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第2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王知道,你们有些人在来之前,还曾担心本王会对你们不利……”
仅这一句话,便让现场许多人感到心虚,尤其是武建清等一些人。
“现在本王只想问你们,如今到了北安府,吃得可好?睡得可好?”
现场无人应答,但被赵延洵别开生面的讲话调动了思绪,现在想起来确实挺不错的。
“你们都抬起头来,别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本王还要重用你们,总得让本王知道你们长什么样!”
一个小玩笑,让在场众人都抬起了头。
“嗯……看得出来,诸位在北安府吃住都挺好!”
现场众人脸上都扬起了笑容,他们只觉得眼前一切挺好玩儿
可紧接着,赵延洵表情严肃道:“吃也好住也好,只要是王府有的,都可以供给给你们!”
“但你们要记住,从今往后你们有了新的身份,那便是雍王府之臣!”
“既为王府之臣,尔等当以尽忠为首,严格执行王府诏命……”
“过去的事,本王可以不追究,你们犯的那些错,本王也可以赦免!”
说到这里,赵延洵从王位上起身往前走了两步,神色越发严肃道:“可若从今天开始,设若敢对王府诏命阳奉阴违,表里不一……本王绝不姑息!”
刚才还是暖阳和风,眼下却如暴风骤雨,赵延洵的两幅面孔,也让现场众人知晓,这位十八岁的主君亦是恩威深重。
重新坐回王位上,赵延洵接着说道:“要让你们安心办差,需得解除你们后顾之忧……”
“本王知道,你们最大的困难是粮食,现在本王告诉你们,王府最不缺的就是粮食!”
“三天前,本王已向上苍祝祷,祈求天帝赐下粮食,天帝已经应允……”
请求上苍赐予粮食,如此浮夸且不靠谱的事,赵延洵却说得很平常。
这让在场众人惊掉了下巴,难不成自己这些人所敬仰的雍王,竟是装神弄鬼的神棍?
这种事情,只要是思维正常的人,都会打心眼儿里生出质疑。
众人脸上质疑之色,虽然没有写在脸上,赵延洵却感知得到。
但无所谓,眼下这些人越是质疑,等会儿他们就越是服气。
第649章 高级军官觐见
只见此时,赵延洵再度从王位上起身,而后拱手向天说道:“臣赵延洵,恭请天帝赐福!”
以前几次兑换,赵延洵搞了很重大的仪式,可眼下没那条件就只能简化。
在赵延洵说话时,现场所有人都盯着,想要看清他是如何装神弄鬼。
下一刻,就在众人面前平地上,一个又一个麻袋显化出来,非常整齐的排列在众人面前。
麻袋逐渐增多,摆满平地之后开始堆砌第二层,然后是第三层第四层。
这种凭空造物的现象,即使现场众人再是不敢相信,此时也只能把怀疑咽回去。
终于,当现场堆砌起第五层时,不再有新的麻袋增加。
“去几个人看看……天帝他老人家,有没有少给粮食!”
在赵延洵的提示下,站在前方目瞪口呆的几人,才迈着步伐靠近麻袋。
随便提了一袋,打开绳索便看见里面是粮食。
只听丁弘答道:“回……回禀王爷,确实是粮食!”
显然,他是被惊讶到了。
赵延洵笑了笑,然后对众人说道:“你们都可以去看看,不必拘束在原地!”
有了这句话,现场众人那还忍耐的住,一个个都往前面挤了去,想看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在一片惊叹声中,赵延洵慢悠悠说道:“一共五千石粮食,暂且存在北安府城,后期还会有粮食送来,到时候自会分配……”
“好了,都站回位置去!”
听到这话,众人哪敢有半点儿迟疑,纷纷迅速返回了原位,他们已把赵延洵的话当圣旨。
凭空变出粮食,赵延洵这一手段,极大震撼了现场众人。
此刻在他们眼中,坐在远处的赵延洵,又多了几分虚无缥缈之感。
他到底是人还是神?众人心里冒出这一疑问。
“雍王殿下秉承天命,生而神圣……”
很快,每个人在心里给出了类似答案,已经不需要有人专门强调。
可以预见,这些人返回军中之后,定会向下属描绘今日之事,会将普通士兵对赵延洵的崇拜推向高潮。
见众人各归其位,赵延洵返回位置坐在,接着说道:“陇右都司的兵卒,王府派驻了教导队,对所有士兵开展了集训!”
“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你们各自麾下军队,也将迎来王府教导队!”
说到这里,赵延洵声音提高了些:“你们近期任务,就是配合王府派驻的教导队,将你们所属军队整训完成!”
只要有任务,在场众人也就有了目标,一个个顿时兴奋起来。
既然已经归顺王府,既然已经决定向赵延洵效忠,许多人就重新燃起了事业心。
见众人踌躇满志模样,赵延洵笑着说道:“这两个月时间,亦是对你们的考验,切莫让本王失望!”
众人当下皆道:“臣等定不负王爷重托!”
