇帝的名义驳回,一来可以打住这不良风气,二来可以保全皇太孙的圣德。
  简单来说,好人皇太孙做,坏人由皇帝去当。
  本来这种做法,在正常时刻也是绝路,可如今情况非常特殊,皇帝想必是愿意做这个恶人的。
  转过身来,赵惟隆面向黄志成道:“户部是差事,就这样定了,别让孤失望!”
  黄志成躬身答道:“臣尽力而为!”
  从黄志成手中接过奏本,赵惟隆说道:“好……孤这就进宫去!”


第358章 觐见
  开春以后,本该是万物复苏,一切本该欣欣向荣。
  但对老皇帝来说,事情却并非如此。
  自从去年卧病在床,赵永铖的身体每况愈下,如今多数时候都是躺着的。
  稍微多走两步,甚至于多看几分奏章,他都会感觉到昏天黑地,最严重的一次直接导致了晕厥。
  看来自己,真的是大限将至了……赵永铖如是想到。
  此刻他正躺在软榻上,身边则是太监和太医在俯视,大殿内小火炉上正熬着汤药。
  病来如山倒,去年的赵永铖还能从容处理朝政,那会想到自己身体恶化得如此之快。
  让他庆幸的是,自己总算把储君位置敲定了,总算也是后顾无忧了。
  “皇上,三位阁老殿外觐见!”
  赵永铖睁开眼,说道:“让他们进来!”
  如今皇太孙监国,所以事情就交由赵惟隆和内阁处置,赵永铖则安心养身体。
  但一些尤其重要的事,在赵惟隆处置之后,内阁大臣也会单独向赵永铖汇报。
  这不是说赵永铖不愿放权,而是他要通过内阁大臣之口,知晓赵惟隆的施政情况。
  虽然赵惟隆也会不时向他禀告,但赵永铖不会只听一方来说。
  很快,三位阁臣来到了精舍内,在赵永铖榻前大礼参拜。
  “臣等叩见皇上!”
  此刻,赵永铖已在太监服侍下,斜着靠在了软垫上。
  “免礼!”
  “赐座!”
  “谢皇上!”
  待三人落座后,赵永铖开口问道:“山南和蜀郡的情况如何了?”
  这两个地方相对比较封闭,所以是应该最先把丧尸肃清的,一但成功朝廷又多了两个赋税重地。
  次辅谢孝方答话道:“皇上,最新的奏报,这两郡怪物蔓延的势头,已经被都司遏制住了!”
  “要想肃清,看来还得下一番功夫,就看最新履职的这两位,接下来如何作为了!”
  赵永铖不由问道:“你们觉得,太孙任命的这些人……是否还算堪用?”
  依旧是谢孝方回答道:“至少比原先那几位要好,至于后续能否尽全功,还得观其后效!”
  “王阁老,南阳郡的情况可好些了?”
  首辅王庭鹤便是南阳郡的人,他的家乡家产都在那边,对南阳郡的情况自然更关心些。
  “回禀皇上,南阳郡形势依旧不容乐观,至少一半的土地上,还有怪物作乱,如今禁军也只能勉力维持防线,想要肃清全境还不知道会要多久!”
  但好在,王庭鹤的家业,是在南阳郡的安全区内。
  “这一个多月来,事情总归没有变坏,看来太孙当家很不错!”
  岂止是不错,论杀伐果断,可比您这位皇帝还要厉害,几位大臣腹诽道。
  日后遇上这样一位新皇帝,对大臣们来说可算不上好事,毕竟皇帝太强意味着臣子要变弱,其中必定是要起冲突的。
  眼看众人表情各异,赵永铖接着说道:“朕要静心养病,……从今往后,你们也不必再过来了!”
  皇帝这句话,对在场众人来说是个大瓜,这意味着皇帝交出了所有权力。
  从今往后,虽还是皇太孙监国,但赵惟隆已是实质上的皇帝。
  三位阁臣尽皆起身,而后行礼道:“臣等领旨!”
  “去吧,去吧!”
  说完这话,赵延洵往里面翻了个身,这就等于是要送客了。
  实际上,隔三差五阁臣觐见,重要的是有这个过程,宣告皇帝仍然握有权柄,而并非是皇帝真要借此了解朝政。
  毕竟皇宫内的太监,依旧听命于皇帝,赵永铖的消息并不闭塞。
  皇太孙监国两个多月以来,取得了极大成效,做得让赵永铖很满意,所以今日他干脆全部放权了。
  对于赵永铖来说,如今最紧要的任务,就是乘自己还没咽气,把帝国平稳交给继任者。
  三位内阁大臣退下后,赵永铖闭上眼睛,胸口起伏不定。
  就刚才这么一会儿的接见,就消耗了赵永铖极大精力,他得缓上一会儿才行。
  “禀皇上,太孙在殿外求见!”
  睁开眼睛,赵永铖徐徐道:“让他进来!”
  没一会儿,就见赵惟隆在太监引领下,徐徐走进了精舍内。
  “孙儿叩见皇祖!”
  “刚才出去的三位阁臣,你可曾遇到了?”
  “孙儿遇到了!”
  “朕已经让他们,往后有事直接向你禀告!”
