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看到你们军容严整,本王的心一下就落进了肚子里,那些贼军真要是来了……就凭你们这气势,也能吓得他们人仰马翻!”
本来表情严肃的士兵们,听了赵延洵这番话,个个脸上都扬起了笑意。
他们是全脱产的士兵,他们有铠甲有武器,他们还是替天行罚都得队伍,又岂会惧怕区区流贼。
对面是骑兵又如何?那位崔副千户,不就带着少量步兵,全歼了贼军一支骑兵。
“本王秉承天命拯救苍生,你们是王府精锐,是本王手里最快的刀,贼军残害百姓,天怒人怨……本王秉承天命,要你们替天行罚,剿灭贼军!”
打仗讲究个师出有名,赵延洵对本次北伐的定义便是替天行伐,所以他在此刻再次强调。
事实上,士兵们也很信这一套。
一年多的反复宣传,加之实打实的“神技”显现,让军民们都信赵延洵是天命所归之人。
那自然他就能以天的名义,对任何个人和势力进行讨伐。
“打垮贼军,你们能不能做到?”
面对这个问题,下方士兵尽皆高呼道:“能!”
“到底能不能?”赵延洵再次发问。
“能能能……”
这一次,下方爆发了更为浑厚的呼喊声。
赵延洵背负双手,语气严肃道:“那本王就等着你们,凯旋而归!”
就在这时,只听前面站着的方胜高呼道:“剿灭贼军,凯旋而归!”
后方士兵跟着高呼道:“剿灭贼军,凯旋而归!”
紧接着方胜高呼道:“雍王殿下,万岁……”
这句口号,是士兵们平日里喊得最多的,此刻自然熟落无比。
“雍王殿下,万岁!”
声音排山倒海,透露了出这支军队坚不可摧的抑制。
“出征!”
随着赵延洵下达命令,方胜就按预定方案,开始命令军队开拔。
由每名百户带队,所有人军队列为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依次从点兵台前通过。
每通过一个方队,下方都会传来朝圣般的“万岁”声,而赵延洵要么挥手致意,要么直接出言勉力。
当所有队伍离开后,方胜再度返回点将台前,禀告道:“王爷,臣也去了!”
“去吧,一定要小心谨慎!”赵延洵还是忍不住告诫。
“臣谨记!”
随着方胜带着军队远去,原地便只留赵延洵和一众侍卫。
但这里的安宁不会维持很久,因为一会儿就有汪成帅军赶来,再过一会儿则是高正安所部。
三支军队依次向前开拔,相互之间距离不过三五里,一旦有事他们可以快速支援。
再说赵延洵也不会闲着,他会交替监督大军行进,关键作战更会亲自督战。
之所以是督战而非指挥,是因为赵延洵很清楚,自己不一定比这三位千户更在行。
再说方胜一行,他们在往前行进时,保持了严整的阵型。
速度慢点儿无所谓,但务必要维持队形,以备任何时候都能投入作战。
整个队伍,只能沿着官道前行,别的地方杂草树木丛生,其中蕴藏着危险。
事实上,在他们行进过程中,几乎随时都会遇到危险。
他们的队伍实在太大,闹出的动静也大,招来丧尸很正常。
但只要不形成尸潮,丧尸来多少就死多少。
关于行军中对丧尸的击杀,他们有成熟的处置步骤。
外围士兵举着大盾,内测是训练有素的长枪兵,一个主防一个主攻而已。
说起来简单,最关键在于配合,还牵涉到平时训练,以及士兵之间的信任。
就这样一路磕磕绊绊,方胜一行缓慢向前行进着,今天他计划先前行三十里,之后再决定是否直接围城。
当然了,这一想法的前提是,他们行进过程中不会遭受阻击。
事情走向,本就是难以预料的。
第407章 白山县内
事实上,从方胜他们开拔那一刻,就一直处于明军监视中。
天高地阔,藏几个人简直太简单,这些探子严密监视着方胜一行。
骏马飞驰,半个时辰后,第一位带回情报的斥候,打马进入了白山县城。
县城内到处可见骑马的士兵,朱晋璋把主力都囤在了此处。
他手下兵力有近两千五,其中一千五百骑被他聚在白山县。
余下的一千骑兵,一部分要负责押送粮草,另一部分要驻守城池,顺道还得维护治安。
尤其是第二条,是最让朱晋璋头疼的。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最要紧的事,就是填饱自己肚子。
但辽平府缺粮,除了当兵的能勉强吃饱,普通百姓几乎都处于饥饿状态。
无论朱晋璋再亲民,无论他渲染得南边雍王府治下有多苦,无论他给百姓画多大的饼……始终难以解决,老百姓饿肚子这一事实。
所以偷盗,抢夺之类的事,在城里时不时就有发生,逼得朱晋璋每次都要严厉弹压。
而这,还是在他没有大规模搜救百姓的情况下,否则他治下的人口更多,暴露出的问题也会更大。
事实上,若是没有来自南边的威胁,今年就是朱晋璋的喘息之年,通过精心组织春耕,他可以逐渐改善缺粮的局面。
可惜,赵延洵没给他机会。
实打实的说,朱晋璋已经做到一个凡人的极致,可惜他遇到的是开挂的赵延洵。
白山县衙内,朱晋璋正和张子明几人商议着对策。
这种级别的大战,自然是由朱晋璋亲自领军。
“雍军驻扎天马堡周围,堵住了通往元阳的路,子明……你说的主动出击,根本行不通啊!”朱晋璋话中带有忧虑。
张子明表情严肃,此刻他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不但张子明没啥好办法,被当做智囊的吴平轩,此刻一样一言不发。
就在这时,外面报告探马来报。
“带他进来!”朱晋璋当即道。
没一会儿,报信的斥候被带进了大堂。
没工夫搞什么礼节,朱晋璋当即问道:“有什么情况?”
