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末世从封王开始 >

第308章

末世从封王开始-第308章

小说: 末世从封王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书院内,林观海正在旁征博引,现场不时还有人回应两句。
  虽未能说动现场大部分人,但总有那么一些人被说动,让林观海的努力收到了成效。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辑事监的一队人闯了进来,径直越过院内的众人,来到了林观海的书桌前。
  “这些是什么人?”
  “难道是那个衙门的?怎的如此无礼!”
  众人议论纷纷之际,辑事监领队大汉拿出了一份文书,走上台阶将其放到了书桌上。
  “林大人,遵上谕,请跟我们回去!”
  林观海拿起文书,只看了前面几句,他差点儿晕厥过去。
  雍王“老丈人”这件事,他本以为躲过了,谁知道辑事监竟是为这事儿拿他。
  临行时皇帝一再申明,相信他对朝廷的忠心……此刻想起,林观海倍感同心。
  终究是君心难测,他这一厢情愿的忠心,如今竟是如此可笑。
  “好……我跟你们走!”林观海淡定回答。
  这个时候辩解无用,闹大了影响极为也不好,林观海选择遵从圣意。
  虽然皇帝所负,但林观海依然保持忠心,尽到了为臣的本分。
  一旁,魏振章忍不住说道:“先生,这里面一定有误会……”
  这句话,更引得周边众人好奇。
  怎么林观海就要跟这些人走,里面有存在什么样的误会?
  林观海看向魏振章,极为郑重说道:“你我俱是钦差,如今我回京去,东南大局你得多费心!”
  眼见老师还在关心这些事,魏振章钦佩的同时,又觉得十分心疼。
  “记住了,天下无不是的君父,皇上自会有明断!”
  “是!”魏振章低下头,他已不忍看向自己的老师。
  林观海微微一笑,而后对现场众人说道:“诸位,皇上急召,本官今日只能讲到这里了,日后若有机会,定再来金山书院,与诸位坐而论道!”
  说完这番场面话,林观海便对辑事监的人说道:“走吧!”
  “大人请!”
  林观海如此忠于王事,让辑事监的人也倍感钦佩,所以对他是以礼相待。
  “不要送我,就在这里!”
  对魏振章告诫了最后一句话,林观海便跟着辑事监的人离开了,独留在场众人面面相觑。
  虽未说明缘由,但在场这些聪明人,都大致能猜到怎么回事。
  自从雍王造逆的消息传出,朝廷上就在清洗雍王“同党”,已经有不少官员受到牵连。
  让现场众人好奇的是,那时林观海在京城却未被波及,还领了皇命来东南宣慰这等重任,明白显示了皇帝的信任。
  为何现在,又将林观海“召”了回去。
  想来是有重大变故发生,变故要么来之朝堂上,要么来自朝堂外。
  众人议论纷纷之际,已将事情条理分析透彻,最后得出了统一结论。
  朝廷乱了!
  明白这一点,众人对林观海替朝廷承诺的事,此刻便有了新的看法。
  “做好防备,以不变应万变吧!”
  “是啊……如今多事之秋,朝廷怕也不一定能撑住!”
  “靠谁都不如靠自己,与其把钱粮送到北边去,还不如让给咱本地儿郎!”
  如今南方各都司卫所,能够维持运转,可受了这些大户不少好处。
  众人各自议论时,直接把魏振章晾在一边,让其愤怒却又感无奈。
  “诸位,诸位……朝廷有难处,你们要多体谅些!”
  “刚才林大人说得好,只有天下太平,我们才都有好日子过!”
  现场议论声依旧不停,直到有人出言告辞。
  有一人提出告辞,立马就有第二位第三位,然后便是越来越多的人离开。
  “告辞了,家中有事!”
  听着这些敷衍的告辞之语,魏振章脸色格外阴沉,送走了最后一位士绅。
  就在这时,魏振章耳边传来了一道声音:“他们都是些不知忠义,不识大体的小人!”