  这意味着什么,赵惟隆自然是清楚的。
  一个现任皇帝,能把权力全部交出,从古到今都是罕见的。
  “孙儿年少,恐难……”
  躺平在榻上,赵永铖打断道:“行了,客套话就不要说了,你来有何事!”
  几个月接触下来,赵惟隆摸清了赵永铖的脾性,也知道老皇帝精神头不是很好,此刻也就不在过多废话。
  “孙儿这有一份奏疏,不知该如何处置,还请皇祖教诲!”
  “念念!”
  “是!”
  赵惟隆摊开奏章,徐徐念了起来。
  奏疏内容可谓慷慨激昂,一副迁都是为了大晋江山社稷,是为了国泰民安的必由之举。
  可还没等赵惟隆念完,便听赵惟隆打断道:“够了……”
  “这些人,真是该杀!”
  赵惟隆收起奏折躬身而立,他是没有想到,皇祖反应会有如此之大。
  “他们想干什么?为了节省一点粮米,半壁江山就不要了?还是说我赵氏江山,他们也要分一杯羹?”
  一手指天,赵永铖怒道:“我这大晋朝的家,干脆然后他们来当算了!”
  不怪他反应这么大,赵永铖一辈子被文官集团钳制,可好歹还能因势利导,相互制衡。
  如今北部江山沦陷,实力平衡已经被打破,南边那些士绅熬了一年后,终于忍不住要出手了。
  “皇祖息怒!”
  看着赵永铖不断起伏的胸膛,赵惟隆实在是有些担心。
  好一会儿后,赵永铖才恢复了平静,只听他低声道:“将此人罢官下狱,再查查他的同党!”
  “皇祖,真要过多牵连?孙儿只怕……”
  转过头来,赵永铖看向自己的孙子,脸上带着一股阴狠道:“这道折子,朕亲自来批,你不必多管!”
  “敲山震虎,势在必行,否则必出大乱!”
  “是,孙儿……”后面的话,赵惟隆说不出口。
  却听皇帝接着说道:“朕……恐怕只能帮你这一次了,龙椅是刀山火海,坐在上面心得狠呐!”
  “孙儿受教!”


第359章 迟了
  “皇上,该进药了!”
  看着陈长河递来的汤药,赵永铖闭上眼睛微微摇头。
  “先放着!”
  “是!”
  “告诉告诉辑事监的人,好好查查幕后主使!”
  “是!”
  这位上奏的御史,只是被退出来试探风声的,处置了他并未解决根源问题。
  背后那些鼓动的人,才是真正需要敲打的。
  一但迁都朝廷便失了大义,威权下滑,到时候必受制于地方。
  皇权威严扫地,那些士绅就可以胡作非为,甚至肆意妄为了。
  “还有,再派出些人到江南,把原先那批撤换回来!”
  宫里在各地都派了太监,负责监军和监督税收,当然也有负责情报收集的。
  要把这些人换了,对太监系统来说亦是大换血,这让陈长河一时间愣住了。
  “是!”
  “好了,去安排吧!”
  “是!”
  把这些事安排下去,赵永铖心里松了口气,也想着能够歇一歇。
  他也只能管管眼前的事,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一命呜呼,儿孙的事还是得儿孙去做。
  闭上眼睛,赵永铖脑中浮现的,是自己稀里糊涂的一生。
  从先帝手中接过的江山,被二十多年弄得千疮百孔,如今更是社稷不稳,天下不安。
  每每想起这些,赵永铖就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禀告皇上,端妃娘娘在外求见!”
  好不容易休息一会儿,这个时候又被打扰,皇帝心情自然不爽。
  但来的人是端妃,却让他生不出太多怨气。
  “让她进来吧!”
  一阵脚步声后,却见端妃出现在大殿内。
  没等端妃开口,只听赵永铖问道:“佛经念得如何了?”
  之前皇帝就说过,自己驾崩之后,就由端妃出家为自己守灵,这样可以保全她。
  这个时候问佛经念得如何,就是要提醒端妃,别忘了答应自己的事。
  但今天端妃要说的,恰恰就和皇帝的心思相悖。
  端妃确实答应了皇帝的提议,可如今情况已经变了,那怕是违背皇帝的心意,她也要为自己儿子争好处。
  走上近前,端妃看了一眼旁边摆放着的药碗,随即怒视周遭侍奉的太监,呵斥道:“你们这些混账,怎么不伺候皇上服药?”
  听到这话,一众太监都低下了头,这个时候可没人敢和端妃顶嘴。
  见端妃未曾回话,赵永铖虽然不爽,但也说不出太多重话,只得转过身面向卧榻里面。
  眼见皇帝如此,端妃心里就有数了,紧接着继续发怒道:“笨手笨脚的奴婢,全都该杖毙才对!”
  说完这话,端妃直接坐到了榻边,然后小心端起了药碗。
  “皇上,该吃药还得吃药,臣妾来喂您!”
  赵永铖没有说话,他在想端妃所来究竟为了何事。
  “皇上,您若不喝,臣妾岂能心安!”
  三劝两劝,端妃总算把赵永铖劝了过来,拿着小勺子一口一口喂上了药。
  被端妃服侍着喝药,赵永铖平静问道:“你说说你,读了这么久的佛经,为何还有如此怒气?”
  “皇上,臣妾什么性子,您还不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