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息之后,一名太监来到偏殿门口。
“传……副千户崔兴安觐见!”
被点到的是崔兴安,这又是众人没想到的,崔兴安本人也有些惊讶。
照常理来说,也该先召见两位正职千户。
此刻没时间想太多,崔兴安从椅子上起身,跟着门口太监就出去了。
第482章 指挥使
心怀不接,在太监的引导下,崔兴安一路进入了大殿。
来到了东偏厅,崔兴安再度惊讶了。
偏厅内的王位空着,而在大案前设了两张小桌,分别是两位枢密使坐在后面。
最让崔兴安奇怪的是,两位枢密使的座位朝着外面,这可不是朝堂的样子,反倒像是在公堂上。
但如果的崔兴安也是穿越者,他就会明白眼下这种情形叫面试。
“见过两位大人,不知王爷何时……”
没等崔兴安问话,便听陈安明问道:“崔副千户,详细介绍一下自己,年龄,出身,自己的性格,有什么本事……都可以说!”
陈安明和关和泰面前,各自摆放着问题清单,将由他们直接进行面试。
陈安明的这个要求,让崔兴安不明所以。
“大人?卑职什么情况,您还不知道?”
只听陈安明开口道:“我知道是一回事,你自己说又是一回事,仔细说说吧!”
事实上,对一个人的了解,需要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得到全面的信息。
外人看有各种角度,而自己看自己,也是一个重要角度。
这本是个简单问题,可当真正要说出口时,崔兴安却泛起了难。
那些该说那些不该说,是不是多夸自己,表表功劳……其中分寸实在不好把握。
“卑职崔兴安,今年三十岁,家里世代都是军户,我爹是原先陇右都司元阳卫的……”
崔兴安侃侃而谈,陈关二人仔细听着。
事实上,作为面试官的他们,在此之前也理解不了这样面试的意义。
可当崔兴安自己介绍自己时,他二人才明白了面试的好处。
听着崔兴安讲述的内容,以及他说话时的神情和语气,陈关对崔兴安有了更新的认识。
事实上,不只他们两个在听,此刻在东偏厅后方过道里,赵延洵也在仔细听着。
只见他身着青灰色云纹袍,背负双手在过道里走着,神色间有思索之色。
“这个崔兴安,能力还是很突出的,而且脑袋灵光……卫使之职不太适合他!”赵延洵暗自说道。
崔兴安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对答如流,在赵延洵这里会是这么个结果。
虽然结果已经判定,但面试过程还未完成,崔兴安还在回答陈关二人的其他问题。
每个人的问题都是固定的,所以在崔兴安面试结束后,他被引到了西偏厅内等候。
紧接着太监引进下一人,然后面试接着举行。
“卑职副千户谭鲁,已三十三岁……”
整个谨身殿很安静,谭鲁的声音在大殿内回响,让赵延洵可以轻松听见。
在过道内反复踱步后,赵延洵转身走进了书房,却见案头摆着一叠稿纸。
走到案前,赵延洵将此物拿起来。
“王爷,这是那个罗伦所写,刚刚呈送过来!”
赵延洵拿着稿子,拿在手里随意看着,同时也注意着东厅内谭鲁的回话。
一边走一边翻看,从罗伦的记述中,赵延洵对北地郡的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其中最重要的,是当丧尸爆发前,北地郡囤积的军队情况。
按罗伦的描述,北地郡囤积了战兵近十万,其中包括三万禁军精锐。
这十万大军之中,有骑兵近三万,其中禁军占了一万五。
看得越仔细,赵延洵就越心惊。
这些囤积在北地郡的军队,对他而言是极大不稳定因素。
按照黄俊等人所言,这些军队在丧尸爆发过程中,并未有太多折损,也就是说他们还有极强实力。
偏偏他们的粮食快要告罄,一但他他们发现陇右有粮,为了活命这些人什么都干得出来。
看完之后,赵延洵表情凝重。
防备北地郡的晋军,也成了必须重视的问题。
那可是十万大军,他雍王府如今下辖的军队,加上新兵,满打满算也不过五六千人。
事实上,如今雍王府面对的问题,还不止外敌一个。
如今赵延洵手下实控人口,已经有了十四万多,这些人可都是要吃饭的。
今年还可撑过去,但也要求这些人明年必须耕种田地,才能保证来年有粮食吃。
之前只元阳府开展春耕,就把王府上下忙得不行,若是整个陇右郡来开展,其中有多大难度简直不敢想。
虽然清剿形势一片大好,但也伴随着重重危机,还有数不尽的其他问题。
“设立卫所,无论是防备外敌,还是辅助耕种,都是迫在眉睫的事……”赵延洵心中暗道。
就在这时,外面的谭鲁已经答话完毕,在太监的带领下,开到了西偏厅内等候。
进入西偏厅,谭鲁本以为能见到赵延洵,偏偏里面只有崔兴安一人。
两人沉默了一阵,当听到下一位在答话时,他俩才打开了话匣子。
当然了,他二人也只是相互确认,被问话的内容是否相同。
关于这些问话的意图,以及他们各自如何对答的,却不是该在这里讨论的。
随着时间不断推移,最后参与问话的段宏也已结束,然后这些人就都被召到了谨身殿正殿。
众人跪在大殿内,前方御阶之上的宝座,此刻却是空无一人。
众人跪了几息后,才听前方有脚步声传来。
“大王诏命……”
这就直接宣召了?众人心里嘀咕起来。
“授许洪元阳卫指挥使之职……”
陇右诸卫之中,元阳卫无疑至关重要。
在王府军中,他许洪的资历是最厚几人之一,得授此职让许洪心安了不少。
“授段宏宁阳卫指挥使之职……”
宁阳卫下辖的宁阳府和莱宣府,如今还没有打下来,授予段宏这个职务,有点儿开空头支票的意思。
但现实却是,宁阳卫辖区极大,想要守备好两府之地,绝不是件容易事。
“授谭鲁丽盐卫指挥使之职……”
“授袁广顾蒙卫指挥使之职……”
“授方同天金卫指挥使之职……”
这三人都是副千户,如今都被授予指挥使之职,可以说一连跨了好几级。
但偏偏,同为副千户,且第一个被叫进谨身殿的崔兴安,此刻却没被念道名字。
五个卫使的位置都已排满,难道还要为他多设一个卫所?这当然是不现实的事。
“副千户崔兴安升千户!”
