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末世从封王开始 >

第216章

末世从封王开始-第216章

小说: 末世从封王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我何故如此?”端妃反问。
  “奴婢跟了娘娘这么多年,忠心耿耿……难道在娘娘心中,奴婢是不能共患难的人?”
  一句话,反将端妃给问住了。
  却见端妃拿起念珠,闭眼沉声道:“沏茶去!”
  灵素面带笑容,从地上徐徐起身后,这才开口道:“奴婢遵命!”
  待灵素走出房门,背对着门外的端妃,嘴角挂起了一缕笑容。
  …………
  禁宫之内,延寿宫。
  延寿宫,历来是太后所居之处,如今李氏便住在此处。
  而她原先居住的长春宫被腾了出来,待赵维隆大婚后便有新皇后入住。
  坐在偏殿内,先皇后李氏正在品茶。
  宫殿金碧辉煌,比之长守斋的清冷,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娘娘,听说已有不少大臣上奏,请尊娘娘为太皇太后……看来这一天不远了!”
  听到心腹嬷嬷这话,李氏脸上带着笑容。
  皇帝一直不尊她为太皇太后,起的是什么心思李氏清楚。
  对此她并不十分着急,因为拖得越久,皇帝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
  而他迟早有承受不住那天,到时候还是得老老实实,给她上太皇太后的尊号。
  太皇太后,大晋朝廷自开国以来,到李氏这里还是第二位,这是何等的尊崇与荣耀。
  到时候,即便与皇帝翻脸,李氏也怡然不惧了。
  一旁又有嬷嬷说道:“皇帝以为他装晕,就能把这件事搁置下去,结果自己却成了笑话!”
  房间内只有他们这三人,而且整个延寿宫都是李氏心腹,所以根本不用担心消息走漏。
  李氏放下茶杯,语气冷冽道:“皇帝不是你们该议论的!”
  “是!”
  “别再有下次了!”
  “是!”
  房间内安静了几息后,才听李氏问道:“姓曹那贱人,如今过得如何?每天都做什么?和那些人见面?”
  监视端妃的人很多,其中出力最多的便是李氏。
  她与端妃不共戴天,自然要想尽一切办法,找出端妃的失当和破绽,将其置于死地。
  “那贱人如今一心念佛,倒是没有再见外人,只是时常派人外出探听消息!”
  听到这话,李氏冷笑道:“我还以为,她真的一心吃斋念佛了,看来还是贼心不死……”
  一旁的嬷嬷问道:“娘娘……要不要给她找点儿麻烦?”
  李氏放下茶杯道:“算了,让他再过几天安生日子,后面有的是时间收拾她!”
  眼下是她进位太皇太后关键之时,这个时候还是不要横生事端。
  “娘娘英明……”
  就在这时,外面响起了禀告声音:“启禀娘娘,李选侍求见!”
  “她来做什么?不见,让她回去!”
  这个时候见李素欣,只会加剧皇帝的猜忌,给自己进位太皇太后增添麻烦。
  “是!”
  再说宫门之外,当自己觐见被拒绝后,李素欣是一肚子火。
  说来也是可笑,赵维隆都已经登基了,李素欣还住在东宫内,连名分问题都没解决。
  今日她来见自己姑姑,为的是给自己要个名分。
  赵维隆要追尊生父为皇帝,给她一个太妃的位份,便是可以争取的事。
  李素欣身后不远处,站着的是他的儿子,如今也处于“无名无分”的尴尬境地。
  眼看着李素欣回来,赵伟恒低声问道:“母亲……姑祖母不远见我们?”
  李素欣没有回答,而是恶狠狠说道:“走……咱们回去!”