“王爷,南边的雍军,往县城这边来了!”
“是来了一路,还是他们三路都来了?”
“小的看见的只有一路,是最前面的那七百人!”
“你怎知他是往白山来,万一他们是去兴远,也不是没可能!”
“王爷,他们走的是往白山来的官道!”
“他们走得快不快?”朱晋璋又问道。
“可能中午,就能到张家坡……”斥候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所谓张家坡,是距白山县二十里左右的一处村子。
“继续打探……”
“是!”
待这斥候退下,大堂内又陷入了沉默。
终于,还是张子明打破沉默道:“殿下,我们不能干等着,再等雍军就围城了!”
“白山县这么大个城池,他能围得住?”吴平轩反问道。
“只要堵住城门,咱就出不去!”
“围城不等于攻城,城内存粮不多,他们可以轻易困死咱们!”
朱晋璋点了点头,随即问道:“出城之后又如何?”
“袭扰……咱们是骑兵,必须要利用到自己的长处!”
“他们若要攻城,咱们就不停袭扰,即便咱们打不过,才城外也能逃!”张子明沉声道。
“王爷,探马回报……”
“带他进来!”
于是乎,朱晋璋又接到了汪成,高正安二人帅军北上的消息。
“雍王府大军全体出动,全都奔着县城来了,哪位雍王胆子倒挺大!”吴平轩忍不住开口。
却听朱晋璋道:“有兵有粮,胆子大也正常!”
如果他有这条件,他比赵延洵胆子更大,毕竟他是没有开挂,就敢扯旗子造反的人。
“殿下,不能再拖了……咱们必须尽快出城!”
张子明话才说完,只听吴平轩补充道:“真要出城,大军要多带些粮食,吃睡都在马背上,这城池不要也罢!”
有人的地方会有江湖,内部形成竞争根本无法避免,也只有扫了最危急的时候,双方才有可能摒弃前嫌。
“城池还是要的,城内还有两百运粮的百姓,让他们来守城,多立旗帜迷惑敌军!”
主力离开,把城池交给两百普通百姓来收,在张子明看来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毫无疑问,留下来守城的人,必死无疑。
这也应了那句老话,慈不掌兵。
朱晋璋自然也有此等气量,只是略微思索,便听他道:“就这么办!”
只听张子明接着说道:“殿下,出城之后咱们兵分两路,一来可以相互支援,而来可以迷惑敌军!”
朱晋璋没有急着答话,在他仔细思索之后,便道:“就按你说的办,全军分做两队,由本王和朱孝安分别执掌!”
听到这话,张子明心感失落,但面子上却没表现出来。
朱孝安是朱晋璋的族人,在这个时候把兵分给他,对张子明来说无疑是一次打击。
他在明王势力中,大半年来立下了不少功劳,说是武将排名第一也不为过,现在却连带兵的机会都没有。
似乎朱晋璋也觉得,自己这样做太不够意思,于是他接着说道:“孝勇毕竟年轻,子明你经验老道,若是愿意……就去辅佐他吧!”
这番话,一方面是给张子明安排事,不至于让他这位人才浪费。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试探,从张子明接下来的反应,试探他心里是否有不满。
这些道理,张子明心里明白。
但他还是开口说道:“殿下,臣更愿领一队人,绕道袭击雍军粮道!”
虽然张子明的回答让朱晋璋失望,但他还是开口问道:“如何绕道?”
“从铁江山绕路……奇袭天马堡!”
铁江山并非是单独一座山,而是天马堡西侧一片大山,成为了阻隔辽平和天金府的界山。
在山里面行军,路途崎岖坎坷难行,更何况山里还有游荡的丧尸。
“我们全是骑兵,难道要改为步兵翻山?”朱晋璋问道。
张子明答道:“可先骑马到山脚,然后步行穿过大山!”
“殿下,即使九死一生,但只要有一丝成功可能,那就值得一试!”
“一旦毁掉他们粮草,雍军便不攻自破,少说也能给咱们缓一两个月时间!”
最后这一句,张子明说得很保守。
他很清楚,烧掉粮草无法对雍王府伤筋动骨,最多也只是迟滞对方进攻。
朱晋璋陷入了权衡,最终他开口问道:“你要多少人手?”
“既然是奇袭,人不要太多,一百就够!”
