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末世从封王开始 >

第242章

末世从封王开始-第242章

小说: 末世从封王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大战一触即发,北地都司从各卫所抽调了人手,原本兵力将近六万,混战之后兵力仅存四万余众,如今占据着北安府和阳灵府北部!”
  禁军入北地之后,就被顶到了最前线去,原本顶在前方的北地诸卫所才会后撤。
  “如今北地卫所,乃是原都指挥佥事掌军,都指挥使李靖被其杀害!”
  听到这里,周承平忍不住骂道:“乱臣贼子!”
  赵延洵未置可否,末世降临生存为先,谁还管你朝廷规矩。
  看着沙盘上北安府的大致地形,赵延洵接着说道:“你继续说!”
  “最后一方,乃是各地卫所增援北地的军队,兵力有近五万多人,其中以广阳都司实力最强,兵力有一万五千余人!”
  点了点头,赵延洵便道:“所以这些外地卫所军,便以广阳都指挥使为首!”
  “回禀王爷,广阳都司虽强,但其内部诸军各守一方,只是勉强结为一体,与北地都司一起抗衡禁军!”
  林大贵这一句,直接把三方势力的关系说明了。
  两弱对一强,三足鼎立。
  而此刻,殿内几位大臣,也对北地郡的情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我记得,此番朝廷用兵,委派了总督节制各部兵马,这位总督难道毫无作为?”赵延洵转身背对众人问道。
  望着赵延洵的背影,林大贵躬身答道:“回禀殿下,此事臣有了解过,在怪物爆发之际,总督王承训极力弹压各部,让他们保境安民……并对不服军令者严惩!”
  “怪物爆发初期,这位王总督砍了一位指挥使,七位千户和二十八名百户的脑袋!”
  转过身来,赵延洵沉声道:“如此说来,这位王督师……却是治军极严!”
  这时,陈安民开口道:“殿下,总督王承训,祖上乃是开国公爵,传至第六代时,因为公府出了残害百姓的败类,穆宗皇帝大怒下旨降爵一等!”
  穆宗皇帝,乃是太安帝的爷爷,那这至少是五六十年前的旧事了。
  “王承训袭了家里的侯爵,一直致力于家族中兴!”
  说到此处,陈安民忍不住感慨道:“此人确有本事,多次参与大战,二十二岁时任禁军百户,二十年间……一路升到了前军大都督,授光禄大夫!”
  前军大都督,在军队实职中已走到了顶点,关键是此人才四十二岁。
  “看来此人想立大功,恢复国公之位,所以治军极严!”赵延洵沉声道。
  目光扫向林大贵,赵延洵接着问道:“可为何,北地诸军最后失控?”
  林大贵答道:“回禀殿下,太安二十四年五月,这位王都师检查城防时,被人暗箭射杀!”
  五月,也就是在丧尸爆发两个月后,那时赵延洵到陇右才一个月。
  失去了对朝廷背书,所谓总督只不过是个称号,王承训残酷弹压各部,招来杀身之祸乃是注定。
  可惜了这位王总督,大半辈子为了中兴家族,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众人沉默不语时,林大贵接着说道:“王爷,臣在北地郡还查到,禁军派出的探骑,已越过大河探知到我方情况!”
  “禁军已派人到北地都司,想要与之联合一同南下,抢咱们的粮食和城池!”
  这才是真正的重磅消息,也只有结合前面的铺垫,才可知情况有多严重。
  林大贵接着说道:“他们三方,已经对此有所准备,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出兵!”
  禁军在派探子,北地都司也在派探子,这些人根本没法防得住。
  只听关和泰开口道:“殿下,情况不容乐观,我军需得早做准备!”


