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末世从封王开始 >

第201章

末世从封王开始-第201章

小说: 末世从封王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是何人?”赵延洵平静问道。
  看着眼前少年,罗伦直起身答道:“殿下不认得老朽,老朽却知殿下,说起来……殿下能来陇右,其中也有老朽一番功劳!”
  赵延洵不由失笑,这种说法他还是头一次听,不免觉得有些趣味。
  “不知是何功劳?”
  见赵延洵应对平和,罗伦对他的评价再上了一个台阶。
  于是他便答道:“当初老朽曾上奏朝廷,请求皇上让殿下封王就藩!”
  听到这话,赵延洵的笑容敛去。
  当初让他就藩那些人,可以说打断了他的太子路,客观来讲算是他的敌人。
  此人在这个时候讲出这些,为的是什么?
  却听罗伦接着说道:“非但如此,老朽曾经还多次上疏,弹劾过殿下和端妃娘娘!”


第475章 君心难测
  雍王府正门外,一片死寂。
  刘恩福此刻,恨不得一刀把罗伦砍死,这个时候他也没心情佩服对方的学识了。
  在刘恩福眼里,罗伦就是个不知好歹的惹祸精,他就不该把他带过来。
  眼见罗伦还要答话,刘恩福鼓足了勇气,直起声喝骂道:“罗伦,你住口!”
  罗伦本来还想说话,被刘恩福呵斥之后,此刻也就闭嘴了。
  但他没有去看刘恩福,而是一直盯着赵延洵,他想看看后者什么反应。
  此刻,赵延洵敛去了笑容,如果非要形容的话,只能说是面无表情。
  见此情形,一旁的太监霍安当即下令:“来人,把这个冲撞王爷的混账拿下!”
  侍卫们正要去动手,却听赵延洵开口道:“退下!”
  在王府上下,赵延洵有绝对权威,既然让人退下,那么无论对错侍卫们都得退下。
  理了理衣袖,赵延洵站在台阶上俯视罗伦,说道:“让他把话说完!”
  最终是这么个结果,罗伦是既意外又欣慰。
  这位少年藩王,心胸比他相信的还要宽阔,也难怪能在绝境之中,开辟出如此大业。
  赵延洵正等着罗伦继续作死,谁知后者却是抱拳行礼,而后道:“时至今日,观摩王府功业,当面觐见殿下之后,老朽才知当初行径,实在愚不可及!”
  “国家遭此大难,殿下有雄主之姿,却不能继位太子,非天下黎庶之福!”
  说到这里,罗伦老泪纵横,他这是动了真感情的。
  只见他撩起袖子,擦了擦眼角后,大礼叩拜道:“老朽有罪,请殿下知罪!”
  事情的反转,实在是太有戏剧性,以至于赵延洵怀疑其真实性。
  到底是迷途知返,还是别有所图,一时间他不能判断。
  现场仍旧死寂,气氛显得格外凝重。
  只听赵延洵问道:“你是什么人?何时弹劾过孤?”
  “老朽罗伦,原北地布政使,太安二十四年,连上四道奏疏弹劾殿下!”
  这老头,居然是北地布政使,赵延洵不免有些惊讶。
  他正好想了解北地情况,罗伦如果真是北地高官,刚好可以向他询问情况。
  但现在的问题是,要核实罗伦的身份。
  于是赵延洵问道:“你说你是北地布政使,有何凭证?”
  “回禀殿下,老朽曾是北地布政使,于太安二十四年二月臣被罢官,此事现任王府长史成光可以证明!”
  听罗伦说出成光,赵延洵心里就信了七八分。
  只听赵延洵接着说道:“你刚才说那番话,就不怕惹怒本王,引来杀身之祸?”
  罗伦平静答道:“若殿下是圣明之主,想必不会以言降罪,若殿下为庸主那这世道也没救了,老朽死了也无所谓!”
  不得不说,老头子有这份胆气,让赵延洵有些敬佩。
  于是赵延洵问道:“如今你觉得,本王是圣明之主了?”
  “是!”罗伦回答得很坚定。
  “所以你以为,圣明之主无喜怒,不杀人?”