  说话这人,乃是金山书院的学子,看其年纪已有十七八岁,一双眼睛格外明亮有神。
  “魏大人,一帮鼠目寸光之徒,不必为他们离去而哀愁!”
  听到这话,魏振章露出辛酸笑容。
  没做官的时候,他也蔑视奸邪如无物,可现在当官任事之后,便明白世事并非黑白分明。
  刚才离开的士绅,虽然对朝廷阳奉阴违,但也事实上撑起了大晋江山,是必须要拉拢住的。
  “你有忠义之心?”魏振章出言问道。
  “当然!”
  魏振章接着说道:“那就多读书,明事理,以后做朝廷的能臣干臣!”
  他这话是说给在场所有学子听的。
  说完魏振章便走下台阶,大步往书院外走去。
  接下来他还有很多事要做,留在书院只会浪费时间。
  再说被带走的林观海,此刻他已从辑事监的人口中,得知汉水之战朝廷大败的情况。
  这下他总算明白了,自己的为何会被缉拿,显然是受了此事牵连。
  来不及关心自己,马车内林观海接着问道:“朝廷可有应对之策?”
  “朝廷已调各地禁军,外加京畿驻防各卫所,共计二十万大军,在济水沿线布置防御!”
  听到这话,林观海沉声问道:“二十万大军?朝廷不防备南方和西南,连北方防线也不要了?”
  “老实告诉我,到底是什么情况?”
  “什么都瞒不住大人,朝廷对外称是二十万大军,其实只有七万禁军,外加三万卫所军而已!”
  听到这话,林观海面带忧虑道:“这七万禁军若是从各地调集,便是新进两年编练出的,他们真能挡住雍军?”
  这话辑事监众人可不敢乱答,虽然他们心里已有判断。
  “雍军有多少人马?他们真就那么强?能一夜之间打垮西线军团?”林观海忍不住问道。
  情报这种事,辑事监众人知晓得全面,能够解答林观海的疑惑。
  “雍军有十万兵马,都是虎狼之众!”
  “汉水大战,他们只动了五万兵马,就将官军击败……”
  本来林观海就感到绝望,听到这些话就更绝望了。
  难道朝廷,就只能走向灭亡?


第719章 使西南
  “他们撤了……”
  “他们真的撤了……”
  城墙上,士兵们传来欢呼声。
  这些隶属于蜀郡都司的士兵,已经坚守城池一个多月,如今总算是盼到朝廷退兵了。
  事实上,从十几天前禁军撤退,这已经是朝廷第二次撤兵。
  众人欢呼之际,城门楼上的军官们,也在窗边看着朝廷军队离去。
  “看来,朝廷真是被雍王逼得没办法了,连南阳都司的兵都调走了!”
  说这话的,乃是绥宁卫指挥使罗鸿远。
  在他身后,站着绥宁卫的其他高级军官,以及蜀郡都司都指挥佥事杨若。
  “朝廷里的那些人,想砍咱们的头,只怕雍王会先要了他们的命!”杨若沉声道。
  “大人所言极是!”众人纷纷应和。
  越是级别高的军官,在蜀郡和山南郡当差就越危险。
  从太安二十四年到他们反叛前,已经有五十多名都司高官,被朝廷以清剿丧尸不力的罪名砍了头。
  这时罗鸿远说道:“却不知咱们往后,出路在何方!”
  不管朝廷和雍王谁人胜出,肯定都要收拾西南乱局,到时候他们一样会有麻烦。
  关于未来怎么走,显然不是房间内的几人能决定。
  …………
  山南和蜀郡两地,如今是以两个都司说了算,其中又以蜀郡都司为主。
  此刻在蜀郡腹地,一支来自赵延洵的使臣队伍,正在往蓉城府赶去。
  经过两年多时间清剿,虽然蜀郡都司未能将丧尸剿灭,但也使得丧尸密度极小。
  再加上境内有大小河流,能最大可能限制住丧尸,所以蜀郡的生产恢复了七成。
  从这些成绩来说,蜀郡都司是有功的,面对朝廷的“步步紧逼”,都司上下自然怨气极大。
  蓉城的蜀郡都司衙门内,都指挥使李进忠正在查看地图,却接到了出于意料的报告。
  “你是说,雍王的使臣到了?”李进忠捋着胡须道。
  禀告的小吏答道:“正是,如今人就在东门外,大人见是不见?”