第572章 解忧
  一直以来,赵延洵都未对北地郡的情况引起重视。
  在他看来,这些人没有系统支撑,在北地将会过得很艰难,根本没可能对其产生威胁。
  可他却忘了,人是主观能动性极强的动物,虽然丧尸爆发会灭杀许多人,但却保证了活下来的都是“精英”。
  这些人为了生存,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而且会豁出命去干。
  若真是几万大军南下,极可能破坏陇右的大好局面,这是赵延洵无法接受的。
  赵延洵目光扫向几位大臣:“你们怎么看?”
  只成文光开口道:“殿下,这三方势力虽有合兵之患,可三方势力互不信任,即便合兵南下……恐怕也是互相提防,各有心思!”
  虽不是武官,但这种最基本的人心,成文光还是明白的。
  如林大贵所说,三方势力各自内部都有矛盾,更何况他们三者之间再合兵。
  “殿下,臣也认同成长史之言,这三方即便合兵也是各怀鬼胎,难以形成合力!”
  说道这里,关和泰指着大河北岸说道:“更何况,北地陇右之间有大河相隔,北岸更有无数怪物盘踞,他们想打过难如登天!”
  赵延洵点了点头,但局面仍旧不容乐观,对北边的防备必须要加强。
  这时,林大贵提醒道:“王爷,他们的粮食最多可以撑到明年秋天,即便开春之后继续种粮,恐怕也难解燃眉之急……臣怕担心他们狗急跳墙!”
  赵延洵点了点头,说道:“所以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可能抛弃前嫌,转而齐心协力进攻咱们!”
  众人沉默不言,这个时候做最坏打算,自然也是没错的。
  “传令顾蒙卫和天金卫,要多派人手沿大河探查消息,防止北地诸军渡河!”
  只听陈安明答道:“臣领命!”
  走到主位上坐下,赵延洵徐徐说道:“诸位,进入隆冬之时,大河可是要封冻的!”
  虽然封冻时间不长,最多个把月而已,但这意味着大河天险将不存在。
  这时关和泰说道:“殿下,恐怕十二月下旬开始,大河就要冻上了!”
  换句话话说,也就只有十天左右。
  叹了口气,赵延洵说道:“所以咱们不能只被动防御,还要想法子主动出手,将他们分化开来,各个击破!”
  说道这里,赵延洵露出微笑说道:“所谓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只要咱们开出的条件够好,即便他们已经结为联盟,咱们也可将其将他们分化!”
  只听周承平说道:“殿下所言极是!”
  “这些乱贼,既然是为了存活而拼命,只要他们能活下去,恐怕就不会拼命了!”
  看这样子,周承平是有解决之道,于是赵延洵说道:“卿可应对之策?”
  “殿下,他们是为填饱肚子,咱们有多余的粮食,直接给他们便是!”
  “到时候,这些乱兵必感殿下天恩,俯首称臣也不是没可能!”
  之所以提出这一对策,周承平是想避免战争,毕竟打仗是要死人的。
  这时成文光说道:“周长史,陇右的粮食也不是白来的,贼兵阴险狡诈……把粮食给他们,说不定是资敌!”
  成文光这番话极有道理,毕竟周承平的法子过于理想化。
  这时,只听关和泰开口道:“殿下,臣以为……周长史之言,只要谋划得当,也不是没有成功的机会!”
  “关卿你有何妙策?”
  “殿下,方才臣听林百户所言,可知北地诸军结盟,皆是禁军一方推动!”
  “这就是说,他们南下之心最强!”
  “殿下说要分而化之,所以我方可拉拢北地都司和外地卫所,对禁军则予以弹压!”
  说道这里,关和泰指着沙盘道:“外地卫所与我方隔着北地都司,所以咱们只需拉拢北地都司,就可将这三方联盟化解!”
  “结弱对强,拉拢北地都司之后,我方可继续拉拢诸外地卫所,他们互不统属……想来还要更容易一些!”
  便被关和泰反驳,成文光不由冷笑道:“想要拉拢谈何容易?咱们信不过他们,他们更信不过咱们!”
  “要知道,隆冬是他们最好的动手机会,他们愿意给咱们时间吗?”