第511章 小朝会
  太安二十五年十月初五,秋风萧瑟,元阳街道上的行人更少了。
  而此刻在谨身殿正殿内,赵延洵与王府几位主要大臣,正商议着接下来的主要事务。
  坐在龙椅上,赵延洵听着几位大臣议论,但心思却未放在上面,此刻他想到了京城。
  刘德是五月离开的元阳,可到现在已经过去半年,都没有人从京城带回消息。
  这让他几乎可以确认,京城那边一定是出了变故。
  之前他就听刘德说过,皇帝老爹身体不太好,很可能撑不过今年。
  如果是皇帝老爹驾崩,导致京城局面混乱的话,倒是能解释刘德为何不来传讯。
  很有可能,便宜老妈和刘德都被控制了!
  若不是从系统中,可以看到派去京城那队人手安然无恙,赵延洵都以为端妃遭遇不测了。
  这些人奉命保护端妃,现在全都活得好好的,也证明端妃没有生命危险。
  看来要再派一队人,去京城打探一下情况……赵延洵暗自想到。
  正当他想着这些,殿内站着的周承平说道:“殿下,如今虽民力充足,但也要解决的麻烦更多,当谨慎使用才是!”
  “臣以为,开挖沟渠之事可以放缓,当多派人手入山砍柴,否则今年过冬是大问题!”
  这还真不是周承平危言耸听,元阳的冬天会降大雪,做饭和取暖都要生火,对木柴的消耗量非常大。
  去年元阳城内,就发生了百姓被冻死的事,为此还有官吏受到惩处。
  可这时成文光开口道:“殿下,开挖沟渠乃是为明年春耕做准备,这关系到日后粮食供应,这事儿可放缓不得!”
  “冬天虽冷,但忍一忍也能熬过去,可若是粮食不够吃……臣不知该如何去熬!”
  虽然和周承平一直合不来,但成文光说的这番话也极有道理。
  入境陇右全境几乎都被光复,各地卫所解救百姓的差事却未停止,赵延洵手下的人口一直在增多。
  人口虽意味着生产力,但同时也会产生巨大消耗,对王府的粮食供应将会产生挑战。
  最关键的问题是,王府的发展脚步不会就此停下,往后还会继续对外扩张,到时候会有更多老百姓要吃饭。
  所以在成文光看来,如今已被光复的陇右,必须尽快成为粮食产地,如此才能支撑王府下一步发展。
  为此,冻死十个百个老百姓,也比未来饿死成千上万的好。
  单从数学角度取舍,这个选择很简单,但这并不是冷冰冰的数字。
  叹息一声后,赵延洵徐徐说道:“沟渠要挖土地要开垦,但木柴也必须要储备,这事儿必须把握好度!”
  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只听他接着说道:“眼下离开春还早,但严冬即将来临,让各地多准备些木柴吧!”
  有了这番话,人力资源的使用便将发生变动,周承平胜了一局。
  目光扫向成文光,赵延洵面带笑容道:“成卿,你对农耕水利如此重视,本王很是欣慰……将政务交给你,本王很放行!”
  王府两位长史,周承平主管礼仪监督,成文光则主管具体的政务。
  被赵延洵鼓励,成文光作揖行礼道:“殿下信重,臣感激涕零!”
  微微点头后,赵延洵坐正了身体,扫视下方大臣道:“还有件要紧事,本王一直没想明白,你们都来说说意见!”
  “请殿下训示!”
  理了理袖子绣满华虫的袖子,赵延洵说道:“如今陇右光复,但临近北地、河西、广阳等郡,依然处于怪物肆虐之中,百姓苦不堪言呐!”
  百姓虽然苦不堪言,但始终有那么些生命顽强的,能在绝境中找到了生路,等待着赵延洵救援。
  事实上,当赵延洵说到这里,在场大臣们就猜到了他的目的。
  简单来说,就是王府的大军下一步,该往哪个方向去打去。
  如今陇右光复,王府的精锐士兵们,一直在协助青壮们运送粮食,要么就是在各府清剿丧尸,降低丧尸密度。
  粮食终有运完的一天,而清剿丧尸只能杀掉多数,要想把陇右的丧尸杀光,一两年的时间都不一定办得到。
  所以为了提高发展效率,对外扩张是必然的。
  “卿等以为,王府该先往那边用兵?以解百姓生死之急?”
