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未被授职的余承尧是个例外,他被授职的几名好友围了上来。
“承尧,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你们没有被授职?”
这句话,问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
余承尧黄远清这些人,是学子们公认的佼佼者,他们该有最好的岗位才对。
现在最着急的,莫过于前六名中,还不知内情的几人。
寒窗苦读为的什么?还不就是为了手握权力施展抱负,可现在他们连官职都没有,岂不是在理政学堂浪费时间。
余承尧嘿嘿一笑,说道:“这个……我也不清楚!”
他当然不会说出自己知晓的内情,那样只可能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黄远清自然也不会说,于是少不了有人着急,但更多的人却等着看笑话。
可这种状态没持续多久,只见一名礼官返回,朗声念道:“本次结业学子,前六名者……殿下召见!”
听闻这话,现场一片死寂。
三到六名的人,脸上虽然勉强保持平静,但心里已在高呼“殿下圣明”。
幸福来得太突然,他们的成绩是有回报的,而且是出乎预料的高回报。
没有人会以为,赵延洵召见只是简单聊聊。
这次觐见,必然会授予这前六人更高的官职,至少要比第七名的胡闵要好。
人心如流水,刚才还聚在胡闵这些人身边的人,此刻纷纷来向黄远清几人道贺。
“恭喜诸位师兄……”
“我等还得以诸位师兄为楷模……”
“承尧,我就说你必非池鱼,今日殿下召见,你要一飞冲天了!”
“承尧兄,借句古话……苟富贵,勿相忘啊!”
虽然是第二名的“榜眼”,但余承尧的人气是最高的。
“好了,有什么话回去再说,现在你们六位……跟本官去王府!”
在礼官的催促下,余承尧几人不再废话,跟着礼官离开了学堂。
众人注视他们离去,结业的学子无疑是羡慕的,今日分别他们和黄远清几人,走的将是不同的两条路。
…………
在礼官引导下,黄远清六人出学堂后,便往王府方向走了去。
距离不是很远,他们只走了几分钟,就来到了王府正大门。
转过身,礼官对几名学子说道:“尔等俱为英才,殿下特许……由中门入王府!”
由中门入王府,严格意义上来说,唯赵延洵一人有此资格。
凭此可见,赵延洵对他们极为重视。
毕竟科举殿试,也只有第一名的状元,才能从皇城正门入宫觐见。
“进了王府,会有人引尔等入内,去吧!”
此刻,在经历最开始的欣喜后,黄远清几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紧张起来。
以至于礼官提醒了两次,他们才迈步向王府里走去。
走上台阶,两边是装备精良,威严肃穆的侍卫,还有前方那高大的门楣,都在此带给了学子们压力。
在心跳加速中,他们一行走进了王府大门,里面一名太监正在等候。
“诸位请跟我来!”
他们这六人,都是第一次进入王府,虽然心里紧张忐忑,但还是忍不住悄悄打量周遭环境。
只听走在前面的太监说道:“前面是永安门,进了门便是永安殿,再往里走就是谨身殿了!”
很快,他们已经被带到了谨身殿外,几人分两列站在丹陛之前。
“尔等在此等候,咱家去向王爷通禀!”
说完这话,这太监就迈步走上台阶,最终消失在众人眼中。
众人抬头,前方是高大的殿宇,站在这里只会让人觉得自身渺小。
大约过了几分钟,刚才那太监走出了大殿,站在高处对下方学子喊道:“王爷宣尔等觐见!”
余承尧和黄远清站在前面,他二人对视一眼后,迈动脚步台阶上走去。
大殿内的情形,逐渐呈现在他们面前。
除了侍立的太监,里面的人没有几个。
赵延洵端坐于王位上,
迈步跨过门槛,众人进入大殿之内。
在路上,礼官已经告诉他们礼节。
所以在殿内站定之后,六名学子随即大礼参拜。
“叩见殿下!”
赵延洵便开口道:“免礼!”
今天,他把这成绩最好的几人叫来,本质上是进行一次面试。
不管治军还是治吏,赵延洵都秉持着树立典型的原则,让其他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越是出生低的人,在赵延洵看来越适合当典型,因为他们激励效果最好。
比如杨青秦昊这些人,当初被赵延洵夸为军中楷模,如今皆已升到高位,成了军中士兵立志追赶的目标。
基于以上这些想法,赵延洵关注到了黄远清。
即使黄远清排名第三第四,但因其出身太过“恰当”,也会成为被授授官职最高的人。
当然了,授官是应该非常慎重的事。
所以即便黄远清考了第一,但如果他接下来的表现确实太差,赵延洵也不会强推他上位。
“诸位都是学子中的佼佼者,所谓能者多劳,本王不得不让你们多担些担子!”
虽然众人还未入官场,但“多担些担子”什么意思,他们还是能听得明白。
“今日找你们过来,只是想问你们几个问题!”
此刻近距离与赵延洵对话,余承尧几人格外紧张,一个个低着头犹如鸵鸟。
现场一片安静,按道理说这时该黄远清接话,可他根本不知道这规矩。
就在现场尴尬时,只听余承尧开口道:“请殿下垂询!”