  赵延洵问出这句话,着实让罗伦摸不准心思。
  正当罗伦思索之间,只听赵延洵说道:“霍安,将此人打进大牢,等候处置!”
  现场这么多侍卫,让谁抓人不是抓,偏偏让霍安把人带走,于是刘恩福等侍卫都愣住了。
  “其他人该干嘛干嘛去!”
  撂下这句话,赵延洵直接转身,迈步向王府内走去。
  只见霍安一招手,几名小太监立刻上前,将地上跪着的罗伦押起来,然后直接带离现场。
  陆陆续续有人撤走,刘恩福还跪在原地,此刻的他有些忐忑。
  这时从他身后传来一道声音:“起来了!”
  只见王宗走到刘恩福身侧,一把将其从地上拉了起来。
  “看你平日里胆子大的很,没成想怂成这样!”
  面对王宗取笑,刘恩福回怼道:“你在前面来试试!”
  就这一句,让王宗哑口无言。
  大牢内,罗伦坐在地上,他在此已经待了一个时辰。
  这一个时辰内,只有人送了一次水,中间没一个人和他说话。
  在极致安静中,罗伦在思索赵延洵的心思。
  此刻他不由怀疑,是不是自己看错了人,赵延洵没自己想象那般心胸宽广。
  可惜,这些事情想不明白,因为供他判断的条件太少。
  还在他确实足够淡泊,虽然被关了一个时辰,心态还能保持平和。
  对罗伦来说,能在末世活到现在,其实已经算赚了。
  正当罗伦准备坦然受死时,牢房外响起了脚步声。
  来人穿着官袍,背光向罗伦走来,以至于看不清他的长相。
  直到此人走近,罗伦才径直起身,惊讶道:“成兄!”
  来人正是王府右长史成光。
  只听罗伦感慨道:“几年未见,不想重逢却是此等情形!”
  成光叹了口气,说道:“罗兄,你说你这是何苦!”
  罗伦从地上起身,拍了拍衣衫上的灰尘,问道:“成兄,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殿下打算如何处置我?”
  只见成光从怀着掏出了一把钥匙,说道:“殿下给你两条路!”
  这一结果,又是罗伦未曾预料到的。
  “第一条,殿下说你已年迈昏聩,他不会和你计较,所以放你出去,元阳府有专门的养老去处!”
  听到这话,罗伦立马问道:“第二条呢?”
  罗伦不选第一条,成光不感到意外。
  “第二条,罗伦以其年长,自命不凡,擅揣君心,蔑视王尊,该当惩处,罚你监禁十日思过!”
  自命不凡,擅揣君心,蔑视王尊这三个词乍一听,罗伦认为是欲加之罪。
  可静下心来细细一想,他的额头上就冒出了汗珠,因为每个字都刺痛了他。
  和雍王的对话是罗伦的试探,可他却忘了一个前提,他凭什么当重试探雍王?
  这不就是以为自己年长,把雍王当成了后辈?这不是蔑视王尊是什么?
  当中说出惊人之语,也是因为罗伦认为赵延洵心胸宽广,不会加罪这不是擅揣君心是什么?
  想得越多,罗伦越是心颤,这一刻他深刻体会到了,赵延洵这位雄主的威势。
  扶住牢门,罗伦稳住身子后,说道:“成兄,殿下若是怪我弹劾过他,即便看了我脑袋,我也不会难受”
  此刻,成光很理解罗伦的心情。
  “罗兄,殿下是一代雄主,君心难测啊!”成光叹息道。
  “老朽了,老朽了!”罗伦连连叹气。
  “罗兄,你选那条路?”
  “我愿监禁十日,向殿下谢罪!”


