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末世从封王开始 >

第303章

末世从封王开始-第303章

小说: 末世从封王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了长春宫,赵维隆就碰上了辑事监总管王安。
  “到底怎么回事?”
  “皇上,西线败了!”王安战战兢兢答道。
  “败了?情况如何?张安可以奏报?”
  面对皇帝的问题,王安一时间答不上来,只因给他调查的时间太短。
  没时间耽搁,赵维隆直接往乾安殿去了。
  此刻大殿内,四位大臣神色冷峻,都在想着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当大殿外响起脚步声,众人便知赵维隆来了。
  “叩见皇上!”
  走进大厅内,赵维隆神色阴郁,立刻问道:“究竟怎么回事?”
  兵部尚书王存璋抬起头,奏报此刻在他手里,自然该由他来回答。
  “禀皇上,西线传来战报,昨日清晨雍军渡河进攻,我军大败……”
  “西线军团各卫所,除禁军各卫全部溃散!”
  “如今,张安带领禁军各卫,正退守东河府城内!”
  听到这一连串的消息,赵维隆如遭重击,以至于此刻连站都站不稳。
  “皇上,皇上……”
  一众官员连忙上前,想要将赵维隆给扶住,好在旁边太监动作够快,才未使皇帝瘫软在地。
  “十几万大军,一朝败北……难道是天要亡我大晋?”
  听到皇帝这番话,在场众人面有戚色,唯有次辅谢孝方心中不以为然。
  说到底,雍王起兵是皇族内部事,即便赵维隆被推翻,大晋朝廷也不会亡。
  当然了,这些话谢孝方只敢在心里想。
  只听首辅王庭鹤说道:“皇上,当务之急,是尽快组织防御!”
  此刻,赵维隆已被扶到椅子上。
  王庭鹤的话,让赵维隆看见了救命稻草,于是他立刻问道:“如何组织防御?”
  王庭鹤答道:“催促东南诸禁军尽快行军,再调卫所军往西沿济水布防!”
  在此之前,朝廷接受了孟正卿的提议,调集了东南军团的禁军主力,赶赴京畿以西加固防务,如今这些军队已在路上。
  但他们赶路速度不是很快,所以王庭鹤才说要催促他们。
  需要说明的是,东南军团所谓的禁军主力,是近两年新成立的,所以战斗力不是很强,只是比卫所军要好一些。
  而如今,东南军团被抽走了禁军主力后,还有差不多五万卫所军。
  按朝廷的计划,剩下的这五万军队,是用来震慑南边诸,是绝对不能再动的。
  可眼下这局面,西线军团全军崩溃,朝廷与雍军只隔着一条济水,京城已是岌岌可危。
  到了这一步,王庭鹤也就顾不得南方大局,只想着挡住雍军了。
  当年阻挠赵延洵上位,王庭鹤在其中没少发力,如今人家提雄兵打了回来,这让王庭鹤如何不害怕。
  将东南军团抽调一空,这无疑是很疯狂的决定,毕竟南边诸郡都不是那么稳当。
  而维持南边,稳定在极端时候还可放弃京城,将朝廷中枢迁移到南边去。
  换句话说,一但将东南抽调一空,赵维隆的朝廷就没了退路。
  虽然心中难受,虽然感到恐慌,但在做重大决定的时候,赵维隆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
  大殿内一片安静,此刻众人都等着赵维隆做出决断。
  气息深沉,赵维隆脑中思绪飞转,反复权衡着得失。
  最终,赵维隆沉声道:“下旨给东南禁军,让他们以最快速度赶赴济水以东,再下旨给高平侯吴声昌,和俞阳侯魏成志,让他二人率领禁军赶赴济水!”
  后面赵维隆点到的两人,分别负责西南和北边防务,手中各有一万禁军。
  这一次他调集的军队,乃是朝廷所有的精锐,其实也算得上是孤注一掷。
  眼见皇帝如此下令,其他人也无甚可多说的。
  下一刻,只听赵维隆接着说道:“命左右金吾卫,连夜赶赴济水以东设防!”