升千户?只升了一级?到那位指挥使手下任职?还是说直属枢密院?
崔兴安想不明白,但此刻诏书已经念完,众人只得磕头拜谢王恩。
“臣登叩谢王爷!”
第483章 朝会
太安二十五年,七月初十,清晨。
雍王府,永安殿左右偏殿内,大批官员在此处聚集。
今日举行大朝会,所以只要是能来的官员,此刻全都聚集在了永安殿。
这里不只有文官,还有一些武官,许洪等人也在其中。
雍王府的大朝会,本来规定是每月初一十五,但基本没严格执行过。
今日初十召集朝会,官员们也没太意外,这确实就是赵延洵的风格。
此刻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今日朝会将有那些大新闻。
一般来讲,这种高规格的朝会,很少议论什么大事,而是被当成议论
官员们议论纷纷,众人各有说辞,时间就这么慢慢流逝。
“升朝……诸臣入殿!”
当殿外外响起太监的声音,大臣们纷纷从椅子上起身,然后按照级别高低排好班列。
在前方太监引导下,东西两侧偏殿的官员们,列好队伍徐徐走向永安殿。
顺着台阶往上,众人得以进入永安殿,当先引入眼帘的,便是那金碧辉煌的御座。
当年大晋太宗赵洪章夺取帝位之后,便将自己的潜邸进行改建,秦王府的一切都参照帝王之制。
赵延洵受封雍王,秦王府被太安帝改成了雍王府,让赵延洵得以安然享受这些规制。
进入大殿,官员们站在自己位置上,头微微低着看着地面,等待着雍王殿下升座。
大殿内人虽多,但此刻没一个人开口说话,更给此处增添了几分威严肃穆。
当听到大殿后方响起脚步声时,官员们更是屏气凝神,等待着赵延洵出现。
很快,赵延洵从“御座”西侧通道走出,后面跟着七八名太监。
今日赵延洵衣着正式,身穿红色团龙圆领袍,头戴乌纱翼善冠,表情严肃的他威严深重。
提着衣袍下摆,赵延洵徐徐走上御阶,最终在王位上落座。
只见霍安走到御阶前,目光扫视一众官员,高声道:“升朝……”
这句话是信号,众人在听到之后,立马大礼参拜,而后山呼道:“臣等叩见殿下!”
赵延洵微微调整了坐姿,待自己感觉更舒服些后,才开口道:“宣找吧!”