  今日站在殿内的官员,有长史司和枢密院的主官,以及下面各部门的官员。
  这些人里面多数都是从内地来的,自然心里想着尽早返回,说不定还能见到自己家人。
  所以当赵延洵问出这个问题,殿内多数人都得出了统一的答案。
  眼见众人不说话,赵延洵平静道:“都说说吧……接下来该怎么走!”
  未来如何发展,这是很重大的议题,在场众人都没轻易开口。
  在赵延洵催促之后,只见枢密使关和泰上前了一步。
  “殿下,臣以为,我王府大军,该往河内郡进发,理由有二……”
  关和泰不但表态了,而且还提出了两个理由,这让在场都竖起了耳朵听。
  “卿且试言之!”
  “殿下,关内百姓众多,往关内去能解救更多百姓,此其一!”
  “朝廷也在关内,正遭怪物袭扰,势如累卵,无论为臣为子,都该以保护君父为要,此其二!”
  这两个方面,理由都非常充分,在场众位官员没一个人能反驳。
  事实上,赵延洵也有往东入关的想法,毕竟他需要更多人口,才能升级更多士兵。
  “你们也都说说!”
  赵延洵话音落下,官员们纷纷发言,都表达了对关和泰意见的支持。
  从龙椅上起身,赵延洵走下台阶说道:“但北地郡,朝廷那近十万兵马,我们却不得不防!”
  “是!”
  来到两位枢密使面前,赵延洵停下脚步问道:“如何防备?枢密院可有计议?”
  关于北地郡的情况,所有得到的消息,全都报送给了枢密院和长史司,以便他们制定政策。
  所以当赵延洵问起,便听陈安明说道:“殿下,依靠天金卫和顾蒙卫监视即可!”
  “他们若要来攻,首先要集结军队,并解决行军路上的怪物,根耗时费力本瞒不住我们……我军可从容调兵应对!”
  “且陇右与北地有大河为天险,这些军队若要攻打我们,首先得越过大河才行!”
  听着陈安明的发言,赵延洵走到了大殿门口。
  当陈安明话音落下,便听赵延洵道:“陈卿所言有理!”


第512章 潜入城
  朝堂大佬动动嘴,下面喽啰就要跑断腿。
  对北地郡的侦查,其实一直都未断绝,而且是多方位的派出人手。
  尤其是靠近北地的天金卫和顾蒙卫,卫所都派出了小股部队,越过大河进行侦查。
  当然了,他们探查的范围比较小,只能在大河沿岸二三十里范围活动,再远的话危险程度就更高了。
  所以赵延洵所指望的,有关北地更为精准的消息,只能是由林大贵一行提供。
  此时的林大贵一行,已经深入北地郡北部,距离边关长城也不过七八十里。
  根据已有情报和林大贵一行探查,如今北地郡的情况更明朗了许多。
  朝廷的十余万大军,主要分布在北地郡北部区域,因为他们防备的胡人在北面。
  在丧尸爆发且与朝廷失去联系后,这组成复杂的十余万大军,便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内讧。
  在经历长达半年相互征伐后,这些军队最终形成了三个利益集团,分别盘踞在北地郡北部不同方位。
  这三个利益集团,分别是以中央禁军和北地都司卫所军,以及外地支援的卫所军。
  此刻,林大贵一行出现在北安府城外,现在他知道北安府是北地卫所军的地盘。
  看着蹲在地上的三人,林大贵蹲下身子,拍了拍黄俊肩膀说道:“你们三个,可千万别再耍花样了,要珍惜自己的命!”
  他们一路出来,带了黄俊共九人当向导,期间发生了两次逃跑事件,以至于有六人身死。
  黄俊干笑了两声,说道:“林总旗,你放心……我们绝不会再跑!”
