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赵延洵所命,蔡兴海就把案情从始至终,原原本本的讲述了一遍。
事情经过,展现在几位大臣面前,有的人松了口气,有人的心情却更为沉重。
当蔡兴海说完之际,赵延洵也放下了手中的笔录,而后看向了偏厅内的几位大臣。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诸位爱卿有什么话,不妨现在说出来!”
赵延洵话音落下,大殿外又响起一道惊雷,犹如一记闷拳砸在了众人心头。
他们必须要深刻领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意思,搞明白赵延洵要他们说什么。
等了一会儿无人开口,赵延洵不带着感情到:“你们不说?本王帮你们说!”
“签收制度管理混乱,是谁的过错?”
“行军在外,不按规矩驻扎,那些人又有过错?”
赵延洵说出的这两个问题,矛头直指长史司和枢密院。
在这种级别的议事上,自然不会讨论对王宝坤的处置,对赵延洵来说发现制度上的漏洞才最重要。
“臣有过错!”
于是接二连三,在场四位大臣都跪地请罪,只剩级别最低的蔡兴海还站着。
这让他站也不是跪也不是,于是他只能低着头,脑子里继续琢磨案情。
“时逢乱世,我们能存活下来,不是因为我们强,而是因为我们谨慎小心!”
起身走到书案前,看着面前跪伏的几位大臣,赵延洵沉声道:“一年多来,王府是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但你们要明白,如今王府依旧风雨飘摇,或许只要一次失误……就可能让王府万劫不复!”
“殿下教诲,臣等谨记!”关和泰头一个开口回答。
这次王宝坤出事,他们枢密院的责任无疑要重些,而军法司又是由关和泰主官,所以关和泰比其他人责任都要重。
赵延洵返回了座位:“都起来吧,跪是跪不出太平日子的!”
待众人起身,他接着说道:“借着这次机会,你们还有你们的下属,都好好想想公务中有哪些不足,有哪些容易容易疏漏之处!”
“过几日,你们各自递折子上来,务必言之有物!”
“遵命!”众臣坦然答道。
“还有,既然粮食是被人偷的,枢密院就调派一队人,到事发地仔细搜索!”
“遵命!”答话的是陈安明。
“另外,枢密院从各千户所,抽选三十名总旗,七十名小旗官,到元阳开展集训……”
这话就让两位枢密使疑惑了,集训?集训什么?
“殿下,不知集训内容是……”关和泰小心发问,这种事一般由他负责。
“当然是这次,和以往每次事故的教训,总旗小旗是军队的根基,要让他们绷紧心里那道弦!”
顿了顿,赵延洵接着道:“如今春耕已近尾声,已经能抽得出人手,你们要安排妥当!”
“是!”
“好了,都回去吧!”
“是!”
到了这里,小朝会总算是结束了。
一场汇报下来,赵延洵没有处分任何人,却让参与汇报的一众大臣,都有劫后余生之感。
向赵延洵行礼后,在场大臣慢慢退出了大殿,走出大门时正好一道惊雷爆发。
雨哗啦啦的下着,几位大臣的心也跟这雨水一样冰凉。
虽然没有受到处罚,他们的压力依旧很大。
堵上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射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这次出事了他们不受法,那如果再有下次呢?
不能有下次,心里这样念着,几位大臣也下了决心,这次一定要多补全漏洞。
再说大殿内,大臣们已经散去,独留两位大太监陪着赵延洵。
此刻雷雨交加,让赵延洵可谓不得安宁。
直到此时,他才有心思细想,关于王宝坤的事。
听到风雨的声音,霍安走到了大殿门口,吩咐当值的小太监关好门窗,此刻正殿内已经吹进了许多雨水。
“不用关门!”