  关和泰一时怔住,成文光这番话直指要害,可不容易反驳。
  却听周承平说道:“殿下,既要拉拢,便要派人游说,只要所派之人得当,未必不能建立信任!”
  听着几位大臣互相争论,赵延洵的思路越发清晰。
  “派谁合适?”
  周承平答道:“殿下,顾蒙知府罗伦,乃是原北地布政使,为官清正,于北地素有贤名,可派罗知府前往北地!”
  “罗知府一直关心北地事务,前些天顾蒙府抓到了北地奸细,罗知府还想了办法将其收复……派他去正合适!”
  这一点赵延洵极为赞同,罗伦此人不但正直,而且能力也非常强,是能独当一面的能臣。
  “那好,以长史司名义,给罗伦发一份急递,问他是否愿意担任起此任!”
  之所以强调以长史司的名义,是因为赵延洵不想逼迫罗伦,毕竟此去北地是有危险的。
  周承平当即答道:“臣领命!”
  换句话说,拉拢北地都司这一策略,赵延洵已经采纳了。
  这一场问对,关和泰与周承平配合得非常好,此刻两人相视一笑。
  就在这时,陈安明亦开口道:“殿下,若只施恩,恐怕这些乱兵会起轻慢之心,臣以为……我方还得示威!”
  点了点头,赵延洵问道:“如何示威!”
  指着沙盘一处,陈安明说道:“臣建议,我军派精兵渡河,攻下平山府城,并以平山为基攻伐禁军诸部!”
  “不需要打多大胜仗,只要我军能打赢,就能威慑这些乱兵!”
  “即便到时候北地都司和禁军结盟,我军也可借助府城抵挡这些乱兵,将战火拒于大河北岸!”
  走到沙盘面前,看着北地郡的地形,赵延洵对陈安民的提议非常认可。
  一手萝卜一手大棒,这才是恰当的应对之策。
  “既然要用兵,就得提前准备粮食,枢密院赶紧筹算一番,两天之内向顾蒙府输送军需!”
  “臣等领命!”
  这件事,需要枢密院和长史司一同办理。
  “这件事,就算议定了,诸卿速速回去办差吧!”
  “是!”
  林大贵也想离开,却被赵延洵给叫住了。
  赵延洵问道:“那个……北地来的奸细,人在何处?”
  林大贵略带惶恐道:“殿下,此人要去理政学堂看看,臣让人带着他去了!”
  赵延洵平静道:“不要让他乱跑,这几天你要看住他!”
  这话也等于说,赵延洵不会见张光仕。
  他要看罗伦是否接下差事,到时候再根据情况安排。
  “是!”


第573章 君子也动手
  待所有人离开后,赵延洵依旧站在沙盘前。
  他在他旁边,霍安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拜访着四种颜色的小旗。
  拿着旗子,赵延洵在沙盘上插着,每种颜色代表着不同的势力。
  最后,他拿起了一小面“雍”字旗,插在了平山府城的位置。
  经过刚才的问奏,应对北地郡的策略已经有了雏形,接下来只需执行外加不断完善。
  看着一旁墙上的地图,赵延洵微微叹了口气。
  他本想一鼓作气入关,但如今看来,如果不解决北地郡的问题,继续往关内用兵将十分危险。
  此刻,赵延洵只希望解决北地问题能少流血,最好是将北地军民全部收服,那样他的实力将会大涨。
  好在,他的优势很大,所以成功的可能性也大。
  当赵延洵绞尽脑汁完善对策时,另一头的理政学堂,已经完成了上午的课程。
  学子们陆续从课堂内走出,相互之间正探讨着。
  午餐将由学堂提供,此刻他们正往食堂走去。
  众人行进之间,相互还在探讨学问,可其内容却让张光仕很意外。
  上午这堂课,教授的是数学,所以学子们都在讨论计算。
  他们学成之后,会被委派到各地去为官为吏,到时候免不了要统计各种得数据,所以数学是非常重要的课程。
  张光仕不知内情,在他看来学子就该读圣人经典,而非如讨论数学这等细枝末技。
  作为从小熟读经典,经受正统教育的读书人,张光仕忍不住吐槽:“不学圣人经典,雍王简直倒行逆施,亏我还以为他真是什么贤王!”