  思索一番后,李进忠沉声道:“带他们进城!”
  待这小吏离开,房间左侧的书房走出一汉子,手里还拿着一份文书再看。
  “雍王派人过来,他想要干什么?”
  此人是山南都指挥使王保真,两郡要一同对付朝廷平叛,所以他也来到了蓉城指挥军队。
  可以说,西南两郡大小事务,如今便是他二人说了算。
  只听李进忠说道:“咱们反叛,雍王早饭,说穿了是一路人,想来是请我们出兵,帮助他们一同对付朝廷!”
  王保真思索一番后,皱眉道:“我看事情没这么简单,他们能一夜之间击败西线军团,怕是用不着咱们帮忙!”
  关于汉水前线的消息,以及雍军和朝廷的情况,他二人派了许多人去打听,所以知道得比较详细。
  李进忠沉声说道:“西线军团,有朝廷最能打的一批禁军,雍军一夜之间将其击败,着实是一支强兵!”
  “西北那地方人口稀少,再有那些怪物作乱,雍王如何聚起的这支强兵?”
  这个问题,李进忠和王保真都想不明白,于是二人又聊了些其他事,顺带等着雍王的使臣到来。
  在打过汉水,拿下河内郡东部地区后,除了收复了一批投降官吏,赵延洵救下了许多被流放的官员。
  这些官员,大多是被排挤的端妃系官员,他们曾经都支持立赵延洵为太子。
  严格来讲,这些人不应该称为端妃系,毕竟他们是以内阁大臣陆朝文为中心。
  随着这些官员被处置,陆朝文辞去了内阁大臣之职,勉强为自己求了个善终。
  今日来到蓉城的,便是原都察院蜀郡监察御史张伯江。
  此人曾在蜀郡任职,对蜀郡情况知晓甚多,所以被赵延洵派来做了使臣。
  “两位大人,使臣已在都司大门外等候,但他要二位大人出去迎接!”
  听到禀告,李进忠冷笑了一声,说道:“他倒是会摆谱儿!”
  王保真说道:“毕竟是代表雍王来的,咱们出去迎迎也不吃亏!”
  想了想,眼下确实不是置气的时候,何况出去迎接也不是啥大不了的事。
  只见李进忠从椅子上起身,说道:“好,给你面子,我出去迎接!”
  紧接着,他二人一同外出,来到了都司大门外。
  张伯江很瘦弱,只因流放时劳作在田地里,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
  但在他身后的十名士兵,却如山一般巍然挺立。
  这次从河内郡赶过来,张伯江一共带了五十护卫,全都是侍卫司的精锐,其他四十人全在城外。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只是看了一眼侍卫司的人,李进忠二人便知道,雍军为何能一战大败朝廷官军。
  若是给他们几万这样的士兵,他们也有胆量跟朝廷亮刀子,趁着乱世干一番大事业。
  二人走下台阶,在十几名亲兵簇拥下,停在了距离张伯江五米位置。
  李进忠抱拳道:“原来是张大人,我等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张伯江在蜀郡做过监察御史,所以李进忠认识他,只是两者之间少有交集。
  “两位公事繁忙,可以理解!”张伯江淡然道。
  王保真露出微笑,说道:“外面不是说话的地方,请!”