在场大臣仍是心中茫然,只有跪在最前方的长史和枢密使,才知道今日会发生什么。
只见霍安从身后小太监手中,接过了一份文卷。
众人静心聆听,能在大朝会上正式宣读的事,所有人都必须要重视。
“大王诏……”
“陇右光复在即,孤当应时制略,为保百姓平安,防备怪物突袭,故而决定恢复陇右五卫之所……”
“任命许洪为元阳卫指挥使,任命段宏为宁阳卫指挥使之职……”
设立陇右五卫,此事只在小范围内知晓,所以当霍安宣布时,多数人心头都感到惊讶。
而这,也恰好是赵延洵的目的,这种重大时间就应广而告之。
虽然是第二次被宣布,自己要成为卫所指挥使,许洪既然还是忍不住心中激动,甚至比在谨身殿时更激动。
“五卫新设,各卫所兵员皆有不足,征兵之事由枢密院会同各府县衙门,议定执行补充兵源事宜……”
几个卫所既然设立了,不可能许洪几人当光杆司令,征兵确实是迫在眉睫的事。
“此番征兵人数一万,于年终时完成,时间宽裕,枢密院可逐步完成,切不可为完成任务,而下调征兵标准……”
陇右七府,按赵延洵的推测,起码也有二十万活口,而且其中青壮比例较高,征兵一万不成问题。
更何况,现在到年终还有四个多月,足够枢密院完成任务。
第一份诏书宣读完毕,霍安将诏书收起之后,递给了身侧一名小太监。
然后他勾着腰,目光看向了宝座上的赵延洵。
此刻,赵延洵正端着茶杯,手拿杯盖拨弄着漂浮的茶叶。
眼见霍安询问之意,赵延洵微微点了点头。
于是霍安转过身,再度面向御阶下的一众朝臣,朗念道:“大王诏……”
“陇右七府将下,各地官衙空缺,为保百姓秩序,孤将重设陇右个衙,现将各知府人选予以公布……”
陇右剩余六个府,知府人选是昨天议出来的,对此两位王府长史之情。
但在未正式宣布之前,他俩没对外透露一个字,这也是为了避嫌。
“授马宝昆辽平知府……”
马宝昆已经上任了很多天,只是在今天公布这一情况,在场众人对此并无感觉,他们更想知道其他知府人选。
“授刘景辉天金知府……”
刘景辉,此人只是个秀才,但在知县任上干得很好,被提拔也算正常。
“授罗伦顾蒙知府……”
一听这话,许多人心里就泛起了嘀咕,毕竟他连罗伦是谁都不知道。
当然了,长史司和枢密院的官员,都知道罗伦这位曾经的北地郡布政使,成文光可没少把罗伦往外介绍。
为了扩大自己一系官员的影响,成文光也是不遗余力。
虽然有人不知罗伦是何人,但有赵延洵的绝对权威在,现场没一个人敢有意见。
“希望尔等,以百姓生计为重,尽心牧民,如此……方不负本王授尔等知府之职!”
被念到名字的六人,此刻全都在大殿上,只听其高呼道:“臣等必当竭尽所能,护民生计!”
此刻,只见赵延洵放下了茶杯,同时端正了自己坐姿。
“诸卿平身吧!”
从第一道诏书到现在,众人已在地上跪了近十分钟,此刻连膝盖都有些疼了。
待众人起身后,赵延洵开口道:“现在已经快到八月,种下去的粮食即将成熟,秋收的时候就快到了!”
“年前只在元阳大量耕种,但这些粮食是所有人一起吃的,所以也得所有人都出力收粮!”
大殿内寂静无声,所以人都认真听着,因为这是接下来的工作重心。
“如今已经光复的各府县,都要都城内抽调青壮到元阳,把粮食尽快收取入仓!”
元阳府内人口虽多,但因为最近两次征兵都在这里,所以青壮数量是有下滑的。
而剩余的元阳青壮们,承担着甲胄兵器和其他器物的生产,能分出来收粮的人着实不算多。
所以,从其他地方抽调青壮来收粮食,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在此过程中,也能增强其他府县百姓,对王府这个大集体的向心力。
第484章 北行者
“民以食为天,秋收有多重要,想必不消本王强调,你们心里都有一杆秤!”
“下朝之后,长史司和各府县衙门,要详细议定出执行计划,需要枢密院协助也尽可提出来!”
无论是征调青壮,还是收割粮食,都需要军队维护秩序和安全。
“今天安排下去的事,诸卿务必尽快落实,尔等重任在肩膀,切莫让孤失望!”
只听又长史成文光开口道:“臣等会尽快落实,请殿下放心!”
赵延洵微微点头,而后从位置上齐声,绕过大案来到了御阶前。
扫视一众官员,赵延洵问道:“诸卿可有事陈奏?”
众人皆低头不言,这个时候小问题没必要提,大问题又会引来派系斗争。
此刻,最担心的是成文光,他就怕有人质疑罗伦的知府之位。
好在周承平是真君子,这个时候没让手下官员发难。
“既然无事陈奏,那就退朝吧!”
言罢,赵延洵转身,从东侧御阶走下。
只听霍安高呼道:“退朝!”
一众大臣尽皆拜倒:“恭送殿下!”
赵延洵雷厉风行,朝会不玩儿那些虚的,给节约了大家很多时间,这样的君主很受官员们欢迎。
待赵延洵离开大殿,官员们才陆续退出大殿。
离开永安殿,成文光与罗伦并肩行走。
“罗兄,就先委屈你做个知府,后面有位置了再说!”成文光微笑道。
罗伦脸色平静道:“成兄,能有知府之位,我已经已经知足了,只要能做实事……官大官小无所谓!”
“今天真正让我高兴的,是见到王府上下人才济济,更有殿下励精图治……咱这千年传承不会断!”
在被解救之前,罗伦对未来极其悲观。
虽然他们小镇的人还活着,但他们就像水中浮萍,一个浪头就能把他们打翻。
如今看到雍王府兵强马壮,官衙齐备民力丰厚,再有赵延洵这位得天眷顾的君主,罗伦对未来很有信心。
“罗兄,顾蒙府的百姓,有你这般仁厚的父母官,是他们的福气!”成文光感慨道。
罗伦面带笑容:“那也是殿下赐予他们的福气!”
…………
谨身殿,赵延洵返回正殿时,就见到林大贵和张猛守在殿前丹陛下。
“参见王爷!”林张二人大礼参拜。
走到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