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末世从封王开始 >

第233章

末世从封王开始-第233章

小说: 末世从封王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芷儿,你消消气……”
  没等王三娘把话说完,却听周兰芷呵斥道:“叫我娘娘!”
  “是是是,娘娘…娘娘…您消消气儿!”王三娘一时骇然。
  和周兰芷相识这么久,这还是王三娘头一次见她如此严厉,简直就跟换了个人一样。
  在柳山驿一起相处的日子,周兰芷为人和善,让王三娘一直都觉得,她是个很好说话的人。
  但现在想起来,这位周姑娘极有主见,那是她能随意调弄的。
  “叫你一声嫂子,你还真把自己当我嫂子了?告诉你……我大哥有明媒正娶的妻子!”
  “只是因你侍奉我兄长,而且还怀上了兄长的孩子,我才对你礼遇了些……你可倒好,还真摆起长嫂的谱儿来了!”
  王三娘很清楚,如果她真把周兰芷得罪了,她在元阳肯定活不下去。
  于是她立马跪地道:“娘娘恕罪,是贱妾不晓事,求娘娘恕……”
  “哎哟……”
  王三娘毕竟怀着孩子,此刻下跪动作幅度太大,难免引起不适感。
  见此情形,周兰芷心中怒气消散了些。
  “起来,莫非还要我来扶你?”
  从地上缓缓起身,王三娘勾着腰,看起来可怜兮兮的。
  周兰芷板着脸说道:“你在城里衣食不缺,好好照顾好两个孩子,无要紧事少来王府找我!”
  “是!”
  对周兰芷来说,王三娘一直过来,要点儿吃穿没啥大不了,但会影响到她在王府的形象。
  她周兰芷眼下啥都不怕,就怕被拉低形象后失了宠,所以她才要王三娘少来王府。
  在王府里待了这个把月,周兰芷弄清了府中格局,这让她深知要谨慎小心,行差踏错是很危险的。
  “回去吧!”
  “是!”
  王三娘灰溜溜的走了,但周兰芷发火儿的情形,却也被有心人看了去。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现在被人看了笑话,总比以后次次被人看笑话的好,所以周兰芷选择快刀斩乱麻。
  …………
  “林姐姐,王爷怎么还不回来?”
  飞雨轩内,黄蓉蓉趴在书桌上,全面的幕布已经打上“剧终”二字。
  林静玉坐在窗户边,她的手里拿着玉笔,正在卷轴上勾画着。
  “你是思念王爷,还是思念他回来后,给你再找一部戏?”
  自从能追剧,黄蓉蓉就跟上了瘾一样,自己的看完之后就赖到飞雨轩,陪着林静玉几天把她的也看完了。
  “自然是思念王爷!”黄蓉蓉撅着嘴说道。
  略微思索后,林静玉说道:“再过三天,王长子百日宴,想必王爷会回来的!”
  “姐姐,真羡慕你……怀上了王爷的孩子!”
  虽然林静玉说过怀孕很辛苦,但黄蓉蓉还是极为羡慕。
  就在这时,房间外响起了吵嚷声,是一群女子嬉笑的声音。
  “怎么回事?”林静玉冲房间门口问道。
  侍立的婢女连忙出去查看,没一会儿返回禀告:“娘娘……是小七回来了,正给姐妹们分发饰品,奴婢还得了一个呢!”
  言罢,这名侍女拿出了一根银簪。
  虽然如今已到末世,但在局势逐渐稳定之后,银子也恢复了一定价值。
  所以侍女手中这根银簪,除了可以当做饰品用,拿来换粮和其他生活物资也可以。
  “分发饰品?她从那里来的这些东西了?”林静玉皱眉问道。
  银子虽然不值钱,但这些打造出的饰品还比较稀奇,小七那里怎会有许多?
  如果是来路不正的话?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没等林静玉开口,只听黄蓉蓉说道:“一个奴婢,居然如此阔气?叫她进来!”
  “是!”
  没一会儿,侍女小七被带了进来,小心翼翼跪在了房间门外。
  “叩见两位娘娘!”
