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第2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勒住缰绳,待胯下骏马停歇下来,赵延洵看向为首官员,问道:“你是何人?”
地上官员禀告道:“回禀殿下,臣库管所河北粮仓大使张扬!”
“起来吧!”
“谢殿下!”
“河面封冻,可否渡江?”
张扬答道:“回禀殿下,河面已陆续解封,需得乘船渡河!”
赵延洵本以为,河道还处于冰封状态,结果已经开始解封了。
赵延洵又问道:“依你估算,河冰融化还得多久?”
张扬答道:“回禀殿下,恐怕也就在这几日了!”
“走吧,先渡河!”
“是!”
两艘大船停在岸边,可以轻松装下他们几十人。
夜晚行船本来危险,但有探照灯一切都不是事儿,在赵延洵上船之后便开船了。
大河之上寒风呼啸,在让众人深感难受时,也助力了船的行进速度。
只用了十几分钟,船就停在了北岸码头。
经过一两个月完善,码头旁已修起了几个大货仓,并配有完整的防护措施。
说是码头货仓,其实此处也是个小型军事基地。
驻防此处的,乃是天金卫的一个百户所,就是他们守着这里的大批粮食。
一百人的兵力,守着这里的大批粮食,听起来似乎很不保险,毕竟北地的“敌军”实在太多。
北地敌军多确实不假,但北地的丧尸更多,大军想要调动很难,而且很容易被发现。
禁军渡河作战之所以没被发现,是因为避开了丧尸密集区,但码头所在的位置他们没法儿避。
若真有人偷袭这里,要嘛从尸群里杀出一条路,要么再度从天金府绕路,而目前看来这两条路都不可能行。
到了码头上,赵延洵没着急去仓库观看,而是让部下众人各自歇息。
第二天一早,赵延洵起身吃了早饭后,才在张扬陪同下进了货仓。
麻袋装的粮食整齐摆放着,每袋差不多是一百斤,一个货仓差不多有两千石。(一百斤等于一石)
走在粮食间,只听张扬介绍道:“殿下,如今码头四个货仓,有存粮将近一万石!”
赵延洵问道:“给北地都司的粮,已送出了多少?”
张扬答道:“回禀殿下,已输送了三批,加起来有七百多石……”
北地都司已和王府媾和,为表合作诚意所以雍王府开始送粮,到如今也不过送出七百石,这点儿粮食作用基本不大。
当然了,后期要加大粮食运输,赵延洵会让北地的人去陇右取,让他们看看陇右是个什么情形。
根据枢密院的谋划,虽然北地都司没有媾和的意思,但只要将北地残余禁军击溃,他们自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经过两个月的时局变化后,当初议定的应对北地诸军方案,到了如今已经改动且新增了不少法子。
只听张扬补充说明道:“殿下,码头这里的粮食,主要是供应兵马司前线军队!”
如今,为尽快将北地郡拿下,兵马司剩下两个百户所,也已开赴北地前线。
不但如如此,侍卫司两个二级百户所,由王宗徐宇和刘恩福率领,也在前日进驻北地郡。
换句话说,如今整片陇右大地上,全靠各地卫所保护安全,高阶战力仅有驻扎镇西关的陈玉和,以及元阳的殿前卫。
这次北上,除了沿途考察外,赵延洵去到北地的真正目的,其实是亲自观摩前线情况,以决定是否直接对禁军用兵。
“每天都有人来运粮?”
张扬答道:“基本每天都有,每次运粮不过几百石!!”
“今日会不会来?”
张扬答道:“想必会的……应该就在上午!”
赵延洵笑着说道:“那正好……今日可随他们一道过去!”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胡大彪的声音:“王爷,驻防此地的卫所军……已列队完毕!”
听到这话,赵延洵对张扬说道:“这里也看得差不多了,出去看看此地驻军!”
张扬自然不会多言,两人往外走时,此地驻军正在调整队形。
人才被召集过来,胡大彪就通知了赵延洵,可把整队的百户急得够呛。
“一二一,一二一……”
看着整齐踏步的部下,杨一同才心安了些,至少队伍整体上是能看的。
当然了,这得益于他没放松训练。
听着外面整齐的踏步声,赵延洵便知这支军队差不了。
“立……定……”
啪啪两声,整个队伍踏步停下,动作依旧整齐划一。
转过身来,杨一同单膝跪地,向台阶上负手而立的赵延洵禀告道:“参见王爷,遵王爷的示,码头驻防官兵已集结完毕!”
“免礼!”