一百人的兵力,朱晋璋还是批得出来。
于是他郑重说道:“那好,给你一百人!”
第408章 好事轮不到
随着朱晋璋命令下达,白山县城内的军队,开始大规模调动起来。
县衙大堂,已经没有张子明什么事,所以此刻他走出了县衙大堂。
不能融入朱晋璋的核心圈,张子明并不是太意外,毕竟他不是最开始就入的伙。
更何况,他还带了一批兄弟来入伙,在朱晋璋体系内是能建立班底的。
当然了,在这危急存亡的时候,张子明也没工夫多想这些。
眼下最要紧的,是扛过雍王府进犯这一难关。
走出县衙,张子明进了旁边一条巷子,他手下人老兄弟都在里面。
进了一处院子,里面十几条汉子正在瞎扯淡,见张子明回来才停下了喧闹。
“收拾一下,三刻之内我们就要出城!”张子明沉声道。
众人面面相觑,随即全都起身忙活起来。
“马成……你过来!”
听到张子明呼唤,马成立刻转过身,一路小跑到了张子明面前。
“大哥,有事您吩咐!”
马成,当初的山贼二当家,在山寨被赵延洵攻灭后,就跟着张子明投奔了朱晋璋。
同为外来者,马成也难混入明王系核心圈,所以就拜了张子明为大哥。
“你对铁江山很熟?”
马成先是猎户,后来成了山贼,对元阳周边地形最是了解,毕竟东躲西藏的才能活得久。
“进去过几次,大哥问这个做什么?”
“明王让我带一支精干队伍进山,绕到天马堡西侧奇袭!”
一听这话,马成表情凝重起来,说道:“大哥,这可是个苦差事……”
“说难听点儿,去了可能就是个死!”
马成脑袋很清醒,也只有他这样惜命的人,才会活得长久。
铁江山路途崎岖无所谓,但山里面有丧尸,他们这点儿进去了可不一定能出来。
即便福大命大,他们穿过了铁江山,还将面对雍王府的强兵,等于是才出狼窝又入虎穴。
“大哥,这事儿你得慎重!”马成好心提醒。
“明王已经下令,此事已无法更改!”张子明徐徐道。
左右张望之后,才听马成道:“大哥,这次雍王府来势汹汹,我看这明王迟早完蛋……咱们何不趁此机会逃了?”
“他朱晋璋就没拿咱兄弟当过自己人,咱何苦为他卖命!”
张子明没有表态,而是平静问道:“你何以见得,咱们这次必输?”
“大哥,这还不简单?人家雍王府是朝廷官军,兵多粮足,咱们这边有什么?在人家眼里,咱就是草台班子!”
眼见马成焦急模样,张子明掸了掸衣袖:“草台班子,难道就不能成事?你忘了晋廷太祖,当年还是地主家的逃奴!”
野史记载,大晋太祖皇帝,当年在地主家当奴仆,丢了一头牛后就亡命去了。
当时正值天下大乱,大晋太祖加入了起义军,南征北战十五年,终于一统天下。
按道理说,太祖定鼎之功,应当最为世人传颂才是,可惜后面出现的太宗,文韬武略光耀千古,稳稳盖过了自己老爹的光芒。
“他?也能和太祖相比?”
张子明沉声道:“太祖起事时,还比不得明王现在!”
“大哥,那姓朱的有什么好?让你对他如此死心塌地?”马成深感疑惑。
张子明转过身,迈步离开道:“别废话了,赶紧收拾去,一会儿出发!”
无可奈何,马成只能转身离去。
此刻他已起了退缩的心思,自然不可能真的卖命,一但有危险他肯定第一时间跑路。
走进屋子,张子明走到桌子旁坐下,随即陷入了思索。
马成都能看明白的问题,他心里何尝不清楚。
舍生忘死去搞奇袭,张子明不是多么忠于朱晋璋,而是想干成一份事业。
正如他自己所说,晋廷太祖家奴出身都能成事,他难道又比谁差了?
即使兵败,也可潜伏起来,到时候谋求再起便是。
更何况,他张子明和晋廷有血海深仇,如今正是报仇的时候,他又岂会有半点儿退缩。
事实上,张子明手下兄弟之中,每一个都和晋廷有深仇大恨,只有马成这样的人才会不计较。
一番收拾,很快众人便集结在院子里,张子明简单讲述了作战方案,便带着手下一批兄弟离开了。
白山县西门,朱贵带着一百骑兵等候着。
眼看张子明感到,朱贵连忙打马上前,高声道:“张大哥,王爷让我带人跟你去!”
朱贵,张子明投奔朱晋璋的引路人,两人私底下关系还算不错。
“殿下他们走了?”
“刚刚走了,兵分两路离开!”
“那好,咱们也走吧!”
张子明没有多说,带着手下人直接走出了城门。
白山县没有护城河,其防御力实在是堪忧。
想到此处,张子明抬头看向了城墙上上面已经替换为运粮百姓守卫。
城墙只有一丈多高,上面的人个个面黄肌瘦,用他们来守城,敌军一来可能就会投降。
只听朱贵在一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