  张伯江也不迟疑,跟着李进忠二人进了衙门,而一行侍卫则另有人安排休息。
  来到议事厅,张伯江与李进忠二人相对而坐,表明了双方对等地位。
  蜀郡虽有丧尸为乱,但终究没有断掉生产,所以一切物资基本能够自给,所以他们才有胆量反叛。
  而都司衙门的物资供给,和末世到来前基本相同,大厅内香茶糕点一应俱全。
  端起茶杯,张伯江品了一口,仿佛回到了罢官之前的生活。
  这时李进忠问道:“不知雍王殿下派张大人过来,有何贵干?”
  放下茶杯,张伯江说道:“两位举义旗,讨伪帝,殿下很是称赞!”
  “此番派我前来,是要告诉二位,你们不必担心朝廷问罪,因为你们本就无罪!”
  这话的意思李进忠听懂了,雍王这是在告诉他二人,当了皇帝后不会追究他们的责任。
  那么问题来了,雍王既然给出了好处,肯定会提出一定条件。
  见李进忠沉默不语,王保真便开口道:“殿下明断是非,替我二人洗刷冤屈,我二人感激涕零!”
  紧接着,王保真又问道:“不知殿下,需要我二人做些什么?”
  见这二人如此上道,张伯江便说道:“殿下说,朝廷已把军队调走,你们再无外敌之忧!”
  “所以殿下希望你们,尽可能清剿境内怪物,还西南两郡太平!”
  张伯江这番话,让李进忠二人差点儿以为自己听错了。
  居然不是让自己出兵助战,而是在西南清剿怪物……
  就在这时,张伯江语气严肃道:“殿下说了,若是你二人清剿不力,到时候他可要找你们问话!”


第720章 西北事
  送走了张伯江,李进忠二人返回了大厅。
  坐在椅子上,两人皆沉默不语。
  好一会儿后,才听李进忠语气不善说道:“他还真把自己当皇帝了,如今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
  “清剿不力,就要找我们问话,他可真是够狂的!”
  听到李进忠骂骂咧咧,王保真没有掺和进来。
  反叛朝廷,他其实是被李进忠裹挟参与。
  如今好容易雍王释放善意,愿意饶恕他们的罪行,在他看来应该把握住这次机会。
  至于雍王能不能当皇帝,王保真觉得没啥可怀疑的。
  “和朝廷作战这些天,我是一天好觉没睡过!”
  说到这里,王保真目光扫向李进忠道:“要我说,趁此机会,咱们得个清白之身,也好让全家上下得个善终!”
  自古以来,造反的臣子如果不成功,基本都是灭族的下场。
  他俩反叛朝廷是被逼得没办法,但他二人心里也知道,想推翻朝廷基本没可能。
  所以王保真的意思是,既然雍王抛出了橄榄枝,他二人可以见好就收。
  可眼下李进忠正生气,那听得下王保真这些话。
  “都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但其实还有一种结果!”
  “什么结果?”王保真问道。
  李进忠说道:“两败俱伤!”
  紧接着李进忠又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可你也别忘了,咱们手上有六万大军,即使不能争霸天下,守住西南一隅还是容易!”
  听到这话,王保真面带不满,说道:“你还不想收手?”
  他反正是不想玩儿了,毕竟他的野心没那么大。
  李进忠解释道:“我的意思是,雍王和朝廷还没打出结果,咱们不必着急押宝!”
  再说另一头,张伯江出了蓉城,却没有北归复命。
  “诸位,第一个差事办成了,咱们还得继续往南边儿去!”
  张伯江沉声道:“殿下的意思,是要我等走遍南方五郡,接下来还得辛苦你们了!”
  南方五郡有分裂倾向,这一情况赵延洵已经知晓。
  既然如此,南方五郡便是可以争取的,如此便可对朝廷釜底抽薪。
  当然了,赵延洵拥有扫平一切都实力,做这些事只为减少靖难带来的不利后果,而不是非这样不行。
  吴无论南方郡是否“弃暗投明”,都不会影响其靖难结果,无非是后面要多费些手脚,来收拾某些不识时务之人。
  …………
  西北,陇右郡,元阳府。
  雍王府枢密院内,接到战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