  此刻他就站在院子里,他这一句话声音虽然不大,可却传到了学子们的耳朵里。
  众人纷纷停下脚步,站在前面那人盯着张光仕,冷着脸问道:“你是何人?安敢出言不逊?”
  在学子们心中雍王是神圣的,他们绝不允许有人污蔑,所以对张光仕自然没好脸色。
  张光仕没有回答这两个问题,而是自顾自说道:“听说你们学成之后,会被委派各地为官,似尔等这般不读经典之人,为官又如何能施以仁政?”
  越往后说,张光仕心里就越生气,而他这些话也让学子们怒火上涌。
  “学这些数字计量,倒是方便你们盘剥百姓,如此说来……雍王治下,怕是少不了苛政害民!”
  虽然这些天观摩,让张光仕对普通百姓生活有了解,但心里已经在怀疑,自己看到的很可能是假的。
  所以,他要拆穿这些谎言。
  “你放肆……”
  听到张光仕这般出言不逊,本来想与其争论的学子们,此刻个个都攥紧了拳头。
  见此情形,张光仕更多了几分轻蔑。
  站在前方的学子冷声问道:“你是何人,竟然如此大放厥词,污蔑殿下!”
  张光仕义正言辞道:“污蔑?我讲的话难道不是实情?何谈污蔑?”
  他真的不是在杠,而是坚定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所以坦坦荡荡。
  但他这幅样子,看在学子们眼里,却是趾高气昂盛气凌人。
  另有学子上前说道:“你可以说我们学识不丰,可以说我们教授讲学不行,但我们绝不允许你污蔑殿下!”
  随即又有学子喊道:“收回刚才你的话!”
  看着群情激奋的众人,张光仕感到有些痛心,这些年轻人不读经典,才会被雍王洗脑成功。
  这时,跟在张光仕身后的侍卫提醒道:“姓张的,我劝你收回刚才的话!”
  这是善意的提醒,因为这名侍卫已经看出,这些学子们可能要动手了。
  谁知张光仕一脸决然道:“哼,大丈夫顶天立地,我说的每一个字,只接受反驳,绝不收回!”
  “你收不收回?”
  学子们进一步逼问,此刻已经聚拢上来。
  “我说了……绝不收回!”
  冷眼扫视一众学子,张光仕冷冷道:“怎么……莫非辩论不过,你们就还动手,那雍王可培养出了谦谦君子!”
  可以说,张光仕的每一句话,都是在作死路上狂奔。
  他虽在陇右转了几天,见识了许多事情,但还是无法深刻理解到,赵延洵在陇右的崇高地位。
  这种尊崇,并非是以权势震慑出来的,而是陇右上下军民发自内心。
  所以,张光仕言语贬低赵延洵,直接触及到了众人逆鳞,以至于根本没有和他辩论的想法。
  这种情况,就跟自家父母被人辱骂,被骂着的第一想法绝不是澄清什么,而是第一时间骂回去或者打回去。
  “连番辱及殿下,是可忍孰不可忍……揍他!”
  “揍他……”
  声浪之中,一众学子一拥而上,扬起拳头就招呼了上去。
  随行两名侍卫,非常麻溜的闪到了一遍。
  在他二人眼中张光仕确实欠揍,若非此人可能有大用,仅凭张光仕刚才那番话,他俩就得打他个半死不活。
  看着被人群淹没的张光仕,侍卫大喊道:“都住手,别伤了人!”
  说话时,他俩也没干站着,而是挤进人群劝架。
  “出言不逊,该打……”
  “大言不惭,狂妄……”
  可怜张光仕,一边挨打一边还挨骂。虽努力挣扎,但根本没用。
  费了好一番工夫,在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