西偏厅内传出赵延洵的声音,让本来开始推门的小太监,此刻又都退了出去。
从椅子上起身,赵延洵背负双手,走踱步走到了大殿门口。
看着外面哗啦啦的大雨,他陷入了深思。
这个王宝坤,居然还是被他升级过的,可此人却背叛了王法,等同于背叛了他。
像王宝坤这样的人,平日里少不了喊“雍王万岁”的口号,但偏偏他却背叛了自己。
无论文武大臣,都表示对他忠心耿耿,这里面又有多少人是真心的?
即便他有系统,却无法看透人心,偏偏他忽略了这一点,此次事件正好讲他打醒。
调出系统面板,赵延洵搜索到了王宝坤,撤销了对此人的升级。
此刻,大殿外的风雨已逐渐停歇,可谓是来得急去得快。
赵延洵仍站在原地,思考接下来要做的事,而霍安已经招呼人开始擦地板,吹进来的雨水是务必要擦干的。
正当赵延洵思索间,他却突然露出意思笑意。
能让他这个时候笑的,也只有出现在谨身殿西侧台阶上的黄蓉蓉。
只见黄蓉蓉走在前面,在她身后是两名侍女,手里各自提着食盒。
黄蓉蓉是专程等待雨停后,她才动身来的谨身殿。
走上台阶,黄蓉蓉就看见站在门口的赵延洵,于是她脚下又加快了步伐。
“王爷万福!”
“爱妃怎么来了?”
黄蓉蓉走进大殿,来到赵延洵身侧道:“听闻王爷回府,臣妾担心王爷在外吃不好饭,所以特命厨房做了几个小菜,今日专程来侍奉王爷用膳的!”
这叫没有机会,制造机会也要上。
此时距离晚饭时间,至少还有一个小时,偏偏还让人家就把饭送来了。
“多谢爱妃一片心意!”赵延洵笑着说道。
黄蓉蓉拉住赵延洵衣袖,满是期盼道;“王爷,咱们进去吧!”
“岂能辜负爱妃美意!”赵延洵面带笑容。
看了一眼左右,赵延洵干脆坐在了门槛上,这里刚刚才被擦干净了。
“这里亮堂,不如咱们就在此处用膳!”
也只有对黄蓉蓉,赵延洵才会提出这放浪形骸要求。
“好啊,只要王爷喜欢,臣妾就喜欢!”黄蓉蓉笑靥如花。
也只有黄蓉蓉,才会跟着干这种不着调的事,这让赵延洵想起了曾经的热恋女友。
两人还真就如此落座,周围侍奉的太监宫女皆不敢斜视。
很快有人搬了张小过来,侍女们迅速摆上了菜品。
“王爷,请……”黄蓉蓉递上了一杯酒。
“哪儿来的酒?”赵延洵接过问道。
“臣妾用果子酿的,王爷尝尝!”
“爱妃可真是手巧……”
“王爷喜欢就好……”
“可孤还是更喜欢爱妃一些……”
风雨散去,少男少女的调笑声,在谨身殿大门萦绕。
第388章 躬耕
清晨,辽平府城,府衙之内。
朱晋璋从内宅走了出来,他的心腹臣子们,此刻都在院子里等候。
比较出奇的是,今日朱晋璋和他一众心腹,穿着一身短打布衣,一个个和老农差不多。
事实上,他们这些人未早饭之前,多数人本就是庄稼汉。
“大哥……”
“王爷……”
眼见朱晋璋出来,外面等候的众人纷纷行礼,但在称谓上却有差别。
朱晋璋面带笑容,朗声道:“今儿个,咱们兄弟出城去,好好的锄地播种,要让百姓们都看见……咱不是作威作福的官儿,而是跟他们也一样求活的人!”
下面立时有人接话:“大哥,您伤可样好了?要我说,这种事情……咱们兄弟替你去就行了!”
“怎么?你小子觉得,大哥我还得躺床上?”
目光扫视在场所有人,朱晋璋沉声道:“别说是简单锄地,就是挑粪担粮,那也不在话下!”