赵延洵满意点头,接下来他又说了其他一些事,时间花费了二十几分钟。
最终本次议事结束,赵延洵退场离开,众人叩拜相送。
当然了,即便赵延洵已经离开,在场众人亦未曾乱动,显然王府的规矩已对他们施加影响。
这时,闫建章大声音说道:“各位,尊王爷的示下,禁军各千户,各都司都使及指挥使,前往大堂觐见!”
原本他们是一百七十八人,而闫建章点到的这些人,加起来只有四十多人。
“其他人可先回住处,自有安排!”
…………
都司大堂内,赵延洵坐在主位上,下方左右各跪了二十来人。
今日参加仪式的一百七十八人,是代表北地郡归顺的十万大军。
眼下这四十来多人的高级军官,则是代表那十万大军里的军官们,所以赵延洵要单独召见。
“本王说话,从来不喜欢兜圈子……”
“和朝廷失联两年,所谓的朝廷大军,乃是你们一己之力维持,说是你们的私军也不为过!”
话说到这里,赵延洵的语气已经有些严厉,这让在场众人脑袋垂得更低。
“不管是让本王安心也好,还是为了你们的身家性命,本王都得撤换你们的职务!”
“对此,你们可有意见?”
这个时候,已经扯上了身家性命,这让在场众人皆感凛然。
众人皆不答话,赵延洵随即点名问道:“武建清,你手下兵马最多,若是让你去做京畿都使,你可愿意?”
被点到名字,即便武建清相当哑巴,此刻也不得不表态。
“王爷自有明断,臣遵王命而行!”
这话答得很谨慎,但只表达了自己的顺服,却未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对此,赵延洵不以为意。
“不光是你们,还有你们麾下的千户百户,这些人一样要调换岗位,乃至于最底层的士兵,也会重新整编为新军!”
“一句话,北地军的这十万大军,现有结构都要推倒重来!”
对所有士兵进行整编,是赵延洵必须要做的事。
目的是打破这些军队原有生态,如此才能编成一支忠于他的军队。
听到这些话,在场众人不免有些慌张。
打破现有一切,往后什么情况都是未知,正常人都会没有安全感。
这时赵延洵又说道:“都使指挥使千户,这三级军官不降职,所以你们大可放心!”
果然,在听了这句话之后,现场众人全都安心了许多。
只要不影响自己的地位,军队无论怎么变都无所谓,大不了重新适应新环境。
“今天召集你们过来,一则是跟你们提前打个招呼,让你们心里有个准备!”
“二则是要你们小心应对,在整编过程中安抚好手下的人,切莫出了乱子!”
“你们可都明白?”
只听丁弘开口道:“王爷放心,臣定会弹压军士,不让他们生乱!”
有了丁弘带头,其他人也跟这边表态,这件事就算宣布下去了。
“都起来吧!”
“谢王爷!”
到此时,众人已在殿内跪了五分钟,硬石板地跪得他们膝盖生疼。
只听禁军一千户问道:“敢问王爷,何时开始整编?”
赵延洵答道:“两个月整训期内,将完成各部整编!”
紧接着赵延洵又补充道:“北地军这十万大军,除了北地都司的一部分人,其他全都要转移到陇右去!
换句话说,基本是北地都司的人,也得分走一些去陇右。
在赵延洵看来,北地郡没必要留太多人,清剿丧尸让剩下的军队做就够了。
镇西关以内的百姓,将是他扩充实力的下一目标,这同样需要大量军队。
其实赵延洵没说实话,在整编之后这十万大军会缩编,必然会有人会无兵可领。
更何况,这些整编后的职位,赵延洵还会从陇右诸军,以及兵马司侍卫司中提拔人去任职,这又会挤掉一批人出来。
当然了,赵延洵给这些人保证的是“不降职”,却没说仍让他们领兵,所以严格来讲也不算哄骗别人。
即便到时候有人心里不爽,整编完成后一切旧关系被打破,这些人也翻不起风浪来。
最终,这场高级军官觐见,在一片“殿下圣明”中结束。
第650章 抄家
京城,寒风刺骨。
长街上少有行人,这是自丧尸爆发后的常态,只为防止尸毒在城内传播。
所以在街道上,行走多是官家人物。
对城内住着的人来说,安静些是好事,比如已经闭门谢客近十天的陶阳伯府。
自从太皇太后夜哭太庙,对端妃的清算卷土重来,即便有皇帝本人力保,还是有几名官员被弹劾罢官。
其中自然也有奏疏弹劾陶阳伯府,所以这些天曹嘉盛闭门谢客,只为方便自己做手脚。
听了端妃的计谋,这近一个月时间里,曹嘉盛已尽可能的遣散家人,当然这一却都是秘密进行的。
书房内,曹嘉盛站在窗前,叹息道:“也不知云辉到了何处,可还安好!”
端妃让他派人去陇右传讯,曹嘉盛直接把差事派给了曹云辉。
一方面,如此可以让曹云辉远离漩涡,到了陇右至少能活下去。
另一方面,若赵延洵真的起兵成功,曹云辉也能有个从龙之功。
当然了,第一条是保本儿,第二条是曹嘉盛的奢望。
“但愿他平安吧!”曹刘氏站在一旁。
就在这时,书房外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
“禀伯爷,外面来了刑部钦差,没等小人禀报,就带兵闯进府内,如今已在忠庆堂等候,请伯爷速去迎接!”