  第一次逃跑,乃是黄俊本人策划,但最终的结果是,他死了四个兄弟,其中一个还是被丧尸咬死。
  而第二次逃跑,是黄俊手下人向巡逻的北地卫所军求救,差点儿让林大贵一行全军覆没。
  经这两次事件,林大贵对黄俊几人没有半点儿信任。
  这时一旁有侍卫开口道:“实话实说,你们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一刀砍了你们或许更省事儿!”
  听到这话,林大贵点了点头:“他说得有道理!”
  谁都害怕死亡,黄俊自然也不例外,此刻他着急忙慌说道:“林总旗,留下我们还有用,毕竟我是从前线逃回来的,那些路能走那些不能走,我比你们更清楚!”
  事实上,林大贵也是顺手威胁这些人,以免在入城过程中出幺蛾子。
  “那好……最后给你们一次机会!”
  说完这话,林大贵起身对众人说道:“换衣服!”
  这些被军队控制的城池,如今全部处于军管状态,普通百姓和奴隶没什么区别,是替军队搞生产的工具。
  在进入北地郡后,林大贵对北地都司的生存模式,有了大致的了解。
  他们的几万兵马,分布在以北安府城为中心的几个县城内,军队在这些县城内外开辟了安全区。
  这些所谓的安全区,其实就是构建了简单的防御工事,用来防备丧尸侵袭。
  在经过一年多与丧尸对抗后,这些军队也摸索到了应对丧尸的方式。
  当然了,开辟这些安全区的目的,本质上是获得能耕种的田地。
  要应对前线大战,北地郡囤积了大批量的粮食,丧尸爆发后这些粮食还在。
  可粮食即便再多,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所以军方高层才会想办法,以做到可持续发展。
  为了存续下去,他们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抓敌对势力的人畜当口粮,在城外搜刮一切能吃用的东西,当然也有开辟安全区这法子。
  眼下,他们几个人就藏在城门外的安全区,距离城门不过三百米。
  他们此刻换上的军服,乃是半个时辰前抢来的,为此他们灭掉了一队卫所军士。
  一队军士失踪,在这个时代还真不算啥大事,毕竟每天都有人死去。
  很快,他们一行换好了军服,林大贵便带着队伍,直接向城门处进发。
  押着黄俊三人往前走着,林大贵低声警告道:“一会儿老实点儿,否则你们几个必死!”
  把他们几个押着,一会儿过城门时,林大贵会说他们是从城外抓的逃奴。
  这样即使黄俊几人跳反,林大贵直接一刀给杀了,也不会引起守城士卒怀疑。
  黄俊连连点头:“大人放心,我不会自寻死路!”
  只往前走了几十名,他们一行就被城门守卒发现。
  林大贵很淡定,为了进到城里,他已在城门外观察三天,对其中过程了如指掌。
  来到吊桥前,林大贵大声喊话:“百户大人,把吊桥放下来,我们抓了几个逃奴回来!”
  所谓的吊桥,只有一米宽,收放非常方便。
  城楼之上,三名士兵拉着绳子,缓缓将吊桥放了下来。
  林大贵第一个走了上去,带着队伍往城门处走去,前方城门此刻还未开启。
  当吊桥再度被拉起时,城门处响起了轰鸣声。
  林大贵带着手下继续往前,前方对他们而言是龙潭虎穴,此刻有人感到紧张也很正常。
  察觉到手下人呼吸已急促了些,林大贵笑着说道:“兄弟们,别担心……不会有事!”
  安然进入城门,里面开门的士兵,没有注意他们几个人的面孔,因为每天进进出出的人太多。
  他们进入瓮城,身后城门轰然关闭,林大贵继续来到了内城门处。
  根据昨天对那些军士的审问,他知道要在内城门这里交割差事,简单来说就是做个登记。
  “王大人,小人张青羊,这次出去抓了三个逃奴,还砍了十五头怪物!”
  输完这话,林大贵从部下手中接过一个袋子,然后将里面的东西倒了出来。
  一颗颗人头滚在地上,看得书桌后的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