自从受了伤,朱晋璋的身体情况,就一直让底下兄弟担心,不管怎么解释作用都不太大。
所以今日,朱晋璋正好借春耕的机会,告诉所有人他完好无损。
“走……出发!”
今天耕种选在了城北十五里处,那边正有大批百姓在劳作,正好当朱晋璋干活儿的观众。
当朱晋璋出现时,在场百姓都震惊了。
平日里那些王府高官,今日穿着和他们一样的短衣,扛着锄头难道是要下地?
百姓们的猜测,最终得到了证实。
朱晋璋和大臣们,果真下到了地里,扬起锄头干起了活儿。
“乖乖……明王他老人家,竟和咱们一起干活儿!”
“为了多一口吃的,连王爷都亲自下地干活,咱们……可不敢再偷懒!”
“如今种下粮食,秋收后咱们便能吃上白面了……每天就不全吃野菜树根了!”
“唉……这些天野菜吃多了,连拉的屎都是青的,过两天我得挖点儿树根去!”
“如今这日子虽苦,但只要有王爷在,咱们的日子就有盼头……”
“只可惜,南边朝廷那些人,对咱们不怀好意,他们没吃没喝的,连咱们的野菜都要抢!”
没错,在朱晋璋的宣传下,那边雍王的治下的百姓,过着连野菜都吃不起的悲惨生活。
所以在辽平百姓的心中,元阳那边的人水深火热,吃不饱穿不暖,被官军压榨盘剥,被丧尸侵袭生死难料。
有了这样的想法,他们就会更卖命的保护家园,对南边的赵延洵同仇敌忾。
“南边官府的人,打不过就使诡计,派了人来刺杀王爷呢……”
“好在王爷福大命大,有老天爷保佑,刺客不但没有得逞,还被王爷的亲兵看了脑袋……”
“所以说嘛,王爷才是天命所归的人,咱们跟着他……少不了好日子过!”
“那是当然了……”
“你们几个,别废话了,没看到王爷都在干活!”
老百姓见到朱晋璋来,基本上都在议论,谈话内容大致都差不多。
一句话,朱晋璋在辽平百姓心中,是最可敬最神圣的人,他们愿意跟随这样的英明之主,去开创更美好的明天。
“前两日连续大雨,淋死了不少怪物,这可真是我没想到的!”
一边锄着地,朱晋璋一边和吴平轩说话,后者也拿着锄头在忙碌。
前几日的大雨,在元阳草草收场,可在辽平却却下了三天,帮朱晋璋消灭了不少丧尸。
“这是老天都在帮王爷,您才是天命所归之人!”吴平轩拍出马屁。
“天命?我若是信天命,就不该造晋廷的反……”
抬头看着远处劳作的百姓,朱晋璋肃然道:“人心才是天命!”
只听吴平轩接着说道:“如今百姓归附,皆爱戴敬畏殿下,这难道不是天命所归?”
朱晋璋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可在他心里却明白,他这是骗来的天命。
只要把元阳实情让老百姓知晓,这些现在愿意追随他的人,几乎全都会离他而去。
谁愿意跟着他吃野菜树根,而不爱元阳那白面馒头呢。
民以食为天,百姓做选择就这么简单。
从这一点来看,真正天命所归的却是赵延洵……想到此处,朱晋璋顿时就不高兴了。
正当朱晋璋思索间,张子明扛着锄头走了过来。
“子明来了,你也会干咱庄稼人的农活儿?”
“王爷,臣父母俱在时,虽然要读书备考,但农忙时也要下地,农活儿自然干得来!”
朱晋璋瞥向一旁的吴平轩:“这才和咱是一路人!”
周遭众人都笑了起来,张子明也跟着笑出声来。
张子明“挤”过来,自然不是为了挨着朱晋璋干活儿。
“王爷,忙过了这几天,咱们也该整军备战了!”
手里干着活儿,朱晋璋答道:“据探子汇报,南边的耕种已近结束,那位雍王肯定会忍不住动手了!”
“应对雍王府,你有何谋划?”