第476章 移棺
  太安二十五年七月初五,乾安宫内,忙碌非凡。
  这里摆放着皇帝的灵堂,在停灵一个多月后,灵柩和棺椁将于今日移走,毕竟新皇帝还要在乾安宫处理政务。
  虽然要移棺,但不等于说大行皇帝要下葬。
  按照规矩,灵柩还得在皇宫北面的长乐宫继续停放。
  以往皇帝从死到下葬,前后停灵短则三五月,长则一两年。
  但赵永铖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丧尸爆发的缘故,他的陵寝修缮速度放缓甚至一度停工,直到现在都还没完工。
  保守估计,要想老皇帝葬入皇陵,至少还得要一年时间。
  乾安宫内,皇帝的棺椁已被抬出,正往皇宫外的长乐宫抬去,参与守灵的人跟在移棺队伍后。
  这些人在乾安宫守了一个多月,期间吃喝拉撒全在攻里,就和坐牢差不了多少。
  但过了今天,他们就可以解放了。
  队伍缓缓往北离去,新帝赵维隆也在队伍中,他的表情阴沉难看。
  外人只会以为,他是为先帝崩逝而悲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只有在真正坐上皇位之后,赵维隆才深刻体会到为君之难,那龙椅真的就是个火山口。
  以前挤压的矛盾,在他上位陆续爆发。
  各种势力连续登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串联相互倾轧,直到现在他都还没理顺关系。
  这不能说他无能,朝廷上的事错综复杂,又岂是他继位一个月就能理清的。
  事实上,老皇帝死后到现在没出大乱子,说明赵维隆应对得已经够好。
  当然了,作为新继位的皇帝,赵维隆绝不满足于不出乱子,至少现在的他想着有一番作为。
  清扫怪物,整顿吏治,打压豪强,是他给自己定下的三大任务。
  这三条,每一条都关乎王朝生死。
  可这三条牵连甚广,又岂是那般容易落实的。
  一个月来,为了他改年号的事,内阁六部都扯了不少皮,最终才定下了“靖平”的年号。
  靖平乱世,这是朝廷上下的美好期盼。
  皇帝在前,老皇帝的嫔妃在后。
  老皇帝的棺椁都被移出了皇宫,这意味着她们这些人,待在皇宫里的日子也进入倒计时。
  一般来讲,有位份的妃嫔都会受封太妃,然后迁入别宫居住,给新帝的妃嫔们腾位置。
  所谓别宫居住,其实就是皇城边的几处宫殿,条件比起皇宫内差了许多,只能勉强生活而已。
  所以此刻,也就这帮人哭得最厉害,她们更多是为自己伤心。
  妃嫔之中,只有端妃和皇后相对淡定。
  一个是提前安排了退路,一个是即将被尊太皇太后,她们都有比较好的去处。
  当然了,她们虽然显得淡定,各自也有一些难处。
  比如皇后李氏,她就担心皇帝不尊她为太皇太后,毕竟赵维隆的生母死得不明不白,其中就有她的推波助澜。
  端妃虽被安排了的退路,却担心皇后从中作梗,让她不得安宁。
  “或许我该先下手,免得被动!”端妃暗自思索。
  于是她在心里盘算着,自己该如何给李氏上眼药。
  移棺的队伍慢慢悠悠,很快送出了皇宫,来到了北面的长乐宫。
  除了给皇帝停灵,长乐宫基本没有别的作用,所以多数时候都是空的。
  在给皇帝停灵之后,众人还得守灵到日落,才到了真正解放的时候。
  在此间隙,赵维隆还得处理政务,内阁希望他放松一些,但他却丝毫不敢放松。
  当赵维隆翻阅奏章之时,端妃走进了偏殿。
  眼见端妃到来,赵维隆放下手里奏折,平静道:“娘娘来了!”
  赵维隆能上位,端妃是出了不少力的,所以赵维隆对她还算尊敬。
  “皇上,本宫有件事,一直郁结于心,不吐不快!”
  当端妃郑重其事说出这句话,赵维隆就知道事情不简单。
  “娘娘请说!”
  只听端妃淡然道:“当年周选侍爆兵而亡,皇上难道就没怀疑过?”
  好家伙,这句话等于捅了马蜂窝,赵维隆眼中寒芒四射。
  周选侍是赵维隆的生母,在他三岁难念就死了,而且死因不明不白。
  “娘娘知道什么隐情?”赵维隆语气越发森寒。
  没有母亲护持的他,在东宫过得很艰辛,也让他积攒了无数仇恨。
  端妃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语气平和讲述道:“在你母亲去世前半年,太子妃张氏难产而死,让太子妃的位置空了出来”
  “当时有子嗣的东宫妃嫔,只有周选侍和李选侍!”