见此情形,一旁的刘青山心感失望,黄远清虽然学问做得好,但和这些老权贵子弟比,接人待物方面确实差许多。
但刘青山知道,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他也是寒门出身,当初的他和黄远清一样。
殿内众人各有心思之际,只听御阶上赵延洵发问道:“尔等为何要做官?”
第544章 问对
为啥要做官?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有的人为升官发财,有的人为民请命,有的人只为享受权力。
但显然,这些心里话不能说。
眼下这情形,相当于朝廷的“殿试”,他们必须尽快想出“漂亮”些的回答。
这个时候,也不会有人再讲谦让。
只见余承尧第一个走出,行礼后回话道:“回禀殿下,学生入仕,不为做官,只为追随殿下,扫平乱世!”
这话无疑有拍马屁的嫌疑,但却是合格的答案,表明了对赵延洵的效忠。
只说了这一句,余承尧就退回了班列,显然他觉得这句话已足够,再说已是画蛇添足。
而他这句话,也给其余众人指明了答题方向,所以接下来几人都朝这个方向来说。
有的夸赵延洵圣德,自己被感召所以愿意效力;有的赞赵延洵爱民,他们愿意追随;有的说他文治武功盖世,必定能安定天下……
虽然说法五花八门,但核心却是不变的,他们都是为效忠赵延洵才做官。
这种回答,初一听还觉得不错,可听多了也觉得腻得慌,但赵延洵并未表露出来。
事实上,对于封建官僚来说,若是他们真的做到忠于君主,就已经很合格了。
而此刻,只剩黄远清一人还未作答。
不只是刘青山有些担忧,就连周承平亦是皱眉。
此刻他不由在想,黄远清是不是被“殿试”这阵仗吓住了?
真要是那样,周承平也会感到失望,但此刻他依然对他充满期待。
当所有人都说完后,黄远清还保持着沉默,此刻就连余承尧也看不下去了。
但这个时候,余承尧也不敢出言提醒,只听面露焦急看着黄远清。
只有感知能力强大的赵延洵,才能察觉到黄远清平静的表情下,正在做似乎艰难的抉择,这一点从微表情中可以推断出。
事情倒是有意思了……赵延洵不由想到。
终于,黄远清下定了决心,行礼后开口道:“殿下,学生为官,只为求一个公道!”
这番话,虽不能说石破天惊,风格上却和前面几人截然不同。
赵延洵未置可否,而是问道:“求公道?求什么公道?”
黄远清答道:“为王府治下的百姓求公道!”
“你的意思是……王府治下有不公之事?”赵延洵语气变冷。
此刻,殿内所有人都感到了压力,而这不过是赵延洵对黄远清的测试。
他倒要看看,黄远清这番“言论”到底是哗众取宠,还是真心为了百姓公道。
“王府下辖地域辽阔,官员众多良莠不齐,百姓弱势,难免会有不公之事发生……”
听到这些话,刘青山眼中满是担忧,他是真没料到,黄远清胆子会这么大。
唯一一旁的周承平,此刻把心放回了肚子,暗道自己没看错人。
周承平不担心黄远清的安危,因为他很清楚赵延洵的为人,这样的明君圣主,是不会和黄远清一般见识的。
眼见黄远清还要接着说下去,余承尧忍不住提醒:“远清,你在胡说些什么?”
这个时候阻止黄远清,余承尧是冒着极大风险,他这做朋友的确实很够意思了。
宝座上,赵延洵对这些事不以为意,只见他端起茶杯说道:“让他说!”
黄远清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所谓无私者无畏,他说的话都是真心实意。
“殿下敬天爱民,自不许世上有不公之事,学生愿意扶危济困,以全殿下圣德!”
说完这话,黄远清直接跪在地上,把头磕在地板上不起来,这是死谏的派头。
此刻,大殿内一片死寂。
就连周承平,此刻也有些动容,暗道这年轻人胆子太大。
周承平已经做好准备,若赵延洵要训斥黄远清,他怎么也得帮忙开解两句。
一旁的成文光,看到黄远清这个样子,本能就觉得心里不舒服,他最恨的就是清流。
而一旁的余承尧等人,此刻眼神满是惶恐不安,黄远清的举动吓到了他们。
所谓君心似海,眼下赵延洵并未表态,给他们这些还未入仕的学子,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余承尧还在为黄远清担心,而其余的几个人,已在心里骂起了他,骂他不识时务害人害己。
事实上,这一段时间的沉默,还是赵延洵在测试黄远清。
如果此人不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话,那就是值得栽培的好苗子,日后位列殿阁也不是没可能。
官员分浊流清流,前者如过江之鲫,而真正的清流官员,说是大海捞沙也不为过。
当黄远清额头上冒出细汗时,赵延洵终于开口道:“好啊……好!”