  黄蓉蓉走到门槛处,盯着跪地的小七问道:“听说你在给宫里人分饰品?这些东西那里来的?”
  “回娘娘,这些是奴婢从家里带来的!”
  这时林静玉问道:“你家何时如此阔气了?”
  小七连忙答道:“回禀娘娘,奴婢家里……给奴婢说了一门亲事,这些东西都是别人送的!”
  “这些饰品不值什么,加之姐妹们待奴婢极好,所以奴婢才带进王府,将其分给姐妹们!”
  小七连忙解释清楚,她可不希望被林静玉误会了。
  “你家给你定了亲事?”这倒是让林静玉有些好奇。
  “正是,此人是兵马司的总旗,给王府立下了不少战功!”说这话时,小七脸上飞起一抹红霞。
  虽然林静玉对军中事务不太了解,但也知兵马司的总旗,已是普通人仰望的存在。
  这样的人又立下战功,能拿出这些银制饰品,倒也不显得奇怪了。
  林静玉不由说道:“既然是你夫家给的聘礼,那有拿来送人的!”
  于是小七答道:“奴婢这就去找姐妹们要回来!”
  林静玉无奈摇头道:“送出去的东西,再要回来怕不是要得罪人,算了……你只要不觉得可惜,也没什么!”
  也只有她如此宽厚待人,才让
  “奴婢听娘娘的!”小七促狭一笑。


第552章 丽盐府
  丽盐府,地处陇右最南端。
  此地拥有不少盐井,供应着整个西北及关内几郡的食盐,乃是西北难得的富庶之地。
  在丧尸爆发后,丽盐府的产盐作坊全部停工,若非陇右人口锐减,一定会引起巨大的粮荒。
  可这一年多时间过去,陇右大地上能搜刮到的存盐,基本都已全部搜刮完毕的,所以盐井开工迫在眉睫。
  但制盐毕竟是技术活儿,在没有足够多的技工时,想要大量产盐根本不现实。
  除此之外,想要产盐还得解决盐井安全,食盐运输安全等问题,可以说这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
  新上任不久丽盐判官黄远清,还没来得及按自己的计划开展工作,就接下了知府胡思德交给的产盐任务。
  可是真正的计划赶不上变化,面对这紧迫而重要的任务,黄远清没有推辞。
  在接下这项任务后,黄远清一方面寻找盐工,并招募百姓学习制盐,另一方面他联系了卫所,请求给予盐池盐工安全保障。
  说起来就这两条,但其中要协调的事数不胜数,比如所有人参与人员衣食住处等等。
  上任还不到二十天,来回奔波的黄远清就清瘦了许多,让本来瘦弱的他看起来更是弱不禁风。
  当然了,付出这么多也是有回报,第一批盐井已经恢复生产。
  为了保证安全,第一批盐井戒备森严,卫所方面在此派驻了一个百户所,并围绕盐井和作坊修筑了防御工事。
  此刻,黄远清和派驻于此的百户,便守在庄子所在大门,大学纷飞冻得他脸色通红。
  在结束了对丽盐各县的巡视后,赵延洵今天将到盐井来观看,所以他二人在此等候迎接。
  “听说黄大人是元阳静东人?”
  “正是!”
  “在下此前便在静东驻守,哪儿可真是个好地方!”孙有成笑着说道。
  他想提起话题,可偏偏黄远清对此没兴趣,静东于他而言是个伤心之地。
  此刻孙有成有点儿尴尬,但他也知道黄远清是啥性格,所以只能收起自己的话匣子。
  但如果有可能的话,孙有成还是愿意和黄远清拉近关系,毕竟这位可是雍王亲点的丽盐府判官。
  思索着这些,看着远处养起的烟尘,孙有成开口道:“王爷到了!”