  “可最终的结果是,周选侍死了,李选侍没能当上太子妃!”
  端妃这话的指向性很明显,是李选侍害死了赵维隆亲娘,而李选侍背后则是皇后李氏。
  事实上,这些内情赵维隆不是没想过,只是他不能去查,要当皇帝一样得忍辱负重。
  可现在,这些事被端妃捅出来,即便他不对李氏等人报复,至少也能离间他们的关系。
  努力平复心情后,赵维隆沉声道:“这些已是陈年旧事,当年真相如何,却也查不清了!”
  端妃点了点头,叹息道:“本宫只是为周选侍意难平,今日你做了皇帝,她本该以太后之尊母仪天下啊!”
  说完这句,端妃对赵维隆行礼后,转身退出了偏殿内。
  待端妃离开后,赵维隆的手已经握成了拳头。
  此刻他的心头,怒火和恨意相互交织,下一刻他直接把桌上的奏折给掀了。
  殿内侍奉的几名太监,此刻恨不得找个地方钻进去,今日他们听到了不该听的话。
  当偏殿之内噤若寒蝉之时,端妃从新返回了长乐宫灵堂,她的位置和皇后隔得不远。
  当端妃跪到蒲团上,便听皇后压低声音说道:“端太妃,再过几天,你就要去尼姑庵了,却还是这么不安分?”
  端妃面无表情,声音冷淡道:“现在就称我为端太妃了?难不成,是要臣妾尊娘娘为太皇太后?”
  这一个多月来,她俩没少斗嘴,所以靠近坐着的人,也都见怪不怪了。
  被端妃取笑,皇后李氏虽然不爽,但她没有当场发作。
  这里毕竟是老皇帝的灵堂,她要是个端妃吵起来,那是非常严重的失礼。
  “我你就别操心了,你还是多为自己想想吧!”李氏冷笑。
  后面她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把端妃玩儿死。


第477章 念佛去
  七月初六,天气晴朗。
  皇宫之内虽然还是一片缟素,但已经逐渐恢复了正常,朝廷和官署也已恢复正常运转。
  除了清剿丧尸和征粮这两件要务,朝廷上还在忙一件大事,那便是筹备赵维隆的登基大典。
  虽然离定的日期有近两个月,但朝堂上已经为这事儿吵开了。
  登基的大致程序虽同,但具体一些细节官员们各有看法。
  眼下至少要七八种主流方案,让赵维隆根本无从选择,只能让官员们继续争吵下去。
  现在的他,还是感慨自己根基太浅,在朝堂上没有足够多的自己人。
  相比于前朝的纷纷扰扰,后宫明显平静了许多。
  但今日却有一件大事,那便是端妃要离宫了,她将前往皇陵旁的一座尼姑庵。
  皇陵是赵永铖的皇陵,旁边本来没有尼姑庵,赵永铖一道圣旨下来,皇陵外便起了一座院子,并被命名为“长守斋”。
  赵永铖将其命名外长守斋,就是为了在死后,也能和端妃长相厮守。
  端妃的咸福宫,已经在开始收拾行李。
  她宫里侍奉的宫女太监,有三十人之多,此番只能带走十个人,其他人都会被分流。
  此刻,咸福宫正殿外摆着一张椅子,端妃就坐在上面,看着台阶下跪着的几十名宫女太监。
  或许是要分别不舍,或许是想到日后没了依靠,这些宫女太监许多都在哭泣。
  实打实的说,端妃虽然“恶”名在外,但对自己宫里的人还是极好的。
  “都别哭了!”
  以往端妃的话一言九鼎,可此时她开口后,下面的人还是在哭。
  于是她也不想劝了,便接着说道:“你们伺候本宫多年,兢兢业业不敢有失,本宫都记得明明白白……”
  “本宫不是薄情之人,给你们每个人留了银子,算是给你们个傍身的依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