  左右金吾卫和左右监门卫,一直以来都被留在京城,乃是皇帝的命根子。
  赵维隆把左右金吾卫派了出去,可以说是真的要玩命儿了。
  他虽然年轻,但也有作为帝王的豪气。
  “其余卫所军按兵不动,等待朝廷诏命!”
  一口气吩咐完,赵维隆目光扫向一众大臣,显然是等待有人提意见。
  回应他的,唯有“皇上圣明”四个字。


第708章 大牢内
  为稳定人心,西线兵败的事,必然要尽可能的隐瞒。
  可从傍晚时分,街道上不断调动的军队,还是让京城的百姓感觉到,朝廷肯定出大事了。
  可偏偏在有心人的传播下,西线兵败的事情不但被传开了,而且还被添油加醋了一番。
  到了第二天清晨,百姓之间不可避免议论起来。
  “听说了吗?朝廷西线大败了!”
  “嗨……这事儿谁不知道,我还不知道朝廷不但败了,而且还是惨败!”
  “如何惨败?”
  “几十万大军,被雍王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击溃,朝廷军队死的死逃的逃,我看要不了多久……雍王就要打到京城了!”
  “那这雍王还真是厉害,莫非真如传言所说,这位才是真的天子?否则岂会这般容易就胜了!”
  “就是,想必是老天爷都在帮雍王!”
  “我说诸位,这些话可别乱说,小心官府问罪……”
  京城各坊被严格管控,可坊市内却相对自由,所以才会有人员聚集,众人才会乱七八糟议论。
  就在这时,街道两头出现了官差,并飞速朝着议论这些人冲来。
  “全都别动,蹲下……”
  “谁要是敢乱动,当场打死!”
  官差们语气严厉,可把街上百姓吓得不轻,周围几百号人全都老实蹲下,不敢多说一句话。
  最终,差役们将刚才议论的十几人围住。
  “大……大人……你们这是要……”
  没得这人把话问完,带队的捕头大声呵斥道:“擅议国事,妖言惑众……全都绑了!”
  十几名差役立刻上前,先是用水火棍把中间这些人打了一顿,接着才用绳索开始绑人。
  在一片哀嚎声中,差役们的动作很快,将刚才“瞎议论”的十几号人,全都绑起来并带走。
  只等这些官差离开后,街道上蹲着的其他人,才陆续起身匆匆离开。
  可还是有不明就里的人,询问同伴刚才发生了什么事。
  “这些人议论国事,你我可别乱说这些!”
  “议论什么国事?出什么大事了?”
  “闭嘴,都说了不让瞎议论,你也想挨一顿打被抓起?”
  人群陆续散去,可刚才发生的一幕,还在京城其他地方上演。
  明明对城内有严格管控,可各种谣言还是到处传播,这让辑事监总管刘正很是头疼,谁让他这事儿一直又他负责。
  若是城里的谣言,传到了皇帝耳中去,刘正是真的不知道,自己的位置能不能保住。
  如今的皇帝,在经历接连大败后,性情已变得癫狂嗜血,昨夜就有七名太监因各种“小问题”,全被赵维隆下令杖毙。
  刘正有压力,但他知道排解压力,所以此刻他把心腹手下都召集在了一起。
  “照你们这样抓下去,别说咱们辑事监的牢房,就是应天府的大牢也装不下,差事不是你们这样办的!”
  看着低头的一种手下,刘正心中更是生气,呵斥道:“一个个平日里耀武扬威,自诩办差如何迅速,如今这件事……怎没见你们迅速起来?”
  “端妃失踪了,你们查不到行踪,这事儿咱家忍了,如今谣言都快挤进皇城了,你们还是没抓到雍王的间隙,你们让咱家如何跟皇上交代?”
  刘正是越说越生气,说到最后他直接起身,用手拍打起了桌子。
  “公公,我们……也不是没抓到人!”
  听到手下有人狡辩,刘正怒斥道:“闭嘴!”
  “抓到了人?你是不是还要跟咱家说,犯人已经签字画押认罪了?”