  “都站好了,王爷到了!”孙有成提醒着自己的部下们。
  此刻站在门口的,除了黄远清和两名小吏,还有孙有成手下的二十几名士兵。
  马蹄声越来越靠近,远处队伍已出现在官道上,朝着盐井所在庄子飞速赶来。
  沿途少不了丧尸,但在侍卫们强大武力下,宛如秋风扫落叶般被灭掉。
  “把门口聚集的几个怪物砍了!”孙有成大声吩咐道。
  事实上他们一直在清理,可这玩意儿根本杀不干净,杀了几个没一会儿又会出现。
  很快,马队飞驰而至,赵延洵被侍卫们簇拥其中。
  “参见殿下!”
  在场众人跪在雪地里,纷纷对赵延洵行大礼。
  “不必多礼,都起来吧!”赵延洵沉声道。
  而后跃下了马背,迈着步子往前走来,其后侍卫们也纷纷下马。
  待黄远清二人起身后,赵延洵先问道:“这里聚这么多人?不怕有怪物偷袭?”
  孙有成立马答道:“王爷放心,庄子周围防御工事严密,绝不会给怪物偷袭的机会!”
  进入冬季,气温降低后影响了丧尸活性,只要不去主动招惹,丧尸便不会大规模聚集,所以庄子的防守压力不是很大。
  “走吧,先去盐井看看!”
  黄远清连忙迎上,说道:“殿下请!”
  然后他便引导着赵延洵,往庄子里面走了去,孙有成则引导者侍卫们休息。
  沿途,黄远清介绍着此处此地情形,让赵延洵对庄子有了大致了解。
  “殿下,庄内共有盐井三十七口,已有四口盐井重新开工,每天可产食盐近两百斤!”
  “三十七口?其他的多久能开工?”
  黄远清答道:“回禀殿下,其他的还在清理之中,一年多未有人打理,许多盐井已经堵塞……”
  清理盐井这活儿,可不是一般的困难,所以会耗费大量时间。
  此刻旁边便有一处屋子,里面正有人忙碌着,赵延洵直接走了进去。
  来到门口,就见到里面有两名汉子正在忙碌,从趴在地上掏着什么东西。
  “殿下,他二人便是在清理盐井!”
  这时跟在赵延洵身后张猛不由提醒道:“你们两个,王爷到了还不行礼?”
  那两名汉子干活儿过于认真,听到提醒才知有人到来,立马转过身看向门口。
  然后他俩“扑通”一身跪在地上,旁边的绳子直接往后面跑去,几息之后地底传来微弱的闷响。
  “叩见王爷!”
  赵延洵没有理会,而是走到了这俩汉子身后,就看到一个漆黑的“洞”,洞口直径不超过二十公分。
  示意干活儿的两名汉子退开,黄远清上前解释道:“殿下,这就是盐井,这一处深有近二十丈!”
  如此深且细的盐井,施工难度极大,是长年累月开凿而出,并非是一时之功。
  刚才这两名汉子,是在利用攻击清理井中杂物,唯有清干净后才能使用。
  简单参观后,赵延洵说道:“去制盐作坊里看看!”
  于是众人走出了这处房屋,外面的雪此刻小了一些。
  一边走,黄远清一边解释道:“殿下,据说丽盐府衙文书记载,全府有盐井九百多口,分布在府城周围三十里范围内!”
  其实这样说不准确,是先有盐井后有的府城,府城就是服务于这些盐井的。
  “全盛之时,丽盐府每日可产盐近四万斤!”
  赵延洵点了点头,说道:“可惜……怕是再难见此盛况了!”
  按黄远清刚才的解说,现阶段恢复的日产量是两百斤,离四万近差着十万八千里。
  谁知黄远清却道:“殿下此言,臣不认同!”
  “为何?”赵延洵饶有兴致问道。
  “待殿下扫平乱世,与民休养生息,待国富民殷之时,盛世自当降临!”
  黄远清说得很真诚,让这明显是拍马屁的话,显得格外义正言辞。
  对此,赵延洵并未回应,有些事只要踏实做就可以,没必要自己天天喊口号。
  “前面就是制盐作坊了?”