随即,赵延洵目光扫向列队士兵。
毫无疑问,士兵们精神饱满,个个目光激动看向赵延洵。
“全头都有……”
这是赵延洵亲自下命令,现场士兵皆是身形一紧,准备执行赵延洵的命令。
“前方有怪物,列阵……”
应对丧尸的阵型,是卫所士兵训练最多的,赵延洵要看他们的反应速度,毕竟队列只是基础动作。
突然到来的列阵命令,现场士兵反应迅速,只用两三秒时间形成初步阵型,几息之后列阵完毕。
“还算不错……”赵延洵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方向右转……”这是他的第二道命令。
整个军阵转向,难度无疑变大了不少,这得需要百人有极好的协同能力。
而这第二道测试,这些士兵也通过了考验,足可见平日里训练没落下。
当赵延洵在考验士兵时,北边一支队伍正往码头赶来,他们赶着二十几辆大车。
这些是刘恩福手下的人,他们是来运送粮食的。
让这支队伍显得奇怪的是,这些大车上海坐着老百姓,以及穿着和雍军不同服装的军队。
第616章 检阅
这些车是来运粮食的,而车上拉着的那些人,是来搬运粮食的。
根据已经议定的谈判结果,北地都司需要派出青壮运送粮食,同时还得派出军队护粮食。
当下赶来的这些人只是有一批,后期随着粮食运送逐渐增多,北地都司将派出更多的人。
根据现有谈判方案,北地都司将派出青壮一千人,军队五百人左右。
当然了,后期人数是否会增加,还得看后面的局势变动。
这些情况,罗伦向赵延洵汇报过,所以听到张扬解释后他并不惊讶。
这些运送过来的人,不会在码头上干活儿,而会被送到陇右去。
青壮们将跟陇右百姓一起劳作,而军队将接受各卫所“改造”,运粮护粮对他们来说不重要。
对这些人整体改造后,再将其放回北地去,他们将成为雍王府德政的传播者。
无论军民,皆仰仗雍王府而活,且知王府治下生活有盼头,待王府收服北地之时,他们必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这一队伍赶到码头时,赵延洵只见了带队的总旗,询问了些基本情况。
了解了情况,赵延洵就让他继续赶路,先把人送到顾蒙府去。
头几批的青壮士兵,都将由顾蒙府来接收。
带队总旗依令而行,在他把人送到顾蒙府后,才会返回码头拉粮食去前线。
而接下来的几天,北地都司将继续往南派人。
对参与禁军用威猛手段,对北地的卫所军则怀柔,本质上都是为了降服对手,只不过手段上有差别而已。
在码头赵延洵没有过多停留,检查了库存和武备之后,他就带着人直接往北去了。
而在他离开时,通过“电话”向平山府传了消息,让后者准备接受检阅。
平山府城基本全是军队,赵延洵到了自然要检阅军队,进一步增强自己在军中威望。
从码头到平山府,距离差不多又有近百里,中间还隔着长右县城。
长右县如今滨没有多少军队,仅有刘恩福的部下驻守,专门负责供应前线粮食物资。
所以赵延洵未在此地停留,而是直接往平山府城赶去。
平山府城,城池之外军队云集,人数足有三千五百多人,这是雍王府的精锐兵力。
相比禁军万人以上人马,平山府驻军看起来确实不多,但真要两边打起来,禁军只会被揍得屁滚尿流。
至少崔兴安是这样想的,毕竟他手下几百号人,就冲垮了禁军龙腾卫。
坐在马背上,崔兴安低声道:“想必王爷也该到了……”
平山府有护城河,此刻大军集结在护城河以内,直面向南方以迎接赵延洵到来。
因为地方狭小,就不得不拉长列队距离,所以各军阵长度有一里多。
现场三千多人,此刻无一人发出声音,现场鸦雀之声清晰可闻。
方胜汪成等人,各组都在自己麾下军队前。
按照他们的想法,他们该前往官道迎接,但在电话里被赵延洵提前打招呼拒绝了。
当官道上响起马蹄声,方胜等人立刻集中注意力,就看到一队人马飞速赶来。
这一路赶来,赵延洵并不是畅行无阻,中间遭遇了好几次尸群。
他们这一行三十多人,完全就是杀过来的,所以这一百里路程,他们花了足足两个多时辰。
随着马蹄声临近,方胜示意城楼上的人放下吊桥,并命令吊桥内防守的士兵最好戒备。
城外丧尸众多,一但放下吊桥,就会有丧尸涌进来,所以要提前做好防护。
马蹄声越来越近,赵延洵战刀挥舞之间,沿途尽是残肢断臂。
很快,赵延洵一行来到了吊桥处,守卫在内的军士们随即让开,他们得以顺利通过。
“吁……”
勒住缰绳,赵延洵驻马原地,胡大彪等侍卫跟在后方。
几名千户百户,此刻全都聚到赵延洵跟前,同时大礼参拜道:“臣等叩见王爷!”
微微俯身,赵延洵沉声道:“起来吧!”
众人这才起身,全都规规矩矩站在赵延洵面前。
沉默几息后,赵延洵说道:“不得不说,辛苦你们了!”
这时候高正安开口道:“为王爷效力,是臣等的福分,臣等岂敢言苦!”
赵延洵微微一笑,对高正安说道:“从去年秋收到现在,你们一直在外征战,你们的苦本王记着,不必在孤面前说些场面话!”
这话让高正安很尴尬,毕竟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
下一刻,赵延洵坐直了身子,敛去笑容道:“你们各归其位,本王要校阅三军!”
“遵命!”