听着管家急促的话,曹嘉盛却是一点儿不慌。
曹嘉盛转身,对身旁妻子说道:“比我预料中要早一些!”
自从太皇太后夜哭太庙,局面就向曹家不利的局面发展,有今日着实不算以外。
“还是妙音看的准……早早就看到了今日!”
听着丈夫的感叹声,曹刘氏已是泪流满面。
她能忍受荣华富贵烟消云散,却为这个家的破灭而痛心。
“若不是她,伯府岂会落得这个下场?”
听到妻子这番话,曹嘉盛无言以对。
事情都已经发生了,现在说这些已经没有意义。
替妻子擦去脸上泪花,曹嘉盛笑着说道:“夫人,下辈子……咱们还做夫妻,过安生日子!”
快五十的人了,老夫老妻之间,已许久没有如此亲昵过。
二人依依惜别时,只听外面传来呵斥声:“曹嘉盛……速去前厅接旨!”
显然,前厅的钦差等得已经不耐烦了。
告别妻子,曹嘉盛来到前厅,里面已经占满了人。
曹家族人众多,尤其是封爵之后,上一辈的各方亲戚都聚了过来,跟着一起享受了荣华富贵。
在享受富贵同时,这些人借着伯府威势,欺行霸市也没少干。
所以,如今陶阳伯府落难,牵连到他们这些人,也算是罪有应得。
眼见家主过来,这些被押送过来的曹家男丁们,全部都涌到了曹嘉盛周围。
“伯爷……好端端的,这是怎么回事?”
“大伯,官兵怎么找上门来了……”
就在这时,只听上首官员呵斥道:“曹嘉盛,还不跪下接旨!”
众人立刻安静下来,他们也是现在才知道,钦差是带了圣旨来的。
跪在这位钦差面前,曹嘉盛叩头道:“臣曹嘉盛,接旨!”
只见这钦差打开圣旨,念道:“上谕……”
“查陶阳伯府卖官鬻爵,勾结朋党,干涉朝政,草菅人命……”
好家伙,念出的每一个罪名,都能把人一棍子打死,偏偏曹嘉盛几样都占了。
实打实的说,这些罪名没有冤枉他,更何况皇帝已经放弃了他,所以他连辩解的心思都没有。
“此等恶行,人神共愤……”
“着削其官爵,查抄伯府,府上人丁押刑部大牢,待审明罪行,再行发落!”
“钦此!”
在念到抄家时,现场许多人都哭了起来,唯有曹嘉盛一脸淡定。
“臣领旨,谢恩!”曹嘉盛淡定叩头。
他的几个儿女,都在半个月前秘密送走,周围这些人的死活他就没那么在意。
“来人,全部绑起来,带走!”
府里的兵丁立刻忙碌起来,有的在前厅绑人,有的去各府院贴封条,还有的进了内宅驱赶女眷。
整个陶阳伯府,上下哭嚎一片。
一般来讲,查抄伯府在京城会有话题度,但眼下却有另一件大事,压过了曹家垮塌这件事。
比如此刻林家,现任都察院佥都御史林观海,便在书房内叹息道:“谁能想到,西南真的反了……”
赵维隆登基,林观海出了大力,所以他从一普通御史,已擢升为佥事御史。
因为女儿被嫁给雍王,林观海这位清流中的清流,在都察院立刻被排挤,最终沦为他人笑柄。
有人说他攀龙附凤,有人说他惧怕权势,毫无文人风骨……
但如今,有新皇多次为林观海站台,外加他本人办了几次大案,林观海在都察院又站了起来。
此刻在他书房内,还有两位三位御史,他们都是林观海的同盟。
“谁能想到,新任命的两位都使,竟敢欺瞒朝廷,谎报清剿进程!”
“若朝廷早日察觉,提前防范,定不会有今日之祸!”
林观海点了点头,却没有继续深入分析。
对西南的丧尸清剿,两年以来失利不大断,负责此事的官员已有许多被严惩。
据林观海掌握的情况,已经有六名都使外加几十号官员,因清剿不利被朝廷砍了脑袋。
当然了,这些都是太安帝当政的事。
新皇即位后,未曾施行雷霆手段,西南的情况在逐渐好转,朝廷上下本来都挺高兴的。
那知半个月前,一位巡查御史的奏疏,把这精心编制的谎言戳破了。
太安帝崩逝时,西南两郡只有三分之一城池被丧尸占据,那知现在已沦陷了一半多。
书房内安静之时,只听一年轻御史说道:“想来还是朝廷逼迫太甚,那些人为了保住官位和脑袋,才上下串通一气欺瞒……”
这话可谓大胆,林观海立马提醒道:“振章,慎言……”
事实上,这番话林观海比较认同,西南反叛朝廷确实也有责任。
“眼下,还是多想想如何解决此事!”林观海沉声道。
这时有人说道:“眼下,他们只是不奉旨做事,还未明言反叛……或许还有挽回的余地!”
“朝廷可以派人前去蜀郡,先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