对此张子明已有腹稿,答道:“以臣之见,应当以我方之长攻彼方之短!”
“细细说来!”
“雍王府的军队缺少马匹,咱们这边却多的是,所以臣应该主动出击,袭杀雍王府军民!”
停下了手里的活儿,张子明接着说道:“咱们来如影去如风,即使他们发现了咱们,也追不上咱们的大军!”
“反复袭扰,各处出击,破坏他们各地驻防的屯兵处,让雍王府变成聋子瞎子,空有一声勇力却派不上用场……如此,我们就可逐步挽回劣势!”
朱晋璋也不得不佩服,张子明这人胆子够大,居然会提出主动出击的方略。
这个方略发挥了他们骑兵的优势,有一定可行性,让朱晋璋十分动心。
“办法是好办法,但这事儿还得回去之后详加商议,主动出击不是简单的事!”
大军出击,若要做到张子明所说的四面开花,必然要深入元阳腹地,这就面临着道路不熟,补给不便的问题。
由谁领兵也是个问题,总不能向朱孝勇去年那般,带了几百号人南下,结果是给人送菜去的。
“王爷明鉴!”张子明点了点头,然后又抡起了锄头。
第389章 整军
一上午,朱晋璋锄了一个时辰的地。
这还没完,他看见一老农颤颤巍巍担粪,就在众目睽睽下,从老农肩上接过了胆子。
辽平府的王,在官民的注视下,替老农连着担了三挑粪。
在证明自己身体没毛病的同时,朱晋璋有大大收获了一批民心。
为了锦上添花,朱晋璋还从自己的午饭里,亲自拿了两个大馒头,送给了老农的两个小孙子。
明王爱民亲民,就这样清晰展现在百姓面前,这让许多人当场生起了效死的心思。
感受着周遭百姓崇敬的目光,朱晋璋心里极为满意,今天总算是没有白来。
样子功夫做足了,时间也到了晌午,于是朱晋璋组织手下大臣们吃午饭。
吃午饭众人就在地头里,可当饭食被摆上来时,在场众人傻了眼。
每人面前只有一盘野菜,连个最起码的馒头都没有,就差把树根给端上来了。
野菜这玩意儿口感味道都差,在场这些官儿平日里都不吃,毕竟他们有条件吃好点儿。
大家伙儿跟着造反,不就图过上好日子。
眼见众人并不动筷,朱晋璋直接端起了装有野菜的盘子,而后看向一众大臣道:“百姓劳作吃的是这个,今天中午咱也吃这个!”
话说完,不等其他人开口,朱晋璋就拿起筷子吃了起来,就仿佛那野菜是美味一般。
连着吃了几大口,见只有少数几人吃着东西,其他众人还无动作,朱晋璋脸色顿时垮了下来。
只见他放下碗筷,沉声道:“你们怎么都不吃?怎么?嫌今天中午饭菜太差?”
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儿上,在场众人又岂能不吃,难道他们比朱晋璋更高贵?
众人只好勉为其难,拿着筷子往嘴里送着野菜,本来他们是想着饿一顿算了。
看着众人动筷,朱晋璋语重心长道:“诸位弟兄,你们平日里吃的好,怕是都忘了咱们有多苦,咱们的百姓有多苦!”
“多吃点儿野菜,让你都感受一下,想必也能让你们清醒一些!”
朱晋璋的目的就这么简单,众人也都挑不出问题,许多人也理解朱晋璋的苦心。
但他这番安排,偏偏也有意外之喜。
百姓们见当官的都吃野菜,心里也就更平衡了,对朱晋璋也就更忠心。
与雍王府的大战一触即发,对朱晋璋来说,他不但要张子明所说发挥己方长处,也要发展己方心的长处。
打仗从来不是军械和兵力的较量,也有军心民心的加持,朱晋璋要的就是军心民心。
众人接受了野菜,此刻都默默吃了起来。
吴平轩主动吃野菜的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