得令之后,众人毫不迟疑,纷纷转过身往各自部下赶去。
没一会儿,现场响起了各种军令,乃是各部在调整队形。
调整过程非常简短,很快各部军官回来报告。
随着赵延洵打马开动,城楼上的鼓声随之响起,下一刻军阵中响起惊雷一般的呐喊声。
“雍王殿下,万岁……”
看着从军阵前打马经过的赵延洵,士兵们用肺腑之气呐喊着,并以身为雍王部属而自豪着。
“雍王殿下,万岁……”
整个军阵绵延一里多,打马走过要不了多长时间,通过检阅赵延洵了解到了军队的士气。
但这次检阅还没完,各部还安排了分列式,要更立体向赵延洵展示自身风貌。
所以赵延洵被请上了门楼,城墙下的军阵重新调整位置。
分列式的每个方阵,人数差不多在两百,他们将由东向西通过城墙。
第一个方阵,乃是侍卫司王宗所部,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靠近,铁甲在身有势不可挡之相。
“向右看……”王宗一身大吼。
下一刻,两百名侍卫尽皆抽出佩刀,单手秉持于胸前,刀尖直指蓝天。
明晃晃的钢刀,在阳光照耀下格外耀眼,而持刀的侍卫们一往无前。
“好……很好!”赵延洵忍不住鼓掌。
当然了,值得赵延洵叫好的,绝不止头一个方阵,接下来的每一个方阵,都表现出了一往无前,摧枯拉朽的气势。
有这样的强兵,打败禁军收复北地,又有多大的难处呢?赵延洵心里笑开了花。
而阅兵式的这一幕,观众可不只赵延洵一个,毕竟平山府周围还分布着许多探子。
对这些人来说,雍军展现出的气势,直接颠覆了他们的三观。
以至于是个人都会发出感叹,世界上竟有如此强大的军队?
虽然已经知道雍军很强,但刚才发生的一幕,还是让看到的人发出了感叹。
第617章 胆寒
北安府都司衙门内,刘世礼正在查看人员名单。
按雍王府的要求,他们将向陇右派出青壮和士兵,如今所有南下之人都已确定。
见刘世礼翻到了最后一页,闫建章开口说道:“刘大人,其他事都好说,就是这五名千户……一个个都说自己病了,根本不想去陇右!”
“这事儿,恐怕还得您去说!”
这些千户在府城日子滋润,自然不想去陇右辛苦,毕竟其中风险是未知的。
下面人有自己的考量,但刘世礼却不会允许。
只见他一拍桌子,大怒道:“他娘的,昨天安排的五个人病了,今天这个五个人又病了?”
“这些王八蛋,平日里个个都说自己勇敢,如今让他们去陇右走一趟,他们却都成了软骨头!”
刘世礼确实很生气,终究是要派人出去的,他自己的亲信要帮忙控制队伍,就只能派关系疏远一些的人。
可这些人竟敢不配合,一点儿都不给他刘世礼面子,这就让他不能忍了。
想到此处,刘世礼越发怒火中烧:“他们不是装病吗?把昨天和今天列下的十个人,全给老子赶到陇右去!”
“告诉他们,如果再敢推脱,军法从事!”
刘世礼的话格外坚决,闫建章点了点头,然后应下了这件事。
显然,入股这些人再敢拒绝,刘世礼真的会拿他们开刀,否则都司威严不保。
只听闫建章问道:“大人,陇右都司丁弘,已经表示归顺雍王府,我方日后……该如何与雍王府共存?”
听闫建章说起此事,刘世礼皱眉道:“你什么意思?”
闫建章答道:“如今我方与雍王府媾和,他们愿意给我军输送粮草,可终究不过是为了稳住咱们!”
“一旦他们解决掉禁军,再拉拢北边儿那些人,难道他们还愿意白白给咱送粮?”
这些事情,刘世礼不是没考虑过,但他身在局中利益牵扯太多,一时间也理不清楚。
“你怎么看?”刘世礼问道。
闫建章说道:“这就得看大人,愿不愿意居于人下了!”
刘世礼说道:“若是我不愿意呢?”
闫建章说道:“那咱们就该趁早做准备,与禁军联合,一同对付雍军!”
“最好能联合起其他都司卫所,三方一同使力,将雍军赶回陇右去!”
刘世礼问道:“照你这么说,那这一两个月咱们做的事,就都是白费功夫?”
闫建章无奈道:“大人,当初咱们设想的是左右逢源,可谁也想不到,雍军竟会如此强大!”
根据已有消息表明,雍军的建立亦是雍王一手为之。
十几岁的少年,练出如此强兵,还把陇右治理得井井有条……
一想到这个,闫建章就有些恍惚,世上竟真有这般生而慧极,胸怀伟略之人?
还是说像罗伦介绍那样,这位雍王是秉承天命,为上苍所钟,自身具有大气运所致。
不管那种情况,如今局面对北地都司来说,都是非常危险且紧迫的。
刘世礼思索之间,闫建章接着说道:“禁军那般强兵,也不过一两天的功夫,就被雍军打破三卫,如此实力悬殊……我方如何左右逢源?”
也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所以闫建章才觉得,自己该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