第553章 盐之重
  只见前面一处院子,屋顶正在冒出热气,以至于并没有积雪存在。
  “殿下明鉴,此处正在制盐!”黄远清答道。
  一旁的张猛不由接话道:“王爷,臣吃了这多盐,还从没见过盐是咋产出来的!”
  赵延洵笑道:“正好,今日让你开开眼界!”
  于是一行几人走进了院子,工人们提前得知赵延洵到来,此刻纷纷丢下手里的活儿出来迎接。
  看着此处的跪着的十几名老少爷们儿,赵延洵对黄远清吩咐道:“让他们各归其位,继续制盐!”
  待黄远清吩咐完毕,众人随即返回了工位,一切都井然有序。
  当然了,赵延洵这位神一般的人物到场,还是吸引着所有人的注意力。
  若非黄远清提前反复告诫,让他们一定要认真干活儿,这些人恐怕真的会磨洋工,并将瞻仰赵延洵当成主要事情。
  赵延洵来到一处大锅旁,里面正在熬住卤水,肉眼可见已有晶体析出。
  “仅这一处作坊,就要十几号人才能运转?”赵延洵问道。
  黄远清答道:“回禀殿下,一处作坊不过三五人即可,其他人是来当学徒的!”
  “原本一个老师傅得带七八个人,今日为了腾出地方来了,多出的人并未到此!”
  赵延洵随即问道:“学成手艺大概要多久?”
  “这……”
  这属于专业问题,黄远清一时难以作答。
  站在炉火前,看着的锅里冒出的热气,赵延洵对一侧的张猛吩咐道:“带个老师傅过来问话!”
  张猛严格执行了此项命令,还真找了个年纪最大的工人。
  “叩……叩见王爷!”老师傅颤颤巍巍跪在地上,语气中有敬畏有激动。
  “老丈,制盐有多少年了?”
  “回王爷话,草民十岁跟老爹做工,到现在四十多年了……”
  赵延洵点头说道:“四十多年……当年的小学徒,如今也成大师傅了!”
  “如今这些学徒,多久才能出师?”
  “回王爷话,少说也要一两个月,才能找准火候!”
  点了点头,示意这老师傅退下之后,赵延洵才问黄远清道:“一两个月出师,倒也不算太久!”
  黄远清接话道:“殿下,除了工人,制约制盐产量的还有其他东西!”
  游走在作坊内,赵延洵说道:“你且说来!”
  “熬住卤水需要木柴,处理卤水需要大豆,各处盐井维护……”
  逮着这个机会,黄远清诉说着自己的难处,希望赵延洵能帮忙解决问题。
  可这偌大的雍王府,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很多时候赵延洵也是无能为力。
  如果所有问题他都自己能解决,那他也没必要招这么多官吏。
  “有难处,王府能帮的会尽量帮,但许多事情……还得靠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是!”黄远清躬身答道,这句话的意思他能听懂。
  “入境王府治下,人口已近二十六人,算下来每日消耗食盐至少三千斤……”
  “王府各地存盐已经不多了,你要尽快想办法扩大产量,至少要在过年之前达到日产五百斤!”
  本来黄远清开口是要条件,此刻啥保证没捞着不说,反而被要求扩大一倍多产量。
  黄远清暗自叫苦之际,却也知道自己没得选,毕竟这世道比他苦的人更多。
  “臣必当尽力而为!”
  赵延洵微笑说道:“孤相信你的能力!”
  在作坊内观看一阵后,赵延洵又去了储盐的库房,在这里他见到了白花花成品盐。
  黄远清接着解释道:“殿下,每隔三五天,卫所就会派人来取盐,然后送往府衙去,再由府衙上报长史司调拨!”
  虽然产量小了一些,但制盐已走上了正轨,这已经让赵延洵很满意。
  “刚才你说的那些难处,无非就是人手不够,资源不够……”
  赵延洵突然说起这话,让黄远清心底生出了希望。
  “要解决说来也简单,无非就是多调派人手,这事儿丽盐府衙自己都能解决!”
  “之所以让你觉得困难,无非是因为未对此事引起重视,所以才把人手调派去砍柴开荒挖沟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