  听到刘正这样说,方才说话那人岂敢多言,此人很自觉的低下了头,不敢与刘正对视。
  “屈打成招拿来糊弄我,难道咱家还敢用这个去糊弄皇上?”骂完这话,刘正一把抓起桌上纸币,直接朝刚才说话那人砸了去。
  此人不敢躲避,在挨了一记“砸”后,“扑通”一声直接跪在了地上。
  “公公恕罪!”
  见刘正发飙了,在场众人皆是心有戚然,一个个战战兢兢低下了头。
  “咱家告诉你们,三日之内……若是你们查不出线索来,你们就自裁谢罪吧!”
  “不要怕,到时候咱家会在黄泉路上,跟你们做伴儿!”
  这一次,刘正确实被逼急了,以至于他向手下极限施压。
  辑事监的牢房人满为患,在相隔不远处的刑部大牢,里面关押者不同寻常的一批人犯。
  这些人犯衣着得体,行止之间自有威仪,一看便知是富贵之人。
  事实上,这些人全都是官员,只不过是被革职的官员。
  这些人都有统一的标签,他们当初是端妃的支持者,并在此前“倒端”行动中,被皇帝保下来为己所用。
  这些人本以为,有皇帝罩着会很安稳,哪知遇上了雍王造反这种事。
  借助清除雍王同党的名义,他们这些本打算忠于皇帝的官员,在南北两派的倾轧下,全部都被罢官下狱。
  众人低声闲聊之际,牢房外的大门被打开,几名差役押着一人进来。
  “万安兄,你怎么也……”
  “真……真是万安兄!”
  最后送进来的中年男子,让在场众人都有些惊讶。
  此人去年就被罢官,早已不在朝堂上,按理说清算不到他头上。
  来人满脸苦涩,说道:“莫非你们都忘了?我家小女是雍王侧妃!”
  一听这话,众人恍然大悟,也就觉得黄万安丝毫不亏了。
  便有人说道;“我们都是被牵连,万安兄……你这可真是和反贼有瓜葛了!”
  “是啊……我是罪有应得!”黄万安叹息道。
  当年若非皇帝赐婚,黄万安无论如何都不会把自己掌上明珠,嫁给赵延洵这种麻烦缠身的藩王。
  可皇命一下,不遵就是抗旨,让黄万安不得不遵旨而行。
  谁能想到,原本所有人都以为死了的雍王,如今竟会带兵打回来,而且还威胁到了朝廷安危。
  此刻,黄万安已经没功夫去想,自己女儿是否还活着,眼下他更担心一家几十口的安危。
  众人叙旧之时,只听后方差役呵斥道:“别废话了,赶紧进去!”
  往日高高在上的官员,如今不过是阶下囚而已,差役们自然没有好脸色。
  黄万安是最后一个来的,他被单独关押在一间牢房,此刻独自一人蹲下,思考者接下来会发生的事。
  待差役离开后,里面有人说道:“早晨我听差役说,雍王在汉水大大胜,朝廷十几万大军被打没了,万安兄……你在外面可曾听说了!”
  “是啊,到底怎么回事?”
  这一问题,立马引起众人好奇心。
  但此刻,黄万安那有心思讨论这些。
  于是他提醒众人道:“诸位,只怕雍王兵临城之际,便是我们人头落地之时!”
  一句话,让现场众人如临深渊,一时间再无人开口说话。


第709章 表明态度
  元平侯府,内宅书房内,薛景彦来回踱步,神色间满是惊慌。
  看着自己大哥六神无主的样子,薛景煜沉声道:“大哥,你可得冷静些,赶紧想出解救之法,否则我薛家要大祸临头了!”
  停下脚步,薛景彦没好气道:“想办法?你说得倒轻巧,怎么想办法?想什么办法?”
  “当初曹家被抄,我就知道咱家会没好日过,那成想时候果然到了……”
  说道这里,薛景彦颓然扶住书架,满是仓惶道:“连黄万安从京城外抓了回来,我这雍王的正经岳丈,还能有好果子吃?”
