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端妃看来,儿子当初去陇右可谓孑然一身,还有无数文武官员敌视。
最关键是,后面怪物爆发乱世,西北和朝廷失去了联系,谁又会认他这劳什子亲王。
说到底,赵延洵只是是个锦衣玉食长大的小屁孩儿。
在那样危难的开局下,只需要却闯出了如今这片基业,端妃很难想象这两年赵延洵吃了多少苦。
赵延洵沉声答道:“母妃,儿子不苦,倒是您在京城,受人攻讦刁难,才是真的受苦了!”
话说到这里,赵延洵也逐渐适应了这份情感,只听他接着说道:“母妃你放心……儿子会让苏楚云他们,护送着您离开京城!”
几百里外的京城,端妃抹着泪说道:“为娘放心……”
能与唯一的儿子通话,端妃觉得即便现在去死,这辈子也没有遗憾了。
接下来,赵延洵又与端妃聊了些其他事,比如自己在陇右的情况。
在得知赵延洵已育有一子,且即将再得一子时,端妃更是高兴得不得了。
及时现在起兵还未成功,儿孙满堂的她,已胜过了孤家寡人的李氏。
电话通话每日有字数限制,实际上他们也没聊几句,赵延洵就只能与端妃道别。
“你要保重,以自身安危为重,不要挂念为娘!”
“母妃你也要保重自己!”赵延洵沉声道。
电话挂断,赵延洵神色趋于平静。
转向身后,赵延洵问道:“侍卫司可有消息传来,他们现在何处?”
作为拳头部队,侍卫司的兵马一直顶在最前方,且最危险的地方。
一旁的胡大彪答道:“王爷,今夜侍卫司的人在休整,明日他们将继续开进!”
“大概天黑之前,我军便能打到汉北城下!”
点了点头,赵延洵没再多问,刚才问话他是为了转移自己注意力。
再说另一头,端妃脸上仍带有泪痕,可她脸上却带着笑容。
拭去泪水,端妃对一侧侯着的曹云辉问道:“你可有你爹他们消息?”
曹云辉答道:“被发配去了河内所苦工,殿下说会设法搭救!”
一但雍军大军杀来,朝廷在河内建立的脆弱秩序,会被轻松震得崩塌。
如此一来,即便不能搭救曹家人,他们自己也会趁乱逃跑。
端妃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好,等洵儿起兵功成,我会让他补偿曹家!”
曹云辉直接跪地答道:“多谢娘娘抬爱!”
此刻端妃目光扫向门外,苏楚云一行还在外面侯着。
“今晚你们都辛苦了,都各自歇息去吧,你们的功劳本宫不会忘记!”
外面众人纷纷答道:“谢娘娘!”
随即众人散去,而曹云辉则引导端妃,去往给她准备好的住处。
条件虽简陋,但却干净卫生。
端妃倒是歇着了,可另一头的北城,巡城司的人却在大加搜捕,有人问起则以缉捕盗贼为由。
对李靖隆来说,消息要尽可能的瞒住,他要在事情败露前抓住凶手,这样一来才可将功折罪。
这一目标,他确信自己一定能完成。
而若实在完成不了,他也有权宜之计。
北城这么多苦役,随便抓上几十个,将其屈打成招结案,事情也一样能解决。
而这一办法,好像比抓捕真凶更容易些。
想到此处,李靖隆随即叫来小厮,让他返家禀告情况。
这种见不得光的事,用私人隐蔽渠道去处理,要隐蔽安全许多。
第686章 接连坏消息
夜色在许多人的煎熬中褪去,东边天际渐染出的亮光,预示着新的一天已经到来。
武定坊养济院内,修养于此的老太妃,以及年老无去处的宫女们,也都纷纷起身做事。
很快,那些被隐藏的尸体,被干活儿的老宫人们发现,养济院内传来尖利的喊叫声。
“杀人了,快报官……”
里面的管事嬷嬷,立刻命小厮赶去衙门,养济院死了人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屋漏偏逢连夜雨,才安排了人去报官,管事嬷嬷又听人禀告道:“王嬷嬷,西偏院里的人都死了!”