说道这里,赵延洵从宝座上起身,而后走下御阶道:“江山代有才人出……”
说到这里,赵延洵目光扫向周承平道:“周卿,此人性情和你倒是有些相似!”
只听周承平道:“启禀殿下,才人虽生,亦需明主,否则只会宝珠蒙尘,生不逢时!”
周承平说话时,赵延洵已走到黄远清面前。
看着眼前出现的皂靴,黄远清的心逐渐宁静。
“起来吧!”
说完这三个字,赵延洵转身返回宝座,而黄远清也从地上起身。
落座之后,赵延洵再度问道:“若授予尔等官职,你们该如何施政?”
这时提出第二个问题,显然黄远清已经过关。
第二个问题,对学子们来说无异于第二轮较量,这个问题得说些实际的,只喊口号是不行的。
“不需要长篇大论,每人不要超过一百个字!”
众人立马组织语言,反应最快的仍是余承尧。
“回禀殿下,学生若为官,当严明律法,并以身作则,监督治下吏民严守王法!”
“同时鼓励生产和开垦田亩,打压偷奸耍滑,扰乱治安蛊乱人心之贼!”
余承尧的答话,在赵延洵这里仍是满分,他心里已认定此人可做能臣。
紧接着,黄远清站出班列说道:“回禀殿下,学生若为官,当深入百姓,察民之急,解民之难,使民知殿下隆恩,沐殿下之德政……”
“如此百姓万众一心,皆勠力而助殿下成大业!”
可以说,黄远清不但思路清奇,和没忘记拍赵延洵马屁。
待黄远清说完后,其他学子陆续答话,但都只能说是过关而已。
第545章 授官
接下来,赵延洵又问了几个问题,一众学子都一一作答。
总体来看,这些人都称得上是可造之材,至少赵延洵是满意的。
而在这六人里脱颖而出的,唯有黄远清和余承尧。
这二人考试成绩虽有优劣,但此刻在赵延洵心中,分量是一样的重。
在赵延洵看来,黄远清日后必定是直臣,余承尧或许会成为能臣,二者并无高低直之分。
问对已经结束,赵延洵拿起朱笔,在面前的书案上写了起来。
这是一份空白的诏书,同时也是一份任命书。
根据这六名学子的表现,赵延洵当场授予他们官职。
写完之后,一旁侍立的霍安拿起大印,往写好的诏书上盖了去。
在赵延洵示意下,霍安将诏书拿起,而后来到了御阶前。
只见他摊开诏书,扯着嗓子念道:“大王诏……”
在场众人尽皆拜倒,叩头聆听诏书内容。
“授黄远清丽盐府判官……”
“授余承尧宁阳府判官……”
“授赵友顺辽平府延泗知县……”
“授杨兴荣天金府全安知县……”
“授袁东升莱宣府平武知县……”
“授侯康顾蒙府通山知县……”
被授予知县,多数人心里的石头便落了地,主政一方更能干出成绩,而且在官阶上已比前面那些授职的高。
当然了,这新鲜出炉的四位知县,还是不如被授判官的两人。
诏书念完,几位学子再度叩头道:“叩谢殿下天恩!”
放下茶杯,赵延洵看向地上几人道:“担子已经交给你们,刚才你们说得天花乱坠,接下来就看你们身体力行了!”
“莫要叫孤失望!”赵延洵沉声说道。
“殿下教诲,臣等谨记!”众人再拜。
赵延洵微微一笑,说道:“都起来吧!”
当众人起身后,他便接着说道:“今日你们春风得意,想必不少人等着向你们道贺,都回去吧……孤就不留你们了!”
可以说,赵延洵很为黄远清几人着想。
“臣等告退!”
几人再度行礼后,缓缓退出了大殿。
看向下方三位大臣,赵延洵笑着说道:“三位爱卿,你们也忙去吧!”
“是!”
等这三人离开后,赵延洵从宝座上生了个懒腰,却见一旁霍安欲言又止。
“有话就说!”赵延洵颇为不满。
“王爷,刚才蓉娘娘派人来提醒过,说王爷您答应过……这边忙完,就去听风阁!”
“倒是忘了这事儿!”自言自语后,赵延洵瞥向霍安道:“她又拿捏你了?”
“这……”霍安面带苦涩,吐着苦水道:“蓉娘娘说,若是奴婢不传话,就要惩罚奴婢!”
听到这话,赵延洵不由无语:“你怎么就这么怂?”
这话霍安可就不好接了,黄蓉蓉受宠毫无疑问,霍安根本没必要得罪她。
最关键是,黄蓉蓉收拾人的法子千奇百怪,确实让人很难受。
霍安这个老实人还好,在外凶名赫赫的林全,那才是被收拾得惨,只是他不敢说而已。
“行了……为了你不受罚,我还是去听风阁吧!”赵延洵半开玩笑。
赵延洵很清楚,霍安之所以如此“怕”蓉妃,是因为他对黄蓉蓉过于“包容”。
霍安笑着答道:“多谢王爷!”
…………
当赵延洵往听风阁去时,黄远清一行已走出了王府。
也只有真正走出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