  黄万安都女儿是雍王侧妃,他薛家的女儿可是明媒正娶的雍王妃。
  雍王造反,他们就是反贼亲属,被抓被杀是天经地义,不会有人替他们求情。
  更何况,眼下朝廷西线大败,皇帝和百官一肚子气没地撒,正好拿他们这些“贼属”泄愤。
  当然了,薛景彦绝不会坐以待毙,所以现在他在努力思考解救办法。
  书法内沉默了几息,薛景彦转过身说道:“或许……咱们可以去求求甄家,或许他们能帮上忙!”
  薛景煜叹息道:“只怕……他们未必还愿意帮忙!”
  薛景彦反驳道:“薛甄两家乃是世交,如今更有姻亲关系,两家亲如一家……他们怕也不会见死不救!”
  如果三年前不出意外,薛宝筠会嫁给甄家大公子,可惜圣旨赐婚搅黄了这门亲事。
  但在三个月前,薛景彦将小女儿嫁入甄家,把和甄家的关系捆绑得更紧密。
  “即便甄家愿意帮忙,只怕也保不住我们薛家!”
  说到此处,薛景煜叹息道:“咱们和朝廷头号反贼扯上了关系,如今雍王还在西边大败朝廷,皇上百官心里有恨啊!”
  是啊,皇帝和百官的恨意,才是薛家灾难的根本原因。
  想到这些,薛景彦心中更显绝望,面带悲戚问道:“你说该怎么办?”
  “要让皇上高兴,咱们家只有一条路!”
  见自家兄弟真有办法,薛景彦当即问道:“那条路?”
  “和反贼做切割,与皇上站在一起!”
  一听这话,薛景彦大受震动。
  虽然猜到薛景煜的意思,薛景彦还是问道:“如何切割?如何与皇上站在一起?”
  薛景煜答道:“和宝筠断绝关系,写下弹劾雍王篡逆的奏疏!”
  “如今城内物议汹汹,若我们家站出来,痛骂雍王造反……想必皇上会给咱们一条活路!”
  不得不说,这个办法极为大胆,但确实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眼见兄长还在思考,薛景煜起身说道:“大哥,不能再耽搁了!”
  一把拍在椅子扶手上,薛景彦沉声道:“好,就这么办,从现在起……我没有宝筠这个女儿!”
  见到大哥下定决心,薛景煜露出了笑意。
  这样做虽会为人诟病,但总算能将家族保住,更何况又不是他薛景煜的女儿。
  薛景彦也是个有决断的,只听他说道:“事不宜迟,你去找甄家帮忙,我来写奏疏!”
  “好!”
  眼下,确实没时间能耽搁,薛景煜应答之后便出了门去。
  薛景彦则留在书房内,拿笔写起了请罪加痛骂雍王的奏疏。
  写文章就得心静,心静就怕有人干扰。
  偏偏此刻书法外,一阵嘻嘻哈哈声穿进了薛景彦耳中,这让他立时怒火冲天。
  “谁在外面喧闹?”薛景彦大声斥问。
  “回老爷,好像是二公子……”
  一听是自己那喜欢脂粉堆的小儿子,薛景彦更是气不打一出来,当即怒斥道:“派人把他送回房去,今天不许吃东西!”
  “是!”
  …………
  京城南边某坊内,端妃手里拿着窝头,并用指尖儿掐下来一块儿,送到了面前孺子口中。
  面前小娃嚼了两下,再度张口望向了端妃。
  “啊……啊……”
  “小混球儿,你倒是咽了再吃!”端妃板起脸教训,但眼中却满是慈爱之色。
  被训的小娃连忙吞咽,然后再度仰起头面向端妃。
  又捏下了一块儿窝头,在旁边水碗了泡了一下,端妃再度把吃的送到小娃嘴边。
  眼见面前小娃吃得高兴,端妃也露出笑容,说道:“栓子,这么多年了,我连自己亲儿子都没喂过饭,你可真是好福气!”
  事情还真就是这样,她虽生育两个儿子,但在宫里全都有宫女太监入目侍奉,和亲娘之间联系很少。
  结果端妃递过来的窝头,栓子却递给端妃道:“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