“什么?”
西偏院里住着端妃和几名“宫女”,太皇太后亲自交代过,不能让端妃死了。
可现在,整个院子里的人都死了,这要是太皇太后问罪下来……
想到此处,王嬷嬷胆儿都被吓破了。
“这……这可如何是好!”
…………
新的一天到来,皇宫之内一片安详。
迎着朝阳,皇帝赵维隆正在穿戴衣物。
上午他未安排朝会,而是要去听课,听那位江南大儒方老先生的课。
这位方老先生名叫方弘基,他所早就的梅林学派,被南方诸郡许多学子修习,其影响力不是一般的深重。
为了稳定南方人心,赵维隆虽方弘基格外尊重,当然后者的人品也确实值得他尊重。
赵维隆穿戴之际,皇后甄湘潋出现在后面,面带浅笑问道:“皇上,今日授课,那位方老先生要讲什么?”
“皇后如此好奇?莫非也想去听听这位方先生的课?”赵维隆转过身开起了玩笑。
自从上次二人互诉衷肠后,帝后之间关系便亲密了许多,互相成了对方的知心人。
甄湘潋靠近后,踮脚替赵维隆整理了领口,说道:“臣妾若是跟过去,怕是会把老先生气跑,所以就不给皇上添麻烦了!”
赵维隆无奈道:“这话还真没错,方老先生就是这古板脾性!”
两人又说笑了一阵,估摸着时间快要到了,赵维隆在离开皇后寝宫,径直往文渊阁方向赶去。
可没等他赶到地方,辑事监总管王安赶了过来,手里拿着前线穿回的战报。
“皇上,西线大营沈成传回消息,龙直右卫遇袭溃败……”
“什么?”赵维隆脸色大变,随即命令辇轿停下来。
王安连忙上前,将手里的密函递到了赵维隆面前。
接过密函,赵维隆当即打开来看。
“奴婢掌印监秉笔汪成谨奏……”
西线军团,集中了朝廷最强大军力,所以监军太监排的是掌印监秉笔。
信函上的内容简洁,说明了龙直右卫的溃败情况,看得赵维隆勃然大怒。
“前天的事,为何卢立清的禀告未到?难不成他的八百里加急,比沈成传的消息还要慢?”赵维隆盯着王安问道。
他口中的卢立清,便是现任西线大营主将,太子太师成国公卢立清。
虽说用人不疑,但对这些军头,年轻的赵维隆实在难有信任。
他的这个问题,王安根本无从回答,也没胆量擅自议论这种事。
事实上,赵维隆还真错怪了卢
龙直右卫大溃,如今卢立清还在收拢溃兵,连敌人是谁都没搞清楚,所以暂时没有着急上报。
赵维隆肃然道:“立刻从宫里派人去前线,询问到底怎么回事!”
“是……奴婢这就去安排!”
答话之后,王安一溜烟儿跑开了,他只想远离这是非之地。
重新坐会辇轿上,赵维隆努力平复着心情。
禁军老底子就剩十三卫,任何一个遭遇大溃败,都会让赵维隆心疼不已。
当然了,眼下最关键的问题是,到底是谁袭击了龙直右卫,沈成奏报中所谓的“敌军”究竟是谁。
除此之外,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强敌,亦会对天下大势带来影响,尤其对处于反叛边缘的西南。
想到这一层,南方的安定越发显得重要。
这意味着,当前赵维隆还是得去上课,与那位方老先生详谈一番。
压住心中惊怒,赵维隆命令辇轿继续启行。
在他到达文渊阁时,翰林院和礼部的官员都已到场,方弘基则亲自候在宫门处等待。
“老臣叩见皇上!”
看着七十多的老头儿颤颤巍巍下跪,赵维隆生怕有什么闪失,于是立刻上前将其扶住。
“老先生免礼!”
而此时,周遭官员也都向赵维隆行礼,他们可没方弘基这样待遇。
众人见礼结束后,赵维隆领着众人进入阁中,开始了今日的讲学授课。
方弘基虽年纪大了,但讲起课来却精神十足,其所讲内容也确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一堂课下来,一个上午时间就过去了。
官员们依制散去,唯方弘基被留下,赵维隆要和他一起用武膳。
走在宫道内,赵维隆让其他人远远跟着,让他和方弘基有单独相处的空间。
“老先生,朕年少,学识不丰,往后少不得劳烦先生!”
听得这话,方弘基答道:“皇上天人之资,只要勤于学习,必当学贯古今,老臣不过痴活年岁而已!”
赵维隆笑着说道:“老先生过谦了,梅林学派在江南学生遍地,说明不只朕觉得先生学问高明!”
创建梅林学派,是方弘基这辈子最得意的事,此时被赵维隆提起,他却显得格外淡定。
几十年传道受业解惑,于方弘基而言亦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
功名利禄于他如浮云,他之所以选择进京,为的也是能在当下乱世,给天下安定出一份力。
此时,赵维隆开门见山问道:“老先生……如今南方蜀郡不稳,先生何以教我?”
听到这话,方弘基直接答道:“南方不稳,皆因人心不稳……人心不稳,皆因贪欲作祟,这便是不修正道之果!”
接下来,方弘基详细分析了南方情况,并向赵维隆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他会号召南方各郡读书人,忠于朝廷忠于君父,不做那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这里所谓的仇者,便是指肆虐的丧尸。
“皇上放心,南方可保无虞!”
赵维隆微笑说道:“有先生这番话,朕已经安心了许多!”
两人继续往前走,偏偏这时王安再度返回,脸上的表情十分难看。
“皇上……”
一见王安这样,赵维隆便知没好事,于是不耐烦问道:“什么事?”
王安看了一眼旁边的方弘基,他的意思是让后者回避。
“老先生,你先过去,就在前面!”
“是!”方弘基很识趣的离开。
待其走远后,赵维隆冷声问道:“说吧!”
王安低着头禀告道:“皇上,武定坊出事了,巡城司三十多名士兵遇害,养济院有二十七人遇害,且端太妃失踪了!”
第687章 意欲何为
李靖隆想把消息瞒住,可他没料到养济院那边出事,让辑事监的人探查到了。
作为皇帝专门的情报机构,对于这种发生在皇城的恶性凶杀案件,辑事监自然是极为重视。
被这种专门的情报机构一查,武定坊发生的事自然瞒不住。
事实上,若只是死几十个人,王安只会让手下严查凶手,待查出结果后才会向赵维隆上报。
现在的问题是,被皇帝和太皇太后“关照”的端妃消失了,让王安不得不尽快上报。
此刻,赵维隆气得身体发抖。
皇城脚下,竟发生了如此恶性事件,这简直狠狠打了他的脸。
为了防备丧尸,京城内各坊管理极为严格,现在看来所谓的固若金汤,暗地里不知有多少缺口。
今天贼人一晚上杀几十个人,明天是不是就能闯进皇城?
亦或者说,如今这皇城之内,已经有贼人潜进来了?
想到这里,赵维隆更是心头火起。
“责令刑部严查此案,武定坊巡逻千户杖责一百,巡城司指挥使罚俸一年!”
杖责一百,不出意外的话,这位千户会被当场打死。
事实上,依赵维隆真正想法,指挥使李靖隆也该一并打死。
可终究,眼下是用人之际,军中大小官员的看法,赵维隆也要顾及到。
当然了,这也说明赵维隆没有绝对权威,否则他哪儿会顾及这些。
毕竟不是谁都像赵延洵一样,可对手下文武官员生杀予夺。
“奴婢这就去传旨!”
“还有,传旨左右监门卫,左右金吾卫指挥使、同知、佥事,前去观刑!”
禁军剩下的十三个老卫所,其中九个被派往各处前线,剩下的四个卫所则留守京城。
一方面拱卫京城防务,另一方面则是震慑南方各郡,让他们更老实一些。
左右监门卫和左右金吾卫,是赵维隆控制力最强的禁军,如今京城出了这样的事,让他觉得有必要敲打一下手下将领。
王安听到这道命令,只稍微愣了一下,随即答道:“是!”
“去吧!”
“是!”
待王安离开后,赵维隆努力平复了心情,才继续迈步往前走去。
做皇帝,在任何时候都要淡定,这样才能让
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压制所有真情实感,这无疑是很痛苦的事,好在赵维隆有皇后可以诉说。
眼下,他只想赶紧打发走方弘基,回到后宫好好发泄一番。
…………
东河府,大军云集。
此地位于汉水与济水之间,乃是河内郡最东边的一个府,刚刚才被朝廷大军将丧尸清理干净。
可从西边传来的敌情,让这些久经激战的士兵,根本没有休整的时间,就全部被召集到了东河府。
距离袭击事件已过去两天,作为西线军团统率的卢立清,直到现在还没摸清敌军来路。
他派到汉水以西的斥候,要么死在数量众多的丧尸利爪下,要么就是被所谓敌军给杀了。
雍军在丧尸群可以快速行军,但对朝廷军队来说却非如此,派出的斥候被丧尸弄死很正常。
这突然冒出来的敌军,让卢立清连觉都没睡好,两天来头发都白了不少。
如今西线军团,在朝廷派军镇压西南反叛后,如今只有不到六万正军。
而这六万军队中,真正能打的禁军只有三万,龙直卫右卫便占了五千人。
如今龙直右卫被打垮,让卢立清可谓肉疼不已,这将极大影响西线军团战斗力。
龙直右卫战败的责任,他卢立清也将承担责任,如何向朝廷上报也让他极为犯愁。
当然,这件事肯定瞒不住,所有卢立清能猜到,朝廷已经知道前线战败的事。
“算了,请罪吧!”
府衙内,五十多岁的卢立清叹了口气,拿起笔就写了起来。
这两天收拢溃兵,卢立清大致摸清了龙直右卫的伤亡情况,知道其已丧尸战斗能力。
所以他在请罪奏折中,请求朝廷将龙直卫的人调回去,以现存骨架整编军队。
这样一来,能最快让龙直右卫恢复战斗力。
当然了,这里所谓的最快,至少也得大半年,短时间内龙直右卫肯定指望不上了。
所以在奏折最后,卢立清还向朝廷请求援助,以对抗汉水以东出现的敌人。
以卢立清的想法,龙直右卫废了,可以把新建的龙直左卫调过来。
这新建的七个禁军卫所,虽然战斗力差了些,但比卫所那些废物又要强出不少。
正当卢立清提笔思索间,却听外面传来禀告声:“大都督……龙直右卫卫指挥同知袁征回来了!”
卢立清当即起身,说道:“哦?在哪儿?让他来见我!”
返回的溃兵中,官阶最高的只有一名千户。
但此人败得稀里糊涂,卢立清亲自询问后,根本没有得到有用信息。
眼下袁征返回,此人最先与敌军交手,在卢立清看来自然知道得多,所以他很想听听袁征怎么说。
禀告的士兵立刻前去传命,大概过了十几秒,就有一人被引到大厅外。
此人正是袁征,只不过此刻发髻散乱,甲胄散失,看起来无比狼狈。
在被连续追杀下,袁征与部下逐渐失散,眼下能够逃得一命回来,已经算得上是老天保佑。
“大将军,卑职死罪!”袁征把头磕